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那烂陀寺_那烂陀寺祭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樟叶 1948生,陕西西安人。现为国家公务员,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五福》及散文集多种。      那烂陀寺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市东南二百多公里处,我国普通民众对它的了解,是从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艰辛西行顶礼膜拜的圣殿、气势无比庄严辉煌的“西天大雷音寺”开始的。早在公元十二世纪,那烂陀寺已被战火毁灭,现在只留下一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那烂陀寺的神圣,源于唐代高僧玄奘在我心中的神圣。他是旅行家,青年时以四年光阴只身徒步万里路,穿越十几个国家,以切身感受写出《大唐西域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地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社会,填补了一些国家缺少文字历史的空白;是外交家,他把《老子》等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友邦近邻,把佛学经典和哲学思想带回中国;是翻译家,他主持翻译了大量的佛教梵文经典著作,痴志传播佛学文化,同时将老子《道德经》翻译成梵文送往东印度;是宗教家,晚年在大慈恩寺创立唯识宗,促进汉传佛教最终形成并向东亚流行。他是教育家、著作家……
  得知自己将随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访印,出席将于二月十二日在那烂陀寺遗址上新近落成的“玄奘纪念堂”典礼时,急着从网上搜索点击有关玄奘信息,期盼朝圣的急迫情思油然而生。
  离开暖冬无雪的西安,到达新德里时恰逢印度的“凉季”,也是雨水稀缺的季节。缺少雨雪滋润加上长途夜航,脑袋昏昏使然,感悟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因缘”,是故“未作不失、已作不得”,也许这就是科学家所描绘的“温室效应”吧?二月十日中午又飞千里之外的巴特那城时,新德里机场开始下起雨,先是蒙蒙细雨,进而串串滢珠,很快形成一丝丝水线,错落有致地跌落在大地上。印度友人说:凉季下雨在恒河平原上并不多见,这淅淅沥沥的雨点声,也许是上苍特意送给中国客人的赞美歌。
  十一日上午雨还在下着,按照当年玄奘修行路,雨中参拜大觉寺菩提树,走步步莲花道,听佛祖七七四十九天在此地苦修成佛的故事,虽然内心曾涌起过几分佛家静修般的平静,但总担心雨水会影响第二天玄奘纪念堂落成盛典,默默地祈盼天公早出太阳。下午登上灵鸠山顶时,天际突然放睛,太阳露出笑脸,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年前在此地创立佛家经典的“空无”基础理论。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目光神情庄重地从祭坛移开,远望山下被红土沙石道路分开的、清翠广阔的田野沃土,目光随着蜿蜒曲折道路向云雾山谷远去。回过头来他若有所思地说:“佛家所谓的万物皆空,并非指目中无物,而是指事物最初形成过程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说基本粒子,就是分子原子人眼也无法辨认。”
  下山途中天色渐暗,方才还是阳光明媚的菩提伽耶,顷刻间沁入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带来的雨水中。
