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高新技术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切入点,展开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发展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实中,并由此提出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对策,对提升浙江外贸发展水平,实现浙江省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进出口浙江
  
  高新技术产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映了一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决定了其发展将在根本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并以此作为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技术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因此研究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实现浙江省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现状
  
  1.浙江省高新技术进出口的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迅猛,规模日益扩大。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高新技术产品比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快,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速度大约只有不到3%,而高新技术产品增长速度则接近6%。尤其在1995年之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更是年递增10%以上,是同期其他制造业增长速度的3倍。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也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知识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大提高等方面。
  (2)国内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参与高新技术研发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投入的研发经费逐渐增加,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大。到2l世纪前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雏形。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不排除有少数行业已进入到成长期。
  “十一五”期间正值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必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决定了不可能再走过去那种一味追求“做大”的做法,而应该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将重点转向“做强”。做强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可能在全球化过程中走向“边缘化”,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及加工车间。因此,“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十一五”计划对科技创新的提出给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良好的发展氛围。
  2.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现状
  自“九五”以来,浙江省一直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优先位置,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到目前为止,经省政府批准创建的省级高新园区总数已达12个,全省已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0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6家。在全省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已有64家,超5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10亿元的企业有5家。有2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在或即将在上海、深圳上市。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特色明显。随着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加快。但与全国和其他沿海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状况
  就发展规模来看,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0.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06.2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从2001年的9.1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60.2亿美元,进口额从2001年的1.5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6.08亿美元。进入2006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月至3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3.95万美元,进口比2005年同期增长11.37%,出口增长90.59%。与此同时,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据海关统计,2001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16亿美元,年均增长65%,高出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27.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外贸出口同期平均增长率31.4个百分点;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60.2亿美元,同比增长55.52%,高出全省外贸出口同期年均增长率32.09个百分点。
  随着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浙江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在浙江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3.3%提高到2005年的9.9%,年均增长8.2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浙江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提高到2005年的7.8%,年均增长5.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占浙江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1.6%提高到2005年的15.1%,年均增长14.52%。
  从高新技术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各占半壁江山,后者增幅明显高于前者。在2001年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为4.7亿美元,增长75.6%。一般贸易出口4.8亿美元,增长25.5%。2004年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了出口贸易量的60.1%。
  从贸易经营主体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集体企业出口增长较快。国有企业出现负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萎缩,由2000年的43.6%降至2005年的27.5%。
  从技术领域来看,在9类技术领域中,浙江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业,其次是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生命科学技术类出口浙江省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为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13.8%。
  从贸易国别来看,浙江技术产品的市场主要仍相对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四者合计占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3.2%。
  (2)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全国和沿海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贸易方式方面,加工贸易比重偏低,缺少带动出口持续增长的动力。加工贸易是全球范围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贸易方式,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最主要的出口方式,2000年、2001年加工贸易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88.6%和89.3%,而浙江省仅为41%和49.5%。至2004,浙江省也只是提高到了6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比重达到65.4%。正是由于这一滞后因素,直接影响了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扩大。
  在贸易经营主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偏低,缺少带动出口总量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从近年全国高新技术出口发展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是主要力量,其出口份额要占到总额的80%左右。浙江省这一比重近几年尽管提高较快,但到2005年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企业经营方面,上规模的重点出口企业比重偏低,缺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骨干企业。近年来,广东、江苏等沿海省市已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规模超亿美元的企业,而浙江省目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根据海关总署、外经贸部2000年联合签发的《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年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经审核同意后,可享受海关各项简便措施,浙江省符合该条件的企业仅有1家。
  
