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探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新课标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学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随着音乐新课标的广泛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到日程,本文结合多年来自身的经验以及温州滨江区的客观实际,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小学生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小学生的欣赏音乐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审美感、欣赏能力和简单的创作能力的训练,让小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尽可能地培养小学生的对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创作的热情,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各方面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温州的客观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音乐教学问题。
  一、对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
  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是先介绍作曲家情况、作品创作背景和歌词、歌意,然后进行视听,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一般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结果必然使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了。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对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
  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三、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
  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四、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升华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新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起学生创造音乐的情趣和无限的想象。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小学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者先视唱曲谱再唱词。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学,呆板地学,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育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才精神,以及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再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于美英,《谈小学音乐欣赏课韵视结合》,《教学艺术》2006.14期
  [2]黄蓉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巩雅娟,《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兴趣培养》,《山东教育》2005.1
  [4]符丽萍,《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改革初探》,《新教育》2006.7
  

标签:教学改革 新课标 探讨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