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对偶句 > 正文

登岳阳楼(其一)中的对偶句

时间:2017-04-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t">一、教学目标:

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

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整体感知:找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悲

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

板书:方法一 抓诗眼定基调

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

3、 梳理诗意,体会意境

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

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 老木沧波

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 感:无限悲

板书:方法二 理诗意 悟诗情

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

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

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 (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C、 联想 ——诱发——悲情 (万里远游,三年磨难)

D、 意象 ——表现——悲情 (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

板书:方法三 抓意象 品意境

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

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

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

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

板书:方法四 思背景 探主旨

篇二:《登岳阳楼(其一)》__导学案

class="txt">3

篇三: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张九龄执政,被任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著有《王右丞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性格倜傥不羁,喜游名山大川,游踪遍四方,名重一时,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弃官而去。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2.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

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 .

仍怜故乡水(古义:爱;今义:可怜。) .

(2)一词多义

【长】道狭草木长(读作zhǎng,动词,生长);长河落日圆(读作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

3.主题解说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诗作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登岳阳楼(其一)》:诗人登岳阳楼而凭栏“吊古”,勾起了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4.重点突破

诗歌的特色之一就是画面感极强,本课中的四首诗哪些诗句有画面感?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一幅早出晚归的辛苦劳作图。早晨身披星光,去清除豆田里的“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晚上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这辛苦的劳作使诗人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提示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西北高原上的一幅黄昏夕照图。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提示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是白昼眺望所见。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5.结构图解

1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草盛( )荒秽( )草木长( )燕然( ) ....

候骑( )鸡豚( )萧关( ) 征蓬(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晨兴理荒秽( )(2)带月荷锄归( ) ...

(3)三年多难更凭危( ) (4)但使愿无违( )( ) ....

(5)使

至塞上( ) (6)单车欲问边( ) ..

(7)徙倚湖山欲暮时( ) (8)仍怜故乡水( ) ...

3.按提示默写诗句。

(1)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

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的诗句

是: , 。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

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

是: , 。

(3)《归园田居(其三)》中写作者对田间劳动感到惬意,认为符合自己心愿的句子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4.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学校举办“中学生MV”大赛,李刚同学打算围绕本课的四首诗进行构思,具体是将下面

表格中的四句名句拍摄成MV,需要你配合做画面解说,请你仿照示例准备解说词。

2

6.(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

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

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

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

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

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

“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3)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续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

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

也有表现,例如:

9.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3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句中的“”“ ”,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 ”“”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1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

1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

15. (南宁中考)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去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6.诗歌以“________”和“_______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4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

登岳阳楼(其一)中的对偶句

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一)(云南中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19.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遵义中考)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文言文对照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 盛 豆 苗稀 。

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旺盛而豆苗却很稀少。

晨 兴 理荒秽(huì),带 月荷(hè)锄 归。

早晨起来就到田地清除杂草,一直到月亮升起来才扛着锄头回家。

道 狭 草木长(zhǎng),夕露沾我衣。

田间小道很狭窄,两旁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衣沾 不足惜, 但使愿 无违。

衣服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实词]南山:指庐山。盛:茂盛。稀:稀少。兴:起。理:清除。秽:野草。荷:扛着。长:丛生。露:露水。沾:沾湿,打湿。惜:惋惜,可惜。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虚词]足:值得。但:只,只要。

[句式]种豆南山下:省略介词,应为“种豆(于)南山下”。

5

标签:岳阳楼 对偶 岳阳楼记中的对偶句 登岳阳楼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