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声色笔记_声色犬什么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杨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散文专业委员会秘书。写诗、散文,也写小说。主要作品集有《杨莹小诗》、《少妇集》、《纯真年代》、《花儿日记》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海内外多种版本,“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看《太阳照常升起》
  
  忙着,孤独着。于是,到碟吧找张碟,放松一下自己。 仅仅因为“太阳照常升起”这个名字,决定带这张碟回家。
  首先要说的是,我欣赏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里面的“文革”背景,而是欣赏它里面表现人性、刻画女性的那部分。几年前,曾有个外国女专家来到中国,神经兮兮地说,她要在西安、上海等几个城市的女作家中做个调查。见面了,才知她的所谓调查不过是想请我们谈谈对中国“文革”的感受和看法。对“文革”,我是有着自己的看法,每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我不想谈。那是我们历史的疼痛部分。而且,我每次都会想起老舍。尽管西方人对那段历史是那么地感兴趣,我也有我保持沉默的权利。我觉得中国人还不够冷静到写当代历史的境界。我不想说,便敷衍了那位专家。对“文革”,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关注点与心态,是不一样的。我有时想,之所以不断有这类题材的作品出现,也许对喜欢说这段历史的中国自己的导演、作家、编剧等等搞文艺创作的人来说,那是尚未开垦完的矿山,真的有人喜欢在那段历史上做文章,比如姜文,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姜文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讲的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姜文用幽默的电影语言多多少少地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或者说,姜文在拿它们说事,仅仅是说事而已。因为我们熟悉那段历史,所以,看起这个电影来有种疼痛感和痛快的感觉,却不用认真地去思考和回味,它很好看,你就有快感。
  但在看的过程里,你又无法不去思考一些东西,比如,人性。比如,扭曲人性的一个时代。
  “你妈她――”
  “我妈她又怎么了?”
   “你妈她又上树了,这次上的是村口那一棵……”
  儿子拿起梯子就飞快地跑。那段日子里,儿子就这样不停地跑着找妈。
  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村庄,一所南洋风格的学校,一个美丽的湖泊,一些个荒诞的幽默的浪漫的迷人的令人震惊的爱情故事。
  一双性感的女人的脚,走在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里,村里的房顶上长着草,头顶飞过的野鸡,色彩绚丽……
  妈做了个梦,梦到了一双五彩鱼头绣花鞋,于是,她去买了一双五彩鱼头绣花鞋。回家路上,她在一棵树下解手,站起来后发现挂在树上的那双五彩斑斓的绣花鞋消失了。于是,妈疯了。于是,妈成了这世界上最迷人的巫婆,妈疯得那么可爱,似乎疯妈是世界上最自然、最本真、最率性的女人,她抱羊羔上树,她跟猫说话,她挖坑,刨树……
  妈以为自己丢了东西,便不停地上树去找,不停地刨树根挖坑去找。因为,妈有不被人知的故事,于是,妈每晚要讲给儿子听,可是,儿子就是听不明白,于是,妈打儿子嘴巴,打了上千个。妈还要儿子念一些信给她听,她一生沉在自己的故事里,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对着空中大喊。
  这一切,妈都做得那么诗意。这一切,都是用语言和表情在优美的画面里完成的。
  妈行踪诡异。儿子不理解妈为啥而疯,再怎么努力抚慰也无济于事。
  妈差点就疯了。妈已经疯了。梵高疯的那个程度,正好可以表现出他的思想和他对绘画色彩的感觉。妈疯的程度,正好表现出她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妈疯的时候,都处在最好的状态里,像个艺术家,在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沟通的世界里。
  其实,现实中我们身边的女人,个个不也都是个疯子么,为爱情发疯,她们都是些时醒时迷程度不同的疯子,不信你去仔细观察,便可见她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精彩。
  于是我说,看到这里,这个疯妈已高出叶弥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给的张力。导演已赋予了这个疯妈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典型性,连姜文自己都驾御不了了,这个天才式的疯妈既有现实的感觉,又有超现实的感觉。我们在影片里,看到了勃发欲出、难以抑止的生命力,人物为那种巨大的力量所煎熬、驱使,陷入一个难以自拔或疯狂的境地,刚烈而又脆弱的人们,永远在欲望与挫折的深渊中彷徨。也许,是因为姜文的想法太多,才给人一种驾御不了的感觉,就像有些小说,写着写着作家自己都难以驾御了。
  有一天,一群孩子对着儿子喊:
  “你妈她――”
  “我妈她又怎么了?”
