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正文

初中命题作文教案

时间:2017-05-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全命题作文指导教案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城关一中 胡丹丹 曾兴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2.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3.提高学生作文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4.强化学生对中考作文的重视度。

教学难点

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讲授分析法2.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针对学生目前的作文水平和对作文的态度,及中考作文在中考中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探究有关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命题作文天地。

二、认识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内容要点

1.事件:故事应用一个具体事件构成.

2.人物: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3.场面:构成故事发展的环境:

(1)时间

(2)地点

(3)环境特征

(4)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中心思想

5.故事风格:故事被处理的效果

三、了解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

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四、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初中命题作文教案)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五、写作注意点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

容易确定了。

(2)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3)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第二课时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在写“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爱的边缘

“啊??”我从噩梦中再次惊醒,已是大汗淋漓。叫声惊动了她,她和爸爸推门而入,我双臂环膝,坐在床上,嘤嘤地啜泣。她走过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地抱住我,说:“玭,别怕,有我们在呢,啊!”我一把推开她,吼道:“你走开,少装好心!”她的脸色骤然变得很难看。“啪”,爸爸给了我一记耳光,“你怎么跟你妈妈说话的?” “她不是我妈!”我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出去。”爸欲言又止,我清晰地听见他唾沫咽下的声音。

屋子在关门声后又变得寂静,静的可怕,我抬头看挂钟,三点一刻。

窗外,月光黯淡,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只有一弯月牙儿孤零零地悬挂在天空,似乎就那点儿残破的淡黄都要被无边的黑黯吞噬。

我轻轻摩挲着胸前那只小小的、蓝色的月亮,把它贴在脸上,好像瞬间闻到了妈妈的味道,这是妈妈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在心中轻轻地问:“妈妈,您还好吗?”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冬天,殷红的冬天。

我与妈妈踩着雪给爸爸去买毛衣,结果在过马路的时候,我的鞋带松了,当我蹲下系鞋带时,一辆货车朝我直冲而来,妈妈尖叫一声,飞奔过来将我用力一推,我退出一二米,地上霎时间就开满了破碎的殷红,慢慢地延伸开来,爬上我的身体,我晕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慢慢地睁开双眼,刺眼的阳光将一切镀得煞白,灼疼了我的眼睛,雪白的地上映出红花,闪烁在我的心灵深处。

“啊,”我失控地尖叫起来,爸爸一把抱住我,泪水簌簌地流下来,他哽咽着说:“玭,别怕,你还有爸爸??”

关于妈妈的思绪,就此戛然而止。没有妈妈的日子,我很沉默,每天晚上都被噩梦吓醒:白色地面上映满殷红,蔓延全身??妈妈走得猝不及防,也似乎带走了空气中的一种东西,让我时时感到窒息。

然而,没过多久,爸居然又给我娶了一位新妈,他始终没告诉我原因,我也不想知道,可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报复欲望。我疯狂地做着一切报复举动,只是有时偶而抬头望天空,心里就会阵阵难过:或许,她只是想照顾我而已,可是,我真的不想让任何人替代妈妈的位置,只是,内心,为何会如此的不安?

一天晚上,我上卫生间,隐隐听见他们谈话,我屏住呼吸,把耳朵贴到他们卧室的门上。 “娟子,这段时间,让你受委屈了。玭那孩子太不懂事了!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哎,这是我不好。玭不能接纳我,是她认为我抢占了她妈妈的位置,我不会介意的。” “这孩子呀,噢,你生日快到了,想要什么?”

“说这些干嘛,那天也是玭的生日呢,不说了,快睡吧!”

我怅然若失地悄悄回到我的卧室,泪水不听话地一个劲地往下掉。我这才想起:她跟我说话时,我一点儿应答都没有,无视于她的存在;而她,只是默默地不再说下去,神情中掠过失望。在我有一点儿小伤寒时,她会请一天假在家陪我;但她犯胃病时,我却只是漠然地看着电视,任她艰难地起床倒水取药。她有很多漂亮的红衣服却从来不穿,时间这么久了,我从来不主动与她说一句话??我摸着那个蓝色的月亮,泪水打湿了一片。

从那天起,我开始努力对她好,她问话尽量回答,尽量不与她唱反调,倒是她受宠若惊,常不知所措。我开始心疼她了,说不清什么理由。

她生日那天,我俩同时收到了爸爸的礼物,她抖开,一条殷红的长裙,上面缀满了精致的别针,她慌乱地笑笑,赶忙塞回包装袋,我被这一系列动作刺疼了眼,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说:“你穿上它很好看,试试好吗?”她猛一回头,浑浊的目光中闪过点点泪光,她点点头,换上了长裙。很美,很高贵。

