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0字生作文 > 正文

浙江卷|2018浙江数学卷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惆,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人生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这道试题诗意盎然,别致新颖,让人眼前一亮。话题不仅体现出思想性和文学性,而且充满思辩色彩,既能考查考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又能引导考生去体味与感悟人类文化的意蕴,使语文考试真正回到了语文本体。
  “行走”,对于个人,它是一段人生的风景;对于人类,它是一部进化的历史。“消逝”则是一种失落、一种无奈、一种忧伤,现在赶走了过去,而现在被未来赶走,没有不消逝的行走,恰如没有不行走的消逝,于是苏轼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或是快乐,或是辛酸,或是幸福,或是伤感,千姿百态的行走就是千姿百态的人生……考生可以放飞思维的翅膀,追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写美丽梦想的渐渐消逝、单纯快乐的逐步远离,也可以写思想的渐渐成熟、认识的逐步深刻;你还可以展开灵动的联想与想象,跨越时空,将目光投向漫长的人类历史,思考文化与思想的变迁、国家与民族的兴亡;你更可以关注今天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捕捉时代的投影和回声。
  看来,这道试题显示出极度开放的命题特征,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考生既要处理好“实”与“虚”之间的关系,又要重视思辨,总之,你的思考必须有深度,不落俗套。(王周平)
  
   【点评名师简介】
  
  洪方煜国内较有影响的作文研究专家,为《中学作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五期的封面人物和《读写训练》2005――2006年度第六期封底人物,在150余种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600余篇,专著、编著、参著近50部。现供职于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台州中学。
  
  【佳作展示】
  
  异乡人游城记
  
  异乡人今天找到梅湘婷,告诉她自己想逛一下这座繁荣的城市。于是,梅湘婷便领着异乡人去了野生动物园。
  异乡人拿着门票,看着上面的介绍发呆。原来上面写着:“到本园你将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
  梅湘婷她先是来到了猴园,远远地便听见园内的流水和猴子嬉戏玩耍的声音。异乡人开心极了。他小时候就喜欢猴子,家乡猴子又多,他便是整天混在猴子堆里长大的。可他一进猴园,却没有看到一只会动的猴子――那些猴子全是假的,刚才听到的声音也是高音喇叭里放出来的。异乡人失望极了。就问梅湘婷这是怎么回事。梅湘婷哂笑说:“这年头哪还有猴子呀!都被那些人捉去卖给饭店赚钱了。”“卖给饭店?”“是呀,没听说猴脑的营养价值极高吗!”异乡人一听有些惊呆了,木讷地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接着他们来到了熊园。这里的熊倒是真的,可是都呆呆地趴在地上,目光呆滞,奄奄一息的样子。异乡人又问:“这又是怎会回事呢?”梅湘婷说:“没看见墙上贴的介绍吗?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只熊了。熊皮珍贵,那些人都把他猎去卖钱了。就这三只还是克隆出来的呢!”异乡人一听,又只有木讷地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最后,梅湘婷领着异乡人来到了科技园。异乡人一看不禁感慨道:“不错,真的不错!这里什么都有,克隆机、转基因、电脑合成……一切与高科技有关的,这儿全都有。”梅湘婷也自豪地说:“瞧,咱人类多伟大,啥都能造出来!”异乡人说:“人类最高明之处就是能再造出个到处都有活蹦乱跳的生物的自然来!”
  回到家里,异乡人给环保局写了一封信,向他们反映生态环境的问题。可是没几天信却退了回来,原因是:查无此地址!
  异乡人不解,就去问梅湘婷。梅湘婷一听哈哈大笑:“环保局的人没饭吃,早就改行了。现在是哪行挣钱干哪行,谁还管你什么生态问题!”
  异乡人这回没有点头就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名师点评】“这年头哪还有猴子呀”“猴子被捉去卖给饭店赚钱了”,“没听说猴脑的营养价值极高吗”“熊皮珍贵,那些人都把他猎去卖钱了,就这三只还是克隆出来的呢”梅湘婷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反映了触目惊心的现实,我们的生态已被破坏到何等程度!文章反应的问题,令人警醒。体式上,作者有意识模仿当今小说界较有影响的藤刚“异乡人系列”的写法,极为逼真。首先是人物的设置,作者直接移用“异乡人系列”中的异乡人与梅湘婷,有意识与藤刚的小说进行媲美。其次是写法,模仿的也是异乡人眼中的现实世界,借以表现现实世界的荒诞。
  (洪方煜)
  
