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马原简答题 马原没有第三次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六个瓶子       桌上的瓶子攒到第六个了,它们和早已成堆的书站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摊开那本马原的《阅读大师》了。嗯,它有点厚,没有六个瓶子恐怕不行。
  讲台向现代化大迈进后,装上了各种高档仪器,于是变成一座奇形怪状的山丘。我不只一次地在讲台前或站或坐,以各种眼神向下观望,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的书山旁比别人多上几个瓶子,且老师身材在190厘米范围内的话,我是可以摊开那本马原的《阅读大师》的。嗯,它有点厚,我必须这样小心。
  从我攒第一个瓶子开始,欣赏瓶子上的梁咏琪就占据了同桌“一部分”上课时间。剩下的“九部分”上课时间他贡献给了在我国尚未见光明前景的游戏产业――几人联机抽GBA。
  
   第一片雪
  
  第一次见到马原是因为格非。在读高一的那所学校里,我找到了格非那本很出名的小册子。我从未怀疑过它的出名,可我登记借书卡时,荣幸地发现自己是借它的第六个人。第五个人距今已三年。高二转学前到图书馆去怀旧,尚未发现第七个人。对这本小册子的喜爱,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网名都是“褐色鸟群”,直到那个叫马原的高壮男人出现。
  下了很大决心去还格非的小册子时,传说是某著名图书馆馆长女儿的中年老师说:‘“喜欢格非?那应该再看看马原和徐庄。这有,不好找,没找着叫我。”
  长相严肃,每天坐在登记处头也不抬,一般只说“自己找”“按时还”的女老师最后帮我抽出了图书馆里仅有的马原,另一位徐庄连影子都找不到,只从女老师嘴里隐隐约约听到什么“十六岁以一篇《师父》撼世”之类的话。一场温柔雪崩的第一片雪就从冈底斯山脉飘落。
  
   什么都没
  
   要在这门什么都没有的课上看我的马原。我真的是什么都没做啊,同桌答应为我作证。我没有睡觉,没有看别的,没有和谁讲话,没有瞄同桌帅哥,没有想什么。就是什么都没学会没听懂。我一直听得见他说什么,他叫我们翻到哪页我就看到哪页,他要求明天作业本上有什么,我就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作业本上有什么。我什么都没干,没有GBA、DISMAN、漫画、情书可以给他没收。我有马原但他没看见。“只要没看见就等于没有”,这话无比经典。
  他开始讲课了。我要看马原了。
  
   两场罪过
  马原在《阅读大师》里说:“我于是做了这一生里最初的偷窃,我先是将它据为已有,之后到图书馆报失,赔付了双倍书价。我依稀记得书价是八毛五分。这是六十年代的故事,那时候,一元钱是很多的钱,是我五个中午的饭费。它不止一元,它是八角五分乘以二”。
  这段话使一个向来在这样的课上沉默的孩子,不可遏制地发出了一声低吼。
  没人知道,我的马原的来历。我为此做了一生里最初的偷窃,我先是将它据为已有,之后到图书馆报失,赔付了双倍书价。我清楚记得书价是22块。这是二十一世纪初的故事,这时候,二十块并不是很多的钱,即便是二十乘以二。我有好多张二十块,但没有一本马原。
  时隔四十多年,图书馆赔偿规定如果和物价一同翻倍的话,我会死得难看。
  霍桑的《红字》使马原犯下罪过,马原使我犯下罪过。我不曾去想以人生中的一个污点换得一本书划不划算。周为那是马原的书。我在此之前见过很多“阅读指导”、“Xx鉴赏入门”的书,从来就没有想多看一眼的愿望。它们根本不像大马这样写,而且像大马这样让我吃饭不香睡觉不实。
  其实没有马原精彩的讲解,大师们的作品我也并非是读不懂的。但我很愿意看着老马的指点,把看过的书再想一想,把没看过的书看一看。《蓝色旅馆》里的收银机上刻着“这里记录着你应付的代价”。我付出的不过是四十块钱,和仅仅维持了一个下午最终被快乐掩盖掉的内疚。
  
   母亲的谋杀
  
  马原说,要在一部小说里让母亲杀死自己的儿子是很难的,当然,是合理地杀死。原话我不记得了,反正他就是说,写一个母杀子的故事是很难的。因为几乎任何事件都不会使母亲起杀子的念头。
  马原在课堂上分析母杀子难度系数时,十分漂亮地把大义灭亲给否决掉了,这实在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这个简单的想法只能被用在影视作品中胡乱渲染一下泛满酸味的悲壮气氛,还要冒着IOO%被观众说是瞎编的风险。
  马原接下来又三言两语掸掉了“母亲是精神病”的提议。疯子杀人理由充足,但这不在写作的突围意义之中。把话说死说满的小说有什么看头呢。可爱的老马说了这么多,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小说家中能把合理母杀子写得让大家心悦诚服的,不过是两个人:加缪和马原(或者该打成马原和加缪)。于是《误会》和引日死》一起,是绝对值得鼓掌的佳作。老马的意思就是这个,我当然也很同意这个。
  在看完很厉害的《旧死》和也很厉害的《误会》后,一个优秀读者的好品质开始展露。
  我开始问同桌一个无比欠揍的问题:要犯下什么罪过,老妈会舍得把他这样帅的儿子杀掉?听了无数次“你有病吧”,终于得到回答:“要是娶你回家,我妈肯定会把我杀掉。”
  这样欠揍的回答当然不能使我满意,它无法让我写出和马原一样厉害的母杀子小说。
   我的帅同桌想不出,、老妈要灭他的理由,这说明了母爱的伟大,。正因为母爱伟大,能安排母亲杀掉儿子的马原是多么厉害。
  