我没叫她“妈”,但我乖巧地叫她“娟姨”,她已经满足了。我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太累,而现在我又拥有了一份新的爱。

我将月亮从胸口轻轻取下,连同妈妈一起放入我心中最温暖的位置,谁也无法取代妈妈的位置,我要放置一辈子。可是这又有什么呢?我得到过妈妈的爱,现在又有了娟姨的爱,这是不冲突的,妈妈把生的希望无悔地留给了我,那么我就应该无悔地,勇敢地承载更多的希望和梦想,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有时,常常太固执也要往前走,走到头才发现,原来任性只会使幸福关上大门,退一步,反而会海阔天空,而蓦然一回首,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爱的边缘。

2、教师点拨分析:

本文有两大亮点值得学习:

(1)以小见大,意蕴深远。文章表现的是继母对“我”深深的爱这一大的主题,然而作者却没有选取继母对“我”关爱的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另辟蹊径,巧选“我”对她的感情变化过程这一小角度来写,收效也很好。

(2 ) 情节曲折,情感丰富。文章一开始就凸显出“我”对继母的敌意,似乎不可调和,这就为下文设置了悬念:“我”和继母的关系到底如何向前发展?作者为此巧妙设计了夜里卧室门口偷听父母谈话的情节,最后“我”思想顺理成章地发生了改变,结尾点明主题:原来我一直生活在爱的边缘。在文中,有作者对亡母的思念,有对继母的误会到理解,感情真实细腻丰富。

四、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选新颖鲜活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

2、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3、选深厚底蕴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情况、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具体做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2008益阳中考题)微笑是那样的神奇。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迎来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请以“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教师解析:“微笑”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助我们成功:一是选取细小的角度,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可以以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以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描写必不可少。我们写作时要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要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二是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我们应该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美的笑容往往是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这些微笑才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三是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戏剧等形式写作。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课堂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篇二:初中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初中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在中考作文考试中,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而作文偏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所以写作之前应该安排足够时间认真审题。面对一道作文题,首先要思考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命题者在题干中做了哪些限制、提出哪些要求,题干中关键词、句是什么,我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接着可以围绕关键词和文章中心层层展开,构思如何开头扣题,结尾点题。重点思考主体部分如何切题,运用简易的写作提纲,分列几条写出每一层的关键句:可以是需要列举的事例,可以是每一层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可以是每一层的开头一句。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所做的分段和归纳段义工作,这样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在放学路上》、《送别》、《窗外》、《铭记这一天》、《美丽的瞬间》、《我想对你说》、《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童年趣事》《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

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

三种命题方式:

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

1、 用一个词作题目。这样的词通常有两类(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有比喻义的词)。

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做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

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墙》:可以写与具体的墙有关的故事,这是实写;也可以写人和人之间的隔膜,这是虚写。好多名词都有本义与比喻义,都可以虚写、实写,但在立意上虚写一般比较有深度。

遇到这类题目,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或引申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2、 用短语做题目。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也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

3、 用句子做题目。

《我想握住你的手》从题目看,这是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主语、谓语、宾语齐全,很清楚地叙述了一件事,即“我”(考生)因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用单句作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文章写作重点就在“想”字上面,为什么“想”?怎样“想”?这就是文章构思的重点。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作文审题步骤:

(1)审习作内容

审习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2)审习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抓题眼的一般规律是: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

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3)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文体、字数、时间、空间、数量、人称、范围、情感、内容等提出限制。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一、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对于初一年级来说,只着重训练写好记叙文。

二、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如《老师,我要对您说》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近年来,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如《夏天的晚上》。有的要明确处所范围,如《放学的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有的要明确数量范围:如《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有的要明确对象范围;如《他留在我的记忆里》。有的要明确题目的内容范围:如《毕业前夕的他》。对题目所规定的内涵要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不会跑题。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即“我”的范围大大缩小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题目《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五、句式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生活因思考而精彩》、《阳光总在风雨后》,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要仔细辨析清楚。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副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再如:“下雨天,真好”“,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我最好的朋友”。“最”,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七、关键词抓题目中关键的词语,把握重点词,训练学生一题多审的能力。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再如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

提纲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作文时,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紧扣题旨了?

