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愈加高涨,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顺应新的教学要求,如何教好这门学科,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对这门课程也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旧的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课本知识奉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非常地不利,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只教那些升学考试的内容,完全不能顾及学生的个人爱好,全体学生都要学共同的课程,不敢有丝毫的僭越,千万学生大军想着同样的方向、咽着同样的路浩浩荡荡的前进,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只能被动的学习那些我们替他们选择的课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成为一个平庸的、完全没有特长的人。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够放开手脚,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的选择,在兴趣的激励下,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独当一面。
   其次,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合作能力差。
   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使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万人争过独木桥,甚至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势必造成学生间的隔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愿意帮助其他人,怕其他人超过自己,把自己挤到桥下。清高自傲,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别人合作,是这些学生的特点。无形中,淡泊了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间的合作变得貌合神离,这种不良倾向一旦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就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第三,高分低能,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为了在升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在教学中无限制地提高难度,灌输给学生的是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人为地编造难题、偏题、怪题,这些问题在工农业生产中毫无用处,造成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奇怪现象,结果使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再进修,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四,学生被动学习,自学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一切依赖于教师,遇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逐渐的丧失了自信心,自学能力差。现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呈爆炸性增长,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现今的社会的发展,才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这恰恰是当前教育的薄弱之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成为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第五,学生的社交能力低下。
   学生一旦踏入校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三点一线”成为生活的必修课,很少有时间踏入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更是远不可及,学生每天面对的就是黑板和同学,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交往,造成学生的社交能力极为低下,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懂得和别人交往、沟通,性格上孤僻、冷漠。可以想象得出他们踏入社会后的孤立无援和茫然无措。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为了克服以上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可塑性强,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他们不满足于校园这个狭小空间,希望像成人一样,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而且具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空间中解放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过去“高分低能”的状况;其次,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无限潜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第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应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是以学生亲自参与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门课程,那么教师在设计、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整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中体验到实践和活动的乐趣,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和爱好的不同,性格的内向和外向,总会出现一个选题有些学生感兴趣,有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事前的安排,不以掌握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具体的任务,无形中逼迫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访问相关的人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比如,我在安排调查开封市“垃圾来源和处理”的课题时,就把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要求分别完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回收”、“垃圾的运输”、“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利用”、“垃圾的危害”、“垃圾和能源”等8个课题的调查,每个小组的成员再进行具体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在网上查找资料,有的同学负责调查环卫工人,有的同学负责查找图书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汇总资料等,最后全组同学在一起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同撰写调查报告,这样使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二)在选题时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是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破除“知识无用论”,让学生从中看到知识力量,拉近科学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科学,反过来让科学渗透生活,彻底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
   比如,我在选题时有意选择了这些课题:认识照相机――让物理知识走进生活;肥皂的作用――看到化学的威力;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文学的魅力;设计花卉自动浇水装置――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等等,这些选题综合了物理、化学、文学、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选择要求过高的题目,或制定一些超出学生活动范围的题目,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郊的农村,我在选题时就注意选择了一些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调查农村牲畜的饲养情况,要求学生调查本村的牲畜饲养的数量、比例结构,饲养牲畜的用途,饲养时所用的饲料……最后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再比如,让学生调查本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要求学生从种植的种类、种植的面积、种类的选择、选择农作物的依据、育种、播种等方面写出调查报告,由于这些选题贴近学生生活,调查范围主要在本村,环境和人员熟悉,有利于学生开展调查,所以,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也比较成功,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如果我们让农村学生去调查飞机场、火车站等,那就有可能由于农村学生的胆怯、害羞等原因使活动无法开展;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城市学生去调查农村情况,也可能会由于学生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等原因,使调查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总之,在开展实践活动课的初期,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活动。
   (四)在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权。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而是以锻炼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扩大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服务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是指导者,要指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开展活动,要民主、灵活地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主题或内容;教师是组织者,要组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自身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安排好主题实践活动过程;教师是参与者,要处理好师生双边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要通过参与达到更深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是协调者,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体验,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服务者,要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各种所需的活动资源;教师是评价者,对于活动效果及时做出肯定性的评价,要遵循无错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不断步入新的阶梯。
   (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参与的课程,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实践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小组同学充分的合作,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分工和合作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做到全面、细致。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分工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同学和能力较差的同学要互相搭配,以强带弱,以强促弱。
   (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起点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条“求知起跑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条起跑线,帮助他们敞开研究与创新的大门。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经常有成年人认为异想天开,不着边际的想法,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因为,学生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幻想,很可能就是未来创造发明的起源。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给汽车安装翅膀,给黄瓜搭横架,让植物欣赏音乐等等,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使他们的这些想法得到尝试,让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地发挥。
   总之,设计、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观念新,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行,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结出累累的硕果!

标签:思索 活动课 实践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