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国家形象公关方案 塑造国家形象开展国家公关迈出新步伐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1月17日,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美国纽约明艳绽放――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和普通百姓逐一亮相,笑容温暖,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大国的声音。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播出国家形象片的荧屏侧面写着“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格外醒目。有评论认为,宣传片开播时间选择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前一天,颇具造势之意。
  2010年国庆之后,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揭开神秘的面纱,在CNN、BBC等国际媒体上隆重亮相――15分钟专题片(角度篇),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个领域,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30秒广告短片(人物篇)则集中了各行各业享有国际盛誉的中国精英,力图展现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该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这是继2009年“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CNN亚洲频道播出之后,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又一重要举动,也是我国首次以这样的方式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公关的名义,如此自信而全面地把镜头对准自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国家形象宣传片》项目总策划人表示,“中国形象”将告诉人们今天怎样看中国。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开始主动展示自己。中外媒体认为中国开始步入了“国家公关”时代。
  入世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大,经常需要面对的尴尬现实是:在强势外媒的话语系统之下,中国的“国家形象”频频被有意或无意曲解与误读。有些国家出于某种考虑,往往把中国的社会问题刻意放大,使得我国的国家形象塑造面临政治与意识形态沟通的障碍。过去,西方世界利用各种手段“妖魔化中国”一直有着广阔的市场。因此,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外国强势媒体、借助国外公关机构,阐明我国政府的真实声音,有效减少曲解或误读,无疑更具针对性。德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立足于全面、客观与真实,避免过分的“宣传色彩”。当一个国家“内因”修行好了,国家形象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认为,标志中国进入“国家公关”时代的起点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残存的冷战思维模式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仍然不够全面,甚至还有不少误会,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时有偏颇,经常存在不准确和过分夸大问题,甚至报道谣传。一方面是西方媒体的报道有偏差,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自己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距离“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还有一定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关于中国社会进展的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及时性,让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其次,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我们要维护中国的利益,把准确的中国实际告诉外国人,同时还要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否则一定效果有限。
  还有评论指出,与更易执行的模式化、系统化的“国家公关”程序相比,我们更需在“国家形象”的清晰定位上狠下工夫。按照其他国家的“国家形象”推广经验,所谓设政府专门的“国家形象”推广机构,形成政府、企业与个人立体化的推广模式,投入更多宣传与推广资金,拓展国际宣传渠道与能力等,都是相对容易学习与仿效的方面。而如何让国际社会认识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清晰定位的“中国形象”,则更加任重道远,这需要中华儿女“苦练内功”的持续发力。

标签:国家 迈出 公关 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