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报名 > 正文

[李开复:创新商业帝国的奠基者]国家为何不处理李开复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谁能够轻松地制造话题,让自己一路走来吸引了无数的聚光灯?   谁又能够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技巧,成为微博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其千万级别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大佬望尘莫及?
  还有谁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以人生导师的形象出现,甚至连项目都没有就能收到7000多份简历?
  这个人就是李开复,一个创新商业帝国的奠基者。
  
  内心的选择
  
  李开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遵从内心选择”的离职举动。在开创创新工场之前,李开复早已赢得了个人职业上的成功。但在李开复眼中,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关键在于他能够留下多少。“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向李开复发出的加盟邀请,也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李开复心中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于是,李开复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追求,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正是这次选择,奠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李开复相信,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
  李开复曾经有一个梦想: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私立大学,终日和年轻人打交道。这个梦想,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从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离职后,李开复创立了创新工场,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天使投资。他表述创新工场的愿景是,成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我越来越相信,当我已经完成了很多梦想之后,我更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这将比个人单独的成功更具有意义,也可以将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放至最大。”
  创新工场自创立伊始,一直被人注视着,有人盼望着他们成功,也有人在等着他们垮台。不过,李开复和他的团队还是给了人们一个不错的答卷: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了1.8亿美元,投资者包括Foundation Capital、联发科和投资Facebook的DST等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创新工场已走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的拼搏,或许可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非常“靠谱”的第一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李开复经历的多个公司管理生涯中,其下属对他的评价是――非常出众的、很懂得管理艺术且几乎没有官僚气息的管理者。李开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的行政助理回忆称,自己从来不用帮李开复起草什么文件,如果他觉得有必要向下属发出指示,会立马自己动手。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曾这样评价李开复,“他是个思想非常开放、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的人。他作为科研机构的管理者,只把握方向,其余方面都让别人去做,任何想法都愿意去试。”
  恰如他射手星座的特质,李开复非常懂得“疏导”之道,遇事不执拗也不封住耳朵屏蔽信息。“在整个团队中,是依靠一部分核心人员的智慧去达到公司目标的。每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是更愿意被信任,还是希望每天被管得死死的?作为管理者,你要用你想被管的方式去管理别人。”李开复说,他愿意不断放权给员工,也希望员工能真正理解和相信他的放权。他在谷歌中国时就不断提醒员工:“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管理者懂得多,比我懂得多。你的责任就是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你的管理者的干扰,做成你想要做的事。”
  同样,在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中,一脉相承的仍然是“自由、平等、真诚”的企业文化。“这是我多年来所负责的每一个机构的共同特点。在一个自由、真诚、平等的机构里,人与人之间深深地互信、互助、互重,无论资格、级别,每一个人都能够直接对任何人提出他的想法。就算是批评和争论,也是在互信、互助、建设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我的机构里,我不能容忍官僚作风,不能容忍傲慢作风,更不能容忍明争暗斗。”李开复坚定地说。
  
  离不开微博
  
  不少人给李开复的标签是“微博控”,的确,李开复玩微博堪称“骨灰级”。一个令人哑然失笑的例子是,2011年12月11日的16:46,李开复通过手机发了一条微博,而这条微博只有一个大写字母“O”。就是这样一个“O”字,在短短两分钟内被转发和评论几百条。直到他在一小时后再发微博,才解开了关于“O”微博的真实谜底。“对不起,刚才安检轮到我,我手机放入口袋,碰巧就发了个‘O’。”错发一个“O”能够引来那么多的猜想,其原因就在于李开复在微博上的庞大粉丝群体。同样,李开复所著《微博,改变一切》一书,在上海书展签售时也是非常火爆。
  另一个案例也能看出李开复对微博的痴迷。2011年12月6日晚,在日内瓦不幸遭劫的李开复,不仅丢失了电脑和iPad,还有一份创新工场的商业计划书。不过,在庆幸人身平安的同时,李开复还很“感激”三位劫匪给他留下了iPhone和安卓手机各一台,能让他“与微博相伴”。12月8日,李开复发出调侃洗劫他的“北非大盗”的微博:“愿三位大盗从此改邪归正,速回北非打造40人孵化团队的创新工场,并起名‘四十大盗’,以后东有‘阿里巴巴’,西有‘四十大盗’。”
  李开复的微博,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表达和记录,也是对创新工场及其投资的公司的介绍。李开复坦言,微博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渠道,如果说玩微博会浪费1分钟的时间,那么它将在其他方面得到5分钟甚至10分钟的收获。
  在微博上“浸淫”多日的李开复,当然不会错过其中的商机。李开复表示,微博的盈利模式非常多,微博的用户群更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完全可开发挖掘,让商家深度了解第三方信息。李开复认为,地理信息、手机和微博的结合,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主流发展模式。其中,电子商务和O2O(Online to Offline)的结合、社交游戏和工具型的应用,均是能够得到用户喜爱的产品。
  