(一)开头:

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

——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最”美丽。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二)

《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也?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也? 美丽?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

《成长的足迹》提纲

一、题目:成长的足迹

二、中心:剪辑三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写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方面的变化,反映自己成长的历程(小标题式的结构)。

三、结构:

开头:(1)望着镜子中那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我不禁做了个鬼脸,马上镜子里就出现了一个调皮的形象。这就是我,一个十五岁的女孩,不知不觉就已经长大了的花季女孩。不经意间,我看到镜子旁边的照片成长的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主体:(2)镜头一:看!照片中手拿玩具的哪个胖胖的小女孩。(略)

(3)镜头二:“我上学了”(较详)

(4)镜头三:花季女孩。详写自己组织的一次活动。(详)

结尾:回首往事,甜蜜涌上心头;想想未来,信心充满脑海。在成长的路上,我一直走着,洒下一串坚实的脚印,我希望自己一路走好!

《一道风景线》提纲

一、题目:一道风景线

二、中心:“父爱如山,无需更多的语言”,父亲没有过多的语言,有的只是那份让我们为之感动的默默行动,正是这样的行动成为我眼前一道流动的风景。

三、结构:

开头:(1)空中雷声轰鸣,瓢泼大雨正无情的摧残大地,远望校门口,停着一排排来接孩子的各色轿车

主体:(2)发展:不愿父亲来,却发现父亲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等我。(略)

(3)再发展:给我一张破旧的五元纸币,让我乘车回家(较详)

(4)高潮:父亲远去的背影,地下残留两只烟头。(详)

结尾:父爱成为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作文写作训练之立意专题

何谓立意?

“立”就是“定”的意思,“意”就是意图和意趣,“立意”就是构思确定意图的意思,这是写作前的酝酿和思考过程。任何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作者都要“立意”,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动机的形成也就是立意的过程,动机有了,立意也就确定了。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作文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面对同一道中考作文题,在人人能写的情况下,要想使自己的得分胜人一筹,就必须在立意上用心琢磨。

如何立意?

立意的设定并非一件非常难的事,只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做好立意。

1.求“正”。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没有低级趣味等。我们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如山东临沂卷满分作文《付出——收获》中,巧将话题中的“草”理解为为成功所付出的种种行为,“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意即每一种行为都会有一个结果。如此构思立意,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当然是别具一格的。

2.求“异”。求“异”就是在构思立意时,要克服从众心理,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旧框框,独辟蹊径从问题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如山东菏泽卷“幸福”话题,在绝大部分的考生作文中,都是正面立意,但满分作文《没梦的日子,我不幸福》却逆向思维而创新。文章的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接下来的叙述都是在写自己梦想破灭后的痛苦,也就从反面说明了,一个人只要有梦想,他就是幸福的。反向立意,该文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3.避“俗”。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哪些立意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应放弃;哪些立意是人们不曾想到的或谈论较少的道理,可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 如满分作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的主体部分用“给我一双穿越时空的白翅膀,我愿穿过时光隧道,去探寻李白的唐朝”、“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拥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那些遭受战争的国度”、“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美丽的威尼斯”四个表面上相对独立处于并列关系的部分组成,分别从历史、文学、现实、未来四个侧面有力地支撑了主题,使文章既具层次感,更具厚重感。

在这里,考生把“翅膀”理解为某种理想,并运用排比段构思行文,既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又使文章显示出一种大气。思维的触角并没有停留在浅表层,使得文章脱颖而出。

4.合“时”。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

如重庆卷满分作文《假如给我一双翅膀》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渴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爱民生疾苦,欣赏世界优秀文化,珍爱和平,加强环境保护??而这些理由都是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时事的文章,既有时代感,又有针对性。

5.融“我”。“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

篇三:以初中为话题的作文教案

以初中为话题的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和注意事项,学会写话题作文。

2、根据中心选材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1、根据中心选材

2、写出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进入初中以后, 我们有怎么的感受呢?(学生畅谈谈)

二、了解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

性。

2、话题作文的注意事

项: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三、如何写真情实感

⒈ 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 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呢?

⒉ 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 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1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第二课时

一、布置作文题

进入初中以后

不知不觉,我们今入初中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的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爱和鼓励,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 进入中学以后

要求:1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二、学生讨论

如何选材,可以写那些内容?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三、学生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

2.有真情实感,且书写工整、认真。

3.不少于500字。

2

标签:作文 命题 教案 命题作文指导教案 半命题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