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合作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2018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论证了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在各要素上的互补程度,提出了促进两岸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合作 SWOT
  
  旅游业作为一种向旅游者提供劳务服务的经济事业,素有“无烟工业”和“无形贸易”之称,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自1987年11月两岸打破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旅游业合作快速发展,台湾游客来大陆人数从1988年的44万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大约470万人次。目前,两岸旅游业的突破已到关键时刻,两岸业界纷纷献计献策。
  本文采取SWOT四要素分析法,论证了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在各要素方面的互补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两岸旅游业合作的政策和建议。
  
  一、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合作的SWOT分析
  
  虽然大陆与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不同,所具有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既竞争又互补的情形,因而有必要对大陆与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条件进行SWOT分析,具体见表1。
  1.台湾旅游业的SWOT分析
  (1)优势。旅游业起步稍早,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程度高;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比较能接受;旅游业者具有积极的创业精神,旅游经营理念较新,市场行销经验丰富;人力资源开发较早,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充足。
  (2)劣势。目前,两岸旅游业交流主要表现为台湾游客到大陆旅游观光,导致岛内市场规模偏小,需要广泛吸引岛外游客以扩大内需;旅游资源和产品虽丰富,但民众已不满足于仅在岛内消费,热衷出岛旅游,并从海外转向大陆;旅游景点开发过度,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3)机会。大陆旅游资源丰富,开放台湾民众大陆游后,扩大了台湾旅游业的外部市场;进一步开放大陆民众的台湾游,将有利于扩大台湾旅游业的内部市场;富有中华文化特色和台湾本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能够吸引大陆游客;两岸经济交流所积累的经验,可转化为双方旅游业合作的策略要素;对大陆旅游产品和市场的信息、消费等运作较为熟悉。
  (4)威胁。入世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放,西方旅游产品及其管理以强大的经营优势纷纷进入两岸,台湾旅游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大陆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两岸旅游业发展差距将不断缩小,台湾旅游产品和管理的竞争力将遭到削弱;台湾当局出于政治考虑,一再延缓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并对旅游业投资严加限制;岛内政治乱象和财经政策不力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民间消费不振。
  2.大陆旅游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大陆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近几年来,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年年有建树,特别是在旅游行业监管上已经导上法制层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人群增多,市场需求扩大;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旅游产品富有特色,不断吸引旅游业者投资开发旅游产品;生产和服务要素成本相对低廉,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较低;“学习效应”也会带动大陆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
  (2)劣势。旅游业起步稍晚,与台湾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产品层次较低,对外宣传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还有待加强,旅游高级人才相对不足;资本市场不发达,旅游产业融资困难等。
  (3)机会。入世后旅游业市场的开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商机;庞大的内需市场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旅游管理人才;同时,近年来台湾地区来大陆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为内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大陆与台湾旅游交流。
  (4)威胁。我国旅游市场长期受到国家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入世后外国旅游企业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外资纷纷抢滩大陆市场,旅游市场竞争加剧,旅游业面临严峻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陆经济生活水平相差较大,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同。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资料制作。
  3.大陆与台湾旅游业的互补性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在要素上具备的优势程度以及产生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相对应的是互补程度不同,随之进行的分工合作也不尽相同。
  
