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司法警务专业 [广西、江苏警务改革各具特色]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 广西力推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将“派出所”建在街面上   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猛增,一座座现代化都市崛起八桂大地。繁华的背后,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控和交通管理等各项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广西公安机关以警务工作站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上,形成职责明晰、运转顺畅、集约高效的新型警务模式,有效提高了接处警速度和街面见警率,实现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公安工作改革新路子。
  防患意识催生警务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新型警务改革?广西警力占全区人口总量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问题逐渐呈现。一些群众反映街面见警率低和部分接处警不及时等问题如不及时处理,这将影响公安形象和公安工作的发展。自治区公安厅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行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目前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解决当前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处警问题,做到“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
  复合型警务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以警务工作站警力为骨干,多警种协同,多时段、多层次、点线面兼顾”的防范和打击街面犯罪警务机制,构建以动制动、以快制快、张合自如的街面巡逻防控网,切实提高对社会治安的动态管控能力和水平,建立起职责明晰、运转顺畅、集约高效的新型警务模式。复合型警务原型是重庆的交巡合一警务,广西更进一步创新发展,将交、巡两警种合一扩充为多警种合一,功能上也扩大为巡逻防范、处置警情、管理交通、服务群众四大职能,实施警务站负责市区主要道路的案件先期处理,根据案件性质自行处置或移送到辖区派出所、责任区刑侦大队,而派出所民警下沉到社区,重点负责发生在居民住宅、背街巷道场所、社会单位内部案件的处置。如2011年柳州启动复合型警务后,交警、巡警两个警种“分而管之”的情况不复存在,迅速扭转市区主要路段治安混乱面貌,其中由独具特色的交巡警警务站和五里卡派出所打造的“三分钟治安联防圈”所形成的“柳南模式”吸引了全国目光。
  多警种合一处警大提速
  在广西推行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中,来宾市公安局首吃“螃蟹”。2011年初,来宾市一次性投入950万元启动建设城区警务支队,并把今后每年划拨800万元用于城区警务工作列入财政预算。1月25日,广西首支融刑侦、治安、巡警、交警等多警种职能为一体的合成化复合型新型警队――来宾市公安局城区警务警察支队,驱车驶上了街头。这支新型警队实现了功能综合、整体联动、一警多能,由来宾市公安局直接领导,依托指挥中心平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实行一级处警制。同时,结合市区治安、交通、人流、车流等综合情况,将市区划为7大片区分设7个新型综合警务站,每个站配备巡逻车、GPS卫星定位系统、指纹采集仪等先进科技装备,全面链接城区路口“天网”,方便日常对车辆盘查、信息比对、网上采集、执法办案、辖区监控及便民利民等一系列业务工作的开展。每个警务站为一个大队,由大队长和教导员负责管理,下设5个中队,实行“4班3运转”工作制,对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案件和突发事件实行一站接警、各站策应,形成四面包围之势,实现了合成作战、紧急应变和快速反应,实现110处警全面提速。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等市,接着铺开……很快,一种以动态警务、合成警务为主导的新型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目前已建成城区复合型警务工作站126个,整合投入警力2868名、协警7684名,为广西全面提升警务效能、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注入了新动力。
  警情速降警民心更近
  广西创新推行的复合型警务机制,进一步整合了街面警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街面警力震慑、展示、服务、打击、整治的效能,街面见警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接处警速度更进一步提高,各类警情总量同比大幅度下降。创新警务模式的核心所在,就是亲民、为民、爱民,使民警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警方的真心付出得到了百姓的热切回应,人们在享受“安全感”的同时,自觉加入到打防控体系中来,成为一支庞大的“编外警队”。
  自治区公安厅复合警务机制改革负责人称,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建立警务工作站不是一时之举、应急之措,而是新时期广西公安工作改革的重大举措。公安厅对复合型警务改革只设定目标方向的基本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大胆试、大胆闯,多出新方法、多出好经验。从2011年起,自治区公安厅还把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加快警务工作站建设工作纳入对各市的年度绩效考核,并在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加快警务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涉及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级待遇和经费保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下一步,全区将计划再建192个警务工作站,逐步形成警务工作站管街区、派出所管社区的新格局,同时将推进复合型警务改革向各县(区)全面展开。