  于是,儿子看见妈的那双鞋和衣服漂在河面上。那天,母亲再未回来。
  你完全可以把这也看成是她生命的行为艺术。想起梵高也一样时而清醒,时而无法克制自己,先是割了自己的耳朵,后来拿枪打死自己。
  后来,儿子在一个小岛上发现妈用一个个白白的圆石头给他盖了一个白宫,并且被布置成了新房的模样,中间放着儿子的相片,和从画报上撕下的铁梅头像。也就是那天,妈消失了……
  她为爱,去了。看到这里,我这样想,也许,姜文是想赞美女性,强调一种最强大的爱的力量。没有天生守礼的男人,也没有天生不守礼的女人。女人感性,却是礼法的热衷者。她们具有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接受一切,宽容地去面对一切,世界上的一切情爱,都源于这种最强烈的爱。
  后来,儿子在这个白宫里,和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40岁女人――“下放”到他们村劳动改造的老唐的老婆唐婶,做爱。
  老唐年轻时,在一片色彩炫烈的新疆戈壁上――路的“尽头”,举着路标,迎接来与他结婚的那个从南洋回来的女人。那个后来成为唐婶的人,在来的路上,碰到了大肚子的妈,若干年后,唐婶就是和那个大肚子里的孩子做爱了。震撼。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疯女人的儿子当了村子里的队长,是他接回了老唐,老唐每天带着一帮村里孩子打猎,打美丽的山鸡,每天都会给小队长上交很多只,小队长给他记工分。在老唐和孩子们正在烤山鸡吃时,小队长和唐婶搞在了一起。后来,老唐和唐婶,离婚了。老唐用猎枪打死了小队长。
  又残酷,又美丽,又离奇,又真实。爱情的,生命的,政治的,女人的,孩子的意象……那意象太丰富了,不敢联想,只好让它们在脑子里一个个闪现,然后就马上消失。这样,最好。谁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然而,太有想像力和太没想像力的中国人,都说看不懂这个片子。它隐喻太多,爱情,生命,政治。你过于老实,懒得在看的时候去联想,自然会看不懂、没快感;有意地去思考去联想着看,赋予电影太多的东西,这电影也就看得太累,太沉重,因为它又没到你所想象得那个复杂程度。这大概就是一些人说看不懂的部分原因吧。
  几个串起来的故事,给你悬念。难以置信。可是,又想想,那个年代,在那个混沌时代里的迷惘的一代,什么事不可能发生?
