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高考改革ppt背景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考改革最新动态

高考改革最新动态:

1.外语实行一年多考 退出统一高考 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有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2.减少高考科目 探索高考文理不分科

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消百分制 学完即考

高中学业考试,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学生也可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

4.高校招生录取拟综合参考会考成绩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机制。

5.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高等职业教育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教育部长:改革后高考科目将减少 考试不分文理科

来源:南海网 文章作者:李晓梅 2014-03-10 09:57:02

3月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考试制度改革的情况。

袁贵仁说,高考制度改革是整个考试改革的重点难点,目前正在抓紧论证高考改革方案,更好地考虑科学性、可行性等。他透露,将会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的科目,科目会相应减少;将来会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考卷一样;外语考试属于高考科目,但会利用社会化考试方式。招生将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3年学业水平成绩综合加以录取。

袁贵仁说,由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和复杂,在改革中不走旧路、错路和弯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

他表示,目前在校的高中生学生不会受高考改革影响,试点省在高考改革试点办法出台后入校的学生才会受到影响。袁贵仁强调,高考改革将实行试点先行,在国家总的改革方案出台后,选择有意愿、有条件的省进行选择性试点,在试点省相应的试点办法出台后,才会在相应的省份进校实行。

教育部副部长:两种模式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

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徐硙 石昊 2014-03-24 11:21:2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鲁昕说。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鲁昕解释说,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2013年有140万人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进入技术技能类型的教育。这140万学生还有三年毕业,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相当好的工作。”鲁昕说。

鲁昕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

对于具体流程,鲁昕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鲁昕说。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鲁昕说。

学校可实行股份制办学

鲁昕还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

对于具体流程,鲁昕说,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学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鲁昕说。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鲁昕说。

1 为什么要改为两种模式?

“一张卷”无法体现区分度

“道理其实很简单。”昨晚,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释,因为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及学生未来工作去向,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考试招生方面需要有所侧重。

但在“全国一张卷”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区分度,一方面,报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的普通高考中胜出,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展示的能力又没有通过考试体现出来,难以被职业院校发现,“现在只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对分数要求不一样,给人们造成高职考的分低一些,学生水平不行的错觉。”

袁振国说,其实在国际上,这两套系统分类招考,是普遍做法。

2 技术技能人才高考是什么?

即面向高职院校招生的高考改革模式

袁振国解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说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即是面向高职院校招生的高考改革模式。

新京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改革将重点分成两个方面,首先,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轮考试招生制度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也曾表示,比较重要的是实行分类考试,包括高职院校将实行“文化素质+技能测试”,不再与高考“陪绑”。

至于具体怎么改,袁振国预计,如果高职院校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相差不大,且报名考生综合水平能达到学校要求,就可能实行免试入学。而如果这个院校的竞争激烈,就可能从技术技能人才高考中选拔人才。

3 对哪些学生有影响?

主要涉及中职、职中在读生及部分高中生

袁振国说,面向高职院校的高考,主要适用于中职、职中在读生,但可能也会有少量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

根据分管职业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他们将接受技能加文化知识的考查。袁振国说,对职中的学生而言,高考的文化知识可能难些,但技能测试相对容易,但对普通高中学生,这种高考的文化知识又显得简单些,技能测试又难了些。

袁振国认为,对想上高职的考生而言,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知识学习,并掌握文化基本素质。但对整个技术技能人才高考而言,命题方面还不如普通高考成熟,今后需要有所加强,不过,他乐观推断,如果改革顺利,今年的地方高考中,即可能有分类招考尝试。

4 两种模式实现难度大吗?

相对而言改革阻力较小,已有省市实行

“相对于其他高考改革,这一改革相对阻力小、难度小,学生、家长、学校都比较认同。”袁振国称,实际上,一些省市已根据本地实际,在实行类似改革。

例如山东省,根据该省此前公布的《2011至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2年起,就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而在四川省,则开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峰也认为,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总体改革中,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是较为容易进行的,反倒是公众更为关注的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减少高考科目和不分文理科,改起来难些。

未来高考怎么考

此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准备出台的高考招生总体方案及其配套实施意见已在送审阶段,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于众。具体怎么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已罗列出几个关键词。

文理不分科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称,教育部正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缩小必修课比例,增大选修课比重。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表示,要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一年多考

未来,英语将有望像托福、雅思考试一样,交由社会机构来承办,但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介绍,在过渡阶段,多半还是各级考试中心承办。考生高三前,考过一次后,如果成绩令自己满意,就可以腾出时间忙别的。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要完善国家考试题库,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保证每次外语社会化考试难度波动不致太大的考虑。

