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佛山房屋纠偏顶升 [浅析城市立交桥顶升纠偏技术的应用]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桥梁顶升技术的概念及原理,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顶升纠偏施工措施以及桥梁顶升技术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桥梁;纠偏;顶升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bridge jack-up technique and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the roof up rectification bridge jack-up techniqu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bridge; Correction; Jack-up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立交桥梁是城市交通的命脉,而我国很多桥梁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当时的车流量和各方面的发展规划,桥梁设计等级都普遍偏低。目前,由于桥梁沉降、通航等级提高、下穿道路等级提高、路线改造等引起桥下净空不足,不能满足现有的通航要求。且由于结构及橡胶支座自然老化、车辆荷载增加、不利环境影响以及养护维修欠缺,我国不同时期投入运营的立交桥梁暴露出各种结构损伤和偏位现象,无法满足现有规定功能,对其运营安全亦构成隐患。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重点改造项目为上海市迎宾立交的S1和S3匝道,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匝道桥梁总长分别为664.1米和612.1米,其上部结构采用六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单箱双室箱梁。梁与墩柱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连接。经现场检测分析,发现S1和S3匝道弯箱梁体产生明显横向位移,并伴随有支座脱空及梁体扭转现象。
  
  图1 立交平面位置示意图
  2桥梁顶升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桥梁顶升技术是指通过千斤顶及其他辅助设备,在不改变原桥梁形态的前提下,将桥梁安全地顶起升高至所需高度的一种新型的桥梁纠偏技术。
  顶升技术的原理十分简单,但技术要求高,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软件和实际承重确定顶升量;其次,依据结构各部分承受的荷载大小确定顶升点,布置千斤项;最后,控制好顶升速度,使其均匀、协调地升起。重点就在于保持上部结构在“不变形”的情况下安全顶升至所需高度。
  传统的顶升方法大多以手动操作、人工现场监测、总指挥协调的方式进行,其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以人工为主的操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以电脑自动化控制为主导的新型桥梁顶升技术的出现。
  桥梁顶升根据反力作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直接顶升和断墩顶升。直接顶升是主要以承台、自然地面或者盖梁等作为反力基础,直接进行顶升的一种方法;断墩顶升则是针对无直接反力基础的结构而言的,如连续刚构桥,此法需截断桥墩,再顶升结构,最后浇筑桥墩。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断墩顶升法用得较少,因打断桥墩会对结构造成损伤,且顶升过程受力复杂,故一般较少采用。
  3顶升纠偏施工措施和设备
  3.1顶升千斤顶支撑反力基础
  顶升时承担顶升千斤顶反力基础的部分,是顶升工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对于S1匝道9号墩、10号墩、13号墩与S3匝道8号墩、9号墩、12号墩利用后加小盖梁顶面作为顶升时的反力基础,考虑局部承压,在盖梁顶部垫2cm厚的钢板;对于S1匝道8号墩、14号墩与S3匝道7号墩、13号墩双支座墩若顶升则利用原桥墩柱顶面作为顶升时的基础。同时在墩顶顶部做钢结构抱柱箍,增强墩柱的刚度,以避免顶升时墩顶混凝土受损;对于靠近磁悬浮处的S1匝道11号墩、12号墩与S3匝道10号墩、11号墩,若需顶升也利用原有墩顶并加抱柱箍。
  3.2千斤顶上部支撑点
  箱梁在支座位置处均为实心钢筋混凝土,顶升时千斤顶可以直接对其进行顶升,顶升时在梁底垫设3cm钢板作为千斤顶的上支撑点。由于上部结构不平,所以在该处需准备一些超簿的楔形垫块,以利垫平。
  3.3临时支撑体系
  临时支撑体系就是千斤顶顶升完一个行程,收顶加高顶升钢支撑时临时支撑上部结构的体系。本处临时钢支撑垫块可利用千斤顶自带螺纹装置。
  3.4自螺纹千斤顶选用
  采用定制的200t千斤顶,千斤顶顶身长度180mm,底座直径235mm,行程为35mm的千斤顶。千斤顶均配有液压锁,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从而保证负载的有效支撑。该千斤顶最大的特点带有自螺纹,可以在不用油压的情况下靠自螺纹承压。
  3.5顶升控制系统
  顶升控制系统:采用PLC液压控制同步顶升系统,图2和图3为施工现场的PLC系统和液压控制泵站。
  
