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6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梅 花

今天上了一节评优课《梅花》,这首《梅花》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与一般描写梅花的诗不同的是它不仅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而且还表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柔美的一面。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在开学初我给全班学生聆听了本册教材上面的所有歌曲,当时就有学生对这首作品很喜欢,这次评优课我决定选此课进行参赛。 下面做如下反思:

1、本人认为引用邓丽君演唱的《梅花》进行导入将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中,让学生倾听。这首歌曲优美动听,看得出孩子们都听得入神了。

2、不管是从导入,还是切分节奏的复习,到学生自己识谱唱谱,以至于后来的演唱和课堂的延伸,我感觉还是一步一步逐渐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

3、能够采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乐句说一说、唱一唱”的方式,多角度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学生掌握歌曲的程度。这一环节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起到了学会评价的意图。

4、最后的延伸拓展我是很喜欢的,运用了2首同名却不同创作人的诗,让学生体会梅花在不同人的眼中和心中的不同赞美角度。

本节课上完了,看到孩子们始终沈浸在歌曲的意境中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我在最后的延伸拓展环节上,为了更为突出2首作品风格的不同,分别选择了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相配,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乐曲没有出声音,为此深感遗憾!但是孩子们的朗诵入情入境弥补了这一点,我很是高兴!总体说来,我对这节课上得还是很满意的!

夜 雪

下面就从教学流程的起点、教学流程的疏导与教学流程的终点来细细赏析。

一、起点处悄然无声

流程的起点,是一堂课的开始处[3]。薛老师将起点的教学内容定在“会读”古诗,教学朴实无华,却又指向明确,扎实有效,如草丛中的小溪,悄然无声地流向前方。我们来看他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首先是一个很特别也很朴实的导入:教师带着学生一笔一画地抄写古诗,写好后让学生检查每个字是否正确,并提醒 “衾”和“枕”字的读音,指出“衾”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今”,下面是一个“衣”。这个导入,从流程的上端说,是引导学生走近古诗,培养学生认真、

踏实的学习态度;从流程的下端说,是重视识字教学,通过古诗的抄写与生字音形的提醒,为学生后续的朗读、理解古诗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教学的落脚点在古诗的朗读。

接着,薛老师设计了一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指名多人朗读、全班一起朗读。时间虽短,但学生有效地接触古诗达十多次,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显然,学生有情味的朗读为接下来的读懂古诗做好了准备,教学的落脚点在古诗的理解。

二、疏导处水声叮咚

流程的疏导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节,保证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顺畅地流向流程的终点。《夜雪》一课的教学内容不但是几个大环节间的前承后继,更是在这堂课的整个线路上的连贯落实。在“读懂”环节,薛老师设计了三个指向古诗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从诗中找依据”。这三个问题,层层为基,阶梯上升,在对字句的感受品味中,逐步开发学生的古诗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味诗的意韵。第一个问题是:“晚上下雪了,诗人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学生对诗中的关键词还缺乏敏感,理解比较粗浅,就睡觉与没有睡觉发生了歧义,此时,薛老师进行了巧妙的疏导:“老师提醒一个词:‘已讶’。‘已’是‘已经’的‘已’。‘已经’,忽然之间,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被子和枕头变冷了。诗人在不在睡觉?”学生顿时领悟。

第二个问题继续培养学生对古诗字句的把握能力,加深学生的古诗感觉:“他既然睡在被窝里,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学生找出了“见”、“闻”、“讶”等词,说出了自己的细致感觉。此时,薛老师又继续调细学生的感觉:“诗人有没有直接写黑夜里的雪下得怎么样?他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学生对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反思,发现这首诗是通过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雪的,于是,薛老师适时地指出:“这就是侧面描写,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点到为止,不强迫学生去理解。

第三个问题继续将学生对古诗的感受引向细腻与丰厚:“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在学生的发言中,薛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讶”、“明”、

“重”、“时”这些词,从而感受夜雪的大,体味古诗的意境。我们来看一个片段,从中领略薛老师的疏导之功。

生:从“时闻折竹声”能看出来是大雪。因为只有雪重了才会把竹子压断。师:压断一根算不算大雪?(生摇头)这里有个关键的词。

生:“时”,时常听见。

师:所以这里是“时闻”,就是不时地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这堂课中可圈可点的疏导之处还有许多。正是薛老师对学情的准确估量,巧妙而方向明确的疏导,才使得各个环节的教学顺畅地流向终点,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按流程的方向在学习,并获得了各自所能获得的收获,也才使得教学流程如一条欢快的溪流,水珠清亮,水声叮咚。

三、终点处水丰草美

流程的终点,也就是一堂课的结束处[4]。薛老师这堂课的终点,清晰可辨,实实在在,那就是对古诗字句的感受,在古诗字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古诗感官,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古诗细腻、丰厚的路径与方法,自觉地建构语文能力。在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夜雪》后,薛老师又教学了白居易的另一首古诗《微雨夜行》,虽只有五分钟的时间,但学生很快会读了、读懂了、并且能熟读成诵了。这个环节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生长,欣喜地看到教学内容的有效达成。这正如水行处,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展现在眼前,让人欢喜不已。

回顾薛老师的这堂课,感受到的是真实、真切,是溪流流过草地时的熨帖,是课堂的和谐美好。从起点处的悄无声息,到疏导处的水声叮咚,及至终点处的水丰草美,整个课堂教学如潺潺小溪般一路舒坦地流淌着,一直流到薛老师所想往的风景绝佳处。

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要达到这种最高的教育境界,需要我们用智慧进行不懈地探索。

篇二:教学反思---4、古诗两首

环城西路小学电子备课系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三: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新课标新增的一首诗。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同学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课前先给同学较充沛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我给出一个预习计划:

1、先读、圈、注:

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

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依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同学们纷纷主动读字读诗、讲自身的理解、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身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但由于现在未到残荷败菊的时候,所以同学对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书本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山行》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充沛结合画图,以便让同学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很好的解释“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让同学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以至于我没能完成教学目标,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原本诗歌就是很美的,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有了这次失误,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标签:上册 古诗 二年级 二上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二年上册古诗两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