  二、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1.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由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壁垒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这个大舞台。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弱势,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会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浙江省出口产品遭受了多起以绿色、技术为借口的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受害省份。原因之一在于出口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或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浙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相对较少,这些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设置的较高的技术标准和绿色壁垒,使我国产品短期内难以达标,浙江产品也自然无法逾越这些绿色壁垒。原因之二在于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总额中的比重虽不断提高,但其核心技术相对较少,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意识相对薄弱。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更缺乏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和保护体系的意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应的企业自身的保护制度也需要健全和完善。而发达国家却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幌子下,垄断技术标准,为我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设置新的障碍,实行“不公平贸易”,致使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遭到了严重的挫伤。
  2.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目前,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或对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进行集成创新或引进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迅速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和能力的途径。浙江省在引进高新技术方面,主要是以科技项目为手段,积极引进国外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浙江省技术引进合同330个,合同总金额5.58亿美元,合同金额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跃居全国第五位。
  在技术引进中,以与国外科技合作为突破,拓宽引进技术、人才的空间。2001年,浙江省向科技部申报创建了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推进了浙江省与俄罗斯的引进合作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对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在技术引进后,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工作,把引进的技术与自身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真正的把外来技术本土化,实现产品国产化代替进口。然后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改良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最终实现“走出去”战略。同时注意在引进技术中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把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运用引进的知识、技术来改造企业的陈旧和老技术,使其焕发青春。实践表明,浙江技术引进已在质和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提升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
  浙江多年来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实现,在技术引进方面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在技术引进管理上缺乏宏观调控的力度,缺乏对技术引进的宏观导向。致使许多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为追求“政绩”而产生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的现象,这就使得许多浙江企业的科技创新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不良循环。
  
  三、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设浙江人才高地,吸引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目前,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浙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瓶颈。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缺乏培养高层次科技人员的力量,科技成果也不多,远远满足不了浙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浙江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对高新技术人才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吸引内地高等院校或大型企业集团在浙江创办分校或研究院、所,办好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浙江大学城,培养及引进人才,建设浙江人才高地。通过吸收青年人才参加重大科研、科技攻关等方式为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在全市努力形成积极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氛围,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的保证。在大力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要采取得力措施稳住人才。除兑现国家已有优惠政策外,还要在户籍、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
  2.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的环境。研究制定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加强对一些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研究建立支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用于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在关系企业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对接能力,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奠定技术基础。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科技资源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相互促进和优势互补新机制
  3.突破绿色壁垒,全面实施生态营销战略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高新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有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趋势,以此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口。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适应这一潮流,推动本国产品的绿色开发和绿色设计。在此背景下,浙江省也应更快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趋势,树立绿色经济概念,从战略角度重视绿色壁垒,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应当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积极开展绿色管理,积极申请ISO14000D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国际市场风险,在适当的时机,对高新技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以绕开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增加、合法化、复杂化,都为克服它们带来很多困难,但是贸易的发展,随着历史前进的洪流不可阻挡。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观念在我国都处在起步阶段,要真正蔚然成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浙江省今后应将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两者整体推进。
  4.加快技术法规体系的建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突破技术壁垒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下, 浙江省政府应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增强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协助企业摆脱技术性贸易壁垒,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 加强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尽快建立能够保护我们利益的法规体系, 合法地进行贸易对抗外国产品。 积极推行国家标准, 结合浙江省高新技术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内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构筑我们的“环境壁垒”和“绿色壁垒”,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在执行环保标准方面防止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环保技术的领先优势, 以保护环境的名义滥用环保措施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支持,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主要是依靠科技。一方面应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对国外先进技术的研究,力求掌握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动向, 以便指导企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从企业的角度讲,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企业应实施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立足于市场长期生存的关键,企业应实施ISO9000和ISO14000管理标准,将质量经营的理念贯彻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创造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技术壁垒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因此对企业来说,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使科技成果为企业带来效益。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和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美、欧盟等为首的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各项标准更加复杂,企业必须加强对国外,特别是目标市场国家的技术法规、质量技术标准、合格程序和卫生检验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研究,建立相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数据库, 及时把握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国亭:加入WTO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3(2):176-181
  [2]李建华辛勇飞许正良:科学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技术经济,2000,(8):12-14
  [3]刘建其陈剑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02(8):10-11
  [4]王罐中王樟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分布特点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2(1)
  [5]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罗双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中的问题分析[J].长沙:企业技术开发,2005(1):122-138
  [7]郑海龙戎卫东:中国未来20年外贸出口发展趋势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1):33-39
  [8]张祥:新经济与国际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9]沙虎居: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浙江学刊,1997(4):64―66
  [10]许正中: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吴克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国际贸易问题[J].2002(5):51-54
  [12]夏友富 俞雄飞 李 丽: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J],2002(10):4-9
  [13]Arijit Mukherjee.Subsidy and entry:the role of licensing [J].Oxford Economic Paper 54 (2002):7-8
  [14]Porter.Michael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M].New York Free Press,19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浙江省 角度看 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