  为生命的美丽,微笑前行
  
  人生,一个行走的过程,一种体验,一种解脱。
  ――题记
  
  我是喜欢“行走”这个词的,有一种超然的淡薄心境。人生是一场旅行,途中有不同的风景,给人或喜或悲的情感。但是,我想,人生是值得感激的,在这个原本不熟悉的世界里,我们都是过客,是世间那千千万万的路人之一。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时间的长河里浮浮沉沉,都在历史的车辙上悄然前行。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残酷更凄绝,它让繁华的都会消逝:让绚丽的生命消逝,也让璀璨的美景消逝,正如《圣经》里所说:我们都有共同的归宿,那就是永恒的死亡。是的,死亡和消逝。
  消逝的生命是不可逆转的,但总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死亡的降临无人可以扭转,那么就活在当下吧。人生路上,走走停停,穿枝拂叶间,有无数风景。让内心充满安恬和淡定,噙着微笑缓步而行,总有美景,不辜负你。我想,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吧。
  是的,自己的人生。人生如旅途,道路阡陌交错,但每一个人脚下都一定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也只有那一条路,才能让自己走得宁静淡定,走得神采飞扬。让清晨的晓风拂面而行,让漫天温柔低垂的星斗作为背景,也许有艰难有困苦,也许有欢声有笑语,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路,但是我已无所遗憾了。
  这是我自己的旅途,我的收获在于路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体验和记录。我不强求每一朵春花的妩媚,强求它们为我而不谢;也不想沉湎于初雪的纯洁、夏日的张扬。因为我知道,这些终究也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一切都会消逝。
  但我还可以记录下一些。我要我的眼看过千般春色,让我的唇吟唱古今万种诗情。我要我的心像风一样灵动,像水一样清澈,像山一样内敛。我的欣喜不赖于生命的无穷无尽不谢不败,而在于“遇花解花”,“遇水微笑”的心境。
  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自己,都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沙砾,一朵浮萍,终究都会消逝的,但是我的心如此宁静,我的愉悦来自于这生命的过程,我在生命中哭过笑过,这已是足够了。
  人生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和一种解脱。生命的消逝是一定的,但还有的是值得发现和收藏的美景。而我愿为这生命的美丽,微笑前行。
  
  【名师点评】人生是一场旅行,途中有不同的风景。在这个本不熟悉的世界里,我们都是过客。而时间却让繁华的都消逝,包括绚丽的生命和璀璨的美景。既然这样,那就活在当下吧。人生路上,走走停停,穿枝拂叶间,有无数风景。让内心充满安恬和淡定,噙着微笑缓步而行,总有美景,不辜负你。而这其间,总有一条喜欢你行走的路线,让你收获并记录路上的每一处风景。这个行走的过程既是体验,也是解脱。文章层层翻转,最终得出了“为这生命的美丽,微笑前行”的结论。文章感悟中饱含哲理,文心曲折。(洪方煜)
  
