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实景 [观时授景]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景观是对场地空间的设计与研究,时间作为空间的“第四维”,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植入时间的概念,围绕时间维度研讨景观设计中时间因素的运用。
  关键词 时间;空间;景观意象;可持续性
  1.景观设计中的“空间时间”
  1.1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场地的断面是一张时间沉积表,是时间化的空间,记录着生物进化过程、人类活动痕迹和文化印记。“沧海桑田”是时间打造的场地形态,场地成为时间的载体。阅读时间的记录,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场地特征和文化的景观。例如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中就运用了珠三角特色的“桑基鱼塘”农业景观形态,把场地肌理和图像的记忆运用于现代生态景观中。
  光影是时间在空间上的投射,体现了四时在空间中的变化。光线的明暗、强弱对比会形成空间的收缩与扩张,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感受。如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大理三塔倒影公园,是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巧妙运用,产生了虚实对比的意境和美感。芝加哥千禧园广场上的景观小品“豆子”,抛光不锈钢表面上映出周围环境,给人空间趣味感。人的游憩空间会随着光影的变化而变动,又体现了光的方向性对空间的引导作用,是空间化的时间。
  1.2 时间的多维角度
  共时性与历时性是索绪尔提出的对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两个不同的方向。景观共时性运用体现从园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运用各要素来组织空间。景观历时性运用就是从纵向把握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方向,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启发潜移默化地生长在受众内心里的文化记忆和符号,从而引起受众共鸣的景观空间。孟兆祯院士曾言中国风景园林“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景观设计需要把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时间和历史时间融入到现代文化的进行时中,从而实现共时性向历时性的过渡乃至走向共生。
  2.景观设计中的“心理时间”
  2.1 时间体验:景观意象
  时间的运动与静止,是客观环境与人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由空间的变化标志的。景观中流动的水体带来生命的活力,而平静的湖面让人心灵安静。日本古典园林就有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和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之分。枯山水庭园中使用如沙砾、苔藓等相对凝固、静止的元素,消解动态景观元素,反应禅宗枯与寂的意境,营造时间的永恒。
  空间中,人惯性的用时间和速度来衡量距离。城市生活中的慢步道、快速轨道交通等,体现了空间转换的速度和时间节奏。在景观中,时间的节奏是景观内部空间的环境变化幅度。环境变化幅度越小,人们接收到的空间刺激变化越小,感受的时间越长,反之亦然。因此,加强景观的节奏变化和规律性重复,可以营造整体有序、连续统一而不乏丰富的景观意象。
  2.2 时间错觉:景观“时差”
  心理时间是人主观体验的时间效应,以心理过程的线索取代空间发展线索。中国古典园林中“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小中见大”是空间体验感的时间错觉。人在空间中的游览动线、观察视线、景物组织的轴线等,结合比例、尺度、对比等形式法则,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空间体验上的联想,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追求无限意境的效果。这种婉转曲折的审美体验,是心理时差的投射。
  2.3 时间印记:景观的纪念性
  时间是“事件进行的舞台”。从古人“结绳记事”开始,纪念标志性时间和事件成为传统。方尖碑、凯旋门、纪念公园等纪念性景观无处不在。齐康先生曾说,纪念性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在纪念性景观中,时间跨越了一定的时空尺度,呈现多方向的叙述形式,形成景观叙事的空间序列。参观者在这样的空间里,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纪念被动态化,突出了纪念的时间性,从而赋予景观以深层的意义。
  3.景观设计中的“自然时间”
  3.1 时间循环:景观的新陈代谢与可持续
  时间的因素如季相、时分、气象等对植物、水体等景观元素的影响,体现出景观的生长性和新陈代谢。“风景过程的诗人”哈格里夫斯认为“建立过程,而不控制终端产品”。库哈斯声称:“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近年来ASLA的获奖作品,体现了表彰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例如上海的后滩公园,包含了对湿地、生态防洪、工业材料回收等可持续的设计手法,体现了景观对于节能环保,恢复生态栖息地,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的价值,是从工业遗址到生态复兴的成功案例,是遵循自然的发展和城市的更新的景观设计。
  3.2 时间分配:景观空间的多义性
  从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当代“朝九晚五”,体现了人类行为模式的“时间化”。黑川纪章在《由时间分配到“兔子窝”》中,建议开发空间的多功能性,增加空间的使用率和意义。屈米设计拉维莱特公园时,也曾提出“昼夜公园”的概念。昼与夜的时段分配,提高了公园的利用率,避免了夜晚公园的高犯罪率,成为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所描述的“积极空间”,体现了景观对人类的能动作用。通过环境的时段分配进行行为的引导和空间的多功能划分,是基于行为学上的人性化景观。
   4.结语
  景观中的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时间的参与和意义,景观设计需要我们重视场地中的 “空间时间”、“心理时间”、“自然时间”等时间维度,将景观中的时间从物理学升华到生命哲学,创造继承过去,体现时代,延续未来的景观,产生更多的景观意义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英] 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国枢,文崇一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盖尔.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刘滨谊,徐?.景观光环境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J].风景园林,2006,3:74-79.
  [5] 张青云,裘鸿菲,张群.解析光影在园林中的审美表现[J].装饰,2006,10:104-105.

标签:观时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