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周记 > 正文

2008年高考作文模拟精题|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命题人:高春生 河北省景县一中    冯志伟 河南省睢县回族高中    高昌芬 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张中学      示例一   
  【命题设计】
  高春生河北省景县一中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多年前,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犹太裔青年到以色列访问,教堂神父给他讲了二战期间发生的一桩往事。一个冬天,德国纳粹将犹太人驱赶在一起,用火车运往欧洲某地的集中营,火车必须经过漫长的一夜才能到达目的地,欧洲冬季的深夜是那么寒冷――而每六个人中只有一人能得到一条毯子御寒。但没有人争吵,没有人抢夺,因为,幸运分到毯子的那个人总会平静地将毯子铺开,和周围其他五人分享,分享这难得的温暖。
  故事给这位年轻人很大的震憾和启发,后来,他将这种理念引进自己的企业,终于使企业摆脱困境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这位年轻人名叫霍华德?舒尔茨,他领导的公司就是当今享誉全球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经历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新型的材料作文试题,要写好这篇作文,审题立意准确、恰当是关键。认真阅读试题所给定的材料,首先,我们可以体悟到这是一则褒扬性的材料,材料的内涵是倡导“学会与人分享”的美德,考生可以以此为文章的主旨构思作文。第二,确立“分享”的主旨后,还应该加以拓展深化:分享温暖,分享快乐,分享知识,分享风险,分享痛苦,分享成果等等,诸如此类。第三,新型材料作文,要特别注意作文要求,字斟句酌,切莫违反。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即要求考生的作文主旨与试题所给材料的内涵相吻合,且行文中一定要在关键处突现材料本身;不要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经历作文,更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考生作文一定要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写真情实感,切莫再写那种“假、大、空”浮华而空泛的文章。
  
  【佳作展示】
  分享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赵娜娜
  泰戈尔诗云:“一份痛苦,与他人分享,痛苦便成了薄脆的甜冰;一份快乐,与他人分享,快乐便成了满怀的鲜花。”细细品读这首小诗,哲理深邃,启人心扉:学会分享,是一种智慧;学会分享,是一种美德;学会分享,是世间一道最美的风景。
  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二战期间,一个冬天,寒风呼号,威慑生灵。在押送往集中营的火车上,虽然每六人只有一个能分得一条毯子取暖,但这里没有争吵,没有抢夺,没有自相残杀的血腥,只有平静、和谐和温馨,因为火车上的犹太人心里都装着“分享”的智慧和美德,幸运分到毯子的那个人,总会平静地将毯子铺开,和周围其他五人分享,分享这难得的温暖。
  分享是特定条件下的最高智慧,分享是成就美丽的彩笔。
  大山深处,幽壑深谷,丛林密密。聪明的草木生灵懂得分享的真谛,没有哪棵树木高耸入云,独享天赐,它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分享阳光雨露,分享风涛阵阵,从而实现了共同繁荣、成材成林的理想。你再把目光投向南国的洪湖、北国的白洋淀,水草红鱼,白藕粉莲,还有那少女的轻舟,她们都懂得分享的真谛,分享蓝天,分享碧水,分享美丽,和谐相处,相互映衬,才把水乡之美推向了极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享自然的赏赐,乃是最美的景观。
  眺望山水,回首往事,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不管是姹紫嫣红的春日,还是绿茵如盖的仲夏,无论是果实累累的金秋,还是白雪飘飞的隆冬,都留下我和伙伴们童稚的笑语,淳朴的分享:瞥见一朵小花,我们的几只小手便拢在一起,欣喜地分享那淡淡的清香;大雨袭来,我们几个躲在一把伞下,风雨也被我们逗得发笑;谁家的柿子红了,枣子熟了,我们便淘气地爬到树上,摘一颗,摇一地,你一颗我一颗,分享这丝丝的香甜;雪飘了,冰冻了,小河里,大淀上,我们一起溜冰,一起抽陀螺,没有了寒冷,没有了寂寞,伙伴们尽情地分享着冬日的欢乐。
  光阴荏苒,我们进入了高中校园的殿堂。不知何时,不知何故,我和朝夕相处的朋友,怎么就少了那份“分享”的智慧,或者说我们有些时候只懂得与他人分享果汁和巧克力,却在无穷无尽的竞争中失却了理智。一本好书,一个解题的金点子,却悄然实施了“保密封锁”,以致人与人之间多了一层戒备,多了一层隔膜,少了一份珍贵的分享,珍贵的友谊。
  分享的美德在这里搁浅,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观!
  诚然,拼搏竞争,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掺杂了自私和嫉妒的竞争是愚昧的竞争;而只有在“分享”的大智慧支配下的竞争,才是聪明的、高尚的、美丽的竞争。
  还是让我们把头昂起来,驻足仰望那奔月的“嫦娥一号”吧。正是因为我国的航天精英和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协力同心,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才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奔月神话变成了现实,并且我国的航天人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的信息资源将与全人类共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莘莘学子,你和我,我和你,都来学会分享,摒弃杂念,摒弃嫉妒,和谐相处,知识共享,财富共享,痛苦共享,快乐共享,让分享的智慧、分享的美德永驻你我心间!
  
