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游词 > 正文

导游词铁门关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导游词

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导游词

游览路线:景区停车场—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连心桥—长城抗战纪念列柱—石墙浮雕景观—石阵—主题雕塑—大刀礼赞—天下第一刀—喜峰城门—钢铁长城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喜峰雄关大刀园观光游览。

喜峰口是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喜峰口位于迁西县县城北部与宽城县接壤,喜峰口关是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这一带是汉族与北方及东北方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历代有兵戍守,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喜峰口成为燕山山脉东段的重要隘口。喜峰口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唐朝时这里叫卢龙塞,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东汉末年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也是经由此塞。后来改名为喜逢口,相传有一位战士去保卫边疆,很长时间都没回家,他的父亲四处询问终于得到他的消息,不远千里来此寻亲,父子相逢在此,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所以就有了喜逢口的名称。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一直到现在都称为喜峰口。

如今,由于潘家口水库工程的修建,喜峰口关隘已被淹没在水下了。潘家口水库工程于1984年全部竣工,水库工

程是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引滦入津”的重要工程之一。潘家口水库为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它由一座拦河大坝和两座副坝组成,最大面积达72平方公里,最深处80米,水库总容量29.3亿立方米,库区水面10.5万亩。水库两侧山峰陡峭,怪石如林,十分险峻。由于部分长城已没入水中,形成长城奇观—水下长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原喜峰口的东北部,被称为二道城(楼沟)的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喜峰雄关大刀园。这里是由两山相夹的峡谷形成,景区内山清水秀,拥有城、敌台、墙台、烟墩、城墙等一系列的长城遗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的景区。1933年3月在这里曾爆发过轰动国内外的长城抗战,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敌前总指挥赵登禹、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三十七师师长冯志安等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地方。昔日喜峰口战役今天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麦新(1937年)创作的著名《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也源于这块神圣的土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同时镇压了东三省抗日义勇军,并准备随时向关内进犯。1933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接着用武力将其占领,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1933年3月9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奉命开往前线对日作战,受命接管长城喜峰口段的防务。喜峰口是北平与热河的交通咽喉,东有铁门关、董家口、西有潘家口、罗文峪。开赴前线之时,军长

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当二十九军的先遣团赶到喜峰口时日军的500余名骑兵已经到了长城脚下,勇士们急忙堵上,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

喜峰口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9日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联合先遣队进犯喜峰口,我军二十九军一0九旅王长海由遵化赶往喜峰口御敌起,至14日日军后撤,第一个阶段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九军将士扬长避短,发挥大刀优势,与敌肉搏,夜袭敌营,攻其不备。日军的几次增兵总攻都被成功抑制,粉碎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

第二阶段,从3月16日日军改向罗文峪进攻开始,至3月24日向平泉方面遗退为止,战斗主要在罗文峪、山楂峪。敌人意在包抄喜峰口之左侧背,实行战略上的突破,在这里御敌的为二十九军刘汝明部,经过三天激战,基本粉碎敌军企图;第三阶段,从4月7日于13日。日军改变战略,向滦东打开缺口,7日起再攻喜峰口,头两天进攻均被宋部击退。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战,孤立无援,13日宋部奉何应钦之命放弃喜峰口。

大刀精神。“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这首歌曲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它不但伴随了八年抗日战争,而且也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着苦难与力量的风格。

《大刀进行曲》的诞生。长城抗战,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大破日军神州中国人民热情讴歌大刀队的杀敌精神。报纸上登出这样的诗歌:“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当时年仅23岁的麦新,作为一个战地记者,亲眼目睹了战士的英勇,战斗的惨烈,《大刀进行曲》也就在这种氛围中酝酿。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主张全民族联合抗日。同一天,第二十九军二一九团,组织了150人的敢死队,“每人大刀一把,手枪一支冲入敌阵”,刀光闪耀在敌群中,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在刀光中拉开了序幕。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又一次远扬天下,并给中国人民以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卢沟桥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上海,作曲家麦新以像火山喷发一样的爱国热情,连夜谱出了这首激昂的《大刀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呼号、怒吼般的音调喷涌而出,塑造了挥舞大刀向鬼子勇猛冲杀的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它就像抗日的号令,形成了抗日战争开始时最典型的时代音调。这首曲子响彻全国,被当时进步的文化界推选为优秀的中国抗战音乐,与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相提并论,并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大刀进行曲》在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首歌集中体现了大刀队和中国人民的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从大刀队的英勇杀敌,到后来的《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和传唱,喜峰口的大刀之役已经从具体的历史事件,转化为