  行走在消逝中
  
  时光好像淘气的孩子喜欢踮起脚尖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扮演的总是匆忙的赶路者。
  在期盼和等待中,时光且行且逝。
  一切都变得仓皇而又模糊。
  除非,我们能够停下,远远地回顾。
  ――题记
   每次到杭州,总改不了晚餐后和父母漫步西湖边的习惯。今年的“五一”又是在杭州过的,我们依旧喜欢延续这份默契。住的地方离西湖很近,走五六分钟就到了。
  晚上七八点钟,我们走在湖滨路上,旁边就是夜色中的西湖。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此时的西湖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少了白天的那份喧闹,多了夜的宁谧;少了白天的那份明艳,多了夜的深沉。像一位江南的美人,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抹羞涩,楚楚地躲在黑暗中的一隅。泛着波光的湖水,仿佛是她那泪光点点望穿秋水的明眸;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就像是她青黛色的微蹙的眉,宁静,深邃,令人窒息的美。
  走累了?熏我们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下。晚风带着湖水的微凉和树木的清香轻扑在脸上,湖水柔柔地撞击着岸堤溅起晶莹而细小的水花,宝石流霞映衬着寂寞的黑色的夜空,月光如水?熏星辰璀璨,透过层层雾霭在湖面上漫溯......
  就在那么一瞬间,我突然怔住了:一年前的记忆和周遭的景物竟然如此一致地重叠在一起,丝毫不差,所有的细节一一浮现。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这个地点,风也是这么轻,天也蓝得那么深,我也挽着父母的手,静静地坐在湖边同他们交谈。连街拐角处的星巴克的落地玻璃窗透出的温暖柔和的光,也是惊人的相似。
  记忆被拂面而来的凉风拉到更早些。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他们六岁的女儿在西湖边散步。小女孩红扑扑的小脸蛋,紫葡萄般的明晃的大眼睛,穿着一条墨绿色的连衣裙,小心翼翼地紧跟在父母身后,好奇地看着周围陌生的景致。最后她在父亲的背上酣酣睡去。也许那时的她根本没有去留心身旁的光影,父母眼神中流露出的温柔的光彩,微笑中满是爱怜和满足。
  十几年后,这一切竟清澈而明晰地萦绕在周围,近得触手可及。生命与生命的交错中竟隐藏着这样的时刻,让我重拾早已忘却的感动和温情。是我遇见了从前的我,还是从前的我遇见了现在的我?为什么几年前十几年前的那个几秒钟可以这般完整精致地保存在心里?为什么它会在瞬间盛大地重现?是因为相似的风,相似的花香,还是因为生命中不易察觉的相似的心情?原来,过去的时日并不会真正消逝和离开,只不过需要一个淡淡的提醒。
  我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诗经》里活着那么多纷纷攘攘的人物;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离我们恍如隔世,但当我们重新打开经典,这一切又重新激荡鲜活;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千年前那个桃花盛开的春天,闻到清风中荷叶翻滚散发出的幽香,瓦尔登湖水面的涟漪尚未平静。
  时光消逝,对美,对爱,对生命的激情和热爱从未消逝和离开。在漫长的人生甬道上,我们不妨稍作流连,重拾消逝中的感动,重拾对生命的热爱。
  
  【名师点评】文章的题记如一首小诗,写出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引出了自己行走于消逝中的记忆的感动,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正文部分,作者写了西湖的美,写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时光消逝,对美,对爱,对生命的激情和热爱从未消逝和离开”作了总结并点题,分合有致,主旨突出。
  (洪方煜)
  
