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分手信 > 正文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时间:2017-03-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篇一:与徐志摩离婚之后的张幼仪 与徐志摩离婚之 张幼仪,学名嘉玢,幼仪是小名,她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的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张嘉森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 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总裁。由于是徐志摩的元配妻子, 张幼仪常被后人附带提及,这很不公平,要知道,她自足成名,无须 在徐诗人的风流韵事中扮演受气包和可怜虫的角色。

世间有许多事情自始至终从未正确过一秒钟,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 就是如此。她听从四哥张嘉璈的选择和安排,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 人。八年间,这对夫妻聚少离多,居然没有好好地说过几句话,更别 说互相了解了。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就嘲笑她是“乡下 土包子”,但在同时代人的笔下,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张幼仪形象不 赖,“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婚后,徐志摩很少用正眼瞧一瞧年轻的妻子,他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 只不过遵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他“帮助”张幼仪生育 儿子阿欢,满足了两位高堂含饴弄孙的愿望,就算责任和义务两清了。

1920 年冬,张幼仪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与徐志摩团聚,轮船驶进马 赛港,她隔老远就看出了不修边幅的徐志摩满脸都是不耐烦。在由巴 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张幼仪晕机呕吐,她再次从徐志摩口中听到了 那黄蜂般螫人的五个字:“乡下土包子!”更令人心寒的事情还在后 头,她在英国沙顿怀孕后,徐情圣正忙于追求林徽因,居然勒令她打 掉孩子。张幼仪有些不安地嗫嚅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却以冷若冰霜的语气讽刺她:“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 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有一次,徐志摩带才女袁昌英到家中吃饭,这位身穿毛料海军裙装的 袁小姐打扮入时,也很洋气,双脚却是三寸金莲。袁昌英走后,徐志 摩问张幼仪对客人印象如何,张幼仪直话直说:“她看起来很好,可 是小脚与西装不搭调。”这句话就好像踩到了猫尾巴,徐志摩恼羞成 怒,厉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诗人多少有些病 态,他对张幼仪的大脚,以及大脚所代表的刚健精神并无好感。

在张幼仪看来,离婚就是被休弃,而她自认为没有触犯“七出”中的 任何一条,临近产期,她更加害怕孤独。徐志摩没有耐心与妻子磨蹭, 怒气冲冲地撇下她,一走了之。玩了地段时间失踪后,徐志摩拿来离 婚协议书,逼张幼仪就范。她痛定思痛,同意与徐志摩协议离婚,好 让自己从冰冷无情的婚姻中彻底解脱出去,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 养费她一个子儿也没要。徐志摩欢天喜地,写了一首诗《笑解烦恼结》 送给张幼仪,在诗里,他认为忠孝节义是个死结,它“把人道灵魂磨 成粉屑”。在最末的诗节中,他这样写道: 如何!毕竟解散,烦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边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 离婚后,徐志摩心情舒畅,张幼仪则心境悲苦,但她并未就此消沉。

嗣后,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学,掌握了当幼师 的一技之长。

1926 年,张幼仪学成归国。此后,徐家二老待她胜过亲生女儿,为 了表明诚意,徐申如将家产一分为三:儿子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孙 子徐积锴和张幼仪一份,他们老两口一份。实际上,自从幼子彼得在 柏林夭折后,徐志摩也开始对这位脱胎换骨的“乡下土包子”刮目相 看,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及张幼仪时有这样一句话:“C 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致信二哥张君劢,略述苦况,张君劢的回信 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他还叮嘱妹妹:“万勿打胎, 兄愿收养。”张幼仪听从二哥的安排,在巴黎的近郊住了一段时间, 然后随七弟去德国求学。张幼仪在柏林求学期间,曾有适龄男子追求 她,她的回答很简单:“我还不想结婚。”那时,四哥张嘉璈告诫她, 为了保住张家的颜面,她在未来五年里,都不能教别人看见她跟某个 男人同进同出,以免别人认为徐志摩与她离婚是因为她不守妇道。不 公平的是,张幼仪如此严格自律,徐志摩那边却变本加厉地风流快活, 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有追到林徽因,却追到了陆小曼。

起先,张幼仪帮助公公徐申如理财,十分得力,也算是磨练了基本功。

1927 年,张幼仪受到邀请,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她 的人脉搏资源和四哥的照应是她出任此职的要件。她还担任云裳时装 公司总经理,这家成衣公司由她八弟和徐志摩等人投资。她每天上午 九点正准时到银行办公室上班,她的办公桌摆在最后头,整个银行的 状况一览无遗。有人开玩笑说,她这种分秒不差的守时习惯是从德国 哲学家康德那儿学来的。除了负责银行的经营,每天下午五点,她还 要补习一小时国文。六点钟她再到云裳时装公司打理财务。张幼仪很 有经商理财的头脑,她在大风大浪的股市里赚了不少钱,在家附近建 新房,给徐志摩的父母住。战争期间,她囤积军服染料,直到价格上 涨一百倍才果断出手。她还炒作过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同样能够 获利了结。由于张幼仪为人极守信用,战时,女子储蓄银行竟然撑过 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张幼仪一生恪守中国传统道德,她曾对侄孙女张邦梅说过一句耐人咂 摸的话:“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 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她不仅心存仁恕,而且她的悟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53 年,张幼仪在香港与相邻的中医苏纪之结婚。婚前,她写信征 求二哥的意见,张君劢的回信中有六个关键字:“妹慧人,希自决。” 她还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的意见,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个寡妇, 理应听我儿子的话。”她儿子徐积锴是土木工程师,他的回信不仅富 于辞采,而且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 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