  晚上与先期抵达的西安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小坐,窗外雨声愈加凝重。我谈起明日“玄奘纪念堂”揭幕盛典的事,担心雨天受阻会延期举行。法师笑着对我说:“不要担心,会如期举行。对佛家弟子而言,在佛祖成道的圣地弘法祈福,纪念玄奘大师功德,苍天降雨就是‘洒净’,如同观世音菩萨用柳枝向人间广布甘露。它的作用在于宁静心绪、净化灵魂、洗涤尘埃、广布和谐因缘。你看,窗外夜空苍穹中隐约闪烁着一颗星星,那就是明日天公吉祥如意的征兆。”顺着法师手指方向望去,夜空被雨水迷漫,天际朦朦胧胧,窗外除了被灯光染亮的雨点,我没有找到星星眨眼,却感受到了雨水洒净的力量。十二日清晨起身,窗外雨声似乎比昨晚更响、更急,拉开窗帘晨色虽比往日清亮了许多,但豪雨如柱、落地如流,大雨还在下着。忐忑中走出屋外,从祖国专程赶来参加开幕盛典的各大寺庙高僧大德们却早已梳理整齐、法象如斯,持盈于楼厅,保泰于佛堂(宾馆设有佛堂),神情专注地准备参加盛典道场,为世界祈福,似乎身外无雨,晴空在胸。
  果然天如人愿,上午九点到达那烂陀寺时,天穹万里睛空、阳光透过薄云播撒出万缕霞光。那烂陀寺遗址公园广阔的草坪鲜嫩碧绿,茂盛的菩提树冠盖如云,艳丽的三叶梅滴血欲啼,远处朱红色堡垒式的那烂陀寺遗址象是长途跋涉的老翁戴着荣誉花环静卧其中。当我走近它时才看清楚:这是一堵长约数百米、用红砖砌筑的的残圜断垣。墙高约二丈,顶部砖块已残损不全,几度风雨在遗址面向天空的砖石砌块上漂染一层褐黑色,墙面遭陈年岁月和战乱破坏呈凸凹破碎状。大约在高出墙基三分之一处留有石门洞,门洞前孤零零生长着一株叫不上名字的红花树,手掌大的花瓣一朵挨一朵开满枝头。断墙就是我要寻访的那烂陀寺,花树就是我在远处看到的花环。
  穿过门洞登上一处高台,脚下完整地展现出一座古建筑地坪平面遗址。房基约五十公分宽,柱基直径约一米,延外墙分割成一间间静室,靠窗户的位置砌有一宽大的平台。印度导游告诉我们:“那烂陀寺从五世纪帝日王开始建造,直到十二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军队摧毁,几百年间曾是世界佛教的最高学府和理论研究中心,鼎盛时方园二十多公里,常住僧众万余人。现在发掘的遗址面积仅一平方公里,是一百多年前考古学家按照玄奘当年所著《大唐西域记》记载发掘的。中国玄奘大师来印度求佛十七年,其中十二年在这里渡过,按当今学制计算,大约当了六年学生,而后受印度戒日王的邀请,又留寺作了六年教授……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是一处博士生宿舍,临窗的砖台,就是当年的床铺。”导游先生用不熟练的华语调度我的目光四下望去,一处处宫宇废墟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地静卧在大地上,当年宫厥楼亭的气势和规模,可以从残缺破损的建筑基础生成幻想。左手不远处硕大伟岸的佛塔近看似乎有些支离破碎,远看还可以勾勒出当年神秘、庄严、富丽堂皇的身影。我心中默默地吟颂着《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对那烂陀寺的赞誉:“宝台星列,琼楼岳琦,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墉,交日月于轩檐,羯尼化树,晖焕期间,庵设罗林,森流其处……”导游的解说在我的默颂声中渐渐演化淡出,代之以我能用心灵聆听厚重的大地、苍凉的废墟以金石之音娓娓叙说:“地下埋藏的乌金可以证实远古茂密森林,现代出土的化石能够复制史前生物,剥掉历史尘埃的古建遗址会生动地展现遗逝的灿烂文化。打开你心灵的圣殿作一次时空隧道神奇巡游吧!”
  ……
  时间是公元2007年2月,进入时空隧道的出发点在印度那烂陀寺。
  “……印度迦篮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在我的默颂声中,那烂陀寺遗址顷刻间神奇地复原到鼎盛时的公元652年,即玄奘回国后第七年。只见褐红色的殿堂一座紧挨着一座,柱廊亭阁遍布其间,枝叶繁茂的菩提树遮掩着蛛网般密集的石板小道,我怀疑走进了西洋迷宫。困惑之际,迎面走来一大唐留学和尚,他扫了一眼我身上的西装领带,盯着我的黑眼睛黑头发,然后施屈身胸前单掌问候礼,问道:“优婆塞(梵语居士)从东土大唐而来?什么时候乡里流行起此等衣饰?相识是因缘,何需问装扮,小僧这方有礼了。”
  “我从大唐而来,寻访那烂陀寺。说是到了到了,却找不到山门、看不见金刚、望不着大雄宝殿?”
