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_对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培养的再思考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隐喻能力作为一种可以发展的认知能力,是蕴藏在一定的文化之中的辨别、解释和创造隐喻的综合能力。隐喻能力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隐喻语言的认知、理解、创造以及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注重隐喻的认知理解、培养学习者的语篇分析能力;注意收集隐喻表达、加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大胆运用隐喻表达、开拓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思考
  作者简介:陈辉(1964-),男,江苏泗阳人,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江苏苏州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SJD740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54-02
  
  究竟什么是隐喻能力呢?国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Gardner和Winner(1979)指出:“隐喻能力是理解隐喻、解释隐喻和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隐喻以及评判可用于同一语境的多种隐喻性表达之优劣的能力。”(严世清,2001)后来Danesi(1992)在“概念流利”(conceptual fluency)这一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类比了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出了隐喻能力(metaphorical competence,MC)的概念。”(姜孟,2006)Danesi(1993)认为:“隐喻能力是概念流利(conceptual fluency)的下层结构,隐喻能力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缺乏隐喻能力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外语表达没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接受,但却缺少了母语使用者的地道性。”另外,Kesckes(2000)指出:“接受概念流利这一思想的学者都承认隐喻能力是概念流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认为,‘隐喻能力是本族语者言语产出的重要特征’。”(姜孟,200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已普遍意识到隐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不同层次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的培养,甚至还将隐喻能力单列出来,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列为三大能力。严世清(2001)探讨了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隐喻能力已经围绕它形成的教学法可能会成为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周榕(2003)针对儿童时间隐喻能力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并发现儿童时间隐喻产出和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王寅、李弘(2004)提出应该将隐喻能力上升到“创新思维”这一高度来认识。姜孟(2006)对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高水平组的隐喻能力比低水平组高。
  由上可见,隐喻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尤其在地道使用英语方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隐喻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隐喻能力的提高对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然隐喻能力是如此重要的一种能力,那么又该如何培养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呢?在国内外学者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三点思考。
  一、注重隐喻的认知理解、培养学习者的语篇分析能力
  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在各种语言中的广泛使用让文学作品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如在大学英语课文中,学生们会频繁接触到隐喻现象,这种隐喻现象以词汇、习语、句子的形式出现,它们对学习者准确理解语篇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认知角度入手,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课本中的隐喻现象加以分析,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汇、习语以及语篇隐喻意义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中隐喻辞格的准确理解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陈辉,2010)
  例如:Now,by day,Parker worked in an iron foundry in the Ohio port of Ripley. By night,he was a “conductor” on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helping people slip by the slave hunters. In Kentucky,where he was now headed,there was a $1000 reward for his capture,dead or alive.
  现在帕克白天在俄亥俄州里普利港的一家铸铁厂干活。到了晚上,他就成了地下铁路的一位“乘务员”,帮助人们避开追捕逃亡黑奴的人。在他正前往的肯塔基州,当局悬赏一千元抓他,活人死尸都要。(Text A Unit 2,Book III,李荫华等,2002)
  以上语篇选自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The Freedom Givers”的一个段落。在该语篇中,“Underground Railroad”(地下铁路)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地下铁路,而是一个由逃亡线路和可靠人员组成的用以解放美国南方黑奴的秘密网络。它的隐喻意义来自于语篇中帕克是个“conductor”(乘务员)这个隐喻概念。作为秘密网络上的一个可靠成员,帕克起到的作用就像乘务员一样,帮助黑奴通过地下铁路到达目的地――自由。通过对该语篇中“Underground Railroad”(地下铁路)和“conductor”(乘务员)隐喻意义的理解,学生便能领会在解放美国黑奴过程中做出无私奉献的默默无闻的英雄这一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语篇。
  “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短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接着的语篇中。”(王顺玲,2009)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授给学生词汇、短语和句子,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注意收集隐喻表达、加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毋庸置疑,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许多隐喻都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所以学习者应该注意收集和积累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隐喻表达,深刻理解其后所隐含的深邃思想。例如“像‘爱情’这样的人类共通感情,作为人类思维的潜在的共同信仰,在英语和汉语中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从范畴化的角度看,有许多的共同域”。(邵志洪,1997)所以,笔者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与“love”有关的隐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集到了许多表达“love”的隐喻,而且也加深了对隐喻的认知。现归纳如下:
  A. 爱情作为一种“力量”
  1)Love is magic. I was entranced by him.
  2)Love makes commonplace daily chores enjoyable.
  3)Love can heal any pains and sorrows in any family.
  4)They were engulfed by love.
  5)I could feel the electricity between us.
  B. 爱情作为一种“关系”
  1)Love makes a man and a woman become one.