诸孙长成,全出母训。?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 迄至暮年,张幼仪在口述自传中颇有些酸楚地说:“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 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至死都无法原谅徐志摩的放纵风流,她评论道: “文人就是这个德性!”她也不承认林徽因和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 达到了爱的程度。“如果她林徽因爱徐志摩,为什么在他离婚后,还 任他晃来晃去?那叫做爱吗?”“人们说陆小曼爱他,可我看了她在 他死后的作为后,我不认为那叫爱,爱代表善尽责任,履行义务。” 结论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在他一辈子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 我最爱他。”张幼仪的确说得起这句硬话,至少,台湾版的《徐志摩 全集》就是在她的精心策划下由梁实秋主编而成的。

可悲的是,张幼仪精明干练,长年喜欢与算盘打交道,她的爱情以理 智的成分居多,缺乏浪漫的诗意,所以徐志摩并不领情。篇二:徐志 有人说:“人生下来只有一半,出生是为了找另一半,有的人幸运很快便找着了,有的找了一辈子都没有结果,有的找着却找错了,有的 找着了又丢了。” 徐志摩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 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 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徐志摩1897 年出生,至1931 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 年,英年早逝。

徐志摩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 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 年,他出国时改名 ——志慧和尚摸过的。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 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的时候, 都会不由自 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的人。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 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徐志摩曾说:“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 事”。事实也是如此,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也就不 会名扬中外,传芳百世。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的好友胡适这样 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 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构成了徐志摩亦幻 亦真的浪漫人生。正是因为徐志摩对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才让他遇 见了温柔贤淑的张幼仪;清纯灵秀的林微因;风情万种的陆小曼。有 人认为在与这三位女子的恋爱中,徐志摩仿若一只为爱扑火的蝴蝶, 明知万劫不复,却毅然迎上前去,义无返顾。

徐志摩 在徐志摩的人生里程中,前二十年里诗歌并无缘于他,是因为林徽音, 才点燃了他浑身细胞里的才华与激情。他遇见林徽音之后,被林徽音 的文学素质所迷恋,并迅速坠入爱河。他认为只有用诗歌才能与林徽 音沟通心灵,才配向林徽音表达圣洁的爱。是爱情,使一个普通的文 人变成了一位浪漫的诗人。后来,当林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 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他受到沉重的打击,他爱的希望破灭了,他的 诗歌也随之走向死亡。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在热恋中, 爱情成了他新的宗教,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 爱情又成了撕裂他美好理想的罪魁祸首,他的诗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 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爱情,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 歌;初恋与失恋,这短暂的时间里,使一颗浪漫的心和一份真诚的情 愫迅速遇火涅盘。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1900 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 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 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 年,由政界风云人物 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 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1918 年生长子徐积锴,1922 年生次子彼得。可是,徐志摩对这样的包办婚姻并不如意,他对原配 夫人张幼仪的态度几乎无情甚至残酷。从婚前到婚后,他对张幼仪都 是那样鄙弃。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 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 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 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反抗旧式婚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那 时在社会有一定声望的文人,胡适、鲁迅、林语堂等,无不怨恨包办 婚姻但又不得不默默承受,不敢愈越婚姻的雷池半步,哪怕有了真正 心仪的对象。可拥有叛逆性格的徐志摩,却决心要一意孤行反抗到底 了,他不能容忍没有爱和自由的旧式婚姻,他认为这是对灵魂的扼杀, 决然要与张幼仪分手,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对此,他倔强地 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 我命,如此而已。” 才女林徽因 1921 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他才深切地感 到这才是他要的女人,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爱情。那时林徽因游历欧洲, 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徐志摩被林徽因出 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随后,徐志摩与林徽因 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 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 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 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 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 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篇三: 张幼仪---遗弃使她成长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说,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把嘴角 往下一撇,用充满鄙夷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自她嫁入徐家, 徐志摩从没有正眼看过她。

张幼仪出生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徐志摩嫌她乡气,应该不是 从出身、地位等现实条件来说的,而是一个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 响的年轻人,对没有见识、没有自我的传统女性的难以认同。

名门望族之女 张幼仪生于1900年,比徐志摩小4岁。她的二哥张君劢,是中国 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趝, 曾任中国银行总裁是“政学系”重要人物。

张幼仪14岁时,张嘉趝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 颇为赏,主动向徐家求亲,以二妹相许。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家 中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和拥有 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 他一口答应,并送了聘礼。

“思想的裹脚布” 张幼仪3岁那年,母亲曾经尝试给她缠足,但是,她的二哥张君劢最 终阻止了母亲:“别折腾她了,她这样太疼了。”张幼仪成了张家第 一个天足的女人。

但是,“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 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出嫁前,张幼仪的母亲告诫她,在婆家只能说“是”,不能说“不”。