  点评:得分:56分
  以泰戈尔的诗开篇,引入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享是道最美的风景。然后又联系材料,用自然界的美景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体验,对“分享”做了诠释,视野广阔,而且还有怀旧色彩。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引用“嫦娥一号”这个例子,贴近生活实际,极具冲击力。语言不错,有些地方很像骈文,估计《滕王阁序》学得不错,而且应用得非常好。综合几个优点,这篇作文我打了56分。为什么不是满分呢?
  衔接不畅,有的段落太突兀了;高中时代的事例后,应该再说一下合作双赢的例子,证明“分享”的重要性。如果仅仅说“失去友谊”,那就没有力量。既然“分享”是道美丽的风景,那么,最后应该再强调一下“风景”,怎样才算“风景”,怎样的分享才算是“美丽的风景”。
  
  示例二
  
  【命题设计】
  冯志伟河南省睢县回族高中语文组
  【作文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男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父亲让我和他一起到一位老铁匠的铺里,我们将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锄头留在那里便到集市上去了。等我们返回时,耙子和锄头都已经修好。老铁匠虽然已经年迈,但他的手艺仍然精湛无比,经他修复的农具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父亲十分满意,爽快地掏出钱给老铁匠。
  “不用了,”老人说,“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
  但我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
  “即使我能活1000年,”诗人感慨道,“我也绝不会忘记老铁匠的那句回答,我敢说,那是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
  “年轻人,”老铁匠对我父亲说道,“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地舒展一下他的灵魂?”
  
  请以“舒展灵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⑥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颇令人深思和反省的哲理性作文材料。在写作“舒展灵魂”这个话题作文时,大家一定要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材料里老铁匠话语中“舒展灵魂”的具体内涵。其实,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十分清楚地看出,老铁匠所说的“舒展灵魂”就是具体指“这一类小活(修理农具)从不收费”这样的行为。
  二是“舒展”的含义以及“舒展”的对象。“舒展”在《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里有这样两条注解:“①动词:不卷缩;不皱;②形容词:(身心)安适;舒适。”此处明显选用动词义项,但我们要赋予更深的引申义。另外我们要明确“舒展”的是“灵魂”,即心灵或思想。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舒展灵魂”:展现心灵的坦荡磊落、性情的率真无邪,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灵魂不受任何尘世俗念干扰和牵绊的最纯粹表白。
  “舒展灵魂”,与之相对的就是――扭曲灵魂。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之风日益凸显的当今社会,灵魂扭曲者比比皆是:生意场上的人们利欲熏心、弄虚作假、尔虞我诈、奸猾算计,官场上的人们勾心斗角、曲意逢迎、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甚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人们也在日渐伪装起来,使自己身心疲惫机械地生活……于是,我们就要呼唤“舒展灵魂”!人们应该真正并真实地生活,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这种“诗意”就应该是灵魂深处最为极致的绽放和舒展!
  总之,行文中只要扣住话题内涵立意,展开阐述,深入剖析,都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同时要注意立意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抓其一点深刻理论即可。另外还应注意所选文体要一始而终,中间不可“变脸”。
  
