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新课改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当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加强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及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发展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自读――共读――用读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自读自悟、合作共读到“听说读写”用读,逐步地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早春,思维活跃,知识接受能力强,可塑性高,如何适应其阅读能力的自然发展规律,提高其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水平提高及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是新课改赋予语文学科教学的崭新课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阅读教学又是锻炼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中心。有学者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语文能力培养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与教师、文本间形成互动对话的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要加强阅读教学,使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情感共鸣,感受郑振铎《海燕》爱恋故国故土的乡愁,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茅盾《白杨礼赞》对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赞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及其中蕴藏的深厚感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逐步培养与锻炼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进行多视角、多角度的的自主阅读,从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直至批判性总结中逐步提炼出文章主题、文章论点,无疑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自读――共读――用读的阅读教学模式。
  1.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初读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这同样可以看做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切入点。由学生初感中的分歧、偏误着手,设计出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无疑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1)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阅读教学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与文本间形成初步的、基本的接触。扫除生字词、理清故事或任务线索、掌握文章构架及主题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如赵丽宏的《周庄水韵》,记叙的是作者三次游周庄的不同印象。初步阅读下来,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从描写仲春、小雪后、节日夜景下周庄的文字中,发现一幅淡雅迷蒙的水墨画,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一幅张灯结彩的七彩梦幻图,对周庄迷人的风景产生向往之情,进而全身心地融入到阅读学习中。
  (2)在默读中才能自读自悟。“有声”的诵读强调的是学生的语感培养,“无声”的默读则更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涵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发言谈谈自己的体验。学生甲就提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提领全文,野草、蒲公英、松柏的形象塑造也是围绕它展开的。”学生乙说:“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这句话才是文章所要阐释的重点,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可见,抛开教师引导的重要性不谈,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感悟理解也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部分任务。当然,对于字词句的使用、写作手法等细节的体悟,仍需侧重于教师的指导教学,不能一概而论。而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次深入文本,进行细点讲解。
  2. 合作共读――交流感悟,群体研学
  合作共读的实施步骤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步,是针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形成的初步感悟进行课堂讨论,文章的感情基调、人物形象塑造、景物描写等,都可以成为交流的话题。如余光中《乡愁》一课的教授,有的学生提出全诗以昏暗、忧郁的情感为主调,诗人的乡愁一字未提,却句句在写;也有学生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人生的四个阶段,浓浓的乡愁萦绕了诗人的一生。学生们的感受与文章主题都有着紧密的关系。第二步,教师应当就学生们对文章的感知印象进行及时的梳理、引导,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教学目标靠拢。关键是让学生们的学习思路紧紧贴近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证明、找出答案。以前文提到的《乡愁》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设问:“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那么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呢,描写的对象在深浅层次上有什么不同?”这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回顾文本、交流讨论的时间,使学生自主地探索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出以下答案:
  邮票――母子别――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别――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生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故国别――对故土的眷恋。
  当然,对于学生们的不脱离文本的其他理解,只要说得合理,教师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3. “听说读写”用读――迁移运用,巩固提高
  语言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知识、技能的获取与运用。所谓“用读”,就是要求阅读课的学习应当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拓展,学习有所得。如课文讲授完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读说结合,联系其他文章、或人或事,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并借此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仿写、缩写、续写课文等都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及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自读――共读――用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不是万能的,脸谱化、模式化都是不正确的,要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定。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探索应用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飚.语文阅读教学对中学艺术生审美能力提升的作用[J].现
   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龙川县贝岭中学)

标签:阅读教学 新课改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