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英语_旗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维奇?西蒙诺夫(1915―1980),生于彼得堡的一个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红星报》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曾六次获得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间出版的军人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荣获列宁奖金。
  
  旗不能点燃香烟。
  开玩笑也不能在旗的下面
  和旗的旁边。
  也不用去补――如果旗被子弹打穿。
  打穿了的旗不会流出血来,
  用不着为它裹上绷带!
  旗要流血,
  当
  它被抛弃在地。
  而在抢救伤员时,
  用它包裹
  赤裸汗湿的身体,
  旗不会
  生气。
  它不怕
  自己身上留下血迹。
  血――不是脏东西。
  而被打死的人,
  如果确实是英雄,――
  可以用旗
  暂时遮蔽。
  永久地盖着
  它却不允许。
  因为活着的人
  需要旗……
  
  江岚解读:全诗纯用第三人称,以一种表面冷静而内心火热的笔调表达了对“旗”的崇仰和敬畏之情。这里的旗显然是军旗,是国旗,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具有极其神圣的意义。但作者避开通常的慷慨陈词的俗套,通篇采用一种很家常的老朋友、老战友之间聊天的方式,自然散漫,娓娓而谈,但既便如此,从诗的首句“旗不能点燃香烟”,我们可以看出是一位男性,是战士在向人倾诉他对旗的热爱和眷恋。
  旗既不能点燃香烟,也不能在它附近开玩笑,作者叙述的角度愈小,语气愈随便,愈能折射出旗在他心目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神圣感和敬畏感,在他的心目中,旗已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而是有生命的存在,它:“不会生气”、“不怕自己身上留下血迹”,与战士已完全融为一体,荣辱与共,生死同在。
  诗的叙述由实及虚,由表及里,到“而被打死的人,如果确实是英雄,――/可以用旗/暂时遮蔽”。“旗”的本质意义逐渐凸现出来,它是荣誉的象征,是给为和平而战的英雄的最高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