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影响老年人记忆的因素不包括 455名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及相关因素

时间:2019-04-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9个社区≥60岁的老年人455名(男197名,女258名),用怀旧功能量表(Reminiscence Function Scale,RFS)及自制一般信息收集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怀旧功能总分(144.0±35.6)。女性在自我认同、交际沟通和重现痛苦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性[如,自我认同(22.5±5.8)vs.(21.0±6.4),P   【Key words】 aged;reminiscence function;factor analysis;cross-sectional survey
  
  怀旧(reminiscence)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1996年Butler[2]将“怀旧”(reminiscence)假定为一种从过去入手解决冲突从而平衡现有生活的方法。Sellers等研究指出[3]:人们在怀旧中可以省察与说明对过去事件或情境的内在感受或冲突,并鼓励以正向的态度去回顾过去的经验,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以增加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协助达到自我完整的目标。怀旧治疗(reminiscence therapy)的概念源自老年精神医学,是通过引导老年人回顾以往的生活,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并给予新的诠释,协助老年人了解自我,减轻失落感,增加自尊及增进社会化的治疗过程。怀旧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社会治疗手段在国外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老年抑郁、焦虑及老年痴呆的干预中,其价值已经得到肯定[4-7]。但也有研究表明[8]由于怀旧功能存在个体差异,某些个体不适合怀旧治疗。因此国外有关老年人的怀旧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相继增多,研究表明[9-10]:影响老年人怀旧功能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人格、种族及负性情绪等。本文对长沙市9个社区居委会455名老年人的怀旧功能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为构建本土化的怀旧治疗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所辖5个行政区按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3个行政区,然后从3个行政区中各按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1~2街道办事处,从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2~4个社区,共9个社区进行调查。每个社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80名老年人,以年龄分层,10岁为一个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1。纳入标准:① 年龄≥60岁;②为被调查社区的常住人口;③具备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且无精神障碍;④同意签署书面的知情书,愿意参与本调查。现场调查520例,其中42人因视力、听力障碍等原因未能完成问卷调查;收回问卷478份,其中23份问卷因条目缺失大于20%,予以剔除。共取得有效问卷455份。其中,男197例,女258例;年龄60~95岁,平均(69.9±7.5)岁。
  1.2 工具
  1.2.1自制一般信息收集表
  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民族、60岁前职业、健康状况自评、是否有慢性病、居住方式、过去一年有没有经历配偶或亲友去世。
  1.2.2怀旧功能量表(Reminiscence Function Scale,RFS)[11]
  为自陈量表,主要用于考察某一个体出于某种目的而怀旧的频率。共包括43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表1)。每个条目均按1~6级评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此维度所代表的怀旧功能作用越强。本研究对英文版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5位中国老年护理及心理学专家对中文量表的内容效度和可读性进行评定,内容效度指数为0.813。于2008年9-10月,在长沙市随机抽取30位老年人进行量表测试,2周重测信度系数为0.75。总量表的Cronbach" s α为0.95,8个维度的Cronbach α为0.66~ 0.84。
  1.2.3老年抑郁量表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2]
  由30个问题组成,请老年人回答他(她)近1周的感受。每个问题只需回答“是”与“否”。GDS总分最高是30分,如果总分为0~10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21~25分为中度抑郁;26~30分为重度抑郁。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85,效标关联效度为0.95,与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的平行效度为0.96。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做统一说明后,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如老年人因受教育程度或躯体疾病等无法自行填写,则由调查员按统一方式向其复述问卷内容并记录其实际回答。
  1.3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的分析、χ2 检验、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等,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均为双侧概率。
  
