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正文

新形势下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国际新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9年,全球经济就像过山车一般先降后升。展望新的一年,经济继续向好,中国服务外包应该把握全球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使得“China Sourcing”和“Made in China”一样享誉全球。
  
  “号脉”未来全球经济新形势
  
  尽管全球经济已初步企稳,但新的一年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多元化经济格局的逐步形成、救市政策后续效果的显现,都给2010年的服务外包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方迷雾犹存:后危机时代完全复苏尚需时日
  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得到遏止,工业产值、出口量与企业库存增加,能源和运输价格上扬,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复苏态势。然而,世界经济的完全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但财政政策的效果难以长期保持,支持经济增长的消费、私人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若不启动,经济增长仍难以持续。短期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最大,个人消费能力的萎缩和消费信心的低迷都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对商品的消费能力不足直接造成一些消费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供过于求。
  “BRICs”助推全球多极化纵深发展
  尽管金融危机下推动各国开放市场的难度更大,但国家间自然存在的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间的分工和合作仍是不可逆转的方向。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都逐渐从美国一家独大向全球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转变,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链分工更加清晰。随着成员国范围的扩大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欧盟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东盟、拉美和非洲国家也在国际事务中也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
  救市政策孵化“通胀效应”
  尽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救市政策所遗留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在低税收刺激消费的条件下,以政府投资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只能通过发放国债来填补,而大量的长期国债大大透支了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美元资产长期贬值的趋势难以避免,由此带来由美元标价的资产泡沫愈发严重。美国长期国债价值缩水,货币型通货膨胀初露端倪。追求高收益的国际游资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必然抛售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进而使得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过于求,导致美元的更大贬值。
  
  面对新形势,找准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抓手”
  
  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区域合作的发展和中国市场吸引力的增强都为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把“根”留住:《哥本哈根协议》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酵”
  尽管《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仅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安排,在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中国承担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做出了自主减排的承诺,要在2020年前把单位GDP碳排放量减至目前的40-45%。而要实现这一承诺,就必须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服务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是中国适应后金融危机形势的重要选择之一。
  “四面出击”:深掘服务外包各区域客户潜在力
  在WTO新一轮谈判无法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选择。纵览当前承接服务外包主要国家,爱尔兰、以色列、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紧邻欧洲的服务发包国,墨西哥与美国比邻而居,为这些国家发挥语言、时区和文化兼容优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中国与日韩为邻,而这两国软件、动漫产业发达,每年有大量的业务发包。而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理相距较远的国家间的互动和协助也更加便利,这使得能够远距离为客户提供透明的后台服务,当前服务外包业逐渐成为中国与欧美间经贸合作的重点之一。
  以国内市场之“磁”,引跨国公司“入赘”
  虽然外资流入中国的势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下降,但国内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仍然巨大。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在资源全球配置的过程中,把中国作为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把服务向其全球用户提供。同时,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也加紧了在华布局的步伐,以占领中国的外包市场。以印度公司为例,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加大了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威普洛(Wipro)也在成都建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外资的持续流入既成为中国外包企业获得外包合同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为技术外溢、人员培训和标准提升提供了充足动力。
  
  当下中国服务外包面临的“三道坎”
  
  毋庸讳言,新形势下,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分析和把握这些挑战对于中国促进当下服务外包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既有来自发包方收缩外包份额的压力,也有中国自身基础条件和企业能力欠缺所导致的接包能力不足。
  就业压力减弱发达国家外包服务动力
  2009年10月,美国失业率达到1983年以来历史最高的10.2%。尽管随后略有下降,由去杠杆化过程导致的失业率过高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为了增加就业,许多国家政府不惜动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而限制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阻止本国产业向国外转移都成为不少国家常用的策略。
  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都达到了70-80%,高者甚至超过90%。因此,其产业的向外转移也逐渐集中于服务业。这种限制措施对中国承接外包业务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人力成本上升与结构性供需矛盾并存
  劳动力成本较低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主要优势之一。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单纯寻求低成本优势的部分制造业已经出现向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服务外包的发展与技术和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呼叫中心等又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外包行业,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减弱了在外包领域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每年高等教育毕业的大学生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但在实际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仍存在求贤若渴的情况。即便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外包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的波动性较强,人才供需的结构性不平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
  “庙小难容大菩萨”:规模不足,承接大型外包项目有心乏力
  印度许多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动辄雇员规模上万甚至十余万。相比而言,中国的外包企业规模较小,雇员过万的数量不多。规模不足既影响了企业接包的能力,对于大型的外包项目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同时,由于规模较小,企业抵抗外包项目数量和来源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也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从而不利于进一步培育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走进“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企业规模上不去,就难以形成足够的积累。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含量差距大,若仅仅从事进入门槛低的行业,市场是一片“红海”,企业利润很薄而风险较大。要提高利润率,外包企业需要增强技术含量,就必须在研发上保持持续的投入,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难度很大。
  