  那个英俊的炊事员,摸了一把女人屁股的炊事员,后来,他就在《梭罗河》那首美丽又伤感的老歌中,上吊自杀了。《梭罗河》作为该片的主题曲,黄秋声拨弄着吉他唱,唱得很有味道,歌声在天空中,在岁月里,在男女间,来回地流淌,风情万种。
  
  美丽的梭罗河
  我为你歌唱
  你的光荣历史
  我永远记在心上
  旱季来临
  你轻轻流淌
  雨季使波滔滚滚
  你流向远方
  你的源泉是来自梭罗
  万丛山送你一路前往
  滚滚的波滔流向远方
  一直流入海洋
  你的历史就是一只船
  商人们乘船远航
  美丽的河面上
  
  撇开那个年代,姜文有自己对人性的理解。比如,对这个英俊的炊事员的死,他处理得那么美,他躺在摆满各种鲜蔬的床上,他自己活像被人吃掉的鲜蔬。不能爱那个已打动自己的女人,他活着是痛苦的。那主动献到他面前的女人,令他作呕。逼迫他去爱,还不如让他去死。这是每个时代都可能发生的故事。当下这个时代里,有个性、洁身自好的人,也一样有的。
  很多地方,像结尾,很多地方,像开始。整个影片像四个断章。真正结尾的那一刹那,你会感觉是在用倒叙的形式,妈从铺满美丽鲜花的火车轨道上,抱起了一个馨香的婴儿,那就是小队长。美丽而神秘。
  太阳,不管你疯没疯,不管你死没死,它都照常升起。
  很好看!这个时代,只要好看,就行。就行?有人说,好东西,首先也得好看。
  其实,叶弥本身的故事是完整的,一个8千多字的短篇。而姜文有自己的想法,让老唐和唐嫂的孩子以及很多情节没有了,加进了两个断章,加进了“俄罗斯情结”,于是,这个电影就不符合中国人观看习惯了,很多人就看不下去了,认为姜文的故事是没法讲圆也讲不好的了。
   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看过的挪威实验电影。然而,它是姜文在讲故事,是姜文式语言,是超现实的、荒诞和黑色幽默的电影语言,让人联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张晓刚的油画。
  其实,姜文还是有才的。可是,他对那个时代为什么那么有感觉,又是那样一种感觉。他艺术地把它们表现出来。诗歌式的跳跃思维,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式弥漫,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找感觉,更多的还是在按自己的内心玩电影。
  我想起了俄罗斯电影《小偷》。《小偷》里的主题曲也是《梭罗河》,相同的激情。两个片子的孩子,同样都没见过自己的生父,而自己的母亲却是那样地爱着自己的生父。《小偷》和《太阳照常升起》里的两个女人,都坚信爱情,她们因为激情而生下了从此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男人的儿子,这充分表现了她们的母性。《小偷》里的卡嘉还荒唐地为那个假军人小偷堕胎而丧命,孤儿院里的儿子桑普终于找到出狱后的小偷爸爸时,斯达林已忘记了一切,忘记了桑普的妈妈,用他的话叫“曾经上过的女人”。小偷就是小偷,卡嘉的不幸就是爱上了这个本性难改的小偷,而这个小偷同样具有所有男人共同的特点――离不开性,他的身边又有了新的女人。
  《小偷》的导演没有在火车道上看出鲜花来――尽管小偷和母子俩的生活里曾一度闪现生命鲜花盛开的样子――像火车道上丛生的杂草般旺盛,只是为了生存。当然,《小偷》没有《太阳照常升起》这样充满诗意。但《小偷》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看起来很过瘾,是一个很好看很完整的故事。姜文的这个电影与《小偷》比较着来看,姜文明显是不成熟的,但他是值得期待的,他还那么年轻,还有时间和机会去研究和实验,随着国内电影环境的变化发展,如果他不放弃自己执著的追求,相信他会拍出更好的电影。
  
  王家卫的味道
  
  蓝莓之味
  《蓝莓之夜》的海报上那唯美精致、诗意柔和的画面,很具有绘画感,当你看了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这个经典优雅的画面是电影里女主角和咖啡店老板在柜台上亲吻的镜头,是电影的收尾镜头,也是电影完美的结局。