时人评价她:“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 但徐志摩并不喜欢她,婚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话说,张幼仪个性沉默坚毅,比较顶真,帮助公公理财,甚为得力,但这些老人眼中的优 点,在活泼飘逸、热情奔放的诗人眼里,就是呆板无趣、僵硬乏味。

婚后徐志摩在妻兄张君劢的引荐下,拜梁启超为师。婚后4年,两人 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个月。张幼仪足不出户,总是长时间跟着婆婆坐 在院子里缝缝补补。婚后她也曾写信给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 能完成中断的学业,但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这些事情,使 得读书的愿望成为泡影,一直到晚年,她都为没能到“像丈夫所爱的 女人读的那种一流学校上学”而耿耿于怀。

1920年,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到达马赛 港时,“我斜倚着船舷,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 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 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来的 表情的人。”据说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为的是让徐志摩知道要对家负起责任。

见面后,徐志摩第一件事便是带她去买新衣服和皮鞋,因为他认为她 从国内穿来的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式服装太土了,会让他在朋友面前丢 脸。就这样,心存无限希冀满心欢喜的她,便被他无声的行为深深刺 随后两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给徐志摩父母寄去。到英国沙士顿安顿下来,他们的关系并无改善,张幼仪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并 提出离婚。

张幼仪愕然,不知所措,“我听说因为有人打胎死掉的。”她说。

“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他回 在张幼仪的眼光里,离婚就是被“休”,她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没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条。两人可能发生过争吵,徐志摩一走了之, 不知去向。一筹莫展的张幼仪只能哭着写信向在巴黎的二哥张君劢求 救。她撑着沉重的身子一个人从英国到巴黎,她不识洋文,只认识P aris,因此,一路寻找这个她唯一认识的字眼。在巴黎呆了一阵子后, 她随二哥、七弟到了德国。

1922 年在柏林,张幼仪生下了次子彼得,当她从医院回家后,一直 杳无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来找她签离婚协议———其时林徽因已经 回国,他急着回国追求她。

林徽因晓得,和徐志摩一起,会给张幼仪带来伤害,毕竟徐志摩是有 妇之夫。与此同时,梁启超想撮合他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三权 衡之后,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并结为夫妇。

张幼仪签了字,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 没有吵闹,没有纠缠。张幼仪是明智的。在徐志摩对她没有了 爱情的时候,她选择了平静地离开。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 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 无论是徐志摩还是张幼仪,在海外求学,一直都是靠徐志摩父亲的汇款。徐志摩和张幼仪协议离婚后,徐家仍视张幼仪为自家人,徐父每 月都给张幼仪寄200美金。战后德国,马克贬值,一美元就能买很 多食品,200美元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张幼仪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 教育。1925年,彼得3岁时,死于腹膜炎。

徐志摩在彼得死后一周,抵达柏林,这是他们离婚后第一次见面,当时,徐已经开始热烈追求陆小曼。徐志摩神采奕奕,而丧子后的幼 仪瘦小憔悴,她赢得了徐志摩的尊敬。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说: “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在德国期间,也曾有男子追求张幼仪,她回答:“我还不想结 婚。”———终其一生,张幼仪都是一个背负沉重包袱的女人 ———“四哥写信告诉我,为了留住张家的颜面,我在未来五年里, 都不能教别人看见我和某个男人同进同出,要不别人会以为徐志摩和 我离婚是因为我不守妇道。” 到了晚年,她仍然教育出生在美国的侄孙女:“中国家庭之间的关系 很重要????你来跟我说晚安的时候,偶尔会在我允许你离开之前,先 掉头走掉,这样子很糟糕????” 很会做人、很会赚钱 1926年,张幼仪回国。徐家二老将她收为干女儿,徐申如将家产 分成三份,儿子和陆小曼一份,孙子和张幼仪一份,老两口一份。

陆小曼在徐家二老面前,公开和徐志摩发嗲,要徐志摩吃她剩下的饭、 抱她上楼等,这让徐志摩父母深为反感。相比之下,张幼仪是特别善 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在二老要求跟她与孙子同住时,她建议他们先回 老家,在老家住过一段后,再到孙子这里来,避免使徐志摩陆小曼尴 尬。徐陆举行婚礼,曾给她发请柬,但她没有去。他们三人后来在胡 适家见过一面,陆小曼和徐志摩显得很亲昵———老年的张幼仪在口 述自传中有些酸酸地说:“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 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 在东吴大学做了一阵子德文教师后,1927年她开始担任女子商业 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每天上午9点正,她到办公室,这种分秒不差的习惯是从德国学来的。

下午5点,会有个教师到公司来,给她补习一个小时的国文。6点钟 她再到云裳时装公司,打理财务。

张幼仪似乎很有经商的头脑,她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在自己的住房 旁边给公婆盖了幢房子,战争期间,她囤积军服染料,价格翻了10 0倍才出手。

有种说法,她和徐志摩离婚后,通信不断,感情反而比结婚时好,并 且不时接济徐志摩,《人间四月天》里,也表现徐志摩对她似乎还含 情脉脉———这有一些想当然的成分。

徐和她的通信,基本上是事务性的。如果说徐从她那里拿钱,也不能 说是张幼仪在接济徐志摩,因为云裳时装公司是张幼仪八弟和几个朋 友一起开的,徐志 摩也是股东之一。而且,徐父后来几乎将产业全部交给张幼仪打理,张幼仪即便给徐志摩钱,也只能说是做徐父和徐志摩之间的经手 人罢了。

