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报名 > 正文

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起飞与翱翔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历史的脚步跨进2010年第一天所发生的最富震撼性事件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不仅代表着中国和东盟10国经济与贸易关系又一次发生实质性飞跃,而且将以其巨大的能量改写和重塑全球尤其是亚太贸易的基本格局。
  
  十年磨一剑
  
  作为全球范围内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提出到最终建成经过了将近10年的路程。
  2000年,中国-东盟领导人第四次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由于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帮助了东南亚国家对华出口猛增并实现经济复苏,所以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得到了东盟国家的一致积极回应。
  2002年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计划”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作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
  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
  按照进程,从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总体平均税将由9.8%降为0.1%,东盟对中国的平均税率则由12.8%降为0.6%,其中,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10+1>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贸易自由化、服务自由化以及投资便利化是双方共同追求的未来灿烂图景。
  首先,自贸区的正式建成将极大地活跃双边贸易,并最大程度地降低贸易成本。资料显示,从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上升至2009年11月份的4181.5亿美元,而且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按照协定。不仅如此,贸易成本的降低将极大地放大双方的贸易量,预计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
  其次,自贸区的建成将强力支撑双方经济结构的转换。据悉,2010年中国对世界的平均关税约为9.8%,但在同期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到0.1%以及欧美因金融危机而发生消费锐减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会使得东盟出口结构发生深刻转变,即从简单地依赖美国和欧洲、日本市场,向欧美、日本和中国“三足市场”转变。同样,自贸区建成后,中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一些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在满足这些国家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第三,自贸区的正式建成将深度拓展双方的投资市场。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投资额度已累计超过了1600亿美元,而且中国设立了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将在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贷款,而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将使双方相互投资的壁垒得到前所未有的降低,产业转移障碍将大大减少,从而吸引大量资本向区内转移。
  
  改写亚太贸易格局
  
  中国-东盟自贸区看似是一个区域性的合作机制,但其建成无疑动摇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贸易集团主导全球贸易的格局,并将迎来世界新的贸易融合和均衡发展契机。特别是在未来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强力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洗牌与重构,并最终使亚洲上升为与北美、欧盟相媲美的世界经济中的另一重要高地。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促进亚洲经济转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随着关税取消,将极大刺激区域内的“贸易创造”,并促使区域内国家原先对欧美市场的出口转移到区内,这有利于亚洲国家在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扩大区域内消费,客观推动亚洲国家的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亚洲内需”替代亚洲出口。
  其次,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多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快速提升引发了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竞争性赶超:首先是日本与韩国,它们不仅相继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且也各自以双边或多边的形式与东南亚各国签署经济合作协议,接着是东亚地区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也争相效仿,积极推进与东南亚的关系。目前,以“东南亚共同体”为核心,以东盟10+1合作机制(东盟加中国)为第一外围,以东盟10+3(东盟加中日韩)合作机制为第二外围,以东亚峰会为代表的“10+6(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合作机制为第三外围的“同心圆”战略正在构筑。可以预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使亚洲区域一体化前景更加清晰。
  第三,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引发亚太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引起了美欧等国的关注和担忧。奥巴马执政后,不仅提出了“重归亚洲”的思想,而且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由于代表的是双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提升,根据已经被中国东盟关系所启动的东亚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完全可以预期,整个亚太国际格局会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而进一步整合与调整,东盟会再次成为世界大国竞相拉拢与角逐的对象。
  
  等待“大考”
  
  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尽管双方伴随着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在贸易和投资方面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完全自由化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拆除许多的障碍和壁垒。
  首先,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不够强,双方的主要竞争力都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零关税”之后各自的产品都互有冲击,因此,不排除出现新的变数。如东盟出口到中国的热带水果、谷物等与中国南方的许多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其进口无疑会对中国南方的蔗糖、橡胶等农产品带来较大影响,同样,中国出口到东盟的钢铁制品、纺织品、石化产品以及电子产品都会对东盟相应的产品市场构成冲击。正是如此,东盟一些国家如印尼、泰国等国工商界和议会甚至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目前就提出了延缓几年免关税的要求。
  其次,贸易的不平衡性极有可能导致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客观上而言,尽管各国情况不同,但东盟总体贸易平衡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略微倾斜。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仅有很少的对华贸易逆差,但越南近几年对华贸易逆差却增长很快。而且东盟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恢复能力较弱。这样,不排除东盟即使在自贸区建成之后也会启动贸易保护条款,形成事实上的贸易壁垒。
  第三,非关税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基于对本国产品的保护,东盟有些国家很可能通过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以及制订与中国不同的工业标准来取代关税成为新的非贸易壁垒;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已经加速进入东盟,而且东盟部分国家也担心中国崛起对自己形成威胁,他们可能会在寻求美国“庇护”的前提下放慢与中国的经济交往节奏,从而最终影响自贸区运行的质量。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规避以上矛盾,中国与东盟应当进一步签署政府援助协议,即对于部分受冲击的企业和产品,双方政府在协议规定下通过财政和国内减税等手段硬性予以援助;同时,双方可以加强共同产业链的开发,即对存在共同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市场的产品,中国与东盟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如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进行共同投资和开发并出口。另外,中国应积极推动与更多东盟国家签署更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并努力在近几年内将双边机制扩大为区域多边机制,以金融合作推动全方位的经贸易合作。FIC

标签:东盟 翱翔 中国 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