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城市居住社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探讨:设施规划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从城市社区规划和健康住宅功能的角度,基于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和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体育活动需求。通过对比研究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发展的特点,思考我国应在住宅区规划建设时如何做好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社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住区
  
   1 研究背景
   随着近几年我国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的增多,“全民全运”的理念依旧深入人心。“全民全运”旨在让每一个市民都能亲身投入体育锻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体验到集体运动的快乐。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已成必然, 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由于居民的日常锻炼绝大多数在住家周围的活动场地及晨晚练点进行。因此,社区体育应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点。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城镇居住区健身环境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为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健身场地及设施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社区规划的角度,探寻适合济南的城市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
   本文所说的社区体育设施包括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文化活动站、居民运动长等文化运动设施以及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以及活动设施等户外场地设施。
   2 目前社区体育设施现存问题
   2.1 规划时未留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用地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商业及其他服务设施构成了社区完整的服务网络,使一个社区成为功能齐全的小社会。但长期以来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导致数量严重的不足。现有居住小区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指标达不到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完善生活服务体系的要求。对室内体育场地未做要求,无论新开发小区还是旧居住区,绝大多数无预留建设用地。同样也缺乏小型体育设施预留用地,使居民无处活动。
   在济南一些小区,如早已建成的燕子山小区这样的大型社区,其社区体育设施配备不达标的状况也是存在的,在入口广场和小区中心附近有少数几处体育场地设施。一些小型的居住小区几乎见不到健身器械的影子,比如在化纤厂路和华龙路交叉口处的鑫诚苑小区,没有一处健身场地。在其北边的稍大一些的畅然居小区健身场地也明显不足,只有2处活动场地。在调查的几个小区中像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着种小型的体育设施场地也是很少见的。但是在各居住区中却见不到大型的体育场。
   2.2 社区体育场地严重缩水
   作为公益性设施的社区体育场地一直处在尴尬的地位。目前大部分居住区没有配套的体育场地设施,但是许多居住区在最初的设计规划中,都有体育活动中心等规划内容。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却没有同步建设,一旦居民入住后,不是体育规划用地被挪用,就是体育场地建设规划不落实,最终受损失的是居民的体育利益。
   2.3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不到位
   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社区体育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遭到损坏。这些体育器材的损坏与产品质量不过关、使用不当造成过高磨损有关,但社区工作人员对体育器材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多数小区的健身设施都存着这不同的损坏现象,但是对健身器材的保养整修却没有跟上,致使很多器械无法使用。
   2.4 社区体育设施的共享欠缺
   已有的、有限的社区体育设施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资源不能共享,管理维护缺损等问题。据调查,有些住宅区虽有一些体育场地设施,却仅供本区居民的使用,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有些学校体育设施虽然十分完好,但学校以外的人们难以进入活动,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共享,资源闲置与不足并存的局面还比较突出。
   3 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
   3.1 社区体育设施的规模
   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方面着手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社区体育设施中包括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场地。体育活动中心应配置户外健身场地、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等。体育健身场地应结合住区绿地或文化娱乐中心,设置户外健身场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如条件允许还应设置游泳池等。
   3.2 社区的体育设施布置方法
   下面就新居民区开发和旧居民区改造来探讨体育设施的布置方法。
   3.2.1 新开发的居住社区的体育设施布置
   新开发的居住社区中,体育建筑的选址和布局都比较灵活。可以参考国内外的设施规模标准及社区具体情况做到大小结合、点面结合、健全配套。社区体育设施的设计应结合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及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
   3.2.2 旧居民区改造中的体育设施布置
   目前,旧居民区改造过程中的体育设施规划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上天式”,在原有的多层建筑顶层加建社区体育馆;“入地式”,即在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地下建造社区体育建筑;“加建连接体式”,即建筑密度较高的旧居民区,可以在原有的建筑物之间加建连接体,作为公共集会及体育健身的场所。
   3.3 现有体育场地的利用
   在我国的体育场馆中全部开放的占44.1%,部分开放的占21.3%,还有34.6%的场馆未向大众开放。这些未能全面利用的场馆是一批很大的潜在的资源,将它们利用起来能节省建设新设施所需的大笔资金。
   3.3.1 竞技体育场馆的利用:我国各城市各区在计划经济年代都建有较大型的体育场馆,它们在建设时都只考虑了竞技项目一种功能,未考虑全民健身和体育配套功能,也未考虑多种经营的可能性。导致今天这些体育场馆向大众开放时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主要是运动场地使用率低和缺乏资金。
   3.3.2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我国各类体育场馆有67%在学校,各类各级学校都建有体育设施,远远高于其它系统与行业。学校的选址都处于居住区中,中学属居住区级别,小学属居住小区级别。高等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完备。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作为社区体育设施的有效补充,可大大缓解由资金、场地难以解决而造成社区体育严重缺乏的局面。学校体育设施应与社区设施结合考虑,学校体育设施可集中布置,靠近居民区。大型场馆宜邻近城市干道或小区道路,便于居民参与,同时形成城市开敞景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多用、经济、因地制宜。这种考虑了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居住规划设计与建设,将会大大地提升体育人口数量,进而促进个人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加速社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体育,体育促进社会建设,形成良性的持续发展。因此,对规划、发展、建设、管理、设计等诸多部门来讲,在社区中充分挖掘各种途径,开拓思想建设各种体育设施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周晓东,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发展,福建体育科技,1999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5]钱宏颖,日、法等国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启示,浙江体育科学,1995(6):93-95
   [6]同济大学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标签:规划设计 体育设施 居住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