  楼间流年
  
  我们的楼层,排排耸立,以西方的形式。刚硬的线条,不加雕琢的框架,是亚里士多德严谨的论述;明亮的大窗,宽敞的空间,是中世纪教堂传出的颂吟;卷曲的帘幕,褶皱如浪般起伏的床巾,是莎士比亚仲夏夜浪漫的遐想。我们以西方的姿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驻足,驻足在富丽的幻想和精神的迷醉里。而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古建筑,正带着五千年的回忆消逝,消逝在历史中。
  我来到尘世的一角访你。你的红漆剥蚀,朱檐挂网。不再,你如历史鼎盛时的红颜韶华不再。我抬起头,任破碎的阳光重重砸在脸庞。仰望,如稼轩望到你残落的容颜。杜鹃声切,长门宫怨;纵然千金买取相如赋,徒留旧人哭。时间的流带走武帝的功绩,你的金屋;你的歌注还在萦绕。怨在重楼。
  我缓步攀登,遗落了一级级空荡的跫音,像岁月之鞭驱赶历史的车轮,辗过一个王朝的衰亡。大军兵临城下,有义勇如汉景帝,成就稳固的帝业;亦有昏庸如陈后主,自弹着《玉树后庭花》,任泥沙滚滚,淹了雕梁画栋,埋了万里江山,葬了人民对一个王朝最后的信心,民怨如在耳畔。恨在重楼。
  我且停且行,抚过这些历史的积淀,不觉来到楼顶,恍如华夏行到了盛唐。唐明皇创造了一个盛世,无论是物质的富足抑或精神的满溢。而一切升到峰顶的事物都有掉落的危险。当李隆基携着杨贵妃恣情霓裳复六幺时,佞臣的心已在膨胀,并终化为一场骇人的波涛,楼上歌舞升平,楼下草木萧萧,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象。悲在重楼。
  我披开绣闼,俯视雕甍,景随境迁,千年的情未改。登楼,从为赋新词到览尽世间愁,我的心随你起着波澜。落日,鸿鸣,无论是辛弃疾,还是柳三变,或更古的王粲,愁是系在楼上的千年的解不开的结。为了楼的禁闭结构,我们民族的心也为之闭了千年。愁在重楼。
  就是这样一种建筑方式,维系着东方从始至终的怨、恨、悲、愁。这个封闭的意象,随着历史行了千年。当它终被实用主义的西方思维所取代,或者说终于在物质形式上停止了前行,我们不必感到恐慌。因为,它已深入多少代人的骨髓,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锁住了东方人善感的心。远去的,消逝了;一切珍贵的,却在行走中积淀,并蓄势着华夏文化下一次在世界范围的振兴!
  梵志献花问佛,佛曰:“放下。”
  楼,正如一切普遍意义的事物,它放下了陌上的繁花似锦,放下了章台的翠柳荫荫。放下的,逝了,而它本身携带着的文化,却在消逝中前行。
  
  【名师点评】作者思接千载,视野万里,打能古今时空,审视中外文化,信手拈来,都是一些典型的事例,从汉武帝到陈后主到唐明皇,从王粲到柳三变,到辛弃疾,从司马相如到梵志,笔锋所及,皆是素材;归纳分析,均含深理。内容厚实,感悟深邃。行文上,作者由观楼到登楼,在登楼中感悟传统文明的消逝,进而思索:远去的,消逝了;一切珍贵的,却在行走中积淀,并蓄势着华夏文化下一次在世界范围的振兴!进而以梵志的话为契机,由眼前到将来,进一步深化了题意。在登楼的遐想中,作者由现象到本质,领悟了怨、恨、悲、愁的情绪,并归结到楼“封闭”的意象上,严谨巧妙。(洪方煜)
  
  在消逝中寻找美丽
  
  几千年前,有位圣人就曾望着江水这样感叹:逝者如斯夫。年年岁岁的花开花落如流水般带走从前。行走在往事的落英缤纷里,我们采撷着曾经的花瓣,回想起那些逝去的花儿,抬头微笑。
  时间如白驹过隙,总有一些画面要淡淡地逝去。是“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哀痛,抑或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无奈?我们确实感到这些逝去如林花谢了春红般太匆忙。那些消逝的风景,那些远去的背影,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回忆与哀思。在这岁月的残垣断壁中,我们或许还能够找寻到无法被掩埋的美丽。
  山阴城的沈家花园,陆游的感慨“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犹在耳边回响,消逝的只是当年的相敬如宾,只是倩人飘飘的衣袂和嘴角的那一抹浅浅的笑靥,只留下伤心桥下的惊鸿照影。而铭刻的却是石壁上那两首被岁月剥蚀却依稀可见的《钗头凤》,然而,这段经典不会消逝,千古一放翁留下的感动不会消失,他用一生愁铸成的“泪痕红氵邑”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怎会那么轻易令人忘却?在缄默的尘封记忆中感悟消逝,在消逝中寻找遗留的美丽与感动。
  历史在向前,时光碾过我们来时的痕迹,总会留下一些碎片,一丝余温尚存的感动。我们无法阻拦那些毕竟要逝去的东西,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发掘出遗留的美丽让我们细细品味,被它们所感动,也被它们所鼓舞,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时至今日,壮士已去,但历史会铭记这段壮举;滕王阁上那场高朋满座的盛筵不再,留下的却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姑苏城外的那名学子,饱含着落第的凄凉,却吟唱出千古闻名的《枫桥夜泊》……这些消逝的背影,让我们哀而不伤,诠释的点点滴滴都是消逝中的美丽。
  行走在消逝中,在远去的风景中寻找遗留的美丽,缅怀那些逝去的曾经的最美。
  行走在消逝中,却依然可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濡润一身的清凉与芬芳,在消逝中寻找生命的美丽。
  