  王家卫喜欢使用内心独白的方法,而我们也喜欢看他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他使作家的功能从编剧的草创阶段一直延展到后期制作阶段,他的电影本质上该是“作家电影”。
  “我是爱看人生,对文艺往往过苛。”记得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那么,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人“过苛”得起么?但我相信,如果此片不是王家卫根据自己曾拍过的一个短片改编,他恐怕还是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它的,他不会仅仅为参加个戛纳电影节获个什么奖而匆忙地拿出一部不成熟的作品出来。因为王家卫的每部影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而《蓝莓之夜》却是王家卫很快时间内在美国纽约拍摄而成的一部影片,这是因为它是根据王家卫自己早年在香港拍过的一个短片改编而成。因为它是他的首部全英文电影,用的全是外国演员,众星云集:诺拉?琼斯、裘德?洛、雷切尔?薇兹、大卫?斯特雷泽恩、蒂姆?罗斯、娜塔丽?波特曼、艾德?哈里斯。除了三位好莱坞影星,其他演员也都女的漂亮男的帅,阵容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
  由于喜欢王家卫电影里情绪主义的味道,我就全部接受他的作品,从《旺角卡门》、《春光乍泻》、《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等,一直到《蓝莓之夜》。知道《蓝莓之夜》在西安上线,心里怎么也不愿放过它,忙乱的我就什么也不顾地想要赶去看,便抢先在上映第一天约了江文湛夫妇、王志平夫妇一起去看了它。
  大家最近一直没见面。王夫人买了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和榛子,分给大家一边聊,一边等着影片开始。嚼着榛子正说着话,电影就开始了,吸引了每一位进入故事。
  电影里出现一个年轻女孩,她叫伊丽莎白。一个机缘,她邂逅了裘德?洛扮演的咖啡店老板杰瑞,两个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二人无话不谈,互相了解彼此,之间有了默契。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
  与以往电影不同的感觉是它的恍惚感,恍惚感贯穿始终,在恍惚中,留住了生命的一种状态。曼妙的旋律,无奈,沮丧,感慨的心情。在恍惚中,眩晕中,一些熟悉的场合,一些熟悉的王家卫的语言符号,爵士乐里展开的几个不大顺当的故事,如散文一样给人美而丰富的联想,如诗歌一样的跳跃感令人像在读诗,在读的过程里,在一种氛围里想象,想自己的过去,眼前,和将来。
  眩晕。也许,爱情本身,就是这种感觉。在适应了开始视觉上的不习惯以后,意识到恍惚感在这个片子里用得很顺,恍惚出一种很强烈的模糊感,强烈的现代感。除了画面的含糊外,还有语言上的含糊。语言上的含糊处理,也是有意识的。
  一年的时间里,伊丽莎白横越美国,旅程中,她充满迷失和追寻,遇到了一些不同的人,除了善解人意的咖啡店老板,还有酗酒成瘾的警察,豪赌成狂的少女等等。他们,在寻找着生命与爱情的真谛。
  尽管,她该跟自己过去的爱说再见,但她一直不想说。在中景与远景的模糊透视中,不是完全不爱的人,分开了。在伊丽莎白快乐的时光里,流动着忧郁的调子。
  这似乎不是个让导演可以足够深入的、有足够深刻的思想展开的题材,但你足以在他用镜头叙述人生的过程里,展开自己的思考。他的叙述是匆匆的,电影的恍惚感和匆匆感,让我们感觉到,人生就是这样一种匆匆的感觉呵。这就是我喜欢王家卫电影的原因吧,在他的电影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生,甚至把人生看完。