张幼仪承认,和徐志摩的离婚,使得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在 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1947年,张幼仪到北平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其时林徽因病危, 托朋友传话说想见她。她带着儿子和孙子去医院看了林徽因,那是她 们唯一的一次见面,双方都没有说话。张说:“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 也许是看我人长得丑又不会笑。”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婚前,她写信 到美国征求儿子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 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 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 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

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1988年去世,是诗人情 感生活中,活得最长的人。

走不到一起 1996年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在美国出版了张幼仪的口述自传 《小脚与西服》。这本书畅销一时,时正值台湾女权运动的高潮,张 幼仪被演绎为女性解放的典范,她的自立、自强,从不幸中寻找自我 的经历,让很多当代女性感到扬眉吐气。

现代文学史专家陈子善先生认为:“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女性成长的过 程,将她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困惑、选择的过程展示得比较清楚,有 一定的价值。” “但是,书中情绪化的因素很多,总的感觉,张幼仪在抱怨,对林徽 因、陆小曼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陈子善先生认为,没有张幼仪晚年的自述,《人间四月天》很可能拍 不成,但正因为这样,电视剧太多根据张幼仪的一家之言,势必导致 过多的同情、过多的美化,特别是林徽因最后的“道歉”是荒唐的,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出现,也会有别人,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她和徐 志摩没有共同语言。” 一个精明、干练、勇敢而没有诗意的女子,和一个浪漫、天真、热情、 毫无心机的诗人,走不到一起。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 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 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 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 转帖一篇好文章------纪念张幼仪张幼仪十五岁由兄长做主 风光地嫁给徐家的独子徐志摩, 在别人眼中的浪漫才子, 对她而言却是一个 从不以正眼瞧她的冷酷丈夫。

婚后,徐志摩长期在外求学, 夫妻聚少离多, 待长子出生之后, 父母更允准他出洋留学, 分离两年, 幼仪才得到二老的首肯 前往英国与丈夫同住。

到英国不久又有了身孕, 徐志摩竟无情地 要她自己去把孩子打掉, 当时堕胎的危险性百倍於今日, 何况在言语不通 人生地不熟的异国, 於是,幼仪作出 第一次违背丈夫意思的决定, 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

数天后,徐志摩用 「小脚与西服」比喻俩人 婚姻的不适合 以此向她提出离婚之后,然后就不见踪影。

丈夫不告而别, 幼仪只好去巴黎投靠二哥待产, 随后又跟著七弟至柏林, 生下了次子彼得。

篇四: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 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 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那 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 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 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 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 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 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 择《人间四月天》这个 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 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 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 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 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 正着手写《徐志摩传》, 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 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 年谱,就用了三年时 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 了这么个“徐志摩热 ”,不能说一点感慨也 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 是2000 月写完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0 月印出来,当年就印 了第二版。这个时候, 《人间四月天》的热劲 已经过去了。有人说, 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 看。我的看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 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 评说了!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 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 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

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 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 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 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 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 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 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 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 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 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 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 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 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 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 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

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 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 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 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 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 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 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 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 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 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 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 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 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 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 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 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 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 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 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 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 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 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 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

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 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 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 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 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 年。林徽因多 大呢,她是1904 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

徐志摩1918 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 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 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 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 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 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 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 24 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 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 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 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 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 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 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

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 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 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 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 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 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 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 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 岁的林徽因当时有 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 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 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 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 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 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 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 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 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 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 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 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 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 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 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 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 在1924 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 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 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 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 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 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 年11 月19 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 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 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 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 年去世, 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 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 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 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 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 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 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 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 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 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 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 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 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

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 年夏天,也就是 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 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 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 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 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 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 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 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 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 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 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 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 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 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 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 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 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 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 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 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 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 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 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 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 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 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 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 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 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 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 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 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 给沈从文的信。篇五: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 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 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反对.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 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 年10 月29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 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 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 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 后前往柏林留学.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 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 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 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 志摩死后,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 林徽音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 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纱窗下共研文学.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 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 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

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 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 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 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 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 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

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 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徐志摩 1925 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 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 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 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 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 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

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 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 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 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 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 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 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 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 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 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

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篇一: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的爱情林徽因的爱情,徐志摩的追逐,金岳霖的守候,梁思成的包容!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讲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

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

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

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

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

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

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况且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

纪念他。在我们现在,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

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

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

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

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

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

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但是他们

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

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

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

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

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

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

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

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

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

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

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

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

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

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

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

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

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

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 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

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

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

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

明到骨头里的。而林微因,不仅没有离开梁思成,反而感动万分地对他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

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

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

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

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

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

“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

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

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

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

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

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

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

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

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篇二:徐志摩个人轶事 谈到徐志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浪漫—— 他一生坚守“爱”、“美”和“自由”的“单纯信仰”。为人浪漫,婚恋浪漫,诗文浪漫,

甚至连死也不寻常——带上浪漫色彩。

至于徐志摩死后,人们谈得更多的,也还是他的浪漫。

因此,以“浪漫”二字概括徐志摩,虽然并不全面,但符合其最基本的特点。

所以我说:浪漫是徐志摩的旗帜。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今海宁市)保宁坊。原名徐章垿,

字槱森,小字幼申(一说又申)。母亲对徐志摩非常疼爱;徐志摩对母亲感情也极深。后来在《给母亲》这首长诗中,他

这样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我完全是你的,你唯一的儿,你那时是我思想与关切的中心太阳在天上,你在我的心里。此外,徐志摩的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孙子。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称她是

“爱我疼我宠我的祖母”:早上走到祖母的床前,揭开帐子叫一声软和的奶奶,她也回叫我一声,伸手到里床去摸

给我一个蜜枣或三片状元糕,我又叫了一声奶奶,出去玩了,那是如何可爱的辰光,如何可

爱的天真。

??她爱我宠我的深情,更不是文字所能描写;她那深厚的慈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

不蔽。??