  【佳作展示】
  绽放灵魂的蓓蕾
  周兰兰 河南省睢县回族高中三、47班
  如果生命注定要我承受,就请所有的痛苦都一起降临吧!即使躯体被碾成粉末,可我不屈的灵魂依旧高傲地飞舞!
  ――题记
  灵魂是躯体的上帝,躯体是灵魂的载体。生命注定只有一次,不能长久于世;而不灭的,却依旧是灵魂,那朵含苞待放的蓓蕾。
  她,以平民之身,思国家之责,念公卿之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她以柔弱的躯体承载了伟大的灵魂,用隽永的诗词诠释了绽放着的灵魂!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一朵摇曳在南宋天空中的蓓蕾!
  她爱国爱民,却依旧无法改变南宋王朝的历史命运,空余一腔巾帼热血。泱泱王朝中没有几人能读懂她眼眸里的哀怨,虽有丈夫赵明诚,却依旧不能伴她一生。年轻时,她是大家闺秀,精通琴棋书画,而诗词尤为蕴藉练达,着实婉约,于是有了“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可是到了已为人妇,与丈夫分居两地,对丈夫的思念使她日渐消瘦,“花自飘零水自流”,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惆怅!独上高楼,却望不到丈夫的身影,空楼独倚,“满地黄花堆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即使是那样的日子,她依旧从诗词里汲取精华,坚强地绽放着自己的灵魂。可是丈夫猝死之后,她的心似乎也随之而亡。接着,生命中的亲人们渐次离开人世,只留下她一人踽踽独行,那是一种怎样的辛酸!又逢王朝衰落,国耻和家愁让这位柔弱的女子倍感苍凉,那一颗女儿心又怎能承受命运的如此重创?她的灵魂在南宋王朝里显得那样孤独和寂寞,在寒冷的历史之风中摇曳着,显得苍白无力!
  可是她依旧坚强,因为她要舒展自己的灵魂,绽放自己的蓓蕾,所以她抬起那娇弱而愤怒的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壮!我时常想,在那样的朝代,这是一种怎样的呐喊!
  李易安,千古之才女,就这样用悲天的呐喊演绎了她最后的人生,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最终没能淹没她的灵魂。
  “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与南宋王朝背道而驰,这是一种怎样的顽强!可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顽强,才能让她在那跌宕起伏的岁月里,高傲地绽放她灵魂的蓓蕾!
  
  点评:得分:54分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大气作品。其突出优点有三:一是文章题目吸引人,诗意盎然,扣题紧密,文采飞扬。“绽放灵魂的蓓蕾”不仅点明了话题“舒展灵魂”,而且暗指文章中的词人李清照,以花喻女子,自古皆然。二是巧用题记,启人深思,切合主题,画龙点睛。三是作者对词人李清照一生的生活轨迹把握到位,针对“柔弱的人生,坚强的灵魂”这一主线合理而精炼地提取了些许生活情节,充分表明了李清照这位千古奇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顽强,才能让她在那般跌宕起伏的岁月里,高傲地绽放她灵魂的蓓蕾!”
  不足之处,是作者对“舒展灵魂”探讨得不深,有些浅尝辄止了。
  
