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地球地运动导学案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似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制地球运动图示,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学习任务】

导入: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我们的地球也不例外。地球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阅读 “地球自转的周期”图,填出恒星日和太阳日,并分别写出恒星日和太阳日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度?花了多少时间?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 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 半球进入到 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 半球进入到 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3阅读P18“地转偏向力”。 (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3)影响:(1)大气的水平运动;(2)水体的水平运动:如北半球河流右岸 ,左岸 。 3、产生地方时

活动:1、在演示昼夜交替过程中,把地方时与经度联系起来。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先见到太阳,在时间上表现为东早西晚。

2、阅读P18“地方时”,了解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早。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某地的经度约为111E,此时看到电视台显示北京时间12:00时,则某地的地方时是几点钟?

(1)地方时的概念:因 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通常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2)经度每相差 ,地方时相隔1小时;每相差 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B地的时间=A地的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差

练习:1、已知北京与兰州地方时差49分44秒,兰州的经度是103o531E,求北京的经度。(116o191E)

(3)写出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分析完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之间的区别。

活动:

a、已知经度,计算时区

时区=经度÷15=整数……余数 (余数大于7.5整数+1为时区,小于7.5整数为时区) 练习:计算116°E所在的时区。

b、已知两地时区,求时差

同东同西,两相减,东西分区,两相加

练习:求东8区与东10区,西8区与西10区,东8区与西8区的时差。

c、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反之用“-”) 练习1:东8区时间为5月1日8:30,东1区的时间为?东10区的时间为? 练习2:当东8区时间为5月1日8:30,西9区的时间为?

练习3: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求纽约(西五区)时间、伦敦时间?

拓展: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度经线。

(三)地球的公转

1、下面我们来观察地球的公转轨道,看看其有何特征。

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近日点是 ,远日点是 。

2)、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 3)、地球公转到远日点的时间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 4)、在图中标出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2、地球公转的速度: 3、地球公转的周期:

4、解说:黄赤交角含义:

观察黄赤交角的平面投影图思考: (1) AB、CD、EF分别代表什么 (2) 哪个角是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的存在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呢?

3观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总结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并在右边纬线简图上用曲线把规律表现出来

小结:

黄赤交角的概念 地球的赤道面(自转轨道面)和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

黄赤交角主要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

本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下图可以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情况。

练一练: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大约在点A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在自北向南移动。同样的道理,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如果是你的生日那一天呢?

请大家讨论并完成下表。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

请大家结合图例和课文谈谈北半球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昼夜长短变化

篇二: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主备人:牛艳霞时间:2015年8月13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规律和地理意义

2.利用图或亲身体验,解释时差现象说明有关时差知识,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

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及特征。

预学内容: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时 。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时 。

角速度:极点为 ,其他各处相同,即 。

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 日 时 分 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

因时因地而变化。 3、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①地球自转 B.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球公转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的球体。

昼夜

: 线(圈)。

原因:地球不停的 。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 小时(太阳日)。

昼夜更替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时间的确定:根据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而异的时刻。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划分的目的: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全球共分时区,每个时区跨 ,东西十二时区,

2.地方时区时各跨经度 合为一个时区。

计时方法:以 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小时 ;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 。

不同时区计时法,如美国。

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如中国。 使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 原则上指 经线。

国际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 天,向西过日界线 天。答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

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 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 递减。

②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 和 随 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的更替②天文四季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

④中国传统四季

课后巩固:

(1)标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

(2)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和日期。

(3)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2.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

A.15小时 B.15分钟 C.1小时 D.1分钟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4.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的依据是( )

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

5.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下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B.9时 C.15时D.16时

7.北半球的冬季是( )

A.1、2、3月 B.10、11、12月

C.3、4、5月D.12、1、2月

8.某地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应位于 ( )

A.66.5°N,20°W

C.66.5°S,20°W B.66.5°N,0° D.66.5°S,0°

9.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 B.没有昼夜交替

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差

10、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

篇三:地球运动导学案

[考纲要求]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考点剖析]

1、地球自转运动重点内容有:

①自转运动的规律如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

②自转运动的意义如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及地转偏向等。其难点为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上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判读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