总之,徐志摩出生在一个富足幸福的家庭;在家人的宠爱呵护下,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幸福快乐的童年,自然有助于徐志摩自信、积极、健康心理性格的形

成。

其二,良好全面的教育。

因为家境富足,徐志摩从小受到良好系统的教育:他四岁入家塾读书。截至留学前,共

接受了9年旧学、8年新学教育,且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1900至1907年,志摩入家塾读书。1907至1909年,徐志摩入硖石开智学堂。1910年春至1915年夏,徐志摩就读于杭州府中学、杭州第一中学(根据前校改名),成

绩优异,并在校刊《友声》开始发表文章[4]。1915年秋,志摩19岁,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并于10月29日与张幼仪结婚。1916

年春,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秋,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的预科学习。

1917年秋,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他转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并拜梁启超为师。良好而全面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使得徐志摩自小就富有才气和才情——这也是一个人

能够“浪漫”的资本。

其三,风景如画的环境。硖石是一座著名的江南小城:东、西两山环抱,中间硖河穿流而过。山上有宝塔、亭榭、

楼阁,云树环合;山下有庙宇、学堂、民家,溪水环绕。青山如黛,绿水长流,风景秀美。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就有四次驻跸硖石,忘情于硖石的山山水水。

徐志摩十分喜爱硖石的东西两山:少年时代常在这里嬉戏;成年后几度还乡,也在这里

留连忘返。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这样描绘自己的家乡: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如果说,家园故国的“亲情之爱”,“自然之美”为少年徐志摩种下了最初的浪漫根苗;

那么,异域他乡的“欧风美雨”则进一步使其茁壮成长,并激活其“追求自由”的精神。

从1918年8月至1922年8月,徐志摩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共计4年。1921年春,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g. l. dickinson;一译为迪金森)的推荐下,徐

志摩得以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读书。同年10月25日,徐志摩同罗素相识。名校名人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其性灵。

(arthur waley)、以及著名女作家曼斯菲尔德(曼殊菲尔,katherine mansfield),徐

志摩都曾一一拜访,并同他们中的许多人保持长久的友谊。在1920年11月给家人的信中,

徐志摩还表露过在结交“名士”的兴奋和感受: ??儿到伦敦以来,顿觉性灵愈发开展,求学兴味愈深,庶几有成,其在此乎?儿尤喜与

英.....国名士交接,得益倍蓰,真所谓学不完的聪明,儿过一年,始觉一年之过法不妥,

以前初到....................美国,回首从前教育如腐朽,到纽约回首第一年如虚度,今后悔去年之未算用,大概下

半年又是一种进步之表现,要可喜也。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如前所述,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时,与张幼仪结婚已近6年。

然而,徐志摩认识并爱上了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3],1904年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庶出)。

祖父林孝恂,为前清翰林,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后,历任南

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

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1920年春,林长民赴英讲学,林徽因亦随父去读中学。其间随父游历巴黎、日内瓦、罗

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

徐志摩是1920年9月24日来到英国。约在10月上旬(一说年底),即与林家父女相识。

徐志摩先是频频造访林长民,与之无话不谈,成为忘年之交。接着,徐志摩爱上年仅16岁的

林徽音,开始频繁发起爱情攻势。

对于林徽因,徐志摩不仅常常找借口与其见面,而且一直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

下面是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一封信节选:那一句话,就是海涅说要用大树当笔,蘸着海水写在天幕上的三个字:我爱你。说我疯

狂也罢,说我有悖伦理道德也罢,我管它别人会说什么?我爱你??我爱你??我真想把其

它任何字、词、句都忘记光。只记住这三个字,只写这三个字,写下去,写下去,一直写到

生命的终了。

张幼仪回忆说:

后来住沙士顿的时候,看到他每天一吃完早饭就赶着出门理发,而且那么热心地告诉我,

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就猜到他这么早离家,一定与那女朋友有关系。

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

伦敦的女朋友联络。他们用理发店对街的杂货铺当他的地址,那时伦敦和沙士顿之间的邮 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鱼雁往返。他们信里写的是英文,

目的就在预防我碰巧发现那些信件,不过我从没发现过就是了。1921年8月,张幼仪发现自己怀孕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徐志摩突然提出离婚,最后

竟“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幼仪来到巴黎后,先被二哥张君劢安排到巴黎乡下刘文岛夫妇家借住。1922年初,七弟

从国内赶到,将张幼仪接到德国柏林。1922年2月24日,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彼得”(又