  如果事情停留在“我证明了马原是厉害的家伙”的份上,那么整件事情就并不比听什么都没的课好到哪去。借用马原讲课的口气:“看到这里你可能还不觉得怎样,可接下来的部分就厉害了。”
  我没有放弃写出优秀小说的妄想。在几节什么都没的课上,我设计好了一个基本框架。哄得同桌兴致勃勃地听,其实他的目的是想从我和马原这儿学会如何避免犯下能让老妈气得要杀他的错误。
  首先,小说里得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逼迫着母亲,她肯定是不情愿杀掉儿子的,她越是不舍得,外来的逼迫力量就要越强大。被逼着杀掉儿子,这样就不会轻易抹灭了母亲的伟大。
  大马已经讲过,我也早就知道:当母亲生命受到威胁时,她宁可自己死也不会杀子。所以,这种逼迫力不会是威胁母亲本人。那么换一个人选,当丈夫受到威胁时,母亲是否会牺牲儿子?我没有这么沉重的感情经历。但大马这家伙可能有。他认为夫妻哪怕感情再好。毕竟没有血缘关系。有时,时空从中阻隔那么一下,都可能使夫妻恩断义绝。所以丈夫的生死应该还不足以让母亲牺牲心头肉。爱情至上在人性面前恐怕是句废话。这种逼迫力量寄附在怎样一个重要人物身上呢?除非是个和儿子地位等同的人,除非威胁这个人和威胁亲儿子一样。答案已经出来――另一个儿子。
  有一个儿子不如有几个,这样更有说服力吧。当外来力量明确要么让母亲失去一个儿子,要么失去更多儿子,母亲再心痛也要做出选择时,或许就只得牺牲其一了。因为外来力量强大到她根本无计可施。我想人在面对巨大灾难时,本能的举动应该是符合“把损失减到最少”的原则的。
  小说写好后只拿给同桌看过。讲的是一个村里两家儿子口角中,一人意外死亡。家属上门要对方家里“也拿一个儿子来赔”,否则灭了全家。母亲苦求无果,自家实力也根本不能和对方硬拼。母杀子的情节是这样完成的:对方逼迫逾紧,母亲在安排几个儿子向亲戚处躲藏后,夜里狠心闷死了与自己同睡的五岁的小儿子。
  故事以母亲为保全儿女,牺牲尚不懂事的幼子,同时躲藏在外的长子于心有愧,同一夜里在仇家门前自杀而告终。母亲与长子不知道彼此都做出了巨大牺牲。一夜间母亲失掉了两个儿子。
  同桌对该小说评价不高,说它拍成电影一定煽情得很……但他接下来的话差点引发另一场雪崩:“既然你在17岁写出了我17岁写不出的东西,我只能努力在我20岁写出你20岁写不出的东西。”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点难,毕竟他每次的作文都是靠我执笔的。
  ,
  我想我还是合理地写出了母杀子故事的,我想不出来那种情况下,母亲除了牺牲一个儿子之外,还能有什么鸡不飞蛋不打的更好办法。同桌的不满意大概是因为看了《旧死》和《误会》后,欣赏水平无法赏脸地降低一下。
  这个叫做《夜盲》的小说至今塞在我的抽屉里,或许一个厉害的读者就是从这篇小说开始厉害的。十三次重复
  我没有条件看完马原全部的书,这让我对别人提及马原时有点脸红,但这不算我的错。格非的书三年没人续借,大马的书全市书店也找不到几本,徐庄更是不得一见。所以我只能说我暂时最喜欢《错误》。
  在第一次看它时,我就认真地数过那句重复了十三遍的话,数出来真是十三遍。我肯定是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地方很厉害,否则我不会每次读到这都要停下来,逐行看十三行同样的字,但我说不清为什么觉得它好。
  后来看到有人赞赏地说这个地方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原本的情景,意思大概是说这个地方用的是标准的小说的语言。
  他这样一说我好像找到了自己喜欢那句“哎,起来一下”的真正原因。可后来一想,为什么不这样说:
  “哎,起来一下。”
  “哎,睡没睡着都起来一下。”
  “兄弟你起来让我看一下。”
  “起来看看屁股底下有我的帽子吗?”
  大马为什么要重复一模一样的十三遍而不变点花样呢?我到现在都很奇怪。但看《错误》时,还是喜欢停下来数数,清楚得像脸上的痘。
  
