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中华鲟的前世今生】中华鲟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长江,一条成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河,同时也是鱼类基因的宝库,在这里,有。个神秘的鱼类家族在洄饼栖息、繁衍后代,那就是长江骄子一中华鲟。   中华鲟,又叫鳇鱼,是古棘鱼类的后代,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堪称“鱼类活化石”。早在距今一?四千万年的侏罗纪,中华鲟已然悠游水中,作为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痕迹,其自身蕴含的无穷奥秘令其足以担当“水中的太熊猫”的美称。
  ?万年来,地球环境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华鲟,以它超强的适应能力,见证了恐龙和猛犸的繁盛与灭亡,也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即使在明朝时期秭归江段发生崩滩阻断长江38年,也没能中断中华鲟的繁衍之路,它在秭归下游江段继续生存繁殖。让时光回到我国古代,那时中华鲟还不叫这个赋有民族深意的名字,它被称为黄鱼、大腊子、玉版等。郭璞在《尔雅》中为其做注:“鳢,大鱼,似觯而短鼻,口在颌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中华鲟体型庞大,形态威武,身披五行骨板,没有普通鱼的鳞片。再细观察,中华鲟眼睛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嘴位于头部下面,有伸缩性,能伸成圆筒状:嘴的前方长有4条短吻须。成鱼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千斤,寿命可达百岁,素有“长江鱼王”的美称。中华鲟曾经是长江里常见的鱼类,王士祯的《西陵竹枝词》里写道:“金钗系接髯丫枋,叉系年年聚此乡。江上夕阳归去晚,白苹花老卖鲟鳇。”可见在古代中华鲟已发挥它的经济价值,成为可供癸卖的宴上美餐。
  曾经的美好随着历史更迭而改变。准也不曾想到中华鲟的数量会急剧缩减,成为亟待保护的珍贵鱼类。
  现生鲟形目鱼类共有2科6属共27种,其中匙吻鲟科有2属2种,分别是北美的匙吻鲟和我国长江的白鲟,鲟科有4属25种,其中以鲟属的种类最多,达17种。现存鲟形目鱼类均分布于北半球,主要有三个分布密集区:一个是欧洲东部的里海、黑海、咸海地区;一个是环绕北太平洋两岸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另一个为北美洲东海岸地区。我国分布有8种鲟鱼,即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后两者为我国特有,中华鲟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以及伊利河的裸腹鲟。
  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产卵洞游鱼类,是现存27种鲟形目鱼类中分布最南部的种类(中华鲟珠江种群越过了北回归线,其他种群均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具有产卵群体平均个体大。产卵洄游路线长等特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和长江干流,历史分布范围还包括黄河、钱塘江、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域,有珠江和长江2个种群。但珠江种群在春季繁殖,数量稀少,现已绝迹。
  中华鲟生在长江。金沙江得天独厚的底质和水流条件是中华鲟理恕的产卵场。无论在地球上哪个角落,中华鲟都能凭借其神奇的辨识能力,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到长江口,并逆江而上,完成种群的代代延续。中华鲟长在大海。中华鲟大多生活在我陶东南沿海大陆架水域,虽然个体庞大,仙获取食物却十分“斯文”,只以底牺动物为主食。
  9~14年后。接近成熟时,中华鲟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栖息,夏秋时节便顺着长江结伴逆流而上,在一年多时间里逆游300。多公里,粒食不进,表现出惊人的耐饥、耐劳、辨别方向的能力,直至到达长江中上游一带择地产卵繁殖。中华鲟的这种神奇特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中华鲟有超强的生殖能力,一次产卵可达30~130万粒,平均为60万粒。产卵场底质一般为岩石或卵石,产卵活动多在午夜至凌晨进行。鱼卵产出后在急流中随水散布,几分钟后即具有粘性,粘附于岩石或砾石上面发育。受精卵经过5~6纛孵化,中华鲟宝宝就会破膜而出。幼小的仔鱼带有巨大的卵黄囊,像个小蝌蚪,在水中上下窜动,顺水漂流,4~7天后在水面平游,9~11天后沉入江底开始底栖生活,13~14天后开始摄取食物。第_1年春季,小鲟鱼开始游向大海,在大海里成长壮大。
  在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的成长并不是那么幸运。瞻江水流湍急,生命初期,由于敌害、自然环境的影响,最终只有极少一部分受精卵能完成孵化使命。即便孵化成功,能长大成熟而传宗接代的中华鲟也寥寥无几。野生中华鲟资源逐年减少,濒临灭绝。
  所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华鲟的命运得到了馥变:1982年,国家保护中华鲟的专业机构――中华鲟研究所的前身葛洲坝水产处正式成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研究所在中华鲟研究保护方而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1984年,中华鲟人工繁殖成功:1986年,聚用人工合成激素替代传统手段催产繁殖,结束了捕系野生中华鲟获得催产索的历史;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捞;1995年,太规模、大规格中华鲟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先后在上海、宜昌建立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共放流中华鲟800多万尾,其中中华鲟研究所持续向长江、珠江等流域增殖放流中华鲟超过了500万尾,有效地保护了中华鲟物种。
  保护中华鲟的脚步没有因为成绩而停止。2009年至2011年,中华鲟研究所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已成功实施了三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世界上首批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已经于2009年10月4日在三峡坝区诞生,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攻克了纯淡水条件下中华鲟蓄养成熟的难题,探索出了中华鲟种群繁衍的有效途径,使人类保护中华鲟摆脱丫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县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内顶级专家的鉴定,被确认为国际领先水平。
  如果说,葛洲坝水利枢纽存必建中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使中华鲟保护步入正孰,那么,三峡工程、金沙江梯级水电的开发。使更多的珍稀、特有鱼类进入了重点保护的范围。如今,中国三峡集团已对自鲟、达氏鲟、胭脂鱼、圆口锕 鱼、长薄鳅、裂腹鱼、鲈鲤、岩原理、厚颔鲂等一大批长江中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进行了研究与保护。
  如果说,中华鲟的成功保护,为中国三峡集团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探索出一种崭新模式,那么金沙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和研究将会因此而翻开新的一页。
  中华鲟――长江骄子。人类的珍爱和保护,使它延续•人类自己!
  《编辑/罗婧奇)

标签:前世 今生 中华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