名“德生”,次子;长子名积锴)。一个星期后,张幼仪出院回到七弟家,见到一直没有露面的徐志摩托吴经熊送来一信,

信上说——

??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无爱之婚姻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

由,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

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

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张幼仪当即打电话给吴经熊,说约见徐志摩。并于第二天在吴家与徐志摩协议离婚。

于林徽因早于几个月前(即1921年10月)已随父亲回国,徐志摩返回剑桥后,未及半年,

便突然放弃学业回国。

“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关于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分手,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指责者不乏其人。现在回顾起来,不

少人仍觉得徐志摩有点过于决绝甚至是残酷。然而,这正是徐志摩。因为浪漫也是要付出代

价的。

不为世俗名利所拘牵,率性而为,以情为本,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才是真正的浪漫,

才算浪漫的志摩。

徐志摩于10月15日回到上海,在南京等地盘桓月余,12月初就赶到北京。然而等待他

的,是一连串打击。

首先,是梁启超从上海的来信,就徐志摩离婚一事提出两大忠告:其一,人类恃同情心以自贵于万物,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

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重闱之悲诧,微君

劢言吾亦可以推想得之,君劢家之老人,当亦同兹感。夫人或与弟同怀抱所痛灭杀(?),然

最堪者两儿,弟既已育之,胡能置之,滋事恐弟将终身受良心上之重罚无以自宁也。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最乐道,吾于兹义固不反对,然吾以为天下神圣之事亦多矣,

以滋事为惟一之神圣,非吾之所敢闻,且滋事可遇而不可求,非可谓吾欲云云即云云也。况

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

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1] 即使是他最尊敬的老师的话,徐志摩也听不进去了。他回信表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

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接着,

是林徽因已经与梁思成订婚的“成言”。根据梁启超在1923年1月7日写给女儿思顺的信,可以断定时在培华中学读书的林徽因,

刚刚与梁思成确立了恋爱关系: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我告思成和徽音须彼此学成后乃订婚约,婚约定后不久便结婚)。

林家欲即行订婚,朋友中也多说该如此,你的意见呢? 当徐志摩来到北京,跨进林家位于景山后街一处称作雪池的院子时,曾有这样一副楹联

在等待着他: “长者有女年十八,游学欧洲高志行。君言新会梁氏子,已许为婚但未聘”。这对徐志摩当然不啻为晴空霹雷。但是,徐志摩是一个不甘就这样放弃的人。或许正是

因为林徽因“已许为婚但未聘”,徐志摩便又展开一系列爱情攻势。然而,由于梁思成的“抵

抗”,徐志摩的攻势一再受挫。

有一个小故事,或许时间稍后些,颇能说明徐志摩的执著与尴尬。北京的松坡图书馆,馆址有两处,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一处在北海公园里

的快雪堂。梁启超是馆长,在快雪堂办公。这儿是一处幽静古雅的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

梁思成因关系特殊备有钥匙可自由出入,便约了林徽因来此谈情说爱。徐志摩找林徽因也会

找到这儿。他是梁启超的弟子,又是林长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来找林徽因也不能说有

什么不对。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便在门上贴一纸条,上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志摩见了,只得怏怏而去。[3]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车发生车祸,被一大轿车将左腿撞断,住协和医院。梁

思成虽然由此落下终生残疾,却因祸得福:其间林徽因经常到医院探望,并最终下定决心嫁

给梁思成。

同年,林徽因从培华女中毕业,并考取半官费留学。篇三:分手信这么多年了,最后你还是投入了别人的怀抱,不怪你,是我做的不好,是距离,还是爱

情,你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他,我想说,我成全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妻妻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管因为什么,你是我最爱的人,和你相守的这段日子,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日子,希望

你幸福,曾经以为,我们无法分开,却实实在在的被分开了,是我亲手造成的,我不怪你 我

爱你才做出让他喜欢你的事情,我爱你才会给你幸福的生活 别了,曲亚静 我不能看着你在

喜欢的人和我之间煎熬

曲亚静是我曾经的唯一,曲亚静,我的美美,我的爱,我的美头头,美领导,老婆大人,我的曲美,你最终还是

走了,走的好远

1560天的相守,1560个日夜,终究抵不过那种感动 早已物是人非,早已不再疼爱,你让我骂你,我做不到,因为我爱你,因为,我给你想

要的那个他,那个幸福,王晓迪是,刘腾龙也是,只要你幸福,我就满意!你说爱是自私的,

我说,爱是无私的

篇二: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爱情 文/赵冬

有人说:“人生下来只有一半,出生是为了找另一半,有的人幸运很快便找着了,有的找了一辈子都没有结果,有的找着却找错了,有的找着了又丢了。”

徐志摩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徐志摩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徐志摩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 徐志摩 ——志慧和尚摸过的。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的时候, 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的人。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徐志摩曾说:“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事实也是如此,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也就不会名扬中外,传芳百世。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的好友胡适这样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构成了徐志摩亦幻亦真的浪漫人生。正是因为徐志摩对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才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张幼仪;清纯灵秀的林微因;风情万种的陆小曼。有人认为在与这三位女子的恋爱中,徐志摩仿若一只为爱扑火的蝴蝶,明知万劫不复,却毅然迎上前去,义无返顾。

