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游词 > 正文

香妃墓的导游词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导游词定稿

新疆十大景点导游词

主编:赵小花周小鱼(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目 录

喀纳斯……………………………… 天 池……………………………… 葡萄沟……………………………… 乌尔禾魔鬼城……………………… 博斯腾湖…………………………… 艾提尕尔清真寺……………………

交河故城…………………………… 香妃墓……………………………… 克孜尔千佛洞……………………… 坎儿井………………………………

喀纳斯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 ,你们可以叫我小或者 导。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且神秘。

那么“喀纳斯”的地名呢有多种解释,曾被解释为图瓦语(突厥语),“喀纳”是“哈拉”的转音,原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原为“水”,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意为伟大的神圣的湖。对“喀纳斯”的解释我个人推崇的是“王者之水”。过去喀纳斯叫“哈恩苏”,这是蒙古族图瓦人普遍的说法。“哈恩”就是“汗”或“可汗”的意思,“苏”就是“水”。翻译成汉语就是“可汗之水”“王

者之水”。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现在这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评分那个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1994年,一位联合国官员来此考察后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重现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垅堰塞湖。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礼,冰川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以它巨大的刨蚀与搬运能力作用于它所经之地。如今喀纳斯湖一道弯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羊背石景观在喀纳斯湖周围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湖泊。

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到证实。处于在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

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候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

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那么现在呢我们就到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了。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湖中小岛景色秀丽,湖进水处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玉珠飞溅。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桥飞架东西,站在桥上向北是一平如镜的卧龙湾向南是奔腾咆哮的喀纳斯河。卧龙湾当地称卡赞湖即锅底湖,是取其形状象锅底而得名。

从卧龙湾沿喀纳斯河北上约公里,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的一颗明珠。湖内有嫦娥奔月时留下的一对光脚印。 美丽静谧的月亮湾是喀纳斯的标志景点。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下面呢就可以看到鸭泽湖了。鸭泽湖位于喀纳斯村南边,它是由喀纳斯河改道后废弃河段——牛轭湖洼地组成,呈长形蝶状,沿洼地南端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宽浅湖泊,形似蝶状的

一弘碧水与沼泽湿地连为一体,面积约1.3 平方公里。湖水与周围开阔的沼泽湿地和河谷草原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禽鸟,成群的野鸭、大雁和天鹅等时常光顾此地,它们在宁静的水面上安闲的游戈,当野鸭群被惊动时,便会看到它们一只只、一批批渐次飞起,翅膀拍打着水面,十分壮观;而广袤的沼泽草原上牛羊在游闲觅食,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帐篷前的地灶上,炊烟袅袅,与青山和白云构成一副天然的巨型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观鱼亭。观鱼亭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山顶上,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600多米,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臵,故得名观鱼亭。登上湖西边山顶的“观鱼亭”,可观看喀纳斯湖的整体美景。其一可鸟瞰喀纳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尽收眼底。湖面呈绸缎般光滑平静,宛如一块色彩班驳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并向下游

河谷蜿蜒流淌,波光闪耀,飘散着童话般的色彩。顺河水之势望去依稀可见神仙湾、卧龙湾等河曲,草色木色水色在逆光下不断变幻,充满了鲜活的灵性,体现出细腻、幽雅的南国秀色般的美丽;其二可观览湖周层峦叠嶂、翠峰倒影、云起波涛的秀丽山色;其三举目北望,从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纳斯湖水被群山阻挡,山峦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4374米),山顶雄伟壮丽的冰雪世界,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白玉,耸立于群峰之巅。而 “U” 谷、古冰斗、冰碛垄等古冰川地貌遗迹,分布在喀纳斯湖两侧的高山和河谷内,证明湖区曾有过多期冰川活动。

然后我们看到的是白湖了。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禾木村,这事图瓦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

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额尔德什,今年65岁,他生在喀纳斯,长在喀纳斯,深爱着喀纳斯,他用喀纳斯湖边采来的苇草制作出一管“苏尔”,他能用“苏尔”吹奏出美妙的音乐。

现在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小时之后大家回到这里集合。

天池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富饶的新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导或小。今天呢,我将要带大家参观我们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天山天池。