  2)Love binds an individual man and an individual woman together,causing them to be a couple.
  3)The relationship was destroyed.
  4)He hungered for love.
  5)She rewarded his love by taking love of her.
  C. 爱情作为一种“过程”或“目标”
  1)Love is journey. It’s a long,bump road.
  2)Love is giving. Love is caring. Love is sharing.
  3)Her love keeps growing.
  4)She hooked a rich husband.
  5)He fell in her trap. She conquered him.
  不难看出,以上Love的表达都是隐喻性的,这也证实了人类思维过程基本上是具有隐喻性的断言。
  另外,“隐喻意义受文化因素的制约,在一种文化中理解得很好的隐喻在另一文化中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彭增安,2006)例如,“动物词语的隐喻义折射出的是异国文化。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文化氛围中,人们看待事物时心理所形成的不同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标准,因而最不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英语中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令中国人难以理解”(陈辉,2004),例如:与“dragon”有关的几个词语the old dragon(魔鬼);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sow dragon’s teeth(播下不和或毁灭的种子);chase the dragon(服用鸦片;服用海洛因)就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造成了理解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三、大胆运用隐喻表达、开拓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鲁美尔哈特认为儿童将学会的表达方式用于新的交际语境时经历了一次‘隐喻性的历险’,外语学习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冒险精神。”(严世清,2001)然而,事实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四、六级作文写作中使用隐喻表达的人数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笔者2011年7月在南京大学参加了大学英语六级作文的批阅工作,对1天当中批阅的500份作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推动力,因此学生把是否能通过考试当作学习的终极目标。另外,在评阅四、六级作文时,评阅老师主要在意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而较少关注作文本身的思想内涵和文字美感。因此,为了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学生往往会选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和句子,甚至背诵了一些万能作文模板在考试时套用上去,而不敢使用自己生疏的隐喻表达,这就造成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美感和深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笔者(2011)曾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写了一篇有关computer的描写文,要求他们在文中尽量使用各种隐喻来对computer加以描述,课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批阅,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使用了隐喻表达,现摘录出部分精彩的隐喻表达如下:
  A. 计算机作为“人”的隐喻
  1)A computer is a teacher.(It can teach.)
  2)A computer is a designer.(It can design things.)
  3)A computer is a translator.(It can translate articles.)
  4)A computer is a collector.(It can collect information.)
  5)A computer is a mathematician.(It can solve complicated problems.)
  B. 计算机作为“物”的隐喻
  1)A computer is a storehouse.(It can store information.)
  2)A computer is a theater.(It can put on movies,plays…)
  3)A computer is a chat room.(It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4)A computer is a camera.(It can take pictures.)
  5)A computer is a game player.(It can play games with you.)
  目前,“开拓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这种说法似乎十分流行,但其实它是有着深刻背景和含意的,属于一种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我们如何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旧式思维方式的框架,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和具体的落实,不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王寅、李弘,2004)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冒险,创造性地运用隐喻表达,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笔者2011年第一学期曾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My Memorable Teacher的作文,鼓励他们尽量运用隐喻对“老师”进行描述,课后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使用了以下的隐喻表达,例如:
  1)My teacher is a candle.(蜡烛论――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2)My teacher is an engineer.(工程师论――塑造学生的灵魂)
  3)My teacher is a gardener.(园丁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4)My teacher is a bucket.(水桶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以上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一些隐喻的表达方法,而且还起到了拓宽思维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隐喻能力作为一种可以发展的认知能力,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隐喻能力应该放在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看待,因为,隐喻能力的提高对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大学英语学习者对隐喻语言的认知、理解和创造以及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方面,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注重隐喻的认知理解、培养学习者的语篇分析能力;注意收集隐喻表达、加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大胆运用隐喻表达、开拓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2):60-64.
  [2]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4):27-34.
  [3]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1):140-143.
  [4]周榕.儿童时间隐喻能力发展趋势初探[J].现代外语,2003,(3):221-231.
  [5]陈辉.隐喻认知、概念合成与大英教学[J].海外英语,2010,(9):262-264.
  [6]王顺玲.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9,(1):70-73.
  [7]邵志洪.英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8]彭增安.隐喻研究的新视角[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9]陈辉.从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喻义管窥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2):114-117.
  [10]Gardner,H.& Ellen Winner.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A].In Sacks(ed.),On Metaphor[C].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9.
  [11]Danesi,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A].In J.E.Alatis(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C].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
  [12]Danesi,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A].In J.E.Alatis(ed.),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eaning[C].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3.
  [13]Kecskes,I.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trilingual language production
  [A].In J.Cenoz & U.Jessner(eds),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Third Language[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责任编辑:麻剑飞)

标签:隐喻 学习者 大学英语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