徐志摩

在徐志摩的人生里程中,前二十年里诗歌并无缘于他,是因为林徽音,才点燃了他浑身细胞里的才华与激情。他遇见林徽音之后,被林徽音的文学素质所迷恋,并迅速坠入爱河。他认为只有用诗歌才能与林徽音沟通心灵,才配向林徽音表达圣洁的爱。是爱情,使一个普通的文人变成了一位浪漫的诗人。后来,当林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他受到沉重的打击,他爱的希望破灭了,他的诗歌也随之走向死亡。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在热恋中,爱情成了他新的宗教,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爱情又成了撕裂他美好理想的罪魁祸首,他的诗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爱情,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初恋与失恋,这短暂的时间里,使一颗浪漫的心和一份真诚的情愫迅速遇火涅盘。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可是,徐志摩对这样的包办婚姻并不如意,他对原配夫人张幼仪的态度几乎无情甚至残酷。从婚前到婚后,他对张幼仪都是那样鄙弃。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反抗旧式婚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那时在社会有一定声望的文人,胡适、鲁迅、林语堂等,无不怨恨包办婚姻但又不得不默默承受,不敢愈越婚姻的雷池半步,哪怕有了真正心仪的对象。可拥有叛逆性格的徐志摩,却决心要一意孤行反抗到底了,他不能容忍没有爱和自由的旧式婚姻,他认为这是对灵魂的扼杀,决然要与张幼仪分手,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对此,他倔强地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才女林徽因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他才深切地感到这才是他要的女人,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爱情。那时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随后,徐志摩与林徽因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篇三: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故事 [1000字]

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林徽因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

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

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那

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

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

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

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

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

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

择《人间四月天》这个

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

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

容、演出效果上,都得

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

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

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

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

正着手写《徐志摩传》,

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

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

年谱,就用了三年时

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

了这么个“徐志摩热

”,不能说一点感慨也

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

是2000年6月写完的,

北(转 自 于:wWW.Hn1C.cOM 唯才教育 网: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0月印出来,当年就印

了第二版。这个时候,

《人间四月天》的热劲

已经过去了。有人说,

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看。我的看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评说了!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

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

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

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

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

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

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

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

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

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 丈夫不告而别, 幼仪只好去巴黎投靠二哥待产, 随后又跟著七弟至柏林, 生下了次子彼得。

5篇 四: 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 部电视连续剧,是201X 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那 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 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 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 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 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 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 择《人间四月天》这个 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 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 容、演出效果上,都得 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 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 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 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 正着手写《徐志摩传》, 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 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 年谱,就用了三年时 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 了这么个“徐志摩热 ”,不能说一点感慨也 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 是201X年6月写完的,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0月印出来,当年就印 了第二版。这个时候, 《人间四月天》的热劲 已经过去了。有人说, 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看。我的看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评说了!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 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 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

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 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 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 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 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 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 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 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 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 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 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 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 “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 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 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 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 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篇五: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H,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H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徐志摩 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出名多少是源于他跟3个奇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当然我并不是否认他诗歌创作的才华。但似乎长久以来,他的感情更让人津津乐道。女人是他一生诗词成就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他成全了这三个女人,因为如果没有他,张幼仪只不过是个小有成就的女强人,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名媛太太,而林徽因至多也只是一个漂亮的女建筑家。

张幼仪比志摩小四岁,是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的妹妹,出身显贵,也上过女子师范学堂读书。只是其母亲思想较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想嫁户好人家就不能读书”,因此半途而废了。幼仪在晚年曾经这样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而志摩却辜负了这个女人,因为他看不起这个女人,始终认为这段婚姻,是小脚与西服般的不配,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无法相处而破裂的。事实上,幼仪是天足,根本没有裹过脚,在当时也算先进。

他们是1915年结的婚,当时才16岁。刚结婚不久就有了一个儿子,1922年在柏林离了婚,金岳霖与吴经熊就是他们离婚的见证人。

21年幼仪到英国陪读时,志摩对她极为冷淡,但还是有了第二个孩子。当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因此要她打掉,幼仪不肯,独自去了柏林生下了孩子。还没有坐完月子,志摩追到柏林,几乎是逼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书,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竟然也毫无半点留恋,当时做的的确是太过绝决了一点。

3年后孩子夭折了,对幼仪又是一个致命大打击,我认为她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爱的男人不爱她,但她没有理由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吧。从出国到柏林那几年,幼仪一直很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想缩小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希望可以挽回这个家,是徐志摩不肯给她机会。

她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女子银行,还经营服装公司,也是办得有声有色。当时是徐志摩的父母深知儿子对不起她,所以认她作干女儿算是补偿。以后,幼仪不但照顾他父母,还经常接济志摩跟小曼尴尬的生活困境。这对一个女人来说,真的是非常伟大,是另外两个女人怎么都比不上的。

再说林徽因,比徐志摩小 七、八岁,海宁人把她从志摩的生命里抹去的,但事实上她在徐志摩的生命里的确存在。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但却相恋在志摩去伦敦留学后。可能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总有孤单无助的时候,才使这个小女人闯进了他的生活。跟幼仪相比,她的确是要聪慧、漂亮得多。不可否认,我估计她的确喜欢徐志摩,不过那时也不过是少女朦朦胧胧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她的理智完全战胜了感情。她不愿做志摩的情妇,要他离婚。离了婚后她还是顶不住第三者的压力,抛下志摩回了国。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猜测,至于林徽因为什么在徐志摩离婚后还要离开他,也没有人知道,至今可算是个未解之迷。

