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对偶句 > 正文

对偶句春望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guì) 白洋淀(dìng) 案牍(dú) 濯清涟 (zhu?)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屋舍(shě)

C.寒噤(jīn) 拂晓(fú) 虞山(yú) 幽咽(yè)

D.提防(tí)惊骇(hài) 迫击炮(p?)俨然(yǎn)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 ① 没有仇恨 ② 没有愤怒 ③ 只有悲哀 ④ 只有记忆 ⑤ 只有警告 ⑥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 ②,③;④、⑤,⑥——B.①——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2014·四川凉山州)下列加点的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近来越南在对我国西沙群岛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B.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了自己准备的精彩节目,不论是吹拉弹唱,还是舞蹈小品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

物。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

或者称(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对偶句春望)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

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

等课程。 未来网络用灯光

①未来,网络或许是这样:只要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网,甚至能看高清视

频。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

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

② Lifi拥有很多特有的优点: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购

置设备少等优势;无电磁污染——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

绿色环保、方便快捷——无须无线电频率许可,无须开挖管道的市政许可,便携

性强,便于维护,适合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适合水下通信——基

于蓝绿光LED灯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可用于水下高带宽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潜力

——未来能 够达到每秒几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Lifi作为一种照明和通信

结合的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国

内外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③回顾Lifi的发展历程,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

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近年来,美国关于VLC

技术也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2008年10月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VLC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3年10月11日,英国交付了第一

台Lifi技术的产品。在这一个领域,中国并没有落后。几乎就在英国做出产品

的同一时期,我们团队也研发出了样机,演示了高清视频流传输。就传输速率而

言,我们团队在2013年就研发出了3.75Gb/s的离线数据传输速率,这个速率发

布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3.4Gb/s。

④目前,限制Lifi系统传输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有限的调制带宽。

另外,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

但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 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要像

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新兴领域已经展现出蓬

勃的生命力。

⑤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可

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选自2014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第 ③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打比方 B.列数字 作比较

C.举例子 下定义 D.列数字 摹状貌

8.下列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A. 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被

称为可见光通信(VLC)。

B. 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

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

C. 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但

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

D. 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

可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9.下列有关Lifi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购置设备少等优势。

B. 因为没有电磁污染,所以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

C.只要获得无线电频率许可,就可以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

D. 具有更大的带宽潜力,因此未来能够达到每秒几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

10.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未来,人们利用Lifi或许能够实现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甚至能看

高清视频的梦想。

B. Lifi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欧美国家

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C.近年来,美国关于VLC技术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在2013年10月11日交付

了第一台Lifi技术的产品。

D.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它已经取代Wifi走进千家万户,并展

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11、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成功”为开头,写一段文字。(2分)

例句: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

一个万丈深渊。

仿句:

1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

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

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

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默写填空(5分)

二、阅读理解

(一)(8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

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

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3.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戴 穿 倾 爬 探 攀 B、戴 穿 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倾 D、戴 穿 探 爬 攀 倾

14.怎样理解下面两个句子。(2分)

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⑵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答:

篇二: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练习题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草书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近体诗

题材:咏怀诗 爱国诗

格律:五言律诗

出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4_63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春望》诗意图,今人陈惠冠绘。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解】

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第一声)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中心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连:连续。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欲:将要;就要。不:禁不住。胜:能承受。簪:用来绾住

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译文】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现代文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

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编辑本段艺术表现

1、《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说的“移情论”。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

2、诗的艺术手法。从不同层面来看:诗高度概括,形象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常用比兴手法,即要用渲染、比拟、联想、对比等手法,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诗歌形象除鲜明生动外,还往往具有象征意蕴和夸张图景,因而常用象征手法和夸张手法,寓意高远,发人深思。诗歌抒情言志,具有强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即景抒情,托物寄情)表达诗人的典型感受。诗歌是富有想象力和启示力的艺术,而诗歌的想象通常表现为联想、类比、幻想等方式。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特别要注意一些具有现代派的象征诗,常常用象征的手法或以特征性的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戴望舒的《雨巷》。

3、诗的结构。诗的结构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具有跳跃性。因而诗人特意建构“空白”——艺术的跳跃与省略。中国古代文论称之为“间空”。田间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长。/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诗人省略了奋勇抗战的场景,但那浴血奋战的场面和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都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开头时代气氛的烘托及最后一句诗眼,使读者得以有根有据地用想象补充战斗场面。诗跳跃与省略,虚实相间的艺术处理,造成“空间”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力。

4、诗的语言。精炼、富有韵律美。常用比喻、通感、反复等手法,注意语言的声调、押韵和节奏构成音乐美。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为:诗圣,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三首是给辛渐的。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

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月考(一、五单元)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屋舍 (shě) 阡陌还家(yào) 诣太守 (yì)...qiān mò) 便要..

B、案牍 (dú)濯清涟 (zhuó) 亵玩 (xia) 鲜有闻 (xiān)....

C、轩敞 (xuān) 箬篷 (ruò) 钩画了了(liǎo) 选贤与能(jǔ).....

D、决眦入归鸟(zì) 老妪 (yù)幽咽(yān) 垂髫(tiáo)....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左手倚一横木

C、选贤与能D、初极狭,才通人。

3、 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渴而死B: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下列词语跟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珠可历历数也f:不足为外人道也

A ab B de C:cf D:df

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渔人甚异之 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⑥箬篷覆之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⑧送孟浩然之广陵

A 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B ③④⑤\②①\⑦⑥\⑧

C ①④②\⑤③\⑦⑧\⑥ D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8、默写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作者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

②《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 ③《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④大道之行也, , , 。

9、综合性学习(3分)

莲在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

①、请写出“莲”的两个别称 、

②、写出与“莲”相关的一个成语或与“莲”相关的一句诗句。

答:

二、阅读与理解:(33分)

(一)(9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3分)

11、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3分)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3分)

(二)(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1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1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6、本文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14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

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7.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1分)

18.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2分)

19.“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20.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4分)

21.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2分)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

三、写作(40分)

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请别气馁;当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请别沮丧;……只要你能“挑战自我”,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挑战自我”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压力。请以“挑战自我”为话题,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感受,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月考(一)答题卡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7分)

1、( )(2分) 2、( )(2分) 3、( )(2分)4、()(2分)

5、( )(2分) 6、( )(2分) 7、( )(2分)

8、(1) (4分)(21分) (3) , 2分) (4) 。(3分)

9、(1)、(1分)

(2)

(2分)

二、阅读与理解(43分)

10、 (3分) 11、(1)(2) (33分) 12(3分)

13、()(1分)

14 , 2分) 15:、① ②4分) 16、 (3分)

17、( ) (1分)

18 (2分)

19 (2分)

标签:对偶 春望 春望里的对偶句的仿写 仿写春望中的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