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反问句 > 正文

乡俗也是一种文化改为反问句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乡俗文化

乡村涌起健身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日益高涨,全民健身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些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唱歌、跳舞、扭秧歌等活动随处可见,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就拿干涧村来说吧,喜爱文艺的村民自发组建了两个活动团体。一个是小剧团,一个是秧歌队。每逢夜幕降临,人们就纷纷走出家门,奔向面积不大的“广场”活动。不大一会这个小广场就热闹起来,有拉二胡的、唱歌的、跳舞的、扭秧歌的。人们尽情的唱啊,跳啊,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每当闲暇时间,小剧团的成员便开始编排节目。节目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表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阿佤人民唱新歌》《过河》,快板《党的政策放光芒》《八大嫂夸新貌》《姐妹心里笑开花》,评剧《报花名》《刘巧儿》,扇子舞《欢乐中国年》《化蝶》《好运来》等……为了提高节目的质量,他们还请来专业老师做指导,那股认真劲儿一点也不亚于在校学生。

扭秧歌是人们最喜欢的节目形式,参加的人数最多。上至白发苍苍老人,下至刚会走路的孩童。他们转动着彩扇,舞动着手绢,踏着音乐的节拍,扭动在欢乐的广场上。那舞姿,那神态,引起了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开怀大笑。

每当重大节日,村于村之间还要进行文艺汇演,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人们在共同的欢娱中消除了疲劳,锻炼了身体,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篇二:乡俗文化之——花儿从遥远的古代走来 (二) 矿泉水91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着一方的音乐文化。多姿多彩的“花儿”总与西部人血脉相连。现在“花儿学”研究者的认识已逐渐趋于一(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乡俗也是一种文化改为反问句)致,认为不论是“河湟花儿”还是“洮岷花儿”均来源于古代西羌人的羌歌和羌族乐舞。这种远远而来的羌族歌谣如九曲黄河,她陪伴这里的人民度过了风雨交织的悠悠岁月,一直从遥远的古代流淌至今。流淌到洮河上中游地区的,变成了柔媚委婉的“洮岷花儿”,流淌到黄河上游大夏河流域的变成了雄浑豪放的“河湟花儿(少年)”。如果作以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解读的话,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五人舞蹈纹盆》所反映的情况就是这一历史事实的最好说明。羌族是西部从远古而来的古老部族,正是他们给古代的西部中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盆中五人一组共三组十五人手拉手载歌载舞的生动图案说明了公元前二三千年夏朝羌族人民的原始文化生活己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正是他们创造了手拉手边歌边舞的这一歌舞形式。这种歌舞流传到唐宋时代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踏歌”。唐代大诗人、祖籍天水的“诗仙”李白在《赠汪伦》诗中就这样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北宋王韶“熙河开边”时有“蕃酋女子至连袂围绕汉官踏歌,言?自今后,无仇杀,有买卖,快乐作得活计,不被摩正来夺牛马也?”的记载(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当时的“熙河”正是今天的临洮、临夏。

宋、元时经过汉、藏融合演进,变成了用汉语演唱并充满藏歌韵味的花儿。元、明、清以后由于回族、东乡、撒拉、保安、土等各民

族相继在河州大地聚族而居发展壮大,对花儿,特别是对河州花儿(少年)的最后成熟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回族、东乡族筏子客、脚户哥、擀毡匠的上川陕下宁夏,把河州花儿带到了他们足迹所达之地,成了传播河州花儿的重要功臣,而且通过长途传唱,大大丰富了花儿曲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湟花儿。而洮岷花儿因其曲调难度较大不易传播,加上汉族人民农耕生产的相对封闭性,只流传在现今临夏、甘南、定西三地州部分地区,保持了一定的原始性。

洮岷花儿分作南北二支,以岷县二郎山为演唱中心的叫“扎刀令”、“阿乌令”或“阿乌连儿”;以现今康乐、临潭、渭源、卓尼四县交界处的莲花山为传唱中心的叫“莲花山花儿”。古代的河州包括现今青海东部地区,所以“河州花儿”也叫“河湟花儿”。地跨洮河南北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不但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而且也是莲花山花儿的发祥地之一。一身而兼有莲花山花儿和河州花儿两种花儿发祥地的无上光荣。

“ 花儿”虽然分作两大类型,但除了遣词造句、调式风格有重要区别外,作为这一地区民歌山歌,其含义并没有质的不同,共性仍然是主要的。因古代的这一地区主要是农业兼畜牧地区,所以说穿了,“花儿”是这一地区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的歌。大大小小的“花儿”演唱会是他们“诗与歌的狂欢节”。

为什么“花儿”能在千百年来传唱不绝呢?