公元1781年到1783年,阜康县境内连续三年大旱,农作物几乎没有收成,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当时就任乌鲁木齐都统

的明亮,是一个很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可是要怎么解决缺水的问题呢?他想到博格达峰上冰雪覆盖,每年夏季冰雪消融,他决定上山寻找水源,开山引水。终于在博格达峰下找到了这个幽静的湖泊,一池碧水如同一块巨大翡翠,向前在博格达峰的腰间,明亮也不禁被这美景震撼。水渠凿成后,他在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在碑文中留下“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句子,将“天镜,神池”两词各取一字,就是“天池”之名的由来。 天池,位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天池距乌鲁木齐约110公里,水面海拔1980米,长约3.4公里,宽平均为1公里。形状是狭长形,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105米,为常年稳定湖,水储量达1.6亿立方米。

天池是在第四季冰川运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大约200万年以前,全球第三次气候转冷,天山山区孕育了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运动,冰川挟带着砾石缓慢下移,冰川对山体进行着强烈的挫磨和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山谷成为巨大的凹地冰窖,冰舌前端则因挤压二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砾石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栏谷地的冰碛巨垅;随着气候的转暖,冰川消退,四周雪峰上下不断消融的雪水在这里蓄水成湖,形成天池,天池北岸的天然堤坝是一条冰碛垅。

天池古称“瑶池”,传说3000余年前西王母在瑶池宴请西游的穆天子,留下千古佳话,为天池赢得“瑶池”美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姆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传说天地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缭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

篇二: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姚振海)

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目录

喀纳斯景区导游词 ..................................................................... - 1 - 天池风景区导游词 ..................................................................... - 6 - 乌尔禾魔鬼城导游词 .................................................................. - 12 - 交河故城导游词 ...................................................................... - 14 - 坎儿井导游词 ........................................................................ - 16 - 葡萄沟导游词 ........................................................................ - 19 - 博斯腾湖导游词 ...................................................................... - 22 - 香妃墓导游词 ........................................................................ - 24 - 艾提尕尔清真寺导游词 ................................................................ - 26 -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 - 29 -

喀纳斯景区导游词

一、概况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现在这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二、喀纳斯景区(点)介绍

(一)喀纳斯风景区名字的由来

喀纳斯名字的来历。“喀纳斯”的地名有多种解释,曾被解释为图瓦语(突厥语),“喀纳”是“哈拉”的转音,原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原为“水”,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意为伟大的神圣的湖。对“喀纳斯”的解释我个人最推崇的是“王者之水”。过去喀纳斯叫“哈恩苏”,这是蒙古族图瓦人普遍的说法。“哈恩”就是“汗”或“可汗”的意思,“苏”就是“水”。翻译成汉语就是“可汗之水”、“王者之水”。

(二)喀纳斯风景区成因及历史沿革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塞湖。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礼,冰川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以它巨大的刨蚀与搬运能力作用于它所经之地。如今喀纳斯湖一道弯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羊背石景观在喀纳斯湖周围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湖泊。

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到证实。处于在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历史沿革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

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辖理。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绪三十年(190(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香妃墓的导游词)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民国3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境。民国8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19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区域隶哈巴河县。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是年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三)喀纳斯风景区气候与生物

喀纳斯风景区气候

喀纳斯景区地处欧亚腹地,属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因其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加之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由于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团通过额尔齐斯河河谷直接进入该区。景区夏季云雾阴雨天居多,凉爽宜人,冬季又长时间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环流控制,加之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变化大,森林密布,故寒而不剧。景区降水充沛、湿度大,蒸发小,一年中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

喀纳斯风景区生物

喀纳斯湖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 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

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5科8种,昆虫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喀那斯湖中还生存者一种被人认为是“湖怪”的稀有鱼类—“大红鱼”。

(四)喀纳斯风景区景点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描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

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五个唯一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篇三:导游词

1、天池; 2、喀纳斯景区; 3、交河故城; 4、克孜尔千佛洞; 5、艾提尕尔清真寺; 6、香妃墓; 7、坎儿井; 8、吐鲁番葡萄沟;9、博斯腾湖; 10、乌尔禾魔鬼城

1天 池 ——导游词

这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海拨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传说天地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绦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盛地。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览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横渡,饱览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世人将天地的自然风光概括为“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天地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天池