   在这部电影里,尽管王家卫的手法有明显变化,尽管此片里王家卫的味道不是很浓,但还是可以闻到熟悉的王家卫一贯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也有不多的《花样年华》和《2046》斑驳的影子。有《花样年华》里灰暗的色调,人物间的忧郁,怨恨,以及情感和柔美爱情处理的飘逸。有《2046》里一样破碎的故事情节,凌乱的色彩影像。欲望。感觉化。看到这里,我在心里说,OK,这是纯粹的“王家卫电影”。他早已把西餐里的营养消化了,完全是王式语言。
  与以往有不同的感觉,就是此片的很多个画面都充满了绘画感,令人想起一位美国画家的作品《下楼梯》,我想,王家卫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看过一种绘画流派的不少作品的。或者说王家卫受美术作品的影响,或者说艺术感觉是相通的。
  有了绘画感,电影似乎更弥漫上浪漫的调子,连接吻的镜头,也讲究起构图,就这样,美观的感觉充满绘画感,艺术,维美,简洁,明快。
  通向远方的寂寞公路,奔驰而过驶向远方、驶向未知的火车,闪烁的霓虹灯,气急败坏的人。看见爱情的门打开,又闭上,华丽而无奈的转身,消失在流离的季节里,迷离的都市之夜。
  蓝调。动情的舞来舞去。沉在现代主义的痛苦里。
  惊艳。暧昧。沉醉。浪漫主义的倾诉。
  不再甜蜜,累累的感伤。共同的爱消失了,那座房子里又空又躁。失落。无常。易怒。沧桑。
  那个女人,在向她的男人歇斯底里,自我意识混乱,失控,心理情绪停在一处不走,难以释怀。情感的难以自拔。这是她的命运,是当初没有办法的选择,是如今欲弃而不能的无奈。任由自己打破心理常态。打架。恍惚。一片模糊。
  一些飘扬的誓言。
  昨天,今天。
  相信。不相信了。
  年轻。不年轻了。
  恍惚,一朵远去的莲花。
  眼前,一朵盛开的荷花。天地一逆旅,人生一过客。是上帝,让这个意外的旅客,来到自己的面前。此时,真好。
  镜头带给你的感受,你可曾有过?电影里复杂的信息,带着每个人内心所希冀的众多元素,因为,每个人都在狭小的空间里,都一样的需要爱,一样的脆弱,一样害怕孤独和寂寞。
  漆黑的夜晚。都市人内心的忧伤。咖啡店。蓝莓派。伊丽莎白咀嚼着蓝莓的感觉就像在品尝着失恋的味道,似乎每一口都有着失恋的苦涩。必须给失恋一段淡忘的时间。
  两个人在一起,心不在焉地说着话,在调整自己。男人和女人脸上都淌着血,他刚和一个人打过架。她和她的他分手了,一时很伤心。眼前总会过去的,尤其是身体的伤。但心里的伤,也许会好得慢一点。
  他说,蓝莓派做好了,点的人又不要了,放在那里。
  她问为什么。
  他说,有人选择了“蓝莓”,却一直没来取。蓝莓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没有人要它。于是,伊丽莎白试着把它吃了,感觉好极了。今夜有人要它,就是爱吃它,爱吃就是好,那它就是最好的了。就像她眼前的这个咖啡店老板。走近了,感觉挺好,他就不一定腰缠万贯,不一定才华横溢。
  丢下钥匙,就走。
  拿起钥匙,就走。
  他给她看留在这个咖啡店的瓶子里的很多不同的钥匙,那都是过往的人留下的。几天,几个月,几年后,大多数没有结果,咖啡店老板能不能扔掉它们。
  谁来取走钥匙?一直没有人来取走它。或者,两个人一起失踪。也许,其中一个找到了另一把钥匙,他们配了一把相同的;也许,他们遇到了别的更适合自己的人,有了新的门,新的锁。一切都是可能的,有时没有理由。
  世界上的门很多,每个门上都有锁。只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那个房门。有的门无法打开,有的门就算开着,找你的人却离开了。一扇门可以永远关闭一个人的梦,也可以永远开启一个人的梦。
  伊丽莎白也留下了钥匙,走了。并没有向过去道别,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开了。
  一年后,伊丽莎白回到起点,咖啡店老板杰瑞仍在痴心等她。这天,当以前男友的影子完全在她的心里消失,她终于又走进那家咖啡店对杰瑞说:
   “可以请我喝杯咖啡吧。”
   “可以。”
   “我可是很挑的。”
   “我愿意侍候你。”
  你我的相遇,是不是命运?爱与不爱之间,究竟距离有多远?人心之间的疏离是因为时间、还是空间的距离?王家卫用电影作出了回答。
   看完电影,江先生概括出八个字:“三种小资,贯穿蓝莓。”
   江夫人和王夫人,两个有品位的很小资的夫人,她们说:
   “配音不好!”