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这座建筑是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它是喜峰口大刀园景观的中心景观建筑,碑体高15米,纪念碑以长城抗战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精神。碑文“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是由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所题,碑纪是由中共迁西县委和迁西县人民政府撰写,碑体后方是半圆形拱墙围合的纪念碑,墙体是由紫砂岩雕刻的浮雕壁画,主要表现我中华民族从抗战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我们的左边有一个连心桥,是连接纪念碑与长城抗战纪念馆的中心桥。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完整和统一。现在呢纪念馆正在筹建中,纪念馆预计占地2600平方米,目前已收集了大量抗战史料。

右边的这些像柱子一样的钢铁是长城抗战纪念列柱,共十三根,分别代表着长城上曾经烟硝回起的十三个关口,从南向北依次排列,最眼前的是山海关,1933年由中国守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长城抗战,就是在山海关打响了第一枪,紧接着是热河、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关、喜峰口、潘家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最后这一根是张家口。每一根柱子都是对发生在那里战役的追思和对无谓壮士的祭奠。

这组现代钢铁变型工艺组合是石阵景观的序曲《殇》,

篇二: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老龙头导游词(二) 大家每年都会出来旅游,有句话应该听说过吧,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求仙秦皇观龙头。今天我们就参观一段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长城,也是现今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好了,等车停稳了,大家带好贵重的物品随我下车,(注:集合的时间,这里有两个出口,要原路返回,不要坐汽艇,不安全,不要买小商贩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 (进门内)老龙头是明代一座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了帝王将相登楼观海,吟诗作赋的场所[龙武营]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可以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

住宿的地方。现在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导游词铁门关)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澄海楼]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入海石城]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这里则是把长城插进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大炮]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南海口关]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 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土墙遗址]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铁门关]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再往前走就是海神庙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 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我们去参观一下大概半小时到车上集合! 老龙头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老龙头景区。 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士兵生活的场所。 龙武营是明代大学士孙承宗建立的,他在这里建立了一支水师,也就是海军。大海是龙的家,大海岸边海军的营房当然就叫做龙武营了。 首先我们来看当年的碾房。 我们来看当年的粥房,这是平时用的小锅,这里呢有一口大锅,据说熬这样一锅粥可以供几百名将士喝。不过这个锅特别大,熬粥的时候就要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小火慢慢的熬。我们来看这个大锅上面有一个铁环,大家猜测一下这是干什么的?对了,当时炊事员用一个长柄的铁铲,利用杠杆的原理不断的翻动大锅里边的粥,才能熬出一锅不糊底的、香喷喷的粥来。 大家来看这是当年的盛军粮的地方,也就是粮仓。 这是一座关帝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庙宇了,别看它小,却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修关帝庙就是为了给将士们树立一个楷模:那就是同赴沙场、同甘共苦、共同杀敌、为国捐躯,慷慨大义、视死如归。所以说啊,古代人在管理军队方面也是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他们利用关羽大将军来团结将士们之间的关系,来调动将士们一往无前的杀敌立功的百倍精神。 这里是牢房,据说是主要用来关押俘虏、奸细的,但有的说是暂时关押那些犯了错误、需要关禁闭的士兵的。 这里是水井,在大海边上

应该是没有淡水的,但是我们脚下是2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天上降雨渗透到地下的岩石缝隙中形成的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设置军营,所以说水井对于军营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投毒,这里会有两个军士站岗守卫。 军士在这里除了保卫水井的安全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大家看这个木架上面悬挂了一个金属做的“牌”,大家猜猜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云牌”,也叫“金”。我们听说过“鸣金收兵”,这个金就是一种发布信号的系统。古人用不同的节奏敲击它,来发布起床、熄灯、开饭、发现敌情、紧急集合的命令。 大家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利用这个可以把梯子升高,方便登城。我们现在救火消防车就是根据它的原理发明的。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的模型,巢,就是鸟巢,鸟巢常常在高高的树上,巢车就是让士兵钻进这个小房子里,然后利用转轮和绳索把这个小房子提升到高高的地方。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观察敌情。同时这个木质的小房子又可以防止弓箭的射击。 院子里这艘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模型。 现在我们来到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大家猜一下,士兵们是头朝里脚朝外还是头朝外脚朝里呢?有了敌情为了集合迅速,也为了防止半夜睡觉的时候,防止被敌人把头砍掉,他们的头朝里脚朝外的。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叫做百总,百总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百总的宿舍,兼做办公室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兵器室,这里陈列的是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出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里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现在您看到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后来兵营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 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地毯,皇帝从红地毯上大摇大摆接受两边群臣的顶礼膜拜。大家可以走在上面,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吧!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老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也就是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山海关,澄海楼被毁,1985年修复老龙头的时候重建了澄海楼,于1987年建成。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 天容海色本澄清:天的容颜,海的颜色,本质的特点就是澄清。 天容海色本澄清,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借用的。 (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

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天”是指大自然,“开”是开辟、开创、形成的意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 这个碑也是没有落款,什么人所写,什么时候所立,现在还没有人说的清楚,有人说是唐碑,有人说是明清年代。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6-1987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修复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 (入海石城)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这里是燕尾槽,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是相当艰巨的!这是花岗岩条石。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肖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

篇三: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

欢迎您到老龙头参观游览。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代,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调宽广的坡道,原叫“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御道”,道中见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象苍龙头顶上的一颗明珠。古代诗人(注:清代史梦兰)这样赞美它:

沧溟之北山重重,长城划断关西东。

南趋人海行且止,势如峻坂回奔龙。

龙奔欲驻道昂起,云霞万丈摩青空。

危楼高压老龙头,雕梁画柱疑神功??