花儿的根在农村,她反映了人们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对封建思想的厌恶与反抗。河州花儿中有一首很著名的花儿:“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钢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莲花山有一位歌手叫“穷尕妹”,她命运多舛、为唱花儿屡遭劫难,她愤怒地唱道:“镰刀要割沙柳呢,我娘养我属狗的。出门扎脚舞手的,唱花行里丢丑呢。看你割脚呢么剁手呢。”言其“花儿”我要唱,这个“丑”我要丢。她还唱道:“斧头要剁白杨呢,看你活埋呢么死葬呢,杀不下时还唱呢”。

花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理想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莲花山花儿这样唱道:“斧头要剁白杨呢,花儿就在心上呢,唱时辈辈发旺呢,不唱穷根扎上呢”。他们用优美的比喻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这首花儿:“材一页,两页材,莲花山上摆歌台,赛歌台上显歌才,唱个四季大发财,金银财宝滚进来。”

花儿反应出人们对生存的欲望,对人生青春年华的留恋和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如莲花山花儿这样唱道:“萝一条,两条萝,乘年轻着赶紧闹,再过二年老求了。”“镰刀要割榆萝呢,乘年轻着要闹呢,谁把生死知道呢!”“针一根,九根针,人活一世草一春,花儿能有几日红?”这与唐诗《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旧社会那缺吃少用、医疗保健十分贫乏落后、人们不能自己掌握命运的年代,人们有理由对自己短暂的青春发出无奈的呐喊,虽然在物质上不能得到最起

码的满足,但却对浪山场、唱花儿这样俭朴的娱乐方式寄予了深厚的感情,而这也正是花儿这种自唱自娱形式得以绵延不绝的真正原因。花儿是一场喜剧的演出,是凑一时的热闹,给予以森林为伴的老庄稼汉以片刻的娱乐。山中无其他乐趣,唱花儿只能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所以他们开门见山就这样唱道:“唱花儿为的心上宽,不是为的吃么穿。”“唱个花儿解(gai)心焦,不是图的啥热闹。”可见,农民唱“花儿”就是为了从无头无尾的烦恼中,从千头万绪的焦虑中求得片刻的解脱,得到暂时的宽慰,不是为了挣一点吃的穿的,精神上的压力比饥寒的煎熬更为可怕!

花儿唱出了生活中的不幸与艰难。过去有一首花儿这样唱道:“农民的日子太艰难,一天三餐面不见,老鼠柜里转三转,没有缠胡子的面。”“斧头要剁红桦呢,锅安了着没下的,女哭呢,娘骂呢,大大只打娃娃呢,生活阿么过下呢?”“锅安了”就是锅里的水开了。锅里的水开了而没有下锅的东西,闹的全家不安,你说这可怕不可怕!生活艰难,吃不饱穿不暖,活的寿命也就不长,青春短暂,年华易逝,所以人们总盼望有一男半女快快长大,来承担家中生产劳动,花儿唱道:“斧头剁了红桦了,儿子大了女大了。儿子会抓杠把了,女儿会种胡麻了,老来的日子不怕了。”这就是从前农民生活的写照,与现在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花儿是出门人离别时千叮咛万嘱咐的话语,是行程中的思乡曲。

如像河州花儿唱道:“尕马儿拉在了柳林里,柳林里有什么草呢?一声一声的出门呢,出门是有什么好呢?”“一对犏牛犁地呢,头上的鞭子哈绕呢。眼看着阿哥出门呢,心上(拉)刀子(哈)搅呢。”“走罢凉州走甘州,嘉峪关靠的是肃州。挣上些钱了回家走,心上的尕妹(啦)看走。”

花儿是老年人精神的寄托,他们爱了一辈子花儿,唱了一辈子花儿,但到老时还仍然唱不够爱不够,有些老人发白了眼麻了牙没了腰弯了腿硬了,仍拄上拐棍浪山场唱花儿;“红心杨柳一张杈,我黑头发唱成白头发,唱着一口牙掉下,拐拐拄上还不罢。”有些老人嘱托儿女,死了不要请阴阳念经,只请上两个唱花儿班子,美美地唱上两场花儿就行了。

