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报名 > 正文

科学利用周边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应试教育的积弊,而本来应该是充满生气和活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教学,多年来却一直沦为单调枯燥的技艺之学、考试之学,把学生的头脑培养成了书橱,这也早已让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深恶痛绝。在大力提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爱学,保持高效低耗、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我主要采用了下列方法:
  1 发掘生活,创设情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比其它任何学科都更需要结合实际。初中语文第一册就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发掘生活,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其丰富的情感因素,使之与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自然的语言》、《春》等涉及自然景物的课文,可指导学生直接接触景物和事物,既为理解课文所必需,又多半是条件所允许的。阅读《我的老师》、《回忆我的母亲》、《变色龙》等课文,则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人物、事件、场面,也是需要和可能的。
  因此,要善于利用时机,创造客观条件。可以独立组织观察,更要利用各种时机,如参观、野游、文体活动、理化实验等机会。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要是学校内的事物以及学校周围易于观察到的事物,他们都可能和课文里的人、事、物、景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或相近处。这样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的、巧妙的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贴近他们的需求,触其心灵,激起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 游戏与模拟,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内在兴趣的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游戏或模拟。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与动机,而且增进了情感学习。例如:戏剧部分教学,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做演员登台表演。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快就可以把握剧情,掌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性格特征。还有一些记叙文、文言文也可以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如:《扁鹊见蔡桓公》,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在学生弄清故事大概情节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编成小剧本,当堂表演,学生在活动中很快就认识到蔡桓公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才导致死亡,就明白了这则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新颖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不断引起了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3 置身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以什么形式出现,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借助录音机、实物、挂图、PPT等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使学生置身于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中,会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如上诗歌、精美散文时,我采用吟诵的手段,有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琅琅书声代替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吟诵,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该激昂处给它激昂,该委婉处给它委婉,该悲凉处给它悲哀,使文中之意皆出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吟诵体会,不只是心灵的感受,还包括身体的感受,如吟诵杜甫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读者会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景象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的一种强力度的外向冲动的躯体反应,同时产生如同作者一样的外向冲动,从而体会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魄。又如上《陈涉世家》、《出师表》等文言文教学,学生学得乏味,针对这点,我在教学内容上稍加改变,上网查阅历史典故资料,按课文思路认真做好整洁美观的PPT。课堂教学中,利用PPT辅助教学,非常直观生动,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课文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的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提高学生素质及教学质量和效率。

标签: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利用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