各位亲爱的团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素有“天山明珠”之称的天池。

天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偏东40余公里,距离乌鲁木齐110公里,驱车前往大约需要2小时。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又被评为国家四A级风景名胜区。

天池古时叫做“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我国先秦时代《穆天子传》中记载:三千年前,周穆王久慕王母仙境,乘八匹骏马,来到西域,在瑶池受到西王母盛宴款待,席间,二人赋诗歌唱,宾主极兴欢娱,天子离别时不忍离去,相约重游,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不见穆王返回的身影,忧郁的西王母望着一潭碧水,哀怨叹息。不少文人墨客以此神话作题材,赋诗作文,将这一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传说天池是西王母的沐浴池,西小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东小天池则是西王母的洗脸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观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那么“天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公元1781年到1783年,阜康县境内连续三年大旱,农作物几乎没有收成,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当时就任乌鲁木齐都统的明亮,是一个很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可是要怎么解决缺水的问题呢?他想到博格达峰上冰雪覆盖,每年夏季冰雪消融,他决定上山寻找水源,开山引水。终于在博格达峰下找到了这个幽静的湖泊,一池碧水如同一块巨大翡翠,镶嵌在博格达峰的腰间,明亮也不禁被这美景震撼。水渠凿成后,他在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在碑文中留下“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句子,将“天镜、神池”两词各取一字,就是“天池”之名的由来。

天池湖面呈半月形,海拔1900余米,南北长3000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最深处105米,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这样一个高山中的湖泊,大家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它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大约200万年以前,全球第三次气候转冷,天山山区孕育了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运动,冰川挟带着砾石缓慢下移,巨大的冰川像一把巨铲对山体进行着强烈的挫磨和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山谷成为巨大的凹地冰窖,冰舌前端则因挤压而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砾石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拦谷地的冰碛巨垅;随着气候的转暖,冰川消退,四周雪峰上不断消融的雪水在这里蓄水成湖,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池,天池北岸的天然提坝就是一条冰碛垅。

我们现在已到达天山脚下,今天这一路走过,我们将会看到四个自然景观带,低山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亚高山带和冰川积雪带。

公路右侧的这条河流就是三工河,它的水源便是天池,是天山之雪消融而来的,清澈流畅,养育着公路两边的农田。现在这里是榆树沟,沟谷内密布着生长近百年的榆树,这景致虽然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但整齐的阵势的确是天山一绝。也许再过几年,这里也会成为又一个旅游景观。

石门现在已经到了,石门又称石峡,是天池八景之一,被称为“石门一线”,它是天池水百年来冲击山体形成的峡谷,过了石门,我们就到天池风景区了。同时也进入又一个自然景观带——山地针叶林带。

现在请大家望右看,我们的右手边有一潭碧水,它就是西小天池。传说这就是西王母的梳妆水镜。实际上是三工河在山间的低洼处形成的积水深潭。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山峰和树影倒映水中,倍觉幽静,这就是天池八景之一的“龙潭碧月”。

走过了这么长的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天池湖畔,现在请大家随我下车游览。天池水是冰川雪水融化而来的,温度很低,大家在湖边游玩和照像时一定要小心。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美丽的天池,在远处博格达峰的照耀下,近处苍松绿柏的辉映下,天池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热情而又温柔,美丽而又动人。

站在湖北岸,我们可以看到天池八大景中的三大景观: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这一景被称为“南山望雪”。大家再来看西岸,云杉延绵,浓郁遮日,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西坡和北坡的云杉林非常茂密,而东坡和南坡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山的湿气流主要来自于西北气流,天山比较高大,可以阻留住较多的湿气流,而北坡和西坡是半阴坡,水汽丰盛,所以云杉比较茂密。这一景就叫做“西山观松”。好了,大家看左手方向,有一棵被围起来的古榆树,这就是被称为“定海神针”的神树,也是天池八景之一。对于它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年,西王母在湖边召开蟠桃大会,邀请了各路的神仙,一时疏忽忘了请池中水怪,水怪气愤极了,兴风作浪,要淹没湖岸,西王母盛怒之下,拔下头上的玉簪直插下去,镇住了水怪,玉簪变成了这棵榆树。而且,即使是春天水位涨高时期,也从没有淹没过榆树的根部,人们就更加相信这是它的功劳,所以就把它叫做“定海神针”了。这棵树也是湖边唯一的一棵榆树,这里的海拔高度是不宜生长榆树的,不知什么原因,这棵树在这里扎下根来,并且生长了200年之久,这已经成为生物学上的一个迷。

