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正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感教育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转型期”,加上学业上沉重的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本文先从学生情感现状入手,根据学生实际,从师生情感互动、自信教育、合作教育等几方面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和关注学生人品的培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思品课教学中的情绪教育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思品课教材内容新颖活泼、可读性强、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的特点,积极诗化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1.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学生领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实质。
  初中生随着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树立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创造性地去工作,通过课程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3 有利于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情感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行为立场和是非善恶观念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责任感的思想观念,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了解学生心理情感的现状
  2.1 缺失情感教学对思想品德课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言行分离,德行分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知识讲授,轻教学情感投入。教师以说教者的形象在讲台上,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反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甚至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场面。
  2.2 学生心理情感状况。
  在课程标准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于环境、个性、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细心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谈话、家访等措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诉说真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3.1 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是关键。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具有令学生折服的人格魅力。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并且时不时地在教学中涉及学生们的兴趣领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平时多关心学生,深入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生动的语言、丰沛的感情来再现历史,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化”魅力;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优化自己。
  3.2 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等特征,知识经验阅历少,而且性格活泼好动。对于学习,他们喜欢一些形象直观、幽默生动的内容。而其中情感的应用是学生对问题和事物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他们认知过程中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呼唤、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氛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可以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3.3 寓教于乐,积极互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互动话题、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感悟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体验。如,在初二思品课“可爱的祖国”一节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个互动平台,进行鉴赏与交流:“①秦海兵是你远在广州的朋友,过几天,秦海兵要来河池玩,作为东道主,你打算带他去参观哪些景点?请以我们金城江区为中心,以东南西北为顺序做一简单介绍。②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这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们争相发言,他们说到小三峡、珍珠岩、流水岩等景点;背诵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杨万里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等,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课后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办一期学习园地。通过这些活动,既巩固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转变了学生对思品课的认识和态度,逐渐使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3.4 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初一第一课家庭与父母时,要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按道理行事),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意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
  另外,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信息量大、时政性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而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深奥,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便显得吃力。而对多媒体集声、色、图像于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促进教学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启开他们的心扉,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优化,寓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于视、听等实际感触之中,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对于促进学生接受教育、主动积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起着很好的作用。
  3.5 以情感为手段,带动学生明理认知。
  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紧紧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有重点地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讲道理还是讲知识点,教师要尽量寓理于情,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
  3.5.1 用饱满的激情,灵活的讲述知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情感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以情感带动明理认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变化。有时高昂热烈,有时深沉凝重,使学生的情绪随我而变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提升很快。
  3.5.2 用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教师就要进行适当增补。比如,在讲初三“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民族精神”问题时,我用了几个典型事例,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点头称赞。在谈及新时期党员干部榜样时,在讲到了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公安局长任长霞不畏强暴,伸张正义,不惜以身殉职。讲徐洪刚公共汽车上,独自一人同四个邪恶歹徒英勇搏斗,身中十几刀,临危不惧,最后被刺倒在血泊里。再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校师生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弘扬了团结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悲壮的语调,形象的手势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感情得以升华,知识得以掌握。
  3.5.3 运用教具诱导,认知践行有效交融。在上课时,要认真选用教学用具,才能增强说服力和形象性。例如,在讲到“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的内容时,可以挂上彩色大地图,显示祖国的秀美山川、佳境名胜。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西部风光、东部地形;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等一一跃然纸上。再讲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严峻形势,增强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还增强了环保和节约意识。
  3.6 用故事渗透情感,吸引学生学习。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紧紧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有重点地实施情感教育。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中教材的这种情感因素很多,比如,我们在讲授初一年级思品课中《我的家庭》这一课时,在讲课前,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篇《妈妈我给你洗脚》,画面中小男孩的稚嫩的话语让我们的学生非常感动!可谓润物细无声。
  思想品德教材上的例子虽然多,但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教师就进行增补。如讲“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框内容时,要求学生懂得每个人应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举文花枝、高春娜和徐洪刚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事迹,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讲“公民的义务”时,举洪战辉孝老爱亲的事迹,我还从今年元月的抗冰救灾中,讲唐山农民宋志永自发组织本村13名农民大年三十出发帮助郴州人民抢修电线的事迹,用榜样来感化学生,使学生深深地懂得:履行义务,服务社会,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另外,还要注重选用事实,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讲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可以利用农村还存在着讲家族势力,讲拳头的封建观念残余的影响,一些农民计划生育观念淡薄,利用外出打工的机会,超生、多生,不生一两个儿子誓不罢休的事例,结果给家庭的生活,子女的学习以及给国家带来负担。学生认识到人口剧增,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受直接影响,从而懂得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的重要意义。讲保护环境的国策时,结果当地原是茶油出名的乡镇,而近几年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观念不强,各村一些相关的保护茶林的措施不得力,大部分村庄的茶林被大片大片的烧毁,变成光秃秃荒山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自觉增强环境意识,宣传环境知识及意义。
  3.7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老师的问题时大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组,可以只有两人,也可以多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一般按问题的难易,分成各种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课前资料搜集或做社会实践调查时,更应分配好角色,合理安排好分工。如在讲授《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可贵,体会到合作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助、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扭曲的公民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一个情感扭曲的民族会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民族。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 文海山.《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2007.4.

标签:思想品德 渗透 课教学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