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时而著下一句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最大的现实意义也许是让大多数考生笑着走出了考场。很多同学都认为“纪念”这个话题容易把握,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某门户网站组织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专项调查,认为广东卷难的只有2%。新浪组织的民意调查也显示,78.11%的人认为作文不难。不少评论还提到,这个题目体现了广东人四平八稳、踏实稳健、低调务实的作风。然而,我们在改卷现场感受到的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可以说,这个话题确实没有审题难度。然而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偏离话题的大有人在,不下总数的2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偏离话题的情况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混淆概念。有很多同学把“纪念”与“怀念”直接等同,也有同学分不清怀念、思念、记忆等语词与纪念的区别。或许是因为,高考前两个月,影响面广的深圳市“一模”的作文话题是“学会怀念”,可能有很多考生记忆犹新,就直接搬用了“怀念”或“学会怀念”,文章内容也完全漠视话题材料对“纪念”与“怀念”的区分。如此不会变通,阅卷老师怎会手下留情!除“学会怀念”,还有诸如“永久的回忆”、“对过去的回忆”、“追忆往事”等等题目,让我们阅卷老师痛苦不堪。常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传递出很多信息,面对这样的题目,不看下文就判为偏离话题也不为过。对偏离话题的文章,我们最高判28分,已经够宽松的了。
  二、文不对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考生思维紊乱,思路不清晰,也有可能是作文时间不足或考试压力过大,这里就不赘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多与平时工夫不到,忽视了逻辑思维训练有关。在答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目光只是盯住话题材料,在材料中打转,以致把自己都转晕了,也把阅卷老师转晕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阅卷中也是作“文不对题”处理的。
  三、穿靴戴帽。“穿靴戴帽”是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穿靴戴帽”不仅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是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个文风问题,是一种很不好的文风。这几年的考场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应该说,这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正确的导向有关,也与部分阅卷老师错误地理解“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有文采”等发展等级有关。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开头结尾滥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片面追求华丽辞藻;二、牵强附会地堆砌材料。如考前准备大量历史掌故,考场上拼命往题目上套,虽然不会离题,却使整篇文章显得若即若离,结构松散,缺乏真情实感。三、审题不清,东扯西拉,生搬硬套。如有不在少数的考生竟然把考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阅读材料《壶口的黄河》大段大段地抄进作文,再在文章的关键处强行点题,弄得文章不伦不类。
  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接近生活,难度越来越小,但是平均分却连年下滑,就连考生也反映题目难度不大,但是50分以上的作文不足7%,真正好的作文更是凤毛麟角。高考语文反映出的问题,原因多多,给我们的启示也多多。
  一、小小作文题,反映大社会。
  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性、公平性、适当性,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思想、心态、价值观的未来走向,以及内部稳定和包容的程度。高考作文,也越来越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多元化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日渐人性化的思考方式,并突出青年人对生活和青春的自省和体验。评论家李新地隐约摸索出其内在的轨迹: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呼唤“绿色作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魄、以真为纲,立足基础,兼顾发展,摆脱预设的强制逻辑和是非定论,摆脱八股化的思考和写作定势,真正促进了中国作文教学的改革和中国人文主义教育。
  还有评论称,社会通过高考,把呼应现实生活热点语汇的深刻题目交给年青一代,也体现了我们的教育者对青年人的信任和期望,对国家民族奋发振兴的热切盼望。有学者强调,引导学生以开放性思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正符合眼下素质教育的初衷,将是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势所趋。
  二、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在其力倡的新乐府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呼唤亲近日常生活、关注民生疾苦、把握时代脉搏的现实主义文风。鲁迅先生更是主张文学“为人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对这次这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大家却鲜有“合为时而著”的表达,这与我们的教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现状是不无关系的。
  中国的文学传统一向主张言之有物,为情造文;反对内容空洞,形式浮糜华丽的文风。而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对话题现实意义的理解,作文在内容上流于肤浅甚至空洞,精力都放在文章的表面功夫上。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点建议:打好文学基础,端正写作态度,开阔文化视野,加强思想修养。
  文章贵在自然,真纯。这是建立在对话题有深刻理解与现实积淀的基础之上的。缺了这一层,又要想方设法地伪造深刻或者渊博大气,于是许多考生就对考前准备的材料生拉硬拽,胡乱堆砌。而平时积极关注现实人生、世界大势的考生,文章里面包含了丰富积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就显示出优势。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正是这样的范例。
  还有一点想给大家提个醒:不要故作怪论,哗众取宠。今年湖北省的那篇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题为《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的作文,被判为0分,是应该引起大家关注的。(本人私下以为,这篇文章被判0分,反映了我们语文教育界没有容人的气度,少了学术的宽容。)我在阅卷中遇到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忘记》,开篇就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我很讨厌他,我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讨厌他,我们要把他忘记。”没有学术的观点,只有无知的张狂,我只判了16分。
  2005年的广东高考结果,给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反思的数据:在教会学生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思考等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中学生朋友而言,在学习上,不要投机取巧,扎扎实实地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包括观察生活的能力,汉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问题的辩证、概括能力,解答问题的文字应用与表达能力等,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标签:时而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