  2. 江苏创新“五大警务”机制,倍增公安核心战斗力
  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大局,着眼于世界警务变革的新趋势,着眼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幸福的新期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等“五大警务”为核心的现代警务机制,有效探索出一条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极大提升了全省公安机关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水平。江苏公安工作已整体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打防控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平安江苏已成为该省率先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品牌,成为深受人民群众赞誉的和谐社会建设成果。
  江苏“五大警务”机制
  
  
  【图表说明】在“五大警务”中,动态警务是现代警务模式的主要特征,专业警务是现代警务发展的目标取向,合成警务是提升警务效能的基本途径,信息警务是警务变革的强大动力,规范警务是现代警务运作的内在要求。
  
  创新动态警务,努力掌控社会治安主动权
  动态警务是公安机关为实现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通过对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素实施动态化管理,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而建立的一套实战化警务运作机制。为此,该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动态决策指挥。根据社会治安的动态变化情况,实行动态决策部署、动态布警用警、动态指挥调度,以保证警务工作及时性、科学性、实效性。坚持“信息主导决策”,建立畅通的信息收集渠道、健全的信息研判机制、权威高效的辅助决策机制和规范的预警发布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为实现动态用警,建立科学的警力布防机制、动态的勤务运作机制、协同的整体作战机制。同时,以做强指挥中心龙头作用为先导,以科学设定最小作战单元为基础,以搭建现代化信息科技平台为依托,以完善指挥处警制度预案为支撑,实现扁平化指挥。二是动态治安防控。构建巡逻防控、卡口堵控、科技防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张防控网。构建社会面巡防机制,重点抓好建强巡防专业队伍,规范巡防勤务模式,加强巡防战术运用,落实巡防保障措施。抓好卡口堵控建设,做到布点科学、设防严密,指挥高效、反应灵敏,机制健全、运作规范,建设到位、保障有力。为保证科技防控的有效性,实现“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着力建设“网上巡逻”工作机制,人机结合的警情处置机制,技防源头信息采集维护和应用机制,技防人防紧密结合的治安防范机制,技防系统常态运行管理机制。三是动态社会管理。动态社会管理包括现实社会管理和虚拟社会管理。江苏现有网民3306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7.6%,占全省总人口的42.1%。为加强虚拟社会动态管控,坚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健全网上动态管控机制,网上网下综合打防机制,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动态管控“全警触网”机制。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的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上情报侦查、网上舆情导控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专业警务,提升公安机关驾驭治安的核心战斗力
  专业警务是充分体现公安工作的专业特点,履行警察的专业职能、发挥警察工作的专业优势的一种警务运行机制。警务专业化包括警察组织机构的专业化和警务职能的专业化。专业警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队伍、专业素质、专业人才和专业手段。其中,专业队伍主要是指警察组织机构的专业化;专业素质、专业人才、专业手段主要是指警务职能的专业化。近几年来,该省从专业化改革、职业化训练、科技强警、人才兴警等方面着手,推动警务工作朝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从公安机关实战警队的本质属性出发,在厘清各层级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努力“做精上层、做实中层、做强基层、做优专业队伍、做大辅助力量”,着重挖掘和提升公安机关驾驭治安的核心战斗力。职业化训练方面,改革和加强警察职业训练,从源头上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创办“三长”学校,加强基层所队长训练;集中轮训县(市、区)班子成员,提升指挥管理水平;强化“三个必训”,提升民警专业素质,等等。科技强警方面,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公安工作实践,包括运用于警用装备、警务手段、警务活动对象和警务人员等,构成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各主要因素,以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比如:江苏公安消防总队的消防机器人、消防泡沫车,南京、苏州等市的现场卫星通信指挥车、排爆机器人,南京市局的警用直升机等现代高精尖技术装备,大大增强了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再如,大力加强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图侦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手段建设,着力锻造打击犯罪的“撒手锏”,全省公安机关破案攻坚、精确打击能力不断提高,现行命案侦破、打黑除恶等工作和刑侦工作总绩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人才兴警方面,以组织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加快公安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公安管理人才、专门人才和科技人才。比如,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行动计划,即实施国保内保及技侦网侦工作“110”工程、侦查工作及派出所工作“111”工程等四大人才工程,在全省公安机关选拔培养10名左右知名专家、100名左右全省专家、1000名左右业务行家、10000名左右骨干能手,等等。