  【名师点评】消逝的美丽何止千千万,作者却由历史文化名城的名胜沈园入手,选取了令人感慨不已的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无论是从名人还是领域,都极具典型性。这是点上的事例。接下部分,作者以一句“历史在向前,时光碾过我们来时的痕迹,总会留下一些碎片”为过渡,联想到荆轲、王勃、张继等人,从面上进行了铺写,点面结合,内容厚实。语言上,作者兰质慧心,以自己的诗心观看历史,找寻美丽,所见之景,所找之物都充满了诗情画诗,笔下的语言也有一股诗意在流淌:倩人飘飘的衣袂和嘴角的那一抹浅浅的笑靥,只留下伤心桥下的惊鸿照影……行走在消逝中,却依然可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濡润一身的清凉与芬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值得咀嚼。
  (洪方煜)
  
  且行且逝
  
  当高楼代替了小院,当智能代替了牛耕,当马路代替了古道,当轿车代替了宝马雕车……一切都幡然改变,历史的车轮碾下了它的印记。
  当戏说代替了历史,当面具代替了诚意,当诗人的高歌被浊世的乌云所遏,当小巷的跫音再也揭不开三月的春帷……我又不禁回想:是何时盈月换了残钩?
  现在的人太急,还未谢去春红,又等不及残冬了;现在的人太精,还未办事,就想着报销了;现在的人太累,早出晚归,还要担心明天的工作。何时姑娘的高跟鞋再也踩不出原先的美丽?何时孩子的衣裙衬不出该有的纯真?那朝迎晨钟,暮送夕阳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时光再不复存在。是什么,偷偷地取走了我们纯朴宁静的心灵?
  我们一路相携而来,却越走越远,包袱也越来越重。丢点什么吧,让自己轻松一下。但是,人们却丢掉了一点闲逸,丢掉了一点纯真,丢掉了一点信任,最终留下的,是空空的、麻木的心。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离我们太远,速食爱情如烟花炫烂,这,才是现代人追逐的对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渐行渐远,高效高速才是信息进代的追捧。
  抛弃“日日相思不见君”的惆怅,思念是太奢侈的东西,不如牵一根话线,拉直那一点的距离。
  传统的太重太多,我们需要的是简单、明了、机械。可是,可能吗?因为太急,所以想直行;因为太忙,所以想速食;因为太精,所以想伪装,而其结果,是包裹了厚厚的自己,却希望对方向自己展露真诚,得到的是越来越远的距离。
  一天天,似蚕儿织茧,越来越厚;我的丝长长的,却到达不了对面的你,弯弯曲曲,押弯抹角,却一直以为很近很近。
  痴人看历史,是水中观月,雾里看花。不明白相如为何如此大度,容得下那廉颇;不明白那诸葛孔明为什么不废了阿斗而自立;不明白纳兰为何不过纨绔生活而喜结落魄文人……因为痴人们被历史磨蚀了,他们的眼已渐渐被朦胧所覆盖,他们的心门正被自己慢慢关闭。
  走吧,走吧,那被芳草所侵的古道已逝于夕阳下。每一步,都在挥手告别,然后再给自己套上一层茧。少了桃红,少了柳绿,少了誓言,少了思念,唯一多了的,是我与你的距离。
  且行且逝,凄凄雨下。
  
