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大纲 > 正文

福建卷满分作文(4篇)_福建中考作文满分作文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题]   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注意:⑴联想或想像要与两幅图都相关。⑵题目自拟。⑶立意自定。⑷文体自选。⑸不得抄袭。
  
  棱角
  □福建考生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少帝王将相,稳坐龙椅,指挥江山社稷。有的人挥剑沙场,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囹圄;有的人垂拱而治,良言谏诫,广施良田,播仁惠于百姓,能位及人王。
  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颖多变面积却小,规范稳定空间却大。古今对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大都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中放浪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得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理,吞二州而亡诸侯”的秦始皇已将天下弄得惶惶不可终日,哪容得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
  汉家族在其基业初定时便谨记历史的训诫,堂而皇之地“休养生息”,分封良田,轻役减赋。大汉之天下物阜民丰,刘氏家族便稳坐高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突显了他怀柔政策下的忧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欧阳修肯綮地揭示了这一自然之理。在这一圆滑的蜜罐中或许正孕育着种种危机,只要凿开这道弧线,就能看到沉溺于安详的汉氏子孙到后来也只能沦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
  历史在我们的前方总会摆道岔口,虽然人性的弱点总让我们去追寻安逸的生活,让自己游弋于蜜罐中乐不思蜀,让自己圆滑地为人处事,无憾地“行走”。虽然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逍遥自在,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轻逸无比,但风华正茂的我宁愿如锋芒毕露的苏东坡饮酒赋诗,大放厥词。尽管早生华发,却也乐得自在;深居高堂又几度罢黜,人生的酸甜苦辣依依尽染,如此才子方能让后人在其名言佳句中醒悟真谛。无独有偶的岳飞,以他“精忠报国”之志,将铁蹄踏遍敌穴,“靖康耻,犹未雪”,在十二道金牌的威逼下仍挥剑勇猛,果敢决然,虽死于小人之手,却也换来西子湖畔后人的景仰。
  别让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别让现实消融了你的斗志,圆滑谨慎之辈只能获取片刻的安逸,让你的光芒更耀眼些,更夺目些。历史便会在你的脚下铺开。“古来俊贤皆寂寞,惟有勇者留其名。”
  点评:
   文章开篇用两组句式整齐、结构一致的整句引出话题:“古今圣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无非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在具体论述中,作者首先精辟分析了充满棱角的项羽与实行怀柔政策的刘邦及其后代各自的不足之处。接着,文章批评了陶渊明、李煜为人处事的生活哲学,肯定了苏东坡、岳飞的勇烈。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让生活磨平了棱角,别让现实消融了斗志。整篇文章扣紧话题,事例确凿,多方论述,多条缕析,思辨性较强,是一篇写得较有深度的议论文。(夏鸣)
  
  谁是英雄
  □福建考生
  
  “圆以融,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定论”,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盖好了,评价也写进了史书,却仍然不免会“诈尸”,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骂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首,并非“好士”之人。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曾盛赞孟尝君的政客也瞠目结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了王安石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依然心怀敬意,他对于历史的“万世之至论”作了重新的拷问,冲破了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是如何风雷激荡,单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万里荒原。
  自古以来,圣人们便将中庸之道奉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之精义,便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面积大,所以周旋的余地也大。一切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出格。“士无求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
  而所有的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与中庸的下场,是被贬到荒野之地,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或者更为惨烈,为着一生的梦想血染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文臣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的颜容,却将那些“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新。我们赞颂着他们“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自由,称许他们热颈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身何处,捧着鲜花却不知道如何吊唁,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时间会记得他们,他们与时光同在。这些人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先驱。
  我想,我们的生命需要开发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四平八稳的圆圈固然规整而有序,但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黑夜中闪烁的光芒,他们的辉煌足以将我们暗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地生存。新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因循守旧,使中华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无法摆脱多灾多难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平衡这历史不公殚精竭虑,他们试图冲破旧制度的樊篱,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面对这一幕幕创新的历史和这些与时俱进的人们,我们将如何告慰?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让生命更加丰富,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呢?
  点评:
  读罢全文,我们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其特色:有文采,有见地,有深度。作者用一句关于中庸之道精义的名言领起全文,巧妙地与话题相勾连,在对中庸之精义的拷问、审视、思辨、批判中,深刻地指出: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在一个悲壮冷清的背景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立论与观点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针对性,有现实性,有历史意义。文章或例证,或引证,或正反论证,激情满怀,神思飞扬,文采斐然。结尾一段哲理深邃,诗意浓郁的言说,足以使读者心灵共鸣,激情燃烧。
  (唐仕伦)
  
  星星发光,张扬个性
  □福建考生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图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一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图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其实社会大舞台上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溢彩,《红楼梦》才得以流芳千古么?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像第二幅图那样,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然而,光主张“个性张扬”是不够的。个性的张扬又必须受“圆”这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就像高中规定我们女生不能留长发,这其实是对张扬个性的抑制。但试想一下,眼前一片红发、金发,甚至绿发,发型各异,那还叫什么校园啊。学校之所以制止,是因为这样“个性的张扬”是不符合“高中生的个性”的。所以,个性还必须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而这便要受到“圆”这个规矩的限制了。当然,“圆”的制约还应当合情合理,富有“人性”。有关“圆”的规定还应根据时代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个性的张扬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只有这样,社会大舞台才得以发光。丰富多彩,升起的星星才得以与日月同辉!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点评:
  漂亮,小作者由话题展开联想,想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又由“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联想,想到个性,并在对个性的探究和分析中,把思想的触觉深入到道德与法律的层面,正本清源,悟出了一个道理:个性的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个性的张扬,不是模仿,不是作秀,必须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真诚地、诚实地秀出自我,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而因为有一颗颗具有个性的星星的升起,社会的大舞台也才得以发光。文章思维缜密,推理严密,逐层深入,论证多元,语言极具磁力。对偶、排比修辞的恰当运用,为文章平添了许多亮色。(唐仕伦)
  
  执子与通子
  □福建考生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主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
  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润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会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图形吧!
  点评:
   整篇文章切中题意,主旨鲜明,内容充实;而且作者的语言功底扎实,富有历史积淀和文学素养,几处的引用都恰如其分地佐证观点;结尾处非常高明:既扣紧话题,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圆形和星形的相互包容,就会创造出更美的图形,寓示着执子和通子这两类人物性格的兼容,就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社会。(夏鸣)

标签:福建 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