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比喻句 > 正文

[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与反思]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应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把握并科学的运用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是体育教学过程内部各种教学现象所存在的本质联系。本文通过分析以往一些教科书和专著中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揭示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体育教学; 规律; 体育课;运动训练
  
   前言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日益活跃,但许多学者对体育教学规律有着不同的归纳和总结,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论,各版教科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及其他一些著作如《学校体育教学手册》等对体育教学规律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另外,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同当前体育课程与体育改革的需要尚有一段距离,相对而言,对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甚至有所停滞不前,表现在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还存在一些失误。
  
   一、研究目的
  
   当前,体育教育学关于体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比较充分,而对制定体育教学原则的依据--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却很不够,那么依据体育教学规律而制定的体育教学原则是否科学、合理,就值得我们去深思了。如果我们对制定体育教学原则的依据认识、研究不充分,就必然导致人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原则不够严谨。开展体育教学规律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展开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探讨。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不能照搬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不能认为在母系理论中加上体育的例子,就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规律,而应从体育教学自身的研究对象出发,以独特的方法将教育学的原理融汇到体育教育与教学中,揭示出自身的规律来,以指导体育教育实践。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一些教材、专著上的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分析其他学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皆在揭示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现状
   在查询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时,我们发现:研究一般教学规律的文献有一些但数量不多,研究体育教学规律的文献则更少。体育教学是有规律可言的,而且也很有必要去研究,可现实中确实存在对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的欠缺,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这种现状应引起体育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有的《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教材、专著只是重复前人的观点、认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影响到教学原则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可见,认识和揭示体育教学规律既困难又十分紧迫需要。
   国内学者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把它概括为两类,即一般体育教学规律和特殊体育教学规律;第二种则没有明确的把体育教学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而是把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放在一起;第三种观点在毛振明先生主编的《体育教学论》中体现出来,他们认为既然是体育教学规律,那就应该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应该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不应该把一般的教学规律纳入到体育教学规律中。
  
   1 对按本质联系分类的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与反思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我们先来分析前面两种情况,这里所指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性规律、认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辨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等。
   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规律中所特有的规律。主要包括四条:(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4)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2 对按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的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与反思
   下面以毛振明先生主编的《体育教学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用教材中所提出的5点体育教学规律进行分析探讨:
   (1)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技能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习各种动作技能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称之为“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一般可以把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在不同阶段中,动作技能的教学各有特点,只有根据这些特点、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身体健康目标)
   体育教学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体育习得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生理负荷越大,对学生身体产生的生物性痕迹效应越深,对体能提高的效果也越强。
   (3)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运动文化和身体锻炼的知识,体育知识、运动认知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获得,在体育教学中所培养的认知也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运动认知。
   (4)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社会适应目标)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各个教育领域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自主学习,这就使得分组教学、学习的个人和集体形成深入到各个教学邻域,而不单单是体育教学,因此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并不是一个体育教学所特有的现象。
   (5)体育运动乐趣的规律(心理健康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运动乐趣,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健康的前提条件,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
  
   (二)本文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进一步揭示
  
   本文吸收了前人提出的正确的体育教学规律,并提出了几点新的认识,把体育教学规律归纳为以下4条:
  
   1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习各种动作技能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简单的说,即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明显的界限。但在不同阶段中,动作技能的教学各有特点,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有根据这些特点、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运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非线性规律
   学生的身体发展本身有一定的规律,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如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个体的心理变化,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等。这是由人的先天遗传和外界一些因素所致的,学生即使不参加体育活动,身心发展也在进行之中,运动只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因素,但运动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运动掌握的好,就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如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品质等;掌握的不好,则会损害学生身心的发展,如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身体受损,产生厌恶、恐惧等心理,身体虚弱的人参加过量的运动,不仅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使身体某些器官更加恶化。
  
   3 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相关性规律
   运动负荷与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客观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运动负荷有直接的根本性的影响,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打太极拳不间断的打45分钟,心率也达不到120次/分。那么,为了达到预期的运动负荷或者达到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可以通过加入其它教学内容。显然,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两者是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的相关性规律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规律。
  
   4 体育课中学生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体育课中,从准备活动开始练习到运动一段时间,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是从上升到稳定阶段;从产生疲劳后到整理放松至安静,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从下降到恢复阶段。体育课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我们应根据学生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守:1、运动技能形成规律;2、运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非线性规律;3、教学内容与运动负荷相关性规律;4、体育课中学生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我们应不断从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揭示体育教学规律,然后作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为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建议。作为体育教学规律,我们应概括体育教学所特有的、在体育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教学现象所存在的本质联系。在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中不应把和其它教学相同的一般的教学规律放入体育教学特有的规律中来,并应摒弃以往一些不是规律或者不是体育教学规律的规律。我们应不断的探索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继而驾驭体育教学规律,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标签:反思 体育教学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