   “差极了!配音还是该让专业人士来的。”
   关于配音,我不想说什么了。只想说一句:英语好者,去看英语版可好?我今未听到一位看过的观众表扬此片的配音,最好者也止于江先生说至“稍欠”。但不管它配得多么差,都未影响我对这部片子的欣赏,也并未削弱电影本身可能的深度。所以,至少,它放在世界环境里,作为外语片去看这部外国演员演绎的英语电影时,它是无可厚非的正常。如今,王家卫的电影,已不仅仅只拍给中国人看了。再说,王家卫的的艺术追求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女孩从纽约到美国南方的过程和经历,电影原版中众演员本身都讲不同口音的英语,那么,张震的台湾腔,姜文的京腔,又有什么关系?
  我的英语并不好,但回家时还是到碟吧找了原声碟带回家,重新享受了一遍。一直感觉电影应该属于一个人的,电影院的喧闹,配音的效果,都影响欣赏。
  蓝莓之味,弥漫始终。
  王家卫之味,我喜欢的味道。
  2046房间的味道
  
  《2046》该是在《蓝莓之夜》前公映的,但《蓝莓之夜》又是他心里装的以前老故事、老电影,两者哪个先哪个后还不一定。
  如果说《2046》是一部科幻电影,我不会去看,而说它是王家卫的第一部科幻电影,于是,我看了。
  《2046》,依然是王家卫的味道。《2046》的房间里依然漂移着郁闷的寻觅的心,流动着阴郁的音乐,尽管这些与《花样年华》重叠,包括对着一个洞许愿,包括像张曼玉一样孤独的身份却不同的变换着旗袍的女人的身影,但观众并不厌倦,因为这实际上,是重叠了王家卫自己。
  梁朝伟在《色?戒》里与王佳芝开的那个房间里的味道,我不喜欢。而他在《2046》那个房间里延续了《花样年华》里含蓄的味道,延续了在《花样年华》中的角色,在报馆当记者的角色转换为作家,写了一个《2046》的故事,王家卫喜欢使用内心独白的方法,而我也喜欢看他以这种内心独白的方式讲故事,找寻适合自己的来爱,不可以吗?那么,它就是我有兴趣欣赏的电影。我喜欢他的罗嗦,我需要在他给的这种长长的感觉――一种情绪的云雾里,回味爱情的甜蜜和苦涩,思考爱情的定义和特点,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包括我正在写的这部小说。这就够了。
   《2046》,依然是几个短暂的爱情故事,这也许已是王家卫的构思习惯。可以说它是一部奇异的爱情戏,也可以说它是一部纯粹的幻想片,也可以说它是借助简单的故事,在进行深邃的思考。王家卫和老谋子等导演一样,是在电影里玩一种感觉,只是他比别人的含蓄一些,恰恰我就喜欢王家卫的这种感觉。1966年,周慕云从新加坡回到香港,在偶然的机缘下住进2047号房,开始卖文生涯。有时他彷佛完全忘掉了过去,但有时,他彷佛只是在欺骗自己,偶尔遇上某人、某事,往事复又在他心底骚动。他遇上不同的女人──新加坡的职业赌徒苏丽珍、在夜总会重逢的露丁,2046号房的白玲、公寓老板的女儿王小姐。他们都不单只是擦身而过而已……在彼此内心短暂驻足后,他反而对自己的过去,更加地挥之不去。
  于是他在一个小说里写下“2046”,这个属于未来世界的地方,将生活点点滴滴化为文字,将对往昔的悼念,化为对未来的憧憬。他写下一个日本青年和一个机械人相恋的故事,写下一列神秘火车,定期开往一个可以找回失落记忆的地方。有时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爱上机械人的青年,为求带她远走高飞而不舍得放弃,为求一点温暖的拥抱她不放弃,为求自由,而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也许有一天,他可以学会放弃,登上离开2046的列车,远离回忆之地,永远不再回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
   2046,一组数字,一组谶语,一列火车次号;一段心动的时间,一段失去的记忆,一个迷惘的未来;一个空间,一个过去了的未变的房号,一个变换了人的房间,一串发生着的故事;一种象征,一种内心的追求。