  其实都一样
  
   没出息的孩子对什么都不上心。我对老妈和大马还上点心,大概不算太没出息。手头一本《美文》里面刊登着“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大赛”的启事和赛题,评委里有大马的名字。
  复赛题目可供多选,同桌和我凑在一块看各路神仙出的各式题目,乐得要命。
  我先看大马的。初中组是“游戏规则”,马原的叙事圈套其实就是个好玩的游戏。喜欢马原也就是喜欢字里行间的马原式游戏规则。高中组的酸了点:“想象大学生活”。想来大马当大学老师当得舒坦。这两个题目真该是大马起的。
  同桌看过命题者总名单后,嚷着要我蒙住题目前的人名,让他猜是谁出的。猜了几个一气儿不准。倒是一看到“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和“致我的前辈”这两个题目时,一猜就准。
  由于余先生的题目,个人特点过于明显,我只好输给同桌十块钱。
  于是我选了大马的题目来写。我说我希望的大学生活就是能去听大马的课,最后很老实地交代说那是不可能的。估计评委觉得我有拍马屁之嫌,或不满意我不期待他们只期待大马,所以把我的文章毙掉了……
  我无比心痛地矫情说马原为什么偏要到一所我不可能考上的大学任教?
  同桌说你考不上同济不也一样在看马原的讲课稿么? 了 我遂大喜,这真像那个富翁和渔夫同样晒着太阳的故事。
  
  又是一年
  
   我尽量把我仅有的马原看得很慢,想把一本拉成两本。什么都没的课还没完,我继续接受老师总要发给我完整卷子的浪费行为。同桌的游戏卡换了一张又一张。年底时,他说没钱换新卡了,但很快他脸上显出冬日的阳光:“年底意味着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钱了……”
  过年意味着补课。年还没挨家挨户拜完,初七就被强令返校,严重阻碍了我拿红包一年多过一年的愿望。同桌手里已是新机新卡。我手里也是另一本马原。这就是一年初始的见面,我说这意味着我们又要 玩着GBA看着大马过一年了。
  “不会了吧,我晚自习要去上法语课。你把我的书也摞到你桌上,看马原就保险了。”
  我找不到话好说,突然想起大马好像也在蓬皮杜艺术中心流浪过的,还说过“给我一天巴黎给你三篇小说”的话。很是羡慕同桌可以去那么好玩的地方。
  
  没有以后
  
  同桌的走很富有小说的情节,和马原的《康巴人营地》里康巴小伙被杀、《蓝色旅馆》里瑞典人的死一样,一下子就消失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全没有预兆。
  我把头埋在马原选编的《大师的恐怖》里,习惯性地想拍他一下,叫他凑过来一起看。我常用《虚构》上的话刺激他看大马:“朋友,如果您没有阅读过马原式的小说,您就不能对自己说:我对中国当代小说有一个高层次的认识。”而这次我的手没能落在他宽大的背上。我这才发现他下课出去后就没有再回来。可座位上的书还在,还翻到上节什么都没的课上所讲到的那一页。
  老师说把xx的东西清理一下,书什么的你就拿走吧,他走了。临出办公室时老师加了一句:找找他那本《xx题库》,没带走的话拿来给我,前两天刚发还没收钱的。
  我从他抽屉里找到一张叫做《DIS MOl OUT》的法国片,是他用来学习法语实为欣赏法国美女的。我只认识那个和兰蔻香水同名的单词“OUI"’。这张DVD的存在像是《钟摆》里妻子脱下来的蓝衬衣,还依稀保持着主人的身形。此刻要是有人推开教室的门,我肯定会以为是同桌回来了。欧?亨利笔下的卡蒂就是在约翰对物抒情时回来的。
  同桌的GBA到了法国肯定还会继续玩着,我的马原也是继续看着的。大马在《大师的恐怖》里把自己的《旧死》也放了进去。于是有人说:“马原竟然把自己的作品也放到里面,这真是恐怖。”
  我想要翻开第一页重新再看广遍时,才发现扉页上被人写了字:
  
  不如总在旅途,于是常有希冀。
  这是大马的诗吧,他为什么不用法文抄呢……
  被同桌写了宇的《大师的恐怖》是校图书馆的,还回去被查到有字迹,十有八九要被罚款,我得带好钱包。
  
  “用户名:徐柳溪
  借书记录:无
   查询馆内图书按F1……查询以往借书记录按F”
  按F4的手兴奋得有点抖。电脑肯定坏了才把我的借书记录清除了。
  “上次借书记录:2003/4/19 2003/6/15《大师的恐怖》
  赔偿原因:丢失
  赔偿金额:xx元(已付)”
  在图书馆宽大的查询台电脑前,我竟然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同桌走前的好心或恶意的自作主张,使我借书记录里又添了不光彩的一笔,个人存书里又多了大马的名字。
  离开时,图书管理员提醒我:“同学,以后可不能再丢书了,第三次就取消借书资格了……”
  谢谢,可是不会了,因为整个图书馆里绝没有第三本马原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