  顺势出招:发展中国服务外包刻不容缓
  
  面对后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吸取教训,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争取实现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向规则和软环境要效益
  从国际经验来看,不管是政府、社会中介机构,还是企业的行为,有法律作为依据和保障往往是重要的前提。对于服务外包而言,许多服务都是无形的,复制成本低、盗用收益高,对发包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已有的不少案例表明,由于中国缺少相应的法律政策约束,国外发包方不愿意把合同分包出来,担心自身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为了消除发包方的这种疑虑,可以考虑完善与服务外包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增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接包方侵犯发包方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并对发包方与接包方的责、权、利进行规范,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秩序。
  “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外包内涵,找准发展切点
  尽管近期服务外包的概念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多数人对服务外包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应该更为清晰定义服务外包的范畴,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服务外包是什么。应该说,服务外包并非单一的产业,而是服务贸易的一种方式。按照发包方与接包方地理位置划分,可以把服务外包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两种,其中的在岸外包并不会造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
  服务外包的发展应形成清晰的战略意图和方向,应根据我国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和客户国别地区,以便于集中优势资源,提升“China Sourcing(中国外包)”的国际影响力。
  全国一盘棋,不搞“窝里斗”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努力。然而,为了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地方政府往往不惜出台极为优惠的土地、税收、就业政策。而这种优惠往往容易被其他城市效仿、形成相互攀比的局面。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不同,服务业的发展对自身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往往只需要互联网或电讯服务即可正常经营。企业价值最高的资产往往是人才和其他无形资产,企业的流动性较大,搬迁成本不高。一些企业在有意向发展服务外包的城市谈合作的时候,税收减免或返还成为企业要价的杀手锏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开发区的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服务外包特点鲜明,应针对其特点,探索外包发展,促进各地政策资源的协调,避免因为争抢一个项目而导致几个地方“鹬蚌相争”,即便抢到项目的地方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
  救市“油门”不熄火,舵手方向要把正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稳定人心、促进就业和经济复苏都起到关键作用。尽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各项主要先行指标出现复苏态势,但救市措施仍然需要继续延续。除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仍然继续建设外,政策的促进方向也应该适当向服务业转移。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集聚在通讯、电讯、软件测试平台等服务外包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领域,不仅能够实现救市措施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有利于增强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原动力,减少与发达国家产业水平的差距。
  咬定“研创”不放松
  与印度等先行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水平不高,影响了中国服务外包的品牌形象。为提升产业水平,需要在继续利用我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加强技术投入,提高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实现创新。服务外包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技术的进步对服务外包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一些原本不可分割的服务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可以被分包出去。服务外包的创新层出不穷,后发者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并非不可能。我国在发展服务外包中,不仅要紧跟国际步伐,缩短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更有可能通过努力、实现创新,开发新的“蓝海”,成为新的服务外包领域的先行者。
  解放和发展“人力资源第一生产力”
  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人才供给的不足和较高的流动性都导致企业难以获得需要的人才。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应努力实现“两手抓”,即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进。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自己设立专门的培训班或者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具备专门技术能力、能够完成企业订单的人才。同时,也可以“筑巢引凤”,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企业,需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气魄,要把“走出去”和 “引进来”结合起来。既要积极参加国外的大型展会,尽可能多地获取订单;又要抓住机会,邀请国外发包方到企业实地考察,以增强其信心。
  学会跳“国标”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非常复杂。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种类不断增加、更为细化;另一方面,许多原本不可贸易的服务也变得“可以贸易”。服务业的国际标准数量众多、内容繁琐。而要参与市场游戏,企业就需要首先学习国际通行的标准,这样才能在同等的基础上用通用语言与市场其他主体开展对话。同时,服务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行业领域层出不穷。在崭新的领域中,几乎不存在先行者与后来者的区别,而新行业领域中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因此,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在传统的服务产业,应该通过合作或自主创新,努力进入新的服务贸易领域,探索建立并推广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业标准,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高地、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遇水架桥”:搭建协商会沟通平台
  以商会协会组织为代表的中介机构是联系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重要媒介。中国的服务外包的政府主导性还比较强,中介组织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均建立了服务外包的中介组织。但是,中介机构的定位尚不明确,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尚待提高。对于服务外包的商会而言,重要的是做好“两个协调”的工作,一是为企业搭建一个信息及其他资源共享的平台,协调企业间的矛盾,努力实现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和谐发展;二是真正成为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把政府最新的战略部署和促进政策向企业传达、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效果,同时向政府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需求和想法,为政府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FIC
  

标签:外包 中国 新形势下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