  “你以彼岸物相观此岸世界。佛教在汉代北传神州,被宗法一统的汉文化接受融合,才有了你现在意念中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正北端南、高低有序的庙院建筑模式。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印度流行婆罗门教,那是一种由公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入侵者与印度原驻土邦上层结合的贵族宗教,是普通民众与劳苦阶层玩不起的宗教。婆罗门教推行种姓制度,宣扬在祭司等神职人员的主持下,百姓可以实现人神交流,崇尚苦修解脱。佛陀出家前也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他以批判的态度对婆罗门教提出新理念,如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对婆罗门教变革为印度教起到重大历史推动作用。但婆罗门教毕竟在印度主流二千年,特别在寺庙建筑风格上,表现神至高无上的法力,神的府宅自然宛如宫殿城堡般宏伟辉煌,高墙巨柱、紫红屋顶、凉亭倚栏、游廊贯通,数不清的浮雕、塑像、栏杆、中楣镶嵌其中。这样说吧:理论和宗教变革并不排斥人类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传承汲取,那烂陀寺在公元五世纪开工建设时,虽然佛教创立已近千年,那烂陀寺身上仍带有古希腊神庙的浩荡大气,古埃及太阳神祭坛的玄秘神圣,古拜占庭圣玛利亚教堂的高塔穹顶,同时也有古印度传统建筑的拱型门洞……它是当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感谢留学僧的讲解,否则我会自以为是地滥用小聪明,把福建普陀寺的大雄宝殿、西子湖畔灵隐寺的罗汉堂、终南山的十里道场当成参照物,似是而非地随意汉化那烂陀寺。
  “国人敬仰玄奘大师,心悦诚服地想从他西行取经的壮举中悟到些什么,盼师父点化觉悟。”见留学僧急匆匆打算离去的样子,我追问了一句。
  “玄奘大师回到长安已七年余,唐太宗原本打算把为纪念母亲修建的慈恩寺作为大师的驻锡地和译经场,因慈恩寺收尾工程未果,暂安隆福寺等处供奉。三年后慈恩寺开山立庙,玄奘即入住成为第一任方丈。他到慈恩寺后首先主持修建了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刚才,南飞的神雁在那烂陀寺上空起舞盘旋,传递着一个时辰后东土长安将举行大雁塔落成庆典法会的消息,贫僧正急着赶往大佛塔颂经祝福。你的问题何不乘神雁北上长安,亲自向玄奘大师请教,途中请神雁指点迷津?”
  眨眼间留学僧已不知去向,一只矫健的大雁已落在我的脚下。时空隧道的极速是意念间海角天涯,不到半个时辰,神雁带我过圣水恒河、越神山喜马拉雅、跨母亲河长江、飞越秦岭时,已能听得到慈恩寺金鼓齐鸣、看得见大雁塔高耸入云的挺拔身影。
  虽与神雁空中短暂交流,信息量却多达几个G的分量。我提出“学玄奘,学什么?”的请教,神雁没有直接回答,却告诉我这样一些话题:
  人和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一样,都从自然界汲取生命能量,人嗜肉鸟啄虫、人食稻麦鸟衔草籽、人取蜜果鸟采花粉,营养要素是一样的脂肪、淀粉和碳水化合物。人有意识和能动性,总是向往生物链的高端攫取和世俗欲望享受,于是有了贪婪欲望和纷争,有了好人和坏人之分。佛陀告诫众生“不忘初心”,人常怀婴儿那样纯洁心灵,能提高幸福指数。其中道理也许好懂,但实际践行颇难,原因在于人有意识。玄奘依靠自身肉体的力量,立志向、竖操守、排万难、寻正果。如果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玄奘这样一代宗师上,千万不要只看荒凉艰险的西行路上大师孤身涉险、忍痛负重、风餐露宿、用脚板丈量万里山川日月、雪山冰峰,肉体上受到常人难以想像的折磨,也许那一刻他正怀有最幸福的人生感受。与普通民众对佛的理解停留在“烧香磕头做好人”不同,领悟佛家修行要从玄奘追求学问的志向、定力、意志和方法上多留心观察,启迪自己。
  玄奘大师一生业绩多多,与他求知路上三次选择息息相关。“云游四海、潜修佛心”,大师十三岁从洛阳净土寺出家,十四年云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寺,二十七岁毅然决然独走印度,完成了知识面从静到动,从寡到博的选择;“巡礼列国、僧俗不二”,西行路上西域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使他有机会从社会学的广阔视角切入佛学教义,从孤影清灯式的泯泯苦修到走进西域清?、体察民生社情,完成了知识结构上从轻到重,从独到融的选择;“应世轨物、熟读那烂陀”,玄奘三十一岁时到达佛教经院教育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这里集中着佛国最著名的专家教授,珍藏着最完整的佛学著作,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留学生。那烂陀寺的活力还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除了佛学还有数理生物医学等。在那烂陀玄奘完成了知识内涵上从精到专,从个别到一般,从烂熟到创新的选择,于是一代宗师出现了。大师这顶桂冠不由皇帝恩赐,无须张冠李戴,更不是杨柳树上可以随风摘取的。