如果日出时来到这里,就可以看到火红的旭日抛洒着万道金光,给群山镀上了金边,冰峰、松林、湖面浮着袅袅的烟雾,这一景叫做“海风晨曦”。

在天池北侧,步行约20分钟左右的地方,可以看到天池之水经高山峡谷形成瀑布,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却也是银珠四溅,声如洪钟,水气扑面而来,这一景叫“悬泉飞瀑”,它的下游就是东小天池,也就是传说中西王母的洗脸盆。

沿着天池向西走,有三块巨石,样子就像三根蜡烛。相传西王母用这三块巨石,顶住了因池中恶龙挣扎而倾斜的西天,这一景叫“顶天三石”。古时候,山中道人在巨石上竖杆悬灯,以示太平,所以那里也叫“灯杆山”。

另外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各种宗教随经济往来在这里传播,天池也就成为佛家、道家弟子常来的一处净地,他们在天池附近修了娘娘庙、铁瓦寺等八大庙宇,但这些庙宇都毁于战火,遗迹难寻了。近年来由于一些宗教信徒和旅游爱好人士的捐助投资,修复了“娘娘庙”,也就是西王母庙,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香火很旺。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去那里上一柱香。

在岸边这么久了,大家一定发现了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有着点点繁星般的白色毡房,那是哈萨克牧民的房子,他们称之为“白宫”。毡房是哈萨克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结合本民族的生活、生产特点发明创造的房子。因为哈萨克族世世代代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而这种房子由围杆、顶圈、毡子、天窗、门等部分组成,便于拆迁,有经验的人可以在1小时之内

支起。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家访,去感受一下独特的民族风情,还可以尝尝包尔沙克、奶疙瘩等民族风味食品。到哈萨克人家里做客有些事一定要注意:一是进门时要让年长者先进门,按主人的安排就座。二是主人双手奉上的东西一定要双手接过,单手特别是左手会被认为是极没礼貌的事;主人倒茶时应双手捧起碗,不能接过茶壶自己来倒;最好不要拒绝主人敬上的食物,就是不喜欢也要尝一尝,并要表示谢意。第三,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不能吐痰、打哈欠、擤鼻涕、掏耳朵、剪指甲等,如有事要离席必须从人身后走,绝对不能从餐布上跨过去更不能踩踏餐布,餐前会有人端上盆和水壶来请大家净手,净手时必须洗三把,也就是倒三次水,洗完手一定不要这样甩水,用手帕擦干或把水滴到盆内。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其余的大家自己感受吧,下面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如果有兴趣到牧民家里做客的话,请到我这报名,我组织大家集体行动。景区内有骑马的项目,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但骑马有一定的危险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2新疆. 美丽的喀纳斯 ——导游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神秘。

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百花园、哈流滩大草原,还有那久居林中的图瓦人,无不使人留连忘返。每年6月,百花园山花烂漫;7月,白桦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气爽黄叶满枝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块地方比她宁静,再也没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由大气环流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经过万里跋涉抵达喀纳斯,每年给喀纳斯带来多达 1066毫米的充沛降水。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近800种珍惜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里是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国境内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亚泰加林自然保护区,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杨、白桦以及珍贵的新疆五针松。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喀纳斯地区人迹罕至,珍贵的物种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

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如果将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比喻为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那么,喀纳斯就是雄鸡高高翘起的灿烂夺目的尾翎。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3吐鲁番交河故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

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 城损失惨重。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遗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现在我们已来到寺院遗址前,它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东、西两厢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质高台,站在台上,整个城市景致一览无余。各位猜一 下,这个土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说是佛塔,有人说是鼓楼,也有人说是烽火台,究竟哪种说法对,还有待考证。传说,汉代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曾在这里交河之水饱蘸浓墨写

标签:香妃 导游词 香妃墓导游词作文 导游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