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中国心 赤子情 中国心,赤子情 作文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虽为现当代文学教师,但诗读得不多,特别是当代的诗,读得就更少了。夫君永权虽是诗人,出过几本诗集,他的诗也未全部读过。他有的诗就像他为人一样,太老实了,少点浪漫的诗情。
  他的胞兄张永枚就不同了。上大学时,我们的当代文学史讲过他的诗,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名了。大诗人、大评论家何其芳、公木、田间、袁水拍都曾评论过他的诗。他还跟郭老一起讨论过毛主席诗词,他的诗有一种激情年代的浪漫气息,那些写军中铁血男儿战斗生活的作品,也有一种兵的浪漫气息。后来同他有了几次接触,更让我看到了这位军旅诗人的诗人气质:烟,一支接着一支抽;酒,一杯一饮而尽:烟酒之间有一种人生如诗的狂放,不时妙语连珠,幽默中的严肃,严肃中的活泼,个性特别鲜明。“文革”中他借调中国京剧院,执笔《平原作战》,又写了诗报告《西沙之战》,“文革”后。他有一段很长的“反思”经历,诗人认为自己“战斗过,欢乐过,失误过,痛苦过。”他回望几十年的创作经历并不觉得失落:“只要弹头射中了目标,被遗失也不觉得委曲。欢乐吧,一切都将重新开始。”不久,他就奉献出了30多万言的长篇小说《红巾魂》、长诗《孙中山与宋庆龄》、长篇报告文学《美军败于我手》、诗选集《张永枚诗选》。迄今他已出版了诗集、长篇小说、纪实文学、长篇叙事诗、戏剧、电影文学、儿童文学、诗论集40多部,是文坛上的多面手。“重新开始”后的作品就多达20多部。近年来,根据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西沙之战》的创作,也有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羊城晚报》子报《新快报》在西沙之战30周年时,在该报的“深读新闻”版,用整版的篇幅发表了田炳信博士的专栏“深谈”:《张永枚:赶写(西沙之战)只吃了四个汤圆》,对张永枚的创作经历及其《西沙之战》,有了一个公正的评价。谢冕主编的一本关于海南岛的诗选,还选了《西沙之战》的部分章节。广东省委老干局《秋光》杂志在“人物专访”栏中,发表了记者甄小岚写的《张永枚:穿越弥漫硝烟书写战争的故事》,也以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还原了《西沙之战》创作的真实情况。对于研究当代文学史颇有参考价值。
  《梅语》(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0月版,责编:钟华强1是张永枚“重新开始”后的一部颇有艺术色彩和诗人个性的诗集,是一部洋溢着诗人的“中国心赤子情”的诗集。
  张永枚在《梅语》的《跋语》中说:“梅语非枚语。”“区区怎比得玉洁凌霜的梅,狗尾巴草而已。”“梅语,中华各民族老百姓之语。”依我之见,这大中华各民族老百姓,岂不包括诗人在内?张永枚是性情中人。他过去的诗.无不吐露出一名战士诗人的心声,他就是一名老兵。一句“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那种兵气、那种豪气、那种大气,成了新诗中的名句,留传至今,还将留传下去。战士的心声,诗人的心声,无不体现出人民的心声,中华民族的心声。“梅语”,百姓之语,亦是诗人之语。正如诗人在他的那篇发于《人民日报》的《梅花精神》所言:“以花影、以清香、以响在风雨中的心灵的细雨,告诉天下万物”,“梅语”,就是中华民族老百姓之语,也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心灵之语。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民族,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海外侨胞,港澳、台湾同胞,都有一句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梅语》中呼喊出的:“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就像诗人当年那句“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一样,那是一位中国诗人对祖国爱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爱的一种中国心、赤子情的自豪表现。“我是中国人”,抒发了中华民族每个老百姓的“自尊的价值”。自豪、自尊、自强、自信,诗人通过他心灵的感受,便有诗的发现,使《梅语》有了诗的雄奇、深邃、大气的境界。一把黄土,诗人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肤色,炎黄的血肉;”在伟岸的轩辕柏树上.“枝叶是民族文采的斑斓,树干是民族标格的伟岸。”诗人歌唱人文始祖黄帝:“黄,热爱和平的颜色:黄,崇仰正义的旗幡;黄,是勤劳是智慧是勇敢;黄,是阳光是泥土是河川。”“黄帝和高天厚地浑然一体,民族的永恒,永恒的祖先。”还有《中华民族》诗中的“一条根――五十六棵缨缨的花树;一面海――五十六条浩浩的河流:一片天――五十六颗灿灿的星宿:一个母腹――五十六个同胞手足,五十六个是一个――中华民族。”这是多么美好意象,多么壮丽的诗行啊,又是多么深邃雄奇的境界。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名句,自成高格。”《梅语》是格高之诗、境界之诗、佳句迭出之诗。《梅语》的境界缘于诗人的中国心,赤子情。
  《梅语》除《勇士巴桑》外,大多为短诗,有的诗只有两行,但这些小诗却内蕴深厚,构思精巧,耐人品读。首发于《华夏诗报》,台湾诗人向明向学生介绍的《汤圆》:“景德镇的玉池塘,浸着四个小月亮,不忍挑开玉洁冰清,心心心心都思乡。”海外侨胞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被诗人抒写得如此别致,如此动情,让人刻骨铭心。尾句的那四个“心”字,字字情,用得十分贴切巧妙,真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令人一吟三叹,可谓小诗不小,小景出大情。“越是深人地心,越是高耸人云。”(《打桩》);“在海空猎猎高扬,昨夜曾落寞下降。”(《帆》)。两行诗,却有口味不尽的人生哲理。《梅语》中这样的作品很多。诗人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就像诗人笔下的石林一样。是经过火炼而成的。石林的雕塑美,石林的浪漫美,石林的永恒美,都是在烈火中炼成的。诗人几十年的创作经历,诗艺而一言,也有了新的升华。战火的洗礼,数次政治运动的点名批判、审查,不都是对诗人人生的冶炼么?

标签:赤子 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