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800字生作文 > 正文

【帕米尔的花】帕米尔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那把在微风中孤独摇摆的藤椅,那个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天才女孩,那个旗袍外罩着短袄或者穿着柠檬色晚礼服的奇女子,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摇曳的野花的片片花瓣,随着时光的流逝越飘越远。
  是有幸还是悲哀?年纪尚轻却已拥有显赫的名声。是不幸还是万幸?赚来的钱财,让她认识了躺在枕边的薄情汉。可为何命运不公,让她晚年流离失所,客死他乡?没有再好的词汇可以形容,只有一句“传奇”最不为过。最高傲女子的专利,还是悲情的你的特色?为何你笔下千般繁华的都市苍凉无比?为何你手中捏造的人物都是梦幻与现实的矛盾体?摇曳的野花带去我的疑惑。
  我并不是张爱玲的忠实读者,却大胆地选择她的作品进行评价,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滤去所有的个人偏见。
  张的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十八春》,当然还有电影剧作《不了情》、《太太万岁》。其中《倾城之恋》堪称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故事发生在战前的旧上海。白家六小姐流苏与丈夫离婚后一直居于娘家。一天,亲戚徐太太带来了丈夫的死讯,并告诉流苏,家中希望她回去主持家事。于是,事情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娘家的人终于撕下假装善意的面具,露出原本狰狞的表情――一个个巴不得赶她走。好心的徐太太为了让不想回家的流苏有个台阶下,就建议她再嫁。流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谁知更大的问题在后面等着她――原本要与七妹交往的范柳原竟看上了流苏。家中口水之战再次掀起。无奈之下,流苏接受徐太太邀请前往香港,却又遇范柳原。两人在后来的交往中渐渐熟知,范柳原也向流苏表明爱慕之心。但范柳原不愿结婚。就在这时战争爆发。本要出国料理公司事务的范柳原折回,将流苏从战火中救出。两人意识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于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战争成全了一段完美的爱情,尽管结果是极其庸俗的――但这正是张爱玲这篇小说的精华所在。我们说,好的文章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使《倾城之恋》如此鲜活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个人浅见,这跟她的个人经历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曾在上海呆过,后来才去香港读书。因为香港沦陷又回到上海。而《倾城之恋》的故事中也不断交替出现这两个城市。这一特点在张的其他文章中也清晰可见。因为张爱玲了解这两个城市,所以便于进行环境描写。这对于一篇好的小说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作品中对于流苏与柳原在浅水湾看到的“野火花”的描写就十分逼真到位。植物的特点是红。站在黑暗中的流苏看不见它的火红,却感觉得十分深入。也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流苏读懂了柳原――他对自己是认真的,是以婚姻作为结果的精神恋爱。同时也为最后两个人的结合埋下伏笔。
  再看作品的结局,竟然是那场毫无人道主义的战争成就了主人公的婚姻。而现实生活中,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却是在战争时为保全自己而将她抛弃。作者这么安排结尾,与其说是为了给那场残酷的战争平添一分暖意,不如说是作者对完美爱情的向往。
  因为张爱玲的个人经历,文章才显得动感、传神。除此之外,张十分重视外部事物的烘托,也是使文章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比如流苏遭受娘家人冷眼相对后在房中听到的一段胡琴――“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那正是流苏在娘家可怜遭遇的写照,同时也暗示了后文流苏的出走。再有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那个印度女人。先是“她穿着金鱼黄紧身长衣,盖住了手,只露出明亮的指甲,领口挖成极窄的V形,直开到腰际,那是巴黎最新的款式,有个名式,唤做‘一线天’”,再是后来战争中的“黄着脸,把蓬松的辫子胡乱编了个麻花髻,身上不知从哪里借来一件青布棉袍穿着,脚上却依旧趿着印度式七宝嵌花纹皮拖鞋”。从先前的高贵时尚到后来的狼狈落魄,是如此大的反差。还有她对流苏态度的变化,从看不起到恭敬有礼,处处体现了现实的可怕,也更突出了流苏后来的沉思:“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有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现实毕竟是现实。她成了柳原名正言顺的妻,却失去了他对自己的浪漫,就像印度女人一样,保全了生命,却失去了所有的荣华。
  结尾胡琴又一次响起,留给读者万般想象,如同饮完一杯上等龙井一般唇齿留香。尽管张爱玲只是单纯地从女性的角度看问题,但丝毫不带一点对男性的偏见。这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就像帕米尔的野花使人遇见最纯粹的瞬间,张爱玲小说充满了细腻的感情,让人闻到扑面而来的清香。谁说是帕米尔高原提升了花儿的高度,分明是花儿的芳香为帕米尔增添了生机!花瓣越飘越远,永远也不会回来,就像张爱玲一样随岁月的流逝成为历史。但就像她的小说一样,花香依旧!

标签:帕米尔 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