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相当宰相)胸怀跟大海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45年(1780)清高宗御笔所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茫”,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后一句“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六月二十夜渡海》),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书还不少哩!

[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了。澄海楼不算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际,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来澄海楼也是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古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1381),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作为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事。从岬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

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各界知名人士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厅”媲美。

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不完全统计),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与侍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及带偏旁“水”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平仄;除开头两句结尾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这样的诗太难写了,也不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只不过是文字游戏。乾隆四登澄海楼,四次与大臣饮酒联句。后来,嘉庆、道光纷纷仿效,登澄海楼就要搞禁体诗联句,好象“祖宗法制”一样不可变更。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时期有个投降派大臣穆彰阿,他在道光九年(1829年),就在这个楼上陪皇帝联句歌功颂德哩!

这里有摹拓的乾隆四次登澄海楼禁体联句诗,请欣赏!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葛亮帝的《澄海楼诗》(选)。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全被外国兵砸毁,连澄海楼也被毁于一旦。诗人刘人临写了一首《哀澄海楼》,慨叹说:

“??哀哉庚子联军来,守将仓皇弃台走。

列强占借驻海军,防敌反为敌人有。

驱吾民众削台平,摧折危楼如拉朽。??”

诗句记述的历史事实是:1900年10月1日(闰月八月初八)英法军队在老龙头登陆。登陆前,老

龙头清军守将郑才盛对天鸣枪,不战而退。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9款规定:山海关至北京间12个战略要地允许外国驻兵。仅山海关城南就有“六国营盘”,老龙头宁海城是英国营盘,常驻兵700人左右。英军在澄海楼城墙下修火药库,就把楼、亭全部炸毁了。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了这块碑。

“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得好。“开”可以作“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理,怎么讲怎么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一定有关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可以证明老龙头成为浏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

碑傲然矗立,很不

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祝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威继光整修

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向外射击。您如果

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请到台上一游。不过楼梯狭窄,要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1579),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

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了“水城”,北门修在海里,大船从城门进出。这里则是把长城插进海里,使龙头入海劈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吨,也就是6000斤。

条石边缘凿榫孔,用铁水浇铸联在一起,这样垒上来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石脑袋”比喻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南海口关]

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的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

才是“天下第一关”哩!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历经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门关”(意大利驻军开的)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澄海楼楼基问题]

康熙皇帝所写的文章中,有一篇短文叫《澄海楼序》,序文说:“山海关澄海楼,旧所谓关城堡也,直至海浒,城根皆以铁釜为基过其下者,覆釜历历在目,不知其几千万也??”康熙第一次来老龙头是康熙十年(1671),离现在才320年,但是见不到铁锅的痕迹,重修澄海楼也没有发现。康熙文章言之凿凿,是根据“汇报”写的呢?还是看见条石上的“铁榫”产生的联想呢?还是康熙说的“铁釜”不是铁锅呢?留下了个谜。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将这门古老的大炮遗留在城墙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铁证。

[将台]

明代隆庆2年(1568)至万历11年(158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

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设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

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 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是当年的校(教)军场。

戚继光将军的真正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

被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意思?“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

营帐住宿,出入口扬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象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们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却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这里的“辕门”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辕门”。

[楼壁诗碑]

几百年来,文人墨客来老龙头观海,即兴赋诗,足可以编一部诗集。1987年,复建澄海楼,在

楼的两侧墙壁卧了8块石碑。其中有4首皇帝诗:

请看这首《澄海楼》诗,是康熙皇帝写的。诗句有(指点)“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意思是说:吞吐江河,众水朝宗,数你伟大;万国进贡,经历险阻,长途来航,既是赞美大海,也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

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不愧为千古一帝,肚子里真有墨水哩!

(指点)这是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当时,他是雍亲王,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

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写了这首诗。那一年,他22岁。

(指点)乾隆这首《再题澄海楼》诗,写于乾隆19年(1754年)。开头写:“我有一勺水,泻为

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意思是说:“我有一勺清水,倒在东方成大海。不论古往今来,不减不增无更改。”把大海说成是自己的一勺水,口气多么大。人们常说曹操诗里有“霸气”,乾隆这首诗该有“皇帝气儿”吧!

[海神庙]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

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

标签:导游词 铁门关 导游词作文 泰山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