  惜时如金
  
  2009年前从谷歌离职的李开复创办了创新工场,由于李开复本身就是个响亮的品牌,因此创新工场自出生伊始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创业的第一年,坊间对李开复充满了种种怀疑和猜测,原因只有一个,即“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一晃两年,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正在从“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向投资领跑的方向转变,尽管业界对创新工场的项目是否具备真正的创新性,以及创新工场的“大孵化”模式能否走向成功均存在疑问。2011年,创新工场迎来了首场“毕业季”,即已审阅了超过2500个项目,投资孵化了39个项目和公司,总投资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其中九家企业已经获得外部风险投资A轮融资。2011年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同时宣布成立创新工场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在首期募资2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经过两年积累,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步伐已明显加快。在全国扩张的同时,李开复也在调整他“带学生”的方式。他的“学生”已不局限于创新工场内部,他每年孜孜不倦地在高校做数十场演讲,而他创办的“我学网”已有了70万注册用户,50多位专家和他一起在网上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成长。
  目前,李开复一人担任着43个创新工场投资的其中三个小公司的董事,他每天10%的工作是研究公司的方向并考察未来投资的项目;他还要花10%的精力帮助各个小公司招聘,用李开复的话说,就是在微博上“招呼”一声,然后一下子就会有很多简历“飞”来;他更要花10%的精力在创新工场,帮着已有的项目做各种事情;此外,董事会以及制订战略规划也占据了他30%的时间;最后,各种市场活动又占去了他15%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对于李开复而言就是“发发微博”。
  “在我一生中,这是我时间最短缺的时候。”李开复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中除了接待一轮轮的访客之外,还会在每周拿出一小时接待创新工场的任何一员。李开复每天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有一次,他无意中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个熟悉的投资人身影,于是条件反射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日程安排,见没有这位朋友的名字,就赶紧出来打招呼说,“我们今天有约吗?”对方告诉他,“没有,我是来见你们一个项目负责人的。”他才释然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只做裁判,不做运动员
  
  “创新工场又要搬家了。”一位创新工场软件工程师表示,最近涌进了太多非创新工场内部孵化的项目,使得办公空间更加拥挤。这也是2011年以来创新工场的一个显著变化。业内人士指出,李开复和创新工场在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之后变得更切合实际了。
  不久前,坊间传闻以“孵化器”模式起家的创新工场要转型做VC,引来了业界一片质疑。对此,李开复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辟谣,他表示创新工场此举是增强投资并将继续帮助创业者,提供“投资+招聘+法务+财务+教练”的全方位平台功能。创新工场自成立起就成为投资界和产业界的焦点,这多半得益于李开复倡导的“天使投资+全方位孵化”的独特模式,即只做裁判,而不会成为项目的运动员。在该模式引领下,创新工场通常由管理层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确定项目,随后建立多个孵化器引导小团队来实施项目,并进一步成长为独立运作的公司,“点心”和“豌豆荚”等项目均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在创新工场的第一只基金里,也有投资非内部孵化的项目,对此李开复曾表示,当时外部项目的比例比较小,大约只占总数的10%,客观原因则在于当时资金有限。目前创新工场的首只美元基金已超额募集到1.8亿美元,以红杉、IDG为代表的顶级投资机构和投资人都参与其中。“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创新工场走上了这一步。”李开复还透露,创新工场的另一只人民币基金也即将完成,预计募集7亿元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创新工场还将募集第二只规模更大的美元基金。”李开复还表示,创新工场近期的一些新项目均以VC身份进入,比如“点点”和“知乎”,主要的业务已转向寻求外部项目,投资经理更是在全国到处和创业团队做访谈,几乎和VC没有区别。
  此前,李开复在“Tech Crunch Disrupt”大会上表示,“大孵化小投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孵化器必须有可预见的时间,以免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注入而无力维持。不过,如果孵化做得好就会吸引更多投资人出钱,而更多的运营资本和管理费,反过来也能做大做强孵化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创新工场将逐渐成为一家具备较好孵化功能的风险投资公司。
  