  【名师点评】现实的人走得太急,太急于事功,而错过了途中美丽的风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匆忙的脚步中越走越远。各种压力使他们再也享受不了遥远的诗意。作者的许多观点切中了现实的流弊,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代人的同情、规劝。语言上,作者很自觉地将读过的诗为我所用,化入到自己的语言中,创造了一种浓重的诗意氛围:“当小巷的跫音再也揭不开三月的春帷”,“抛弃‘日日相思不见君’的惆怅,思念是太奢侈的东西,不如牵一根话线,拉直那一点的距离”,“痴人看历史,是水中观月,雾里看花”,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如读着一句句诗行,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诗境中。
  (洪方煜)
  
  指间沙
  
  花瓣,从枝头飘零,在空中舞出唯美的痕迹。
  星辰,从夜空滑落,在云间划下无奈的弧线。
  细沙,从指间穿过,在地上蓄起薄薄的积淀。
  是的,世间的一切都在消逝中,留下无可奈何的你。你独自行走在消逝中,想抓住什么,但你却什么也留不住。悲伤么?惋惜么?无奈么?无助么?
  你可曾想过,一花的飘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你可曾想过,一星的殒落黯淡不了满天星光;你可曾想过,那从指间缓缓流逝的细沙,已悄悄地在你手心留下了痕迹。
  还记得你儿时的摇篮么?还记得你儿时的布娃娃么?还记得你儿时的小人书么?还记得你儿时的拨浪鼓么?它们或许早已被束之高阁,积起一层厚厚的尘土,但是它们教会你听说读写,教会你摸爬滚打,给你开启了生命的第一扇窗户。它们真的逝去了吗?不,没有,它们珍藏在你的记忆深处。
  你见过人们钻木取火吗?你见过人们用绳结记事吗?你见过人们身披兽皮吗?当然没有。这一切都已逝去了,不复存在了。但是,这一切永远都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如果没有这一切,人类文明的大门不会被开启,人类文明的曙光不会降临,人类也不会是现在的人类,丰衣足食的人类,风雨安然的人类,掌管地球的人类。
  所以,我说,尽管我们走在消逝中,看着“大江东去”,我们仍不应悲伤,也不应觉得无奈。因为所有的流逝都在载着我们前行。我们不必悲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只须铭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不必为流水落花而惋惜,只要你知道“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顺其自然,才是我们面对流逝的事物应有的态度。
  沙,从指间缓缓滑落,悄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单纯到复杂,我们从无智到睿智,我们并未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什么。
  佛说:“沙粒流尽,功德圆满。”就捧起一把细沙,任其在指间穿行,体味那份禅意,笑对消逝了的一切。
  
  【名师点评】世上的一切都在消逝中,花瓣、星辰、细沙、儿时的记忆、人类的文章……但我们不必悲伤,不应觉得无奈,因为“所有的流逝都在载着我们前行”,所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顺其自然,才是我们面对流逝的事物应有的态度”。作者的思索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语言上,作者追求准确生动。对于花瓣,作者用了“飘零”“舞”,写出了花的轻盈、优美;对于星辰,作者用“滑落”“划”,写出了其消逝之快,暗示美好东西的易逝;对于细沙,作者著一“穿”字,形象生动,让人想到沙以外的事情上。“一花的飘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星的殒落黯淡不了满天星光”等句中,“荒芜”“黯淡”两个形容词都活用作动词,更显内涵之丰富。(洪方煜)
  