  创新合成警务,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务效能
  打造合成警务是构建合成化警务运作机制,实现各种警务资源和要素的有机合成、整体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务效能。一是警员合成。探索建立治安预警、快速反应、社会面防范、阵地控制等警务机制,积极推行民警值勤搭档制,推动一线值勤民警形成工作合力。在城市出入口查报站,实行刑警、治安民警、交巡警“三合一”;在城镇主干道,实行交巡警、武警和协管员“三位一体”,等等。二是警种合成。近年来,积极推动警种部门联动配合,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建立健全警种合成作战机制。科学整合相关警种职能。推行交巡警合并、街面巡防民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等改革举措;把社区民警和巡防民警整合为社巡民警,统一负责辖区的社区服务管理、巡逻防范、治安管理等职责,实现巡防和社区工作的有机融合。完善警种部门协作机制。按照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合成作战的要求,派出所、刑侦、技侦、网侦等警种力量实施协同作战、同步上案,把信息技术与刑侦、技侦、网侦、图侦和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多角度挖掘犯罪信息资料,共同为侦查破案服务,形成巡、管、查、缉、控并举的动态侦查模式。组建合成化战斗实体。2006年以来,在厅机关和13个省辖市组建机关合成行动队,打破警种、部门和地区界限,承担重大安保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增援任务。三是区域合成。2005年,由南京市公安局发起,南京、常州和芜湖、马鞍山建立苏皖八市公安指挥中心警务协作机制;同年,徐州市公安局牵头建立苏鲁豫皖四省十市警务协作机制;按照公安部要求,近年来苏浙皖沪四省市又建立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四是部门合成。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查处重大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等方面,各地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了一大批部门协作、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比如:全面实施“公调对接”、“交调对接”、“网调对接”,等等。五是社会合成。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要求,统筹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推动社会治安工作社会化。大力实施“红袖标”工程,推行“1+N”警务联动机制,规范引导建立治安协会工作,广泛发展见义勇为事业,等等。在警务实践中,各地从沟通联系、信息共享、指挥调度、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警务协作机制,使警务合成更加规范、紧密,实现警力、信息、指挥等警务要素的有机整合、一体运作,从而提升警务工作的整体效能。
  创新信息警务,为平安建设和公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警务是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以社会治安信息和警务管理信息为资源,以各类实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信息技术装备为手段,以信息网络为神经中枢系统,以信息的采集传输、整合共享、实战应用为基本工作形态的一种新型警务模式。信息警务的要义,就在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警务资源、改造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它充分体现了手段方法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紧密结合,也是信息流与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江苏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近年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构建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资源高度共享的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初步形成“5+N+3”的总体框架,实现了信息警务质的飞跃。“大平台”的建设运用,不仅促进了全省公安信息化应用手段的升级、民警工作方式的转变,而且带动了警务理念、警务机制的全面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为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控、队伍管理、绩效考核、服务群众等方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从而为巩固平安江苏建设和江苏公安工作领先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苏公安实践表明,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是涉及全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方位的大变革大调整,体现了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整体性,是一种通过警务机制改革最终推动警务体制改革的科学之路。这种大设计的理念已超越西方警务变革的境界,展示了我国公安工作未来发展的前景,受到中央和省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境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江苏省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5+N+3” 总体框架
  
