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悲剧: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的表现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总觉得德莱塞长得不够睿智,笨头笨脑的,没有写东西的人应该有的灵气。   他在1900年写了《嘉莉妹妹》,1925年写了《美国的悲剧》。原以为德莱塞在美国,是中国的巴金,真正意义上的家喻户晓。然而和我父母亲同辈的美国人,如果学的不是文科,多半不知道德莱塞是谁。最近20年来,美国才开始流行将这两本书列入中学英语课的必读本。与我同一代的美国小孩,提到德莱塞,差不多都能报上一两本书名。这未必是件好事,全世界的中学读物都一样,都选主题鲜明的。《美国的悲剧》在30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禁书,到了70多年后的今天,却成了不折不扣的主旋律。
  美国有个快人快语的电子杂志叫《Book Slut》,翻译过来叫《图书荡妇》。有篇评《嘉莉妹妹》的文章,作者开篇说了三段他人生中最无聊的经历。七年级时一次自然课的野外考察,大学时为了补理科学分上地质课学习含水土层和1998年在休斯顿看音乐剧《吉屋出租》。如今他决定用《嘉莉妹妹》的阅读代替排在第三位的音乐剧。这个人到中年的男子字里行间都透着无奈,“这样说吧,这本书无聊到无可救药,喝完了酒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怀疑就算吸毒也没用。”
  我完全理解他的愤怒,相比之下我要不幸得多。不仅看了34万字的《嘉莉妹妹》,还看了80万字的《美国的悲剧》,两本都是繁体竖版,如今一见到繁体字就茶饭不思精神萎靡。我对将它们选人百部经典书目的兰登书屋狠狠地失望了一把。说句实在话,德莱塞只能算个说得过去的小说家,奉之为经典,实在是有点可笑。
  1919年,舍伍德?安德森这样描述德莱塞,“他非常非常的老了。我不知道他已经活了多少年,也许40,也许50,但他真的是很老了。有些也许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很久的灰色、黯淡、伤痛,已经成了德莱塞的化身。”我也觉得德莱塞的小说太老了,格式老套,意思老套。
  《嘉莉妹妹》里面有个男主角,叫Drouet,里面的词根roue,是花花公子的意思,和主人公长得漂亮却没多大出息的特征正好符合。这种安排,中学的老师很喜欢念念不忘。这实在不是什么巧妙的高招,用意浅显,一目了然,好像中国人写小说,写个流氓混蛋就让他姓王。叫王八。
  两个小说都有同一个主题,都是爱情上的悲剧,女人遇上了男人,男人遇上了女人,轰轰烈烈却爱不长久。要么一方负情,要么一方败落。评论家们总结,德莱塞的小说有个公式: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悲剧。这个公式里的男女主角,多半出身贫寒,唯一的梦想就是出人头地,对上流社会的种种无比向往。美国人提到德莱塞,会称他为自然主义。他对光鲜的时尚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官,可以长篇累牍地描写一件可爱时尚的小外套。
  《嘉莉妹妹》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看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用笔划了下来,翻译出来大致如此:
  一个女人应该在某一天写一本完整的穿衣哲学经。不论多年轻,衣服总是她实实在在能理解的东西之一。男人的着装上,有那么一条无法描述的模糊界线,她凭着它,判断哪些男人值得看,哪些不值得,一旦一个男人落到了这条界线以下,他就休想再被她注意。男人的着装上还有另一条线,这条线会让女人禁不住研究起自己的装扮来。
  这话很精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居然被100多年前的德莱塞一字不差地描述出来。当时脑子里一闪而过,擅长把握女人心思又好打扮。难道他是同性恋?于是,带着八卦的心态去看他的传记。这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女人的老顽童,和原配离婚后又娶了自己的表妹。40岁的时候因为办公室恋情被迫辞去杂志社的职务。58岁那年,在自己的派对上结识了某个匈牙利女记者16岁的女儿伊薇特,一年内隐秘地成了她的情人。美国有个叫Max Eastman的评论家,最著名的论断是骂海明威为男人的假胸毛,后来成了伊薇特的丈夫。伊薇特写了本叫《Dearest Wilding》的回忆录,记叙德莱塞在诱奸成功后,又如何对她身边的朋友大发醋意。德莱塞的情书,他纷繁复杂的一段段恋爱倒是比他的小说更有大作家派头。
  李敖在一个访谈里曾经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经常不公正,像托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康拉德、马克?吐温、高尔基、德莱塞、毛姆等作家,作品都很好,都应该得到这个奖。我挺喜欢李敖,但想不明白如此挑剔的他,如何能被德莱塞打动。

标签:一个女孩 一个男孩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