减少统考科目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要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高考科目,需建立在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要实行“一门一清”,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的完成情况,计分方式将变成等级制,避免分分计较,还要为考生创造一科两次考试的机会。

篇二:高考总复习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时期(1919-1949)

篇三:论高考改革的利弊和发展方向

论高考改革的利弊和发展方向

中国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中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基础教育则具有导向功能。作为牵动千家万户神经的大事,高考改革是上至高层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老百姓都关心的重要议题。高考应如何改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观点互相歧异,甚至十分对立。我认为,在现阶段,对待高考改革,既应积极进取,也应慎重稳健。

一、评价高考应一分为二

高考是一个影响重大、至为复杂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站在某一种特定的立场去评说,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可能所见都是事实,所言也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会出现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情况。我认为,在评价高考时,重要的是应全面和客观,对其功能和影响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如中学只抓智育而片面追求升学率、文理偏科、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且近视率攀升体质下降,影响求异思维和个性发展、学校办不出特色、教改不易推行,等等。有考试就有应试,特别是竞争激烈的高考,更是引发考生尽力应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这种片面应试的消极影响,便是一定程度上造成智育一枝独秀,形成知识偏狭的弊病和学业成绩至上的功利心态,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与理想。

激烈的高考竞争导致试题难度逐年加大,这是保持选拔性考试区分度、水涨船高的必然后果,而“升学主义挂帅”向下延伸至小学和幼儿园时,少年儿童不堪学习重负,就更令人担忧。有的人说,中国的中学生成了世界上压力最大、最不快乐的群体之一。多年来,高考造成的弊端日益凸显,人们要求改革高考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从20世纪80年代批评“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到90年代批评“应试教育”,到近年来进一步强调“素质教育”,都有不少人对高考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特别是近年来,有的论者认为高考阻碍了基础教育的改

革、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或者将现存的许多教育问题都归罪于高考,似乎高考对基础教育罪大恶极,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羁绊,并将之比喻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提出废止高考制度。有的激进者甚至还公开号召大家“把高考送进坟墓”。

一段时期以来,批评高考制度、指责高考的弊端似乎已成为舆论主流,变成了一种流行话语,若是对高考不加批判,好像便显得没有改革精神。但我认为这类批评意见,大多类似于一种“单边论证”。具体表现在对高考改革的看法上,便是只说出自己的“正确意见”,或提出有一定道理的设想,但很少顾及意见的可行性,较少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也相对缺乏比较的意识。在有关高考改革的争论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许多主张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或主张废止高考的人,往往只看到高考的消极面,却不能提出更好而可行的办法来代替高考,或很少考虑到废止高考后的替代办法是否会出现比实行高考更大的弊端。高考是有很多弊端,也对中学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目前还找不到更加科学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多年来,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高考还是在选拔大学新生中起主要作用。高校招生考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中问题很多,改革难度也很大,不存在十全十美或两全其美的招考办法。我们在各种选拔方式中,只能众利相权取其重者,众害相权取其轻者。

我以为对高考的评价应当公正全面客观,不能就高考而论高考,甚至不能就教育而论高考,还需兼从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的视野来论高考。在当代中国,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几乎都是人情与关系最想介入的地方。而大学招生是教育界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如何防止人情与关系的干扰便成为招生考试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子女升学通常是一个家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只要有托关系的可能,很少有中国人会不加以利用。每到大学招生季节,许多家庭往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自己子女的升学问题奔走联系,希望能够为其争取尽量可能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各大学单独招生、面试或采用中学成绩作为大学录取新生的依据,很容易受到人情的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只是将升学竞争从暗箱操作或关系博弈,改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进行公平的竞争罢了。因此,可以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制度。

要解决或减少高考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不断改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但不应企望取消高考制度。要想再回头去找推荐举送制度的办法,在现实中必然会出现比高考制度更

多更严重的弊病。高校招生考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公平选才与全面考核之间往往难以兼顾,在以分取人与舞弊不公这对矛盾之间,人们往往宁愿公平竞争而接受艰苦的考试,而不愿接受理论上全面考核实际上容易为权钱把持的推荐。假如不经过考试就可以上自己想上的大学,大概没有人会喜欢参加考试,但这不可能。高考这种选才方式是有不少局限和坏处,但它可以防止更坏的情况发生,即用金钱、权力、关系竞争,如果那样,对弱势群体、社会资本较少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要想上大学可能会更难。

2007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制度的是非功过?我认为,尽管高考有其局限和弊端,但总体而言,恢复高考30年来,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近二十余年来的经济起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而且,高考制度还具有以考促学的功能,它在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水平,包括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时,应充分肯定高考的积极作用。