  【图表说明】据典型测算,“大平台”应用以来,命案破案周期平均缩短70%,破案成本减少70%,3天之内破获的现行命案占70%,江苏省命案侦破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创新规范警务,促进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
  规范警务,就是通过制定具体的标准、细则及工作流程,实现执法规范、行为规范和管理规范。打造规范警务,要着力在法治化、制度化、信息化、标准化、公开化等五个方面下工夫。其中:法治化是规范警务的前提;制度化是规范警务的载体;信息化是规范警务的动力;标准化是规范警务的重要抓手;公开化是规范警务的保障。实施规范警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规范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各个方面,规范公安机关不同层级、不同警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求,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进一步提升警务运行质态,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规范警务包括执法执勤规范、队伍管理规范和警务保障规范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执法执勤。近年来,省公安厅借鉴南通市局制定的执法标准,明确界定各级公安机关、各部门警种和各执法岗位的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行为和执法责任标准,有效解决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抓好全警学法、骨干培训和学法考核。构建网上执法平台,改造执法办案平台,完善执法监督系统,应用执法公开运行系统。创新执法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率先推出执法告知服务制度,全面推行盐城市公安局首创的“说理执法”模式,等等。二是规范队伍管理。规范机构设置、建立向基层倾斜的警力配置机制、规范考录制度、规范干部竞争录用制度等;完善职业训练体系、统一训练标准、完善训练制度、加强教官队伍和基地建设;推进制度反腐、健全监督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健全问责机制等。三是规范警务保障。推进基层所队规范建设,全面解决基层所队无房、危房、无汽车、无电脑、无网络问题;4万名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齐武器警械和防护装备;5942个农村警务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并按标准配齐警力和专职保安。推进执法场所规范建设。制定全省公安机关讯(询)问室、信息采集室、证物室、警用装备室、应急警用装备仓库建设装备标准,进一步规范完善监管、讯问场所安全管理机制等。推进公安经费规范保障,目前全省公安经费位列全国第二,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全部超过省定保障标准。
  感受美国警务一警多能
  漫步美国城市街头,美国大片里司空见惯的警匪大战现实中却踪迹无寻,倒是发现阻止打架斗殴的是巡警,处理交通事故的是巡警,抓小偷的还是巡警。治安巡逻是美国城市警察警务工作的核心。巡警每日3班,全天不间断地在所辖街区巡逻,几乎承担了所有日常警务,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警察的脊梁。他们一警多能,不仅接受公民报案、犯罪现场勘查、收集证据,对纵火、坠机等事件进行管理、调查和罪犯分析,还要与绑架人质者谈判、处理群体性事件、协调与民众的关系。美国大多数城市警察局都规定:凡高中毕业直接录用的新警察,经过警校短期培训,必须先从巡警干起,通过巡逻勤务工作获得实践经验。
  在美国“一警多能”的不只是巡警。消防人员个个都懂得医疗知识,不少城市的急救机构就设在消防队院内,危急关头,他们不仅攀爬云梯,还要像医护人员一样抢救求助人员的生命。校园警察除了维护校园秩序外,还要负责授课、督学工作,甚至协助或负责课外运动及社会活动,成为学校教职员中的一部分。
  美国警察经费富足,高科技广泛应用于警务工作。美国警察经费年开支高达300多亿美元,仅2700名员额的旧金山市警察局2011年经费就约合29亿元人民币,警察非常注重装备的现代化,愿意花钱武装自己。在警察装备上,美国最大的警察机构联邦调查局拥有世界一流的枪弹实验室、生化实验室、DNA实验室,各州、市警察机构都有门类齐全的检验实验室,有的警察局拥有多架巡逻直升机和水上巡逻艇,如洛杉矶市警察局就有20多架直升机。全美平均每两名警察拥有一部巡逻警车,大部分巡逻车辆配备车载计算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每名警察个人装备齐全,有手枪、警棍、警笛、对讲机、手电筒、防弹背心等器械及防护设备10多件。
  在科技手段上,计算机网络系统高度完备,任何嫌疑人、任何指纹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寻比对。美国不像我们具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境内人口自由流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警察放松了对公民的管理,相反,他们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更为严密的控制。洛杉矶警察局专门建立了“电子警务”(e-policing),每个洛杉矶市民都可以注册加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犯罪举报。

标签:各具特色 警务 广西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