  四十三岁的玄奘大师以“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通佛法的同时,他每日所思所念最多的是佛教中国化问题,感到唯有与国人宗法观念相一致,与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佛学观点派别,才会完成佛教中国化过程,进而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范畴。尽管那烂陀寺繁琐的经院教育使人沉闷,但严密的逻辑推理养成玄奘敏捷准确的思维习惯:研究佛教非“名相”莫属,探讨哲学只能涉及“意识”和“物质”问题。玄奘为此在慈恩寺创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取名“法相宗”,世人亦称“慈恩宗”。“如何向世人诏示法相宗的含意?造一座大雁塔做为标志吧!”大师心中所念缘于一个人与鸟意念交流的故事。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偏僻佛寺,一日僧人见空中雁群飞过,戏言“今日午饭尚无着落,菩萨差大雁送饭来了”。空中一雁听到后遂离群折翅自殒在众僧面前。此情此景使和尚们悲感交集,醒悟此乃佛陀随机引导、当以教奉,便在大雁自殒的地方埋雁造塔,取名雁塔。
  ……
  “咚……咚……”沉稳宏亮的钟声在我耳边响起,结束了我沿着玄奘西行的梦幻心旅过程,回到了“玄奘纪念堂”典礼揭幕现场。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同印度文化部部长、比哈尔邦总督一起,率中印两国高僧大德和官员信众,在玄奘青铜塑像前击钟、点灯、上香、颂经,古朴大方的纪念堂大殿仪态端庄地坐落在阳光下绿树尽染的印度红土地上。
  昨晚雨夜小坐漫谈,增勤法师还告诉我:当代以IT业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宣告了唯心论的破产,人的意识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用物质形式传播创造。从佛家的观点看,唯识宗认为心物的发源地是阿赖耶识(纯粹意识),与唯心论有差异,我们所说的“心”与人的七情六欲无关,与所谓人的思想和自我也无关,心物一体、是永恒在胸的意识。也许玄奘及其弟子创立唯识宗时,曾有过当时世界无从验证的思想困惑,但作为已经深深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佛教,一定会随着技术进步实现理论革新,一定能发挥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我期待着科学技术进步为意识的物理形状描绘出详图。
  庆典大会那天普照大地的太阳光环里,我还清楚地看见周恩来神采奕奕的身影、睿智刚健的脸庞,依旧是落地匆匆的脚步,依然是深邃炯炯的目光。他似乎向庆典中的纪念堂走来,又含笑向远方走去。《易经》中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正者,唯圣人乎。周总理心中装着世界、心系民众,他了解乾坤、洞察风云,把脉现在、规划未来……,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无私无畏无我。玄奘纪念堂是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向印度赠款五十万卢比提议修建的,经过风雨飘摇、时事变迁,终于在二零零七年二月落成。周总理知道佛教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千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及信徒的历史实践积淀,已经渗透到社会意识、道德规范、心理习俗等各方面。他懂得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无法割裂。他深谙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些词汇所表达的人文理念,他当时一定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社会和谐自然在中国的历史进程。

标签:烂陀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