今后的高考可能会将这些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考查其应用能力,如利用线速度考查卫星发射点的有利条件,利用国际和国内大事发生的时间进行时差的计算,利用地转偏向考查三角洲形成的方位、河道两岸的侵蚀与堆积、河港的选址等。 2、地球的公转运动考点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黄赤交角及其意义;②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③地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估计本考点仍将是今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等知识与热点时事联系,将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知识纲要]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二)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三)四季更替 (四)五带划分:

- 1 - [考点梳理]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为为 时 分秒。1太阳日为 小时。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km/h),向高纬,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 ,为 °/小时,两极为。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为近似于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

3、周期: 分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1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近日点与远日点:

1月初过7月初过 地球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地球过近

日点时公转速度很 ,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

目前,黄赤交角是。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是最南为,位于赤道为 23o

0o

23o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之间往返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天 小时 分 秒。

【例2】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 - A、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

地球地运动导学案

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3】7月21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

A、20°N B、25°N C、15°N D、10°N 【例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角速度最慢的是。

(2)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位置附近;南极考查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

(3)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的位置是的位置是、 。

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的概念及判断

晨昏线是 半球的分界线。首先它是一个大圆,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不动的,只是因为地球自转,相对于地球而言运动,所以晨昏线的更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即自 向 更替。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要牢牢抓住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晨昏线的西侧是夜半球,东侧是昼半

球,则为 线;反之,晨昏线的西侧是昼半球,东侧是夜半球,则为 线。 2、晨昏线(圈)的两种运动过程:

①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夜 昼

太 半 阳晨昏线不停地由 向 运动。

半 球

球 光②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

线

2

太阳光线 ,晨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和 之间摆动,如图所示:AB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的时候,晨昏线摆动的幅度就会;反之就会 。

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 B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o26′N)时,

切点B的纬度为66o34′N或66o34′S。 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切点B的纬度为

70o′N或70oS。

【例5】在下图中的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 3 -

4、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 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即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 日即 小时。

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公转有昼夜更替现象吗? 学生思考回答:有,周期为一年。 (二)地方时 1、地方时:

(1)概念:因 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

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西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规律总结:B地的时间=A地的时间±4分钟×经度差1°(东加西减) (3)地方时的判读:

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 点; 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 点。

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 点, 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 点,

也就是说,赤道上日出时刻是 点、日落时刻是 点。 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刻,

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刻。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和区时概念

①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个时区。 ②每个时区都以本区 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 时。

3

③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 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 【例6】推算116°E所在时区: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同区相 )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即为所求时差值。 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规律总结: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西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

计算时采用全天 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

【例7】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10′,最西端在东经73°,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例8】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上标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段A。 (2)A地日期为月日。

(3)A地地方时应在分之间。

3、日界线

- 4 -

(1)日界线的概念: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2)日界线的特征:

【例9】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超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全国高考题)(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

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3)两个日期问题的计算:

规律总结: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今日与昨日的范围,判断0时经线和180°经线,再根据今

日或昨日的范围推算出180°经线的地方时,然后依此为参照进行其他有关计算。【例10】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阴影部分表示2000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是2001年元月1日17时的图是( )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特别是洋流,河流,大气运动,在北

4

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 偏,在赤道上 。 【例11】观察长江入海口,其 岸( 岸)不断被冲刷, 沉积的砂岛不断与岸相连,河道不断向弯曲。

【例12】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全国高考题)(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例13】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江苏高考模拟题)

(1)该图是 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昏线的经度是 。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点,其经纬度为 。 (4)这一天南京昼长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对于 (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 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在晨昏线上,太

高度是 。

- 5 -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①随纬度分布: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这说明任给一个正午太阳高度(不等于90°),在地球上能找到 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与之相等。

②随季节变化:夏至日—— 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

中最小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最小值。

4、规律总结→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例14】下图显示南半球某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出现在正午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3时整。据此回答: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5°S,105°E B.5°S,135°E C.71°34′S,135°ED.10°S,105°E

【例15】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外出考察,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量角器测当地地理纬度,如下图所示,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则该地地理坐标为( ) A.36°34′S,21°E B.53°26′N,25°E C.53°26′S,21°E D.36°34′S,25°E

5

标签:地球 运动 学案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