林徽因回国后又很快跟梁思成相恋,我想这大概是林徽因想借梁思成来忘记徐志摩吧。在林与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师,梁启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还热恋着林徽因,从柏林办完离婚手续回到英国,不见了林徽因,一定会找到国内。也是怕两人旧情复炽,使梁家下不了台,于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国留学,避开徐志摩,想等他们把事情淡忘后再举办婚礼,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其间,志摩还写下这样的句子: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跟梁思成于1928年在加拿大结的婚,婚后徐志摩与林徽因其实一直有书信往来,但两人的关系似乎是由恋人变成了知己。

和陆小曼相识在林徽因新婚后,徐志摩极度空虚痛苦的时候。陆小曼也是大家闺秀,才华横溢,其父师承日本名相伊藤博文。她本人也精通音乐,绘画,通晓多国语言,还擅长唱戏,小说和剧本也写得很好。只不过当时她也是别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是北平驻哈尔滨的警察局长王赓,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夫妻俩,一个生性活泼,一个不苟言笑,再加上一个在哈尔滨,小曼则在北平,两地分居,才导致婚姻的破裂。

后来小曼离了婚,几经波折,才和志摩终成眷属。两人还请了梁启超做证婚人,梁老更是在婚礼上破口大骂,希望他们两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当时金岳霖也在场,用时髦的话说还是志摩的伴郎。

新婚燕尔,夫妻当然是分外恩爱。志摩带小曼回海宁见他父母时,就住在海宁硖石干河街的新居里。原来的旧居在硖石镇西河街17号,不过因为实在是太陈旧,整顿市容的时候被拆除了。我没有去过。新居我是去过好多次,那是一幢很西式的两层别墅洋房,前面是很宽的草坪,西面有一口石井。北面是个小花园,有几张石桌、石凳,供休闲用。大门则出在东面,门口是徐志摩的表弟,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题的字“诗人徐志摩故居”。底层是志摩身平的陈列室,前前后前有好几个厅。二楼也有个大厅,一边是徐父母和幼仪及孩子的房间。另一边是志摩和小曼的新房,里面的陈设都用了浪漫的粉红色。新房外面是一个接待厅,也用作书房,这个就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眉轩”了,是根据小曼的字取的。

在这段时间里,志摩几乎思如泉涌,后来很多传世之作都出自这个小书房里。里面的茶几、椅子都是崭新的,我起初还以为是整修的时候添置的。管理员说那些都是原来的旧物,那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只在蜜月时住了几个月的缘故,后来也是来看他父母时候小住几天,而且来得次数也不是很多,因为徐父母一直不肯原谅志摩,据说也不肯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妇。但事实上,从志摩和小曼的新房来看,我个人认为,志摩的父母虽然气愤但也算接受了她。要不然他们根本不会为他们装修新房。

再说当时,也是好景不长,从跟小曼结婚以后,志摩几乎又跌进了另一个地狱。一来徐志摩跟张幼仪离婚激怒了其父母,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而小曼也是本性难改,婚后仍沉迷在娱乐场所。加上她挥金如土的个性,两人的生活非常窘迫,徐志摩也只有在北大作兼职教书来补贴家用,但还是入不敷出。

在以后的困难生活中,又是幼仪时不时地来接济他们,才能勉强度日。再后来,小曼因为喜欢唱戏而结识了越剧小生翁瑞午。还一起抽鸦片,一开始是因为她一直有胃疼和头痛病而借鸦片来镇痛。直到后来,缠绵烟榻,染上了烟瘾,一发不可收拾。志摩无数次劝说小曼,也是于事无补。也有人说翁瑞午跟陆小曼是有感情的,甚至在志摩过世以后还同居过。这一点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宁愿相信没有。

志摩是怎么死的,相信大家都知道,1931年11月份,他从上海飞往北京协和礼堂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讲座。我猜想当时可能也是因为生活过于窘迫,想省钱才去坐友人的邮机。半路上,在济南附近撞上山头坠毁。我想他去世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因为那时候,他跟小曼的婚姻也已经快走不下去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我看他还是要离婚,回到追求徽因的起点,到时就不知道要伤害多少人了。他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对徽因的感情,我看大概就应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珍贵的”,不是么? 总之,我仍觉得志摩是幸运的,在过世以后,这三个女人都这么有情有义地为他,也该感到欣慰了。幼仪事业有成,还无怨无悔地照顾志摩的父母,抚养他的儿子。不过她一直恨的都是林徽因,而不是陆小曼,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毕竟自己的丈夫的心里装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而小曼在志摩的生命里不过是个后来者。

幼仪直到50多岁才嫁给了一个姓苏的医生,晚年过得很安乐。其实客观上讲,志摩真的不是什么好男人,他很自私,可能当时真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和理由。我时常想,如果他一生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他所谓的真爱。而从始至终都没有爱过幼仪,哪怕是一刹那都好,那么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还会跟幼仪生下两个孩子呢?现在有很多男人可能都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标签: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信 徐志摩写张幼仪的诗 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分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