二、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

在讨论素质教育问题时,高考经常被当作素质教育的障碍。其实,高考与素质教育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我们不宜笼统说高考是素质教育的羁绊,也不应将高考的弊端绝对化或扩大化。高考制度与提高素质的关系是双重的,既有影响素质教育的一面,也有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一面。我认为高考至少可以提高考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其一是以考促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考试制度的好处有不少,其中之一是求自己而不求他人。采用其他选才方式往往需求人,而求人最难,要看别人脸色,且成功与否操决于他人;考试则提供一个反求诸己的机会,能否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考试选才能够促人向学、催人奋进。记得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第一年,尽管各省的试题从现在来看都较简单,但有许多考生连最基本的题目都不会答。仅几年之后,试卷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从答卷来看,考生的文化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应归功于高考以考促学的功能。可见高考极大地调动了千百万青年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迅速恢复和提高,被“文革”摧残的文化教育很快得到复兴。考上一所好大学,是广大中学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再不肯学习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也要硬着头皮学一些文化知识,这对提高全民族

的知识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高考已成为提高广

高考改革ppt背景

大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巨大推动力量。

其二是高考可以提高考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大规模的竞争性考试,高考是集中进行多科考试,将高中三年所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在两三天时间内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学生能力,包括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特别是在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每一科都要复习,怎样做到既系统梳理,又突出重点;既配合学校的安排,又针对自己的弱点;在时间安排上,每科什么时间复习,各占多少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锻炼身体,都是需要科学安排。所以很多经过高考历练的学生,比以前成熟了。今后再遇到什么艰难复杂的考试或其他需要统筹安排时间的活动,也较能应对。

其三是高考可以锻炼考生心理素质。关键性的考试会给考生造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要想在高考中正常或超常发挥,需要调适和磨练自己的心理状态。多数高考成功者不仅文化素质较高,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比那些每到考场就紧张或发挥失常的考生更好。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面对家长的期望、埋怨,面对升学或落榜,可以说高考为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提供了一个真枪实弹检验和磨练自己心理素质的机会,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不畏艰难、刻苦学习,具有坚强的意志,则表现出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其四是高考对考生的品德也是一次教育的契机。如何以诚实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接受大学的挑选,报效祖国、报效父母、报效乡梓;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发挥团队精神,互助友爱;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处理这方方面面的过程,都可以渗透良好品德的培养。因此,高考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某些方面也能促进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

考试是一种测量工具和评价手段,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本身并无善恶可言。考试使用得当可发挥它的积极的评价功能,通过考核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教师也可根据考试所反馈的信息来估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以学生为敌,可能加重学生负担,造成偏科。高考也是这样,利弊并存,既可能诱导片面应试行为,也可能用来促进学生提高素质。

三、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高考并非万恶之源,而是各种教育及社会矛盾的集合点。没有高考,竞争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多数还照样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高考的竞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会地位的竞争。高考竞争加剧,实际上是当今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教育和考试上的反映。不要以为只要废止了高考制度,许多教育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若不以考试这种具有刚性标准的办法来竞争,就很可能用权力、金钱或关系来竞争。那么,应试的弊端解决了,其他恶性竞争的问题却浮现了。因此,我认为,如果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如果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氛围没有改变,如果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高考制度就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

当然,高考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高考制度既受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制约,又受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管理制度、教育经费以及学科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并涉及到学生、家长、教师、中学、大学各方面的利益。因此高考改革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成为一项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对于高考改革,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任何家长、任何学生都可以发表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都可以谈出自己的道道。但作为决策者,则应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一种能够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便于操作和易于规范的办法,选择一种弊端相对较少的选才方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在主体高考机制之外,实际上也开辟了其它一些选拔渠道,比如,保送生制度、艺术体育类的招生,还有些特殊专业的单招、特长生等。但这些渠道在推行中问题较多,也有些就退了回去或有所收缩。例如保送途径,就存在有的中学送良不送优(优的留着要为学校考状元),还有的是送“官”不送“民”(子弟),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除非有一些刚性指标,否则很难顶住压力。考生的平时成绩和平时表现都不是刚性的指标,有的甚至是可以更改的,标准也不一致,而最公平的竞争就是统一考试。

理想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使所有的高校挑选最合适的生源,使所有的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高校,体现双向选择原则的制度。但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不可能很快建立理想的招生考试制度。教育决策要和文化背景相结合,高考改革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制约,才能使改革不

标签:高考 背景 改革 ppt高考背景图片大全 改革开放ppt背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