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正文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5年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π

+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a?0) 。 a”

a?0

a2?a? ;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a(a<0)a?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a??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a?b?0?a?b, a?b?0?a?b, a?b?0?a?b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ab?1?a?b;ab?1?a?b;a

b

?1?a?b;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2

?b2

?a?b。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b?ac

6、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 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a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

13

2

132

a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5a3b2c3

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a?a?a(a)?a

nmnm

n

m?n

(m,n都是正整数)

mn

(m,n都是正整数)

n

(ab)?ab(n都是正整数) (a?b)(a?b)?a?b (a?b)?a?2ab?b (a?b)?a?2ab?b 整式的除法:a?a?a

m

n

m?n

2

2

2

2

2

2

2

2

n

(m,n都是正整数,a?0)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a?1(a?0);a

?p

?

1

(a?0,p为正整数) ap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

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1分)

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ab?ac?a(b?c) (2)运用公式法: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3)分组分解法: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a2?(p?q)a?pq?(a?p)(a?q)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 (8~10分)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AA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BB

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法则

acacacadad??;????; bdbdbdbcbc

anan

()?n(n为整数); bbaba?b??; cccacad?bc?? bdbd

考点五、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

a(a?0)

(2)a?a?

?a(a?0)

(3)ab?

2

a?b(a?0,b?0)

(4)

aa

(a?0,b?0) b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三章 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b?(0x为未知数,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篇二:初中数学复习资料大全(值得收藏)

曲老师推荐中考数学专题之: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

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

丨a丨=a;a≤

丨a丨=-a.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

5

10-5. =-4.07×10,0.000043=4.3×

n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223322

b)(a2-ab+b2)=a3+b3.a2+b2=(a+b)2-2ab, ④(a-b)(a+ab+b)=a-b;(a-b)=(a+b)-4ab.mnmnmnmnmnmnnnnn

6、幂的运算性质:①a×a=a+.②a÷a=a-.③(a)=a.④(ab)=ab.⑤()=n.

⑥a=

1

-n

1n0325624326339-n

a1a0aaaaaaaa3a27a,特别:()=().⑦=(≠).如:×=,÷=,()=,()=,n

a

2

(-3)-=-,5-=7、二次根式:①

(①(3

)=45.②

2

2

=,()-=()=,(-3.14)o=1,(

=丨a丨,③

=-a

=.④

×

22

-,④

)=1. =

(a>0,b≥0).如:

)=a(a≥0),②

=6.③a<0时,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

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2

①求根公式是x

,其中△=b-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

2

2

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为:x=

x1+x2+......+xn

n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21轾

数据x1、x2……, xn的方差为s,则s=(x1-x)+犏

n臌

22

(x

2

-x)+.....+

2

(x

n

-x)

2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x1、x2……, xn的标准差s,则s=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

总数

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表示一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则0≤P(A)≤1; 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是Rt△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正切:tanA=

22

.并且sinA+cosA=1.

,∠A的余弦:cosA=,∠A的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o-A)=cosA,cos(90o-A)=sinA. sin30osin45o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cos60o=,=cos45o==1,tan60o=

sin60o,=cos30o=

tan30o,=

tan45o,

④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

.设坡角为α,则i=tanα=.

水平宽度

l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则P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1(a,-b),P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P2(-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3(-a,-b).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向左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向右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向上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向下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如:点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y?ax?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2

a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h.特别地,y轴记作直线x?0.

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b?4ac?b2b4ac?b2?

(?) (1)公式法:y?ax?bx?c?a?x?,∴顶点是,对称轴是直??

2a?4a2a4a?

2

2

线x??

b

. 2a

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a?x?h??k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

对称轴是直线x?h.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x2,y)(及y值相同)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x1,y)、,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x?

9.抛物线y?ax?bx?c中,a,b,c的作用

(1)a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ax中的a完全一样.

(2)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ax?bx?c的对称轴是直线

2

2

2

x1?x2

2

x??

bb

,故:①b?0时,对称轴为y轴;②?0(即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2aa

b

?0(即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 a

2

(3)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ax?bx?c与y轴交点的位置.

当x?0时,y?c,∴抛物线y?ax?bx?c与y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c?0,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c?0,与y轴交于正半轴;③c?0,与y轴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 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y?ax?bx?c.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y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y?a?x?h??k.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2

2

b

?0. a

2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x1、x2,通常选用交点式:y?a?x?x1??x?x2?.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轴与抛物线y?ax?bx?c得交点为(0, c). (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2

2

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0)?抛物线与x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离.(3)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k,则横坐标是ax?bx?c?k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y?kx?n?k?0?的图像l与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像G的交点,由方程

2

2

组y?kx?ny?ax2?bx?c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与G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与G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与G没有交点.

0?,B?x2,0?, (5)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y?ax?bx?c与x轴两交点为A?x1,

2

则AB?x1?x2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n≥3,n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o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直线l1与l2分别与直线a、b、c相交与点A、B、C D、E、F,则有

ABDEABDEBCEF

?,?,?

BCEFACDFACDF

ADAEADAEDEDBEC

?,??,?

DBABAC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中,DE∥BC,DE与AB、AC相交与点D、E,

*3、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如图:Rt△ABC中,∠ACB=90o,CD⊥AB于

(1)CD?AD?BD(2)AC?AD?AB(3)BC?BD?AB 4、圆的有关性质

2

2

2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8)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直径是最长的弦.(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1)Rt△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c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r?(2)△ABC的周长为l,面积为S,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S?

a?b?c

; 2

1lr 2

*6、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11

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PAC??AC??AOC

22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PAC??ABC

*7、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PA·PB = PC·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PB =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2 = PA·PB

篇三: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a?0) 。 a”a?0

a2?a? ;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a(a<0)a?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a??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n

a?b?0?a?b, a?b?0?a?b, a?b?0?a?b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aaa?1?a?b;?1?a?b;?1?a?b; bbb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b?ac

6、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 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

误的,应写成?2212ab,这种表示就是错3132a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5a3b2c是6次单项式。 3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n(am)?amn(m,n都是正整数)(ab)n?anbn(n都是正整数)

(a?b)(a?b)?a2?b2(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的除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a?0)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a?1(a?0);a0?p?1(a?0,p为正整数) pa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

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1分)

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ab?ac?a(b?c)

(2)运用公式法:a?b?(a?b)(a?b)a?2ab?b?(a?b) a?2ab?b?(a?b)

(3)分组分解法: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a?(p?q)a?pq?(a?p)(a?q)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 (8~10分)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222222222AA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BB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法则

aba?bacad?bcacacacadadanan

; ????;????;()?n(n为整数); ?? cccbdbdbdbdbdbcbcbb

考点五、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

a(a?0)

(2)a?a?

?a(a?0) 2

(3)ab?a?b(a?0,b?0) (4)aa(a?0,b?0) b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三章 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ax?b?(0x为未知数,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ax2?bx?c?0(a?0),

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0分)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b?b2?4ac2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求根公式:x?(b?4ac?0) 2a2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3分)

根的判别式

22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中,b?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根的判别2

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4ac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

2如果方程ax?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2bc,x1x2?。也就是说,对于aa

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考点六、分式方程 (8分)

1、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3、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换元法:

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

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8~10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