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让音乐熏染出美好的心灵|心灵美好的句子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得重要。特别是在小学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坚持“营造良好心理氛围、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积极教学评价”步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 键 词】 小学;音乐;心理;教育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由于具备学科本身的愉悦、和谐等艺术要素,更易于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本着面向全体、不断融入的精神,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将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谐的心理氛围,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师生双方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
  为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为人师者就应付出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其负担,使之较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
  (一)通过音乐促进人际沟通,消除和缓解焦虑情绪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天地中,真诚而谦逊的教师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教师应尊重每一个生命,用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更美好的境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必定敢唱敢说,消除了其焦虑情绪。我常和学生这样说:“我们彼此是朋友,朋友间是不必小心翼翼地相处的,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道理就行。我做得不够好的,你帮我指出;你做得不好的,我帮你纠正,以诚相待才是关键。错了也没关系,在朋友面前出点错不用害羞,反而有益,因为朋友会真心帮助你的。”音乐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不少学生与我关系很好,有事没事总爱来找我唱歌、听歌。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因被我批评而有了情绪,午休我就找他们来一起唱歌、听歌。通过音乐,学生也能体会到我是真心与他们做朋友的,即使上课批评也是为了他们好,这样关系也就融洽了。再上课时,学生已没有了抵触情绪,心理负担减轻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二)用音乐语言,用心关怀学生,减轻忧虑心理
  如果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那么用心关怀学生则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到被接纳、被喜欢。优美的旋律、和谐的吟唱,能把人带进松弛平静的情绪状态,目前比较流行的音乐心理疗法就是应用这一原理而创设的。同时,真诚关怀学生,通过音乐纽带,也能减轻学生的忧虑。有时候学生忘了带竹笛,我就自己准备一些备用的笛子借给他们,他们少了被批评的担心,反而吹得更加认真了。因此,教师要时常关心学生的实际需要,减轻孩子的忧虑心理。
  (三)师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生成
  教师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使自己和学生在同一心理层面上, 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让学生对音乐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师生共同学习,教师就不应该再有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与学生们一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良好心理氛围,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减轻甚至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就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挖掘教材有利因素
  (一)充分挖掘歌曲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歌曲是音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审美性,它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个性逐步趋向完善。
  如欣赏古筝曲《战台风》,第一段描写了风和日烈的清早,大海上风平浪静的祥和景象;第二段描写了工人们与台风作斗争的场面;第三段台风过后,工人们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欣赏这首乐曲时,不仅通过音响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各种激情,还能给学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在美的意境中自由、协调、健康地发展,这有助于学生产生高尚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同时船工们与台风抗战的场景也教育了学生:只有与困难作斗争,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将被困难所吓倒。由于学生可塑性较强,一旦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潜力是巨大无穷的,自然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会一一被征服,并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二)积极创造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体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黄美廉脑性残疾,却能成为美国加州艺术博士,靠的是什么?是自信。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小孩子,小学正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音乐课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
  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其中,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孩子们以后定会更自信。音乐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针对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遵循有进步就鼓励的原则,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教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趋向,而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自信心的助推器,只要教师细心地去发现,每个学生都一定会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哪怕站起来唱得不好,学生敢于站起来唱的勇气也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而只要有勇气和信心,以后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学生都能克服,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三)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敢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推动社会发展。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题目,结果有了《平静的湖水》《柔美的月夜》《静静的田园》《仙女的舞蹈》《秀丽的山川》《深深的想念》等丰富多彩的名字。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完美的音乐形象,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三、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场景,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所谓创设有利于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根据内涵创设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情境。如上人音版第7册第2单元《国歌》一课时,教师用国旗布置教室,和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然后师生现场经历一个庄严神、圣升旗仪式,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所描绘的环境、意境之中。这样,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就更为丰富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结,更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部动机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另一类是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部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建立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让学生体验到上课乐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上课时可以借助各种电子媒体,如录音、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也可以精心设计、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如班级对歌、音乐会、小组赛等,而不是单一的口传,这些方式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如我校推行的竹笛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机,并使学生在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表演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引导他们发展正确的归因方法,避免学生产生无助感。注意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对学生进行激励。
  4. 正确开展校园音乐竞赛,红歌大家唱,校园小歌星等等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并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实施积极教学评价
  (一)注重学生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改变传统评价中始终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处于客体的位置,使评价成为教师制约学生的法宝这一弊端。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外,家长、其他学生及社会人士等都可参与评价,特别是有了学生自己的参与,将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如学生通过自己建立音乐学习档案,收集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节奏学习、最爱歌曲集、最佳表演等,能大大提升学习兴趣,提高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收获自信心。
  (二)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
  音乐学习的评价除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音乐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歌唱技能、乐感、认知水平及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一动态评价过程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较好地维持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达成音乐学习和心理辅导的双重目标。
  (三)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
  对学生音乐学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分数、等级、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及发展方向,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激励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作为音乐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大胆探索和尝试,努力实现既达成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双赢”,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安国,吴斌.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吴增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 小学课堂管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标签:熏染 美好 心灵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