花儿是谆谆的告诫,花儿是深情的期待。临夏回族歌手马尔洒这样唱道:“一年的庄稼两年里做,种的时不管,地边里不转,长下的难看,眼看着太阳晒干。割去好,捆下的捆子不站,年轻的时候五荤里钻,家里不管,巷道里乱串,一辈子尽好的?少年?,嫑老时好,老时难里么不难?”莲花山花儿在朝山开始时有真情的问询,山场结束时有难言的话别,他们总以最美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如两组歌手开始相遇时总要唱:“一转山的莲花山,手拿剪子铰纸呢。出门野鹊报喜呢,今个活该遇你呢。”朝山结束的时候,难分难舍,依依告别:“锅一口,改新锅,一转山的莲花山,缰绳抓住手放脱,有啥话了走着说。”“杆两根,一根杆,千言万语说不完,再等明年莲花山。”

篇三:关于对家乡年俗年韵年文化的调查

关于对家乡年俗年韵年文化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这是一年之中人们最轻松愉快的时候,也是亲人团聚的时候,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年期间的习俗、年韵和文化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部分。

而在我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年韵、文化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对家乡新年期间的一些传统习俗进行了初步调查以及记录,以方便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将本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时间:2015年2月5日~3月5日

2、调查地点:汨罗市弼时镇汉山村

3、调查人:范添姿、范雅洁、常梓锐

4、调查方式:和家人一起,通过在春节前后对周边居民的节日习俗进行调查,同时向长辈们咨询借鉴,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年俗的传说等方式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做一次系统细致的了解。

5、调查内容:对本村过年期间的习俗和文化传统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的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极具价值。下面,我就对本次实践调查的年俗、年韵、年文化进行介绍。

1、年俗

说起过年,我们家乡的习俗可就数不胜数了。从腊月初八开始,

过年庆祝活动就开始了。在这一天,人们就过腊八节吃腊八粥。接下来到了腊月二十四便是小年,在这一天,人们都要进行大扫除,为过年做准备。对于过年的年俗,最重要的便是除夕和春节这一天了。

在除夕这天,人们都要去寺庙里拜菩萨,求得保佑。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保佑子女学业、事业有成。还有就是要去“送恭喜”。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一边聊天一边守岁,直到十二点整就放鞭炮迎接新年。

而春节则是过年的重中之重。新年的第一天,要早早的起来“开财门”,并且祭拜财神,求得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到了上午,就要到每家每户去拜年,送新年祝福。

过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都聚在外公家,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过年就接近尾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汉族的春节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有意,汉族的年俗丰富多彩。

2、年韵

寒假刚刚开始没多久后,就快要过年了。在过年之前,人们都会到镇上买新衣服,置办年货。我们一家人来到镇上,发现镇上人山人海。于是我们先来到服装超市买衣服,又发现超市里的顾客也是摩肩接踵的,有的挑款式,有的挑颜色,有的议价格,弄的服务员们应接不暇。

接下来,便是置办吃食的时间了。我仔细观察,一个个小店里都挤满了人,热闹极了。大家都在议论今年什么食品最受欢迎,有的人说是开心果,也有的人说是松子??

在过年期间,人们举办各种活动,有布置房屋的,有挂灯笼的,有贴对联的??整个家庭步入过年的筹备中,把新年的氛围渲染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充满了年的韵味。

3、年文化

年文化一直是中华民间广为流传的。

年文化是极有讲究的。它依照自己特定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载体。苹果代表平安,自然成为了过年走红的礼品;年糕代表着高兴,也成为了过年的专利品。“舞龙”也是我们家乡的年文化之一。“舞龙”又叫布龙,是用来玩耍的,耍的故事有:狮子滚绣球、金盆捞月、观音坐莲、二龙戏珠、五龙捧圣等等。“舞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顺,事事如意。

年文化是一种与民共存的文化。

三、建议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年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吃好吃的菜肴和零食时,要注意不要铺张浪费,要厉行节约;在高高兴兴的放鞭炮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燃放爆竹,要保护我们的

生活环境。这样,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弼时中学232班 范添姿

指导老师:彭凌梓、刘晓岚

标签:问句 改为 文化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肯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