  押宝在未来
  
  创新工场自成立至今,李开复已招来了原百度无线核心成员的张磊、原阿里巴巴支付宝架构师蔡学镛以及开心农场创办人唐彬森等,组成了堪称明星的阵容,但外界对其孵化项目的创新性却提出了不少质疑。以“点心”和“豌豆荚”为例,虽然产品颇具亮点,但还不够耀眼,至今未诞生激动人心的“黑天鹅”项目。“豌豆荚”手机精灵,仅是“网龙91手机助手”软件的“翻版”,而“点心”手机操作系统,也只是谷歌Android系统基础为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应用加强版。而“知乎”和“点点”网,也几乎照搬了对应的国外模式“Quora”和“Tumblr”,甚至在界面上也高度一致。这些质疑也让创新工场陷入了一场持久的公关危机之中。
  李开复对此回应称,创新工场选择的是真正有潜力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可能是受到已有模式启发的。诸如苹果和Google这样的行业颠覆性企业,在中国已很难出现,但中国同样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如腾讯,腾讯在受到国外创意的启发后将众多创意聚合在一起,通过“微创新”实现了大创新。业内人士表示,李开复所谈及的“微创新”,本质是任何一个后进的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的发展历程。“微创新”实际上是在抄袭的基础之上作出一定的改动,以适应市场和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这实际是一个学习、跟随和超越的过程。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一定意味着要开发出革命性的产品,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用户的需要,毕竟重复劳动毫无意义。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很多荣誉的第一个“吃蟹者”,往往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如Mosaic发明了浏览器,但IE却是赢家;LexisNexis很早就做了搜索,但谷歌却是赢家。
  李开复表示,互联网领域并非完全垄断,创业者有很多机会去超越。如今的市场是三维或四维甚至更多维度,创业者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工场更看好项目的潜力,押宝在未来。
  
  奠基者
  
  尽管当年乔布斯亲自出面挽留,但李开复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站”――微软。而从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的高位上刚退下来仅三天,他就公布了创新工场的名字,开始了自己“从心选择”创业的新生涯。在创新工场成立之初,为降低运营成本,李开复放下身段亲自操办了很多基础性事务,包括亲自出马交涉并用几乎难以想象的低价让创新工场入驻清华科技园400平方米的空间。他还自己带头“省吃俭用”,机票订的是经济舱,去美国出差时预订的是70美元一晚的快捷酒店。
  “无论哪个项目需要商业谈判或融资,都要拉着开复老师一起去。有他在,成功率往往更高一些,而他也很乐意提供这样的帮助。”创新工场孵化的“点心”公司一位内部员工表示。业内人士也指出,以李开复的性格,光赚钱不是他的终极所求,因此投资绝非李开复商业的终点,他的终点是一个由创新所打造的“商业帝国”。这一观点在创新工场的发展历程中已初露端倪。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李开复构建“商业帝国”的梦想,主要寄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李开复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未达到很大的规模,但在2012年随着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数亿新用户的涌入无疑将推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成长并远超传统桌面互联网。“嗅觉”灵敏的李开复早已开始布局,和雷军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巨头共同抢占着移动互联网的“桥头堡”。李开复孵化的“点心”手机操作系统,正是创新工场“抵抗”马云阿里云手机和雷军小米手机的“重要武器”。
  李开复曾用一条时间轴形象地描绘了创新工场的孵化工作:助跑计划给那些未创过业的人三个月时间证明自己;加速计划对有过创业经验的人六个月时间投钱加速他们创业;基金计划对于做得最好的项目,创新工场基金用九个月时间投给他。“创新工场的退出机制和其他风险投资机构一样,都是上市或并购。当然我们会以上市退出为主。但是前期花了那么多心血,我们不会太早撤,会等到最后时间退出。”李开复说。

标签:帝国 李开复 创新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