  注:“+”表示优势,“++”表示极优势;“-”表示需求,“--”表示极需求。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资料制作。
  从表2可以看出,两岸旅游业在劳力供给、内需市场、经营成本等方面,大陆表现为“极优势”或“优势”,台湾表现为“极需求”或“需求”,双方互补性较高。在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管理人才、市场信息、市场行销、经营理念、产业集群、经营效率、硬件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台湾表现为“极优势”或“优势”,大陆表现为“极需求”或“需求”,说明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大陆和台湾同时呈现出“极优势”或“需求”,说明在这些要素上相互间进行互补的可能性或程度相对较低。在15项要素中,属于“高”互补性的有5项,占三分之一;属于“中”互补性的有8项,占一半以上;而属于“低”互补性的仅2项,占13%。
  这些指标说明,两岸旅游业存在着较强的比较利益关系,并可转化为巨大的实际互利效果。如果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将获得各自的最大利益:大陆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吸收新的旅游经营及行销方式和理念,提高旅游经营效率;台湾则可以拓展市场空间,降低旅游业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大陆与台湾旅游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根据加拿大著名学者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以上SWOT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两岸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处于交通约束弱化、经济区位发生较大转变、政府大力支持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前夜。
  1.运用战略思维构建环海峡旅游合作区
  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闽台旅游合作区规划已被列为“十一五”全国九大重点旅游发展专项课题之一。建议国家旅游局及相关部门从两岸关系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出发切实构建好“环海峡旅游合作区”,以此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其成为海峡两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旅游合作区域之后的又一重要旅游合作区。
  2.扩大开放“金马澎”旅游
  相对于福建而言,“金马澎”旅游对大陆其他省份居民有更强的吸引力。建议国台办、国家旅游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同意把“金马澎”旅游从试办阶段转为常态阶段,从局域转为全国。具体措施和步骤是:第一,把在福建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外省籍人员视同福建居民,允许他们参团赴“金马澎”旅游;第二,同意来福建参加会议、参观、商务、学习的外省人员就地办证赴“金马澎”旅游;第三,有计划、分阶段、有序地推进大陆居民赴金马澎旅游的进程。
  3.推进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福建先行区
  构建福建先行区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建立统一协调机构,成立由两岸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企业界、学术界等共同组成的半官方性质的“海峡旅游协调委员会”,协商解决闽台旅游交往合作中的有关问题;第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支撑产业,有效整合福建旅游产品,形成“两带三大旅游产业集群五区”;第三,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各界联办《海峡旅游》杂志、“海峡旅游”网站和海峡旅游论坛,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旅游信息交流;第四,培植旅游精品线路,以“海峡”为特色推出一批“海峡旅游”产品,真正实现闽台旅游的全面对接与合作;第五,创新市场运作模式,可以参照东南亚地区“湄公河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及全国大市场对接,也可以考虑建立海峡两岸“无障碍旅游区”、“旅游联合体”等,还可以参照CEPA模式赋予“福建先行区”相关政策。
  4.共同推进诚信旅游体系建设
  自2002年开始,台湾当局先后片面开放所谓两类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不少大陆小型旅行社也非法开办绕经第三地前往台湾的旅游项目,造成诸多问题,不少游客回来后对旅游品质相当不满。这种方式虽然压低了旅行社团费,但在接待上则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包括安全问题。一旦全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如果不及时关闭以上渠道,将扰乱整个市场。为此,建议大陆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推进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同时,台湾业者应与台湾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保证服务品质,才能实现两岸旅游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5.共同为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建议台湾有关方面顺应民意,在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个问题上采取务实、积极的态度,做出有利于展开磋商的积极安排,尽快取消有碍于两岸人员正常往来的歧视性政策。同时,大陆方面应为进一步加强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建立起新的平台,继续办好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实际行动,共谋发展。
  两岸旅游双向交流与合作是新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部门和民间机构应携起手来,相互协作,构建“双向互动,管道畅通,机制健全,有序发展,相互扶持,合作共赢”的两岸新型旅游合作框架,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共同开创两岸旅游双向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锋仪:台湾旅游业的经营新策略.经营与管理,2002(6):28-29
  [2]陈宏巨:中国旅游市场前瞻.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刊,2003(3):28-30
  [3]李佳慧:台湾旅游业与大中华旅游圈.中国第三产业,2003(8):35-37
  [4]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46-48
  [5]苏耿聪:台湾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22-26
  [6]王晨光:旅游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42-143
  [7]王宁:台湾旅游业现状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前景分析与预测.集团经济研究, 2006(2):56-57
  [8]姚康:祖国大陆旅游业向台商开放.两岸关系,2000(5):41-42
  [9]Chang, Janet. Indigenous Tourism: The Commod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1):282-283
  [10]J.Boissevain. The Business of Alpine Tourism in a Globalizing Worl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1):281-28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台湾 旅游业 大陆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