  图2人机交互界面 图3 顶升时液压控制泵站
  
  3.6顶升限位(横向、纵向限位)
  限位:为避免顶升过程中桥梁横、纵向偏移变大,设立钢结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本身要有足够的刚度。
  由于顶升时有较好的同步性,千斤顶同步误差在2mm之内,相邻千斤顶间距为4000mm,若产生2mm的误差,产生的水平力约为1/2000,所以在正常顶升中产生的水平力很小,考虑到实际可能产生的意外因素,限位的水平力按上部结构重量的1/20考虑。
  横向限位,利用原有盆式支座上后焊的限位装置;纵向限位,在连续箱梁的伸缩缝位置设置钢板限位。
  3.7千斤顶布置
  本方案的千斤顶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顶升时结构的稳定性;2)上部结构的重量;3)上部结构出现意外的应急顶升。
  对于S1匝道:
  a.两个伸缩缝处8号墩、14号墩布置(此处布顶是应急考虑):考虑到整体稳定性需要千斤顶不能放置在墩顶中间,在支座左右两侧各放置2台千斤顶,共4台千斤顶能提供800t的顶力。
  b.9号墩、10号墩、13号墩千斤定布置:每个墩盖梁处分别设置4个200t行程50mm的顶升行程顶和4个200t辅助千斤顶。纠偏时以顶升千斤顶为主,辅助千斤顶作为保护装置,防止上部结构侧翻。
  c.靠近磁悬浮处的11号墩、12号墩千斤顶布置:沿着支座左右两侧各布置3台千斤顶,共6台千斤顶,可以提供1200t的顶力。
  7个墩共布置44台200t的顶升千斤顶,共给提供8800t的顶力,完全满足顶升需求。实际时需另备2台备用顶。
  对于S3匝道:
  a.两个伸缩缝处7号墩、13号墩布置(此处布顶是应急考虑):考虑到整体稳定性需要千斤顶不能放置在墩顶中间,在支座左右两侧各放置2台千斤顶,共4台千斤顶能提供800t的顶力。
  b.8号墩、9号墩、12号墩千斤顶布置:每个墩盖梁处分别设置4个200t行程50mm的顶升行程顶和4个200t辅助千斤顶。纠偏时以顶升千斤顶为主,辅助千斤顶作为保护装置,防止上部结构侧翻。
  c.靠近磁悬浮处的10号墩、11号墩布置:沿着支座左右两侧各布置3台千斤顶,共6台千斤顶,可以提供1200t的顶力。
  7个墩共布置44台200t的顶升千斤顶,共给提供8800t的顶力,完全满足顶升需求。实际时需另备2台备用顶。
  3.8千斤顶分组
  每个匝道千斤顶共分为14组,每个墩柱顶面的千斤顶为2组,每个墩柱设置2个监控点,每个监控点均设1台拉线传感器监测,采用14点控制系统顶升。
  3.9与磁悬浮附近柱的处理
  若磁悬浮处的柱需要顶升,在该柱外侧做一封闭操作圆形平台,使人员及设备均经由该平台内部通往上部。
  4顶升过程的监控
  由于顶升施工将改变连续梁的受力体系, 其受力情况复杂, 盲目施工将可能对桥梁结构造成不能修复的永久性损坏。在整个施工过程精密的监控, 以便及时对顶升中的细微变化进行调整,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梁体顶升的控制是以位移控制为主,顶力控制为辅的双项控制。根据受力分析, 千斤顶以9 # 轴顶力最大, 位移最小,该千斤顶位置梁体顶升的位移不宜超过2c m, 而每个千斤顶顶力均不应超过200t 。由于旧桥长期带病工作, 在8 # ~11 #轴梁体的跨中与轴线附近出现部分微裂缝。在顶升过程中, 加强对原有裂缝的观测, 如果裂缝出现发展或者出现新的裂缝,应停止顶升, 并在作好分析其严重程度之后才决定是否继续顶升。
  顶升施工的进度得到了严格控制。当顶升力达到计算值的8 5 % 时以及顶升位移为每5mm时均停止10 分钟, 静态下观测梁体裂缝发展情况, 裂缝发展均未超过0 . 2 mm,符合设计要求。
  5桥梁顶升技术的重大意义
  桥梁顶升技术为解决既有桥梁净空改造、纠偏,桥梁更换支座,公路、铁路、轻轨桥梁的定位安装,顶升调坡,整体加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而且近几十年来,我国约进行了100多项的桥梁和建筑顶升工程,可谓是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桥梁整体顶升技术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与大量的工程实践相反的是,指导实践的理论还不够成熟,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桥梁顶升设计施工没有成熟的规范可依,工程大多依赖于工程经验,桥梁顶升理论亟需深入研究。此外,桥梁顶升对象复杂多样,施工方法千变万化,工序复杂多变,亟需根据当前的工程改造实际寻找、总结可靠的桥梁顶升施工方法,总结归纳不同桥梁的顶升关键技术,总结吸取施工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探讨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桥梁顶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而且我国各公路交通线路以及通航河道上存在大量净空不足、更换支座的待改造桥梁,推广和完善桥梁顶升技术,对于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现有桥梁的利用率、保持原有环境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系统地归纳总结桥梁顶升技术方法,加强对桥梁顶升关键技术的研究,对推动我国既有桥梁改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旧桥改造技术行列中的地位,使顶升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交通建设事业。
  
  结束语
  顶升工艺虽日渐成熟,但因桥梁结构多样,受力复杂,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参加单位协同作业,科学管理,同时有赖先进的顶升和控制设备、完整全面的施工组织和丰富操作经验的施工人员。
  
  参考文献:
  [1]何泽波、蒋方云桥梁顶升施工技术讨论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 31(5)
  [2]单成林,奉翔.桥梁加固改造中的整体顶升施工.中南公路工程.2002.27(3).79-80.
  [3]王宏辉,王凤莲,刘德福.采用顶升工艺整体加高整体式连续箱梁.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2.52-5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标签:纠偏 立交桥 浅析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