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真”|小品《老师和学生》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弊病:无话可说――怕,假话连篇――编,东拼西凑――抄,华而不实――空。在作文指导课上,一直强调学生写真实的话,但效果不佳。如何指导写真实呢?    一、细观察――锻炼一双特殊的眼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真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米可炊”。
   首先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用好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熟视无睹是学生生活中易犯的毛病。我们要使学生明白:观察不是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与事。如桌子底下的一只蚂蚁,一次雨中等人的情景,一次同学之间的争执,一次课堂上的小插曲,一个行为举止与众不同的人……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对象。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是玩,都不要忘记随时随地用好自己的眼睛。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把什么留在眼睛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可能一览无余、面面俱到。企图面面俱到,往往面面皆不到;妄想一览无余,只能是走马观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教师要使学生懂得观察时有筛选,有侧重,有主攻目标。如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其次再体会作者写十七孔桥等景物的用意,从中学习作者观察时抓住景物主要特点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去观察学校附近的桥、少年宫、茶叶大观园等地方,学生便懂得直奔景物的特点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真实而具体。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训练出一双敏锐的眼睛,知道应该把什么留在眼睛里,而不会“剜到篮子里都是菜”。
   二、深感受――心灵比眼睛更重要
   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观察到的事物,事过境迁之后会淡化,而感受了的事情却很难忘却,总是记忆犹新,恍若眼前。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感受生活。
   (一)在阅读教学中感受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外活动时间不太多,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间接感受生活。“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中的人和事总是饱蘸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进入读物的特定情境,把阅读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巧借读物的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如在讲《卢沟桥的狮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传神之笔,想象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狮子后,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才干,看清日本侵略军的嘴脸,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生活中感受
   没有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就没有作文。学生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有不尽的培养感受能力的时机和场所。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获得细腻、独特的感受能力。如启发学生分析自己一天的生活,回忆一天中听到过什么,说过些什么,在听说过程中是怎样想的,然后在全班或小组互相交流。每个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其思维过程、认识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要“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1-11-23

标签:指导学生 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