  消逝,凄美了生命
  
  春蚕自缚,满腹愁丝,生为吐丝,吐之既尽,亡而成工。
  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随火流,泪流既绝,化而为烬。
  消逝,凄美了生命。
  抬头,摘下一片枯叶;弯腰,拾起一瓣落红;向前,是老屋前的残垣断壁;回首,是破庙中的冷香锈钟。
  开宝八年,他被押到汴京。大军兵败的喧嚣化成无声冷月,剜痛了他干涸的泪眼。昔日,那个只愿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南唐后主,今日面对消逝的繁华,独上西楼,月如钩,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男人,一个国君输了天下,失去帝王的头衔却成就了五代词的繁华,这不是消逝,而是亘古。
  雪莱悄悄地走进了大海。从此,他以海为家,以船为家。他潮湿的口袋里一边装着诗集,一边装着济慈的春恋。
  西风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雪莱消逝了的拷问。是啊,我们的生命中布满荆棘,世俗的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刺痛我们的心。世界有时仿佛是贝多芬无声的音乐,海伦黑暗的世界。而爱与真理的伟大让雪莱行走天涯,在消逝中寻找永恒。
  于是有了《西风颂》,有了《致月亮》,有了《无神论》……
  雪莱用他温柔的声音串上优美的文字编织凄美的神话,让忙碌的人们擦干婆娑的泪眼,解下心灵沉重的枷锁。
  你可曾将凋零的谢花,也学黛玉悲悯地为它洒土,却忘了“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可曾伤神于自己的成长,迷惘于骆一禾的麦田却忘了我们的心灵正在空虚中洗尽了铅华。你可曾疲惫于世俗的尔虞我诈中,却忘了生命终究在消逝中直立成丰碑永垂不朽。
  当我们的生命犹如落蕊般随风一点点消逝时,不要流下感怀身世的泪水。因为星星的眸子依然璀璨。
  《创世纪》中曾记载亚当徜徉于伊甸园不肯露面,上帝问道:亚当在哪里?
  亚当噤而不语。
  如果是我,我会站起来说:
  上帝,我在这儿。不比一个凡人好,不比一个凡人差。在消逝中我看到了亘古。一首被凄美了的诗。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诗意浓郁的散文。文章在几个方面体现了诗意。感悟如诗。作者从春蚕与绛蜡身上,感受到了生命在消逝中创造了美丽,由此想到了南唐后主“失去帝王的头衔却成就了五代词的繁华”,想到了雪莱在冬天里寻找春天,最后回到生命的感悟上,并点化《创世纪》的故事作为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全文如行云流水。意境如诗。“抬头,摘下一片枯叶;弯腰,拾起一瓣落红;向前,是老屋前的残垣断壁;回首,是破庙中的冷香锈钟”,文章一开始就营造了浓郁的诗境,在接着的李煜与雪莱的事例中,更强化了这种诗境,读着文章,我们如穿行于诗情画意中。(洪方煜)
  
  消逝也是一种美
  
  阳光填不满这物欲横流的世界。
  人生就像一个汉堡。
  时间仿佛两块不断延伸的面饼,夹住了庸庸碌碌的苍生。而空气仿佛即将溢出的油腻而酸涩的沙拉。我们似乎是一种菌,试图在已逝或将逝的日子里留下什么……
  是啊,世事变迁,万物更替,人活在消逝中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消逝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行走在消逝中,或许会感受到一份洒脱,一份惊喜……
  苏轼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的确,苏东坡在官场中消逝了,但他却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行走在消逝中,并没有让苏轼从此消沉,他洒脱地抛开了一切。于是,一代文豪便名垂青史。
  作为忠臣的屈原,是一个有心栽花却屡遭失败的实例;而作为诗人的屈原,则是一个无心插柳却名满天下的典型。屈原失去了君王的信任,他被流放,或许对于他而言,他的一切都已消逝,于是他沉江而死。但他或许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那份沉痛的消逝,才成就了后人心中那伟大的屈原。
  消逝并不代表消失,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某一部分,消逝了,或许会沉淀出另一番美。
  当流云镀满露光,山林披上春色,花木摇曳万紫千红,我们感受到自然的赏心悦目。
  当脸庞绽放微笑,梦想陪伴青春,岁月深巷流光溢彩,我们体悟到生命的灿烂丰满。
  是啊,一切都在消逝,但却很美,不是吗?
  或许行走在消逝中,会怅然若失,会不知所措,会无可奈何。但请记住,就算希望成为漂浮生命的惟一机会,伪装成为设想之中的惟一浪漫,死亡成为生命中惟一的宿命归属,依然要微笑,要在黑夜中寻找每一个生命的跳跃,然后幸福。
  青春花开花落,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风刮雪飞,让我心醉却不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行走在消逝中,我快乐着……
  消逝,其实很美……
  