  2 结 果
  
  2.1 受试怀旧功能量表评分情况
  455名被调查的社区老年人用RFS测量的怀旧功能总分及其8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表1)。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老年人怀旧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女性的自我认同、交际沟通、重现痛苦得分高于男性;各年龄组对死亡的准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离异、丧偶者在对死亡的准备维度得分高于已婚者(F=8.67,P2000元/月组得分均低于其他组。不同居住方式在怀旧功能总分以及减轻厌烦情绪、对死亡的准备、自我认同、维系亲密关系、重现痛苦5个维度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根据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老年阶段的发展危机是完整对失望。此时期,老年人主要是通过对过去人生经历的回顾来寻求一种完善和满足感。国外有关怀旧功能的相关研究比较多,Havinghurst[14]、Merriam[15]和Romaniuk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怀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自尊/增强自我形象、解决当前的问题和自我认同。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总分(144.0±35.6),超过了其理论最高分的平均水平,说明总体怀旧功能尚好。在各维度得分中,自我认同、减轻厌烦情绪、交际沟通、维持亲密关系、教育5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其理论最高分的平均水平,而对死亡的准备、解决问题和重现痛苦3个维度得分却低于理论最高分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老年人怀旧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厌烦情绪、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交流与沟通,以及维持亲密关系和教育。因此,怀旧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手段,对促进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居住方式、有没有经历配偶或亲友去世、经济状况、抑郁情绪、健康状况自评及是否有慢性疾病与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有关。女性在自我认同、交际沟通和重现痛苦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男性。对死亡的准备维度得分有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差的老年人的重现痛苦维度得分比其他老年人高,而且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对死亡准备,重现痛苦等维度的得分也高于没有慢性病者。抑郁症状筛查阳性的老年人,在重现痛苦、对死亡的准备及减轻厌烦情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抑郁症状者,而且其得分随抑郁症状的加重而明显增加。这与Jeffrey的研究一致[17]。由此可见,怀旧虽有助于抑郁患者减轻厌烦情绪,但“重现痛苦”这一负性的怀旧功能也与抑郁症状有关。因此,在对抑郁老年人实施怀旧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回忆内容的组织以及怀旧治疗干预技巧的运用,及时发现老年人情感的变化,疏导因不良经历引起的情绪反应。
  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早已被证实,有研究表明[18-19]与配偶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其负性情绪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离婚或丧偶以及与子女关系较差、很少联系的老年人。本研究发现:不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总体回忆功能以及减轻厌烦情绪、对死亡的准备、自我认同、维系亲密关系、重现痛苦5个维度得分表现出了差异。其中,单独居住者在回忆功能总得分以及对死亡的准备、自我认同和重现痛苦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组老年人。而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在回忆功能总得分以及减轻厌烦情绪、对死亡的准备和重现痛苦3个维度的得分则较其他组老年人低。本研究还发现:过去一年经历过配偶或亲人去世的老年人在维系亲密关系、重现痛苦、自我认同和对死亡的准备上得分要比没有者高。经历配偶或亲友的去世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较强的负性心理刺激,因此,相对于其他老年人,他们期望通过怀旧来维系与逝去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获得自我认同感。但怀旧的同时也会重现痛苦,而对死亡的准备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是适度的死亡准备可以有利于个体从心理上接受死亡的现实,但如果过度的为死亡做准备,则将使人体沉浸在忧伤之中,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因此在实施怀旧治疗时,应考虑这部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其特殊的心理需求。
  国外有研究表明怀旧功能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17,20-22]。Webster[11]运用怀旧功能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发现,重现痛苦与神经质这一维度有关,交流沟通与外倾型有关,而自我认同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维度与开放型有关。由于受时间、经费及人员的限制,本研究未进行人格特征、民族等因素调查,在多因素分析中,每个因素的决定系数R2值不高,提示影响老年人回忆功能的社会心理因素复杂,每个因子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对我国老年人怀旧功能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同时,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怀旧治疗模式,还应进一步对怀旧治疗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使怀旧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怀旧治疗干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Webster JD.The reminiscence circumplex and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functions [J]. Memory,2003,11:203-215.
  [2]Butler PB.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On the dynamics between growth and decline [J]. Dev Psychol,1987,23:611-626.
  [3]Sellers SC,Stork PB.Reminiscence as an intervention:Rediscovering the essence of nursing[J]. Nurs Forum,1997,32(1):17-23.
  [4]Hsu YC,Wang JJ.Physical,Affective,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on Depresse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s in Taiwan[J]. Nurs Res,2009,58(4):294-299.
  [5]Chao SY,Liu HY,Wu CY et al.The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depression,self esteem,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Nurs Res,2006,14(1):36-44.
  [6]Hwang SL,Dai YT.The Effect of Reminiscence on the Elderly Pop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 Public Health Nurs,2003,20(4):297-306.
  [7]Jones ED,Rebecca BL.The use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rural-dwelling older adults [J]. 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2,23(3):279 -290.
  [8]Victor M,Jeffrey A,Edward M,et al.Reminisc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ttachment and personality in geropsychiatric patients[J]. Int J Aging Human Dev,2001,52(3):173-184.
  [9]Webster JD.Reminiscence functions in adulthood:age,race,and family dynamics correlates in critical advances in reminiscence work: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M].New York:Springer,2002:140-152.
  [10]Washington G.Modification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Reminiscence Function Scale with ethnically diverse older adult community residents[D].New Orleans: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2004.
  [11]Webster JD.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Reminiscence Functions Scale[J]. Geront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1993,48:256-262.
  [12]刘平.老年抑郁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17-219.
  [1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4-512.
  [14]Havinghurst R,Glasser R.An exploratory study of reminiscence [J]. J Gerontol,1972,27(5):245-253.
  [15]Merriam S,Cross L.Aging,reminiscence,and life satisfaction [J].Activit Adaptat Aging,1981,8(23):275-290.
  [16]Romaniuk M,Romaniuk J.Looking back:An analysis of reminiscence functions and triggers[J]. Exp Aging Res,1981,7(5):477-489.
  [17]Jeffrey A,Cully JA,Donna L,et al.Reminiscence,personality,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older adults[J].Gerontologist,2001,41(1):89-95.
  [18]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19]杨晓秋,任素琴,钱远宇.部队离退休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J].现代护理,2005,11(6):429-431.
  [20]Philippe C,Norm O.Profiles of reminiscence among older adults:perceived stress,life attitudes,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J]. Int J Aging Human Dev,2002,54(4):255-266.
  [21]Philippe C,Norm O.Personality traits and existential concerns as predictors of the functions of reminiscence in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Psychol Sci,2002,57(2):116-123.
  [22]Cappeliez P,Rourke N.Personality traits and existential concerns as predictors of the functions of reminiscence in older adults[J].Gerontol Psychol Sci,2002,57(2):116-123.
  编辑:靖华
  2009-09-17收稿,2009-11-13录用

标签:老年人 怀旧 因素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