  示例三
  
  【命题设计】
  高昌芬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北张中学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中国人普遍缺乏道歉意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太要面子。好在近来中国人的道歉多了起来,从政府到企业,从公众人物到普通百姓,不再对突发的事件蓄意遮掩或强辩,而是主动地公开道歉,令事态从恶化走向良性解决。包括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也变成了商家的“道歉日”。
  《哈佛商业评论》首度刊出以“道歉”为题的论文。21世纪的今天,道歉,登上学术庙堂,成为一门学问。十余年前麻州大学医学院院长拉瑞尔的好友背叛了他,令他痛苦不已,从等待道歉,最后竟迷上了“道歉”。于是,他费时十年,调查一千个案例,在前年九月发表《论道歉》一书。该书在亚马逊书店得到四颗半星(最高五颗)的读者评价,犹胜畅销大作《地球是平的》。拉瑞尔在书中这么形容道歉的难度:非洲谚语说,教育难,难到要用“一整个村子来教养一个孩子”;而道歉难,也难到必须“用一整个村庄来研究道歉”……今天,学道歉,成为时代新趋势。这是一门华顿商学院、哈佛大学都竞相研究的即将在21世纪蔚为风潮的新鲜学――道歉。
  读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道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身边的故事、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抄袭;5.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道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表示歉意,特指认错”,也就是人对自己的过失作出发自内心的赔礼认错,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过失认识的勇气、责任。在时下的多元化社会生活中,矛盾、误会、冲突、伤害……屡屡发生,由此可见道歉扮演着疗愈受害者身心的作用。世界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首度刊出以“道歉”为题的论文。21世纪的今天,道歉,登上了学术庙堂,成为一门学问,成为哈佛大学、华顿商学院风潮研究的21世纪新鲜学。完美的道歉,让个人、家庭、社团、企业,甚至国家,化危机为转机,化反目为和谐;拖延、敷衍,或拒绝道歉,让个人失去友谊,家庭失去亲情,社团失去凝聚,让百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有人因此赔上性命。我们现实生活中,成功的道歉,关键在于加害者必须将自己转换成受害者,借由两者关系转移的仪式,加害者要受苦。让受害的一方,感觉到你也真的受到了同等程度的伤害。经由此过程,受害者取得原谅对方于否的权利。有人将其形容为“俗世中的赎罪仪式”。
  行文思路打开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切入:紧扣话题“道歉”不放松,选材要围绕自己确立的中心,即“意”,精心选取历史或我们当前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来说明论证“道歉”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由“道歉”现象分析,到“道歉”理性认识,可一事一议,可树立下靶子,进行驳斥,可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用精当、典型、新颖的事例加以佐证,也可以富有逻辑思辩的语言加以阐述分析,自然得出观点;把我们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故事编辑入文,可用情感为经,生活故事为纬,演绎生活中“道歉”妙用的故事,也可写成“形散神不散”的文质兼美的散文,结构可横、可纵、可纵横交错,可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发表“道歉”在我们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中起着的“润滑剂”作用,也可写自我成长、生活学习中的波澜涟漪,情节可曲折,让“道歉”之意在细微的情感文化袒露,让自我在“道歉”的经历中成长、成熟。在写作行文时,表达的情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无病呻吟;文中流露的情感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一致,不是外加的,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佳作展示]
  中国人,你必须学会道歉
  刘洪波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基于法律,更基于道德良知。但中国的现实是,几乎很少有人把道歉作为一种道德要求,也几乎不会有人因为良心的声音而站出来承担责任。
  道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没有人这样说过。当你做下一件不利于他人的事情时,你应当对受到影响的人说声“对不起”,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受过的教育。只是,社会有时具有一种抹消教育成果的效应,当一个人渐渐不再年少,“对不起”会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人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道歉频率的逐渐降低来量度。总体来看,在我们这个时代,“道歉”是一种与“主见”和“行为能力”相排斥的东西,人的“主见”越大,“行为能力”越强,就越是拥有不道歉的本领,具有降低“道歉”水平的效用。当一个人完全不脸红、完全不向人道歉的时候,恭喜,你有福了。你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人”,而上升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犯下一个错,不仅不必道歉,而且还要听到掌声和颂歌。