  【名师点评】文章围绕标题“消逝也是一种美”,写得很美。语言优美。“当流云镀满露光,山林披上春色,花木摇曳万紫千红”“当脸庞绽放微笑,梦想陪伴青春,岁月深巷流光溢彩”,作者通过对偶句,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凄伤但却优美的画美,无奈但却永恒的神情,令人遐想。同样,“青春花开花落,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风刮雪飞,让我心醉却不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这些句子背后,我们除了读出美以外,还读出了一种悠远的意境,一种深沉的感慨。对比显美。苏轼在官场中消逝了,但他并未从此消沉,一代文豪因此名垂青史。屈原作为忠臣是有心栽花却屡遭失败,作为诗人是无心插柳却名满天下;被流放造就他的痛苦,而自沉汩罗却成就伟大。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消逝也是一种美”的主旨。比喻精美。作者将人生比作一个汉堡,与此相对应,将时间比作两块不断延伸的面饼,将空气比作即将溢出的油腻而酸涩的沙拉,比喻新奇,引人联想。(洪方煜)
  
  在消逝中成长
  
  站在巍峨的高山上,眺望着远方,马虎博士陷入了沉思。
  就在一个月前,全世界还处在惊恐与不安的环境里,虽说现在已是风平浪静,但马虎博士却还是那样心事重重……
  公元前2008年12月的早晨,随着一声声惊奇的叫声,全世界的书籍都不翼而飞了,学生不能上课,工厂不能作业,整个世界陷入瘫痪之中,人们也惊恐不已。
  马虎博士一觉醒来,像人们一样,也迅速陷入恐慌。特别是他那份关于“世界文明”的资料也不见了。那可是他从事一生的事业,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呀!
  突然,在马虎博士的电脑屏幕上闪出一道白光,笼罩着马虎博士的整间工作室。不等他回过神来,马虎博士就被吸进了电脑之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虎博士才醒来。这一醒还真吓了马虎博士一跳,只见自己正被绑在一根柱子上,不能动弹,旁边还守着两名书兵,手执纸剑,更要命的是在马虎博士的前方,殿堂之上正坐着个威严的书王,他正怒目而视,那样子真的是好不吓人。马虎博士知道,他已来到了书的王国里。
  “尊敬的陛下”,不等国王开口,马虎博士就鞠躬着说,“不知您为何突然间要召回您的子民,我们人类不是一直都与你们合作的吗?要知道,您的一声令下足足可以让地球瘫痪的呀!我恳求您收回您的成命吧!”
  “合作?”书王差点没从王位上跳下来,他的表情更加愤怒了。他按了下龙椅上的按钮,在大殿上马上显示了一幅幅面面,“你自己看看吧!”国王真的急了。
  只见屏幕上一本本漂亮的书正被孩子们无知地撕下来,有的还把书籍当作柴禾来燃烧,到处都是书的悲伤与哭泣。惨象,真的是惨不忍睹。
  马虎博士也被这悲惨的画面给感动了,不知不觉也难过地掉下了眼泪。因为他真的看到人类那残忍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就这样瘫痪下去呀!马虎博士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说:“尊敬的陛下,看到这一幕,我也觉得我们人类对不起你们书国,对于您的子民,我也深感愧疚,但人类真的是离不开你们呀,我相信经过这一次大风波后,我们也会在这消逝中学会才长,学会去珍惜,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前往联合国,向各国的首脑们阐述你们的情况与发生这次变乱的原因……”
  几天以后,正如马虎博士所料到的,书都回来了,马虎博士的那份资料也回来了。
  
  【名师点评】在高考这样紧张的氛围中,运用科幻体这样灵动的体式写作,本来不多,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写出好文章来的,少之又少,但这无疑是其中的一篇好文章。人物上,作者以马虎博士为切入点,架起了人世与书国的架梁,安排巧妙。在叙述形式上,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有意识地运用了倒叙的形式,在开头就设置悬念,造成一种紧张的氛围,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了读者,结尾自觉地回到开头提到的人类文明资料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洪方煜)

标签: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