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德阳片会:两个“融入”难题如何破解】 四川德阳两货车相撞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罗江县金山镇:“三个中心”塑造基层服务体系   罗江县金山镇地处德阳市北大门,与绵阳、安县、旌阳三县市交界,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一度欠佳,辖区每年发生的治安案件和道路交通事故位居全县之首。2010年10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以来,罗江县金山镇积极转变乡镇职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搭建直接面对群众的多元化集中服务平台,并及时将乡镇的工作职能整合到“三个中心”,即政务服务中心、产业引导中心、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使“三个中心”成为承接政府部门服务管理向下延伸、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乡镇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大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根本职能,实现为村(社区)居民的“零距离”服务。在镇上建立政务服务大厅,以行政村为单位设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组设便民服务点,工业园区采用一个党委加支部(即“1+N”)的方式设立服务室,有针对性地开设服务项目,使服务网络覆盖全镇村组、社区和园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分类设置的标准,开辟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惠民帮扶、法律援助、政策法规咨询、群众来信来访、远程教育及农业适用技术答疑、党员教育管理等服务窗口,办理和实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投资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等公共服务,实现“集中办公、一窗受理、全程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以产业引导中心为依托,构建“大产业”平台,促进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障农户利益不受损害,镇上整合农口各部门,成立产业引导中心,努力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开展群众的组织发动、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市场营销咨询等服务,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全面推动农村跨越发展。产业引导中心除了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为广大农户提供各种农业技术、信息等,还全面参与公司与农户的合同签订、价格协商、收购协调等,争取农户利益最大化。
  ――以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为依托,构建“大综治”平台,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部门,负责指导村(社区)开展自治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办理和解决问题,化解和处置各种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金山镇积极推动综治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组建了村级综治情报信息员队伍,制定并实施了《金山镇村级综治信息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村级综治信息队伍群众信任、联系广泛、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分类处理。对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一般性矛盾,要求综治信息员及时调处,全力化解。对情况复杂需综合调处的,由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综治信息员一起包案负责。采取这些措施后,该镇解决了过去综治维稳工作信息滞后、被动应付、人手不够的问题。
  金山镇家和社区:群众的事情群众议
  金山镇有居民6000余人,其中接近4000人是经济开发区金山工业园“农转非”居民。社区成为群众诉求的发源地,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汇聚地,围堵高速路、阻挠施工、越级群访集访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和维稳压力巨大。2010年10月,罗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原场镇居委会,设立家和社区,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服务型社区,积极推进居民民主自治和社区综合服务,大胆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推行居民代表议事会议制度,夯实基层民主,实现居民自治。家和社区树立“管理从家庭出发、服务在社区落地”的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居民自治,实行居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以“代表定向、定向代表”为基本要求,每15至20户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成立常设的议事代表会议机构。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代表讨论群众诉求,形成议决事项,组织贯彻执行,并向群众公布。议事代表定向收集意见,定向参与议事,定向反馈结果,定向化解矛盾;实行“议”、“行”合一,让议事代表既成为群众诉求的代议人,又成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者,做到群众的诉求群众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有效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站,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综合服务站,代办低保、社保、就业、计划生育等服务事项,开展生活、教育、医疗、慈善、住房、司法等救助帮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招募社会工作者,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将辖区内的驻社区单位、居民院落按一定的人口比例划分为若干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建立楼栋长制度,整合各种力量,切实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范、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等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在社区落地、落实。
  ――设立综治工作室,负责调解纠纷、治安巡逻、特殊人员管理、社会组织参与自治。家和社区综治工作室、社区警务室和群众接待中心就是畅通民意的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民政、劳动、就业、治安、计生、卫生、人民调解等社会化工作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手续办理等服务,让每个家庭真实感受和受益于社区服务。
  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把服务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绵竹孝德镇年画村,是“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农村新型社区,由原来的射箭台村、大乘村、石墙村合并而成。“三村合一”的特殊背景和“5•12”特大地震的巨大影响,使年画村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年画村借助“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公共服务站和“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办公室”,结合“后援建时代”的特点,积极引导村民把年画与苏绣相融合,创造了极大的产业价值。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村、文明村,年画村正在摸索一条自己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立品牌,年画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年画村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助推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的路子。他们建立了一个“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办公室”,加强与苏州的合作,促进绵竹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产业对接,引导年画艺人将先进文化融入到绵竹年画的创作中,扩大绵竹年画生产规模,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身到年画创作、年画产业发展中。
  ――强服务,公共服务站“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年画村便民服务站于2010年3月份投入使用。为了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少等待,年画村将就业和社保、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民政、户政、人口和计划生育、党群和社会事务等服务窗口纳入便民服务站,涉及信访、计生、民政、新型合作医疗、土地、城建、水利、农机、社会保险等,为群众提供“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为更加方便群众办理,该站还实行了“入户帮办、进村督办、坐点代办”,从而使群众最大限度免除了为找有关部门办事不得不面对的往返奔波之苦。便民服务站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工作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不断完善全程服务代理、公开承诺、首问责任、坐班值班、居民评议、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党员示范岗”,提高办事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在群众中建立起对便民服务站的信任、依赖和支持,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实行“5+2”上班模式,对程序简单的事项,当天办结;需要审核或现场查勘的特殊事项,承诺期限办结;涉及到两个以上窗口的事项,实行一次性联合办理。
  ――筑防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年画村在灾后重建、引导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注重矛盾纠纷的调处,构筑了“三道防线”,把矛盾消弭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村组,把纠纷调处在田间地头。一是村组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主动承担起调处任务,成为发挥村一级调解作用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购买法律服务,成为调处基层矛盾的“第二道防线”;三是运用“大调解”机制,合力化解疑难矛盾纠纷,构筑“第三道防线”。强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促进“三村”群众和睦相处。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村民自治。注重以感恩奋进教育为抓手,切实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现代文明意识。

标签:德阳 融入 难题 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