  上面这段话,表明从道歉走到不道歉有两条道。一条道,是个人性的,几乎每一个体从少年达到成年,都伴随着道歉能力的减弱,小孩子是一错就道歉的,成年人就不道歉了。另一条道,是社会性的,一个人有穷有达,有的永远做布衣,有的慢慢成了豪雄。一般而言,布衣百姓容易道歉,尤其见了“大人物”,就很容易陪小心、陪笑脸,没事也要道几个歉,大人物呢,就不必道歉了,有什么事,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有时哈哈都不打,也过去了。
  现在,当我们谈论“中国人不会道歉”的时候,应当看到前面所说的规律,中国人并非没有学过道歉的功课,也并不是不掌握道歉的技术,而是丧失了道歉的心情。为什么会失去道歉的心情,值得探讨。从浅显的道理上讲,中国人是热爱“面子”的族群,生活中多少要有些“人模狗样”,而不可像小孩子一样童真。“面子”的重要维护力量是“理”,无论如何,你要显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亏理的。占理了,就有面子;理亏了,就没面子。一道歉,显得理亏,面子上十分难看;把假话说圆了,把亏心事处理得像没事一样,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错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确的事一样,理屈而辞不穷;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壮胆,越是亏理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饶人的架式,以便于消灭道歉的危险。
  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道歉问题,无疑是日本的道歉问题。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侵略了中国,却始终没有道歉。在这一点中日双方存有争议,日本人认为早已向中国道过歉了,最明确的一次,是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表示日本“痛切反省其殖民统治和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致衷心的道歉”。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日本并没有道歉。也许我们可以准确地说,日本没有做出让一般中国人满意的道歉。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或许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道歉的意义。道歉,意味着人对于自己的错失需要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而不能回避犹疑、得过且过,人应当通过道歉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并非法律上的追究,但表明自己亏欠于人的心迹,可以抚慰受伤者的感情。
  一般地说,中国人并没有像对待日本或者炸毁我驻南使馆的北约或者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国那样,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追要他人的道歉。很多时候,我们也只是把“讨个说法”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法律或者行政上的诉求。这种在道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足以反映在目前的中国,至少还没有形成一个公民社会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一种习惯而言,我们在内地很多城市的公共场合,就很少听到像在香港常常能够听到的“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这样的道歉声,而当道歉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有限时,许多本可以轻松化解的摩擦便很快升级为冲突。在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很多小冲突引发的大悲剧,有时甚至是巨大的社会劫难。现在,大大小小的不幸事件仍在不时上演,但是几乎很少有人把道歉作为一种道德要求,也几乎不会有人因为良心的声音而站出来承担责任。那些最终承担责任的人,都是“查出来”而不是“站出来”的。
  延安时代,毛泽东向“抢救失足者运动”中被“扩大化”了的好同志们反复脱帽鞠躬,据说感动得很多人热泪大弹,这样的主动道歉行为,我们听到的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人们习惯于以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来替代道歉。一个官员,如果没有组织追究,几乎不会在错失发生以后向公众舆论表达歉意。一个学者,如果自己在政治运动中的行为没有被下过什么组织结论,也认为“根本不需忏悔”。对一般中国人来说,出现问题时,心中首先生发的不是愧欠之感,而是“这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理”,外在的惩罚永远大于内心的自省。所谓“检讨书”,与其说是出于良知上的不安,不如说是争取宽大处理的手段,这也使得“反省”基本上不再可以作为诚信的标尺。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是基于法律的,更是基于道德良知的,道歉就是良知的显现。没有必要再次申述什么是真正的“面子”。如果我们希望未来不是永远生活在良心的荒野上,如果我们希望社会中的人不只是被“绳之以法”、“绳之以纪”或者绳之以别的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是每个人首先都被自己内在的良知所召唤,那么道歉吧,为你的任何错失,为你的任何疏忽,庄重严肃地向被伤害的人说声“对不起,我感到不安”。
  