  梁朝伟,选择了王家卫,于是,喜欢王式电影风格的观众群更加喜欢他,看他在这个戏里风情万种,看他的无奈,看他的可爱,为他最后没有找到自己的真爱而遗憾。他逢场作戏,他的一生就很戏剧化。在没有找到真爱前,他没法不让自己逢场作戏,因为逢场作戏的人,也可以给自己一个美好开心的夏天,只是,不能够给他一生那么久。他又是真诚的,不爱就是不爱,逢场作戏就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于他也是人生某个特殊时期的一种需要。每个人的心里、生命里,都有几个类似苏丽珍、白玲、王小姐的人,只是,你所爱上的那个人偏偏不在爱你。于是,每个人,都有情债,都有缺失,都很孤独。于是,只好逢场作戏,只为了那一点点感觉,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开心,从而为自己或对方能驱走一点点孤独的感觉,因为每个人在孤寂的时候都需要多一点温暖,因为大家谁都无可逃避地要奔向迷惘的未来。看到这里,你就会认为:在没找对人之前的伤心实在是没有必要,不如躲开让自己受刺激的人和地,但被孤寂包围时的他怎么能够做到么?他心里不知道自己什么时才能找对人,他只是对未来抱着信心而已。
  章子怡演的那个女人白玲,得到周慕云(梁朝伟饰)就已经很满足,甚至愿意委屈自己,以10元钱把自己“卖”给自己所爱的人,但周慕云要离开他,这时,她求他似的,她想用钱买他,他不“卖”,她说就算她借的。他说,有些东西是不能借的,比如爱情。
  片中的一些故事发生在未来,大家不知道结尾,可是,大家似乎又可以看见结尾。结尾便可能有很多种的结尾。单纯的人,结尾便单纯,擅变的有很多故事的人,便有多个结尾,或没有结尾。执著的人执著,如王小姐和日本人。他们的爱情终于有了一个单纯的结果。
  周慕云的语言,似乎离生活很近,离你很近,让你“请跟我走”。“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他和一个一个女人互相爱着。他在慢慢地显得洁净起来,我有点怀疑这个,可是又觉得,为什么不可能呢?也许可能。
  董洁这个角色,显得有点苍白而显多余。而王菲表现最佳,感觉她在演戏方面尚有潜力,她扮演的未来世界那个机器人――心有所属的王小姐的化身,机器人还给了我另一种联想,就是现在的工作人,职业人,看上去都是一些没表情的冷面人,可是,不工作的时候呢?每个都市人都有过那样一个阶段,只是有的人来得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不停地挥霍青春年华,是因为寂寞,竭力想把握,却终无所就。也许感情就是这样,有时想要,有时想逃。看到这里,感觉这又是个高端片子,给人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给人联想,比如,现在的工作人,表面看都是冷面的,没表情的,他们在不工作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烦心的时候。处于变化着的“现在进行时”中的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更在意怎样的结局,才是会更长久的?怎样的人才能给我真正的温暖?王家卫说,幸福的定义“是有一个温暖的伙伴”,在《2046》里,他用电影在说,其实,能给你温暖的“伙伴”,与你都不会有什么结果。往往得到的温暖仅有“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得到的那么多。这可是另一种悲哀?
  在一起的伴侣,不仅仅只需要身体的温度。那么,试想一下,对于像海洋一样深邃幽远的心,在取暖时,需要的温度该是多少度呢?
  电影里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互相爱着。
  总的来看,都还是寂寞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倒霉的事还是高兴的事,都在发生。
  我忽然间明白了王家卫想表现的是什么,还是人类的孤独。
  想起张爱玲的那句台词:“哦,你也在这里吗?

标签:声色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