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我们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最大限度地“有效”,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和务必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可以这样讲,在某种程度上,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成败与否。就历史学科来说,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如何才能够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进入到真正有效地境界呢?这个问题可能目前是许多老师往往感到比较困惑的。
  在许多老师的心里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只要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应当算是有效的。即主要就是看在规定的 40分钟内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进度,是否完成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的传授。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心里觉得,只要我把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讲得清清楚楚,学生记得准确牢靠,在考试解题时能够顺顺当当……这就是有效。很明显,这样来理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狭隘的、片面的,或者说是不那么妥当的。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判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或无效,究竟应当如何把握才比较全面呢?
  1.内涵追问: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首先要从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和学科教育的根本价值上来追问。 关于这一点,首都师大赵亚夫教授曾谈过这样一个观点:
  要明确作为教育学科的历史,它的教育本质和学科本质问题。有必要区别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历史学和作为教育的历史课,作为知识工具的历史教学与作为认识工具的历史教育,作为教授的学问性的历史与作为学习的、普识性的历史知识等,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的内容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历史学科不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学科,而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
  1.1 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当是充分彰显历史知识固有的生命性的教学。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历史,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东西,然后又被我们从书中把它提出来了,实际上就是我们把它赋予生命力了。”换句话说,放到教材中来的历史知识,就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把它们“讲”给学生就是了,我们讲的自然就都是“有生命”的历史。
  在历史知识的深层,本来都是内隐着其固有的“精、气、神”,拥有着其内在的“活的灵魂”和生命脉动的。即它们本来就是具有着“生命性”的。可问题是,是不是只要我们把这个历史知识点编进了教材里,再把这个知识平面地单向传递(讲)给学生,那么他们便一定会很好地捕捉到、认识到和感受到这个知识的内在生命性,并且会在他们身上自然而然的发生作用和转化呢?恐怕不尽然。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的传授永远是重要的,是不容忽视和淡化的。 坦率地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历史教学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历史知识”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老古董”了。就“历史”机械地说历史、让学生死背历史,已成为为数不少的老师们的习惯。这种做法,显然是把历史看成了僵死的东西。
  1.2 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当是注意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的教学。课改实验之初,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各种新课改理念话语体系的轮番冲击,我们确实有一种要把旧有的一套教学方式彻底推倒重来的冲动,于是,恨不得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等新的东西,能够一股脑儿地搞在一堂课里全部体现出来,特别是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搞得满满当当。可是,渐渐地,我们忽然感到有点不对味儿了:这样的课堂里,好像是五味俱全了,也活跃、热闹起来了,可是我们毕竟上的是历史课啊,怎么好像恰恰就少了历史学科自家的“味道”了呢?
  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只是在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其他学科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类似的问题。事实上,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包括社会学科等, 不同属性、不同类别的学科,其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加思索的将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基本要求机械套用到包括历史在内的人文学科身上,显然就是张冠李戴,就会偏离人文学科的基本轨道,这样一来也就根本谈不上其教学的有效性了。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一点,疏忽了这个问题,这是非常遗憾的。
  历史教学,要培养有历史意识的学生,就是要学生做有思想的人。历史讲传承,要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历史讲联系,要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讲借鉴,要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历史意识培养。
  2.突破瓶颈: 如何调整策略适应历史模块教学的新要求?
  从模块课程的特点来考虑,在教学实施策略的调整上,至少有这样几点应该引起注意:
  第一点,由于模块就是一个个的学习主题单元,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强调要紧紧围绕一定的“主题”而组织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与相关模块的逻辑联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
  第二点,还是强调主题。就是要注意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这里说的“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知识主题,更应当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
  第三点,就是要 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通过我们的教学,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体验上升到理性高度。
  3.教学延伸:如何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
  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什么是作业呢?作业应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项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布置作业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有效性作业。那么,你们感到以往传统的作业有哪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呢?从功能上看,传统作业大多侧重于“甄别与选拔”;从形式上看,传统作业大多是单一的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所以,学生整日陷在“题海”中挣扎,老师整日埋在作业堆里痛苦,师生都感到身心的疲惫不堪。师生厌倦作业的原因,恐怕主要源于作业的无效性。
  而单就历史课来讲,我看重这样一种说法:“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思考! ” 这也可以叫做情理交融,启迪人生吧。一个理想,或者说是一个梦。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孜孜以求,执著进取,我们终会有美梦成真的那一天!
  
  收稿日期:2012-02-24
  

标签:有效性 实践 思考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