  点评:得分:58分
  此文的风格很像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文笔犀利,对中国人的缺点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后面的日本道歉问题和美国轰炸南联盟的事例,尤其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毛泽东在延安时代主动道歉例子也非常恰当,只不过第一段的论断太绝对化了,有些灰色,所以扣去两分。
  道歉不能解决问题,但道歉是正视问题、反省错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是危机的回旋机制,也是文明的修复机制。本文从中国人很少把道歉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入手,层层剖析原委,由主观现象到深层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国人爱“面子”,“宽以待己,严于律他”在“道德”这个问题上作怪。作者用“日本对中国侵略和殖民统治”向中国人道歉之事例,说明道歉的意义;用“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和南海撞机事件”,说明国人很少把道歉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用毛泽东向“抢救失足者运动”中被“扩大化”者脱帽鞠躬,联想到中国官员、学者、一般中国人不把“道歉”作为诚信的标尺。本文材料运用恰当,有说服力,语言通顺流畅,论证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素材不够新颖。
  
  好想说声不起
  杨雅丽
  季风的熔炉,卷碎一切痛苦,每当情感再次荒芜,我一遍又一遍地将往事反刍,咀嚼你的呵护,品味我的冷漠与残酷,这一回我却深深地对不住。拨开生命的衣裳,双手捧着真诚献给你,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一
  花园的丁香花开了,年轻的心就像那只美丽的蝴蝶。我摘一朵花给你,插在头上。微风吹来,嫩嫩的香,你那腼腆的笑容及半睁半闭的眼神惹得我说你像蒙娜丽莎。你吟了叶慈的诗给我,那诗声发自一片心灵的净土,令我幸福得忘了回家。你是真诚的,可我当时却只是一颗年轻的心,年轻的心还未安上诚信的家。
  
  二
  我于是屡屡化作脱缰的野马,向你表达我的心潮澎湃。一颗热恋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夜里、在荒野上呼喊你的名字。我在椿树下偷偷地告诉你我无法从你身上找到缺点。我欣赏你的博学多才诗书贯胸!我佩服你伶俐的口齿活脱脱得像雅典娜。每次你总是眨了眨那蓝色深邃的眼神,告诉我男孩的嘴巴好可爱。你笑了,我摘下一片枫叶给你,你把它捧在胸口,真诚地把这金色的情谊珍藏。我明白,女孩喜欢把男孩染成枫叶的红,夹在心灵的扉页上,那是纯洁的,真诚的。而我,只是想看看你隐藏在黑发下的笑容。我只是想看看你那迷人的眼神,满足一时的情欲。我只是想让你靠近我,于是便有很多人说我富有魅力。
  年轻的男孩缺乏诚信,年轻的女孩过于用心。
  我丢下诚信的背囊在情感的世界里乱闯。
  
  三
  丁香开,枫叶红,却多了一个头上不再插丁香,不再收到别人送的枫叶的女孩。
  女孩的眼睛模糊了,这一回她已不再相信那是沙子。
  
  四
  窗外下着雪。我堆了个雪人,为它插上美丽的丁香花,浑身挂满枫叶。因为我现在已经明白,这是我对诚信最深的诠释。
  后记:年轻的心是美丽的,它需要诚信修边。在此我向那位受伤的女孩说一声“对不起!”并告诉每一个人,我将是一个诚信的人。
  
  模拟点评:得分:56分
  本文大胆运用中学生的写作“禁区”――早恋现象为素材,采用忏悔录式的故事,既典型,又具有普遍的意义。作者大胆地突破中学生生活和写作“雷区”,但文不“离德叛道”。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了动人故事,感情表达含蓄蕴藉,“野马”、“枫叶”、“丁香”等意象运用恰当,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感情经历。用数字序号作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后记点明主题,引人思考,又照应了文题。但文章在结构上跳跃性太大,且语言上也有含混晦涩之句。

标签:年高 作文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