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治理一个有246种不同奶酪的国家】奶酪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法国的浪漫游行      早在去法国之前,就久闻法国几乎每年都有的大罢工。据说罢工公司没人上班,商店关门,最严重的是公路和铁路的工作人员也参与罢工,通常交通干线流行半罢工的形式,这可是我们这些游客最喜闻乐见的了。这时司机不罢工,而售票和检票的却罢工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法国境内免费的穿梭。
  来到了法国,直面了法国的罢工和游行,的确别有新意。也许很多人都还为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2046》险些由于法国娱乐界因反对变相的延长工作时间的大罢工而不能按时赶到影展心存余悸。也许大家也还听说过2003年12月1日的法国史无前例的外交部大罢工……不过罢工游行才只是各种游行中的一个小部分。
  以往的罢工真的是因为工人对于当时的工作状况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和建议。诸如,1947年政治的动荡给经济带来很大影响,罢工此起彼伏。但是随着政治上的稳定,尤其是第五共和国以来,每周平均工作35小时制度,就业最低收入的限制 (RMI),每年的五周带薪假期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的陆续施行,其实当今的大多数法国雇员对于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还是基本满意的。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之一,二战后更进一步将受保护对象逐步扩大到几乎全部人口。并且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医疗、退休、家庭政策,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每年要花掉法国政府466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1945年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政策的实施,即使在法国经济出现困难的时期,保障政策都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可是别人就要奇怪了,如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怎么还要闹罢工呢?其实近年的罢工近乎成了法国工商界的文化传统。每当临近6月的时候,大家就纷纷摩拳擦掌,计划着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游行到哪里诸如此类,而且大有朋友聚会之架势,A说“罢工,同去否?”B答“然,同去矣”说来真是充满了法式的浪漫。
  法国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游行非常多但多数是没有利益诉求的,宣传与娱乐的性质更为主要。在巴黎,深夜里如果你在一条主要的大道上远远的见到闪烁的警车开道,别以为是追捕什么重要逃犯,其实是为滑板一族的游行而充当开路先锋。警车之后你就会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滑板族穿着靓丽的运动服装,踩着各式的滑板,一路欢呼雀跃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这已经为老巴黎们接受和习惯,很多人喜欢这种欢乐的运动游行,觉得更像是狂欢,这已经成了夜巴黎的一道风景线了。
  不仅巴黎如此,我住的马赛附近的小城AIX也经常有各种游行。一次学院门前聚集了许多游行的学生,他们拿着横幅,上面写着“反对全球化”“拒绝美国”……我上前和一位游行队伍中脸上画了图腾的女孩攀谈,我问她为什么如此反对全球化,她脸上带着微笑的说,其实只是把这个游行当成一个活动。看来这些学生的游行动机还真是很单纯的。另外动机单纯的同时,形式也是颇为浪漫。一次路遇一个绿色环保组织的游行,他们穿着同样的白色T-shirt,上面写着“不要汽车”!原来他们已经把防止空气污染极端到了提倡放弃汽车的程度。他们向路人散发着传单,而且在马路上面一字排开,短暂地拦截一下过往的汽车。这种有点疯狂的形式可能只有充满想像力的法国人才能想得出吧。
  无论是上述的罢工或是各种各样的游行之所以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如此长久不衰其实都要归根于法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这些一直是法国人的信条,公民有罢工、游行、示威的权利。在法国罢工权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虽然企业家和雇主都对罢工很无奈,但是就人权角度却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不仅无所不能的工会可以组织罢工,即使个人性质的少数人的罢工也是被允许的。1945年2月的法国法律规定凡雇佣100人以上的工商企业就必须建立企业委员会,1946年5月,更将此规定改为只要有雇员50人以上,就应普遍推广企业委员会和职工参与制。企业委员会,行业工会和法国总工会往往是罢工的倡导和组织者。但是由于近年的罢工越来越趋于形式,而对于法国经济与生产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法国的罢工政府愈发自由。法国也习惯了在罢工中生活。
  法国的游行有时和一些艺术节、狂欢节这些极受尊重和欢迎的形式有着类似的东西。法国法律允许游行,只要事先向政府申请并获得政府的许可,就可以在政府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了,甚至对于无伤大雅或者很新颖的游行,下放还允许警察予以保护,于是就有了我们在巴黎看到的色彩绚烂的滑板游行了。法国人喜欢展现自己,表现自我,他们爱上了游行这种形式。每年的国庆日7月14日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要举行盛大的阅兵游行,总统都会亲临检阅;圣诞节以示欢庆要游行,尼斯的狂欢节要化装游行,音乐节到了展示歌舞的最直接方式还是走上街头。
  当然了罢工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得人阵阵苦笑。交通瘫痪后没有参与罢工的人仍然要赶去工作,此时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工作的人一听到罢工就难免要皱眉。2003年6月的马赛环卫工人因为自己提出的养老金方案被政府拒绝而罢工长达两个星期,给马赛的城市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据报道城市臭气熏天,要用香水和空气清新剂清除臭气。看到报道后眼前浮想出垃圾堆积如山,鼠虫乱窜的恐怖景象,暗自庆幸自己是9月才到马赛。政界党派纷争权利的也常常会选择工人作为棋子。1947年10月在组阁失利的法国共产党为表示对当局的反对,对社会党叛卖的反对,对法兰西人民联盟的反对,于是发动群众,举行大规模罢工、示威。
  政府政策每年受到罢工的重新挑战,而在这样的压力中不断改善着社会保障政策,我们甚至可以乐观的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诸如退休制度改革还在法国议会的审议中就受到一些团体的反对。我们静观着法国的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法国人的浪漫游行,期待着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惜面如金的法国人
  
  要问对法国人性格共性的印象是什么?那就是他们都很爱面子。虽然说很多中国人也一样爱面子,但是仔细观之,其中确有不同之处。
  一般的法国人除了对个人的面子关爱有加之外,更多的是重视很民族性的东西。法兰西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世界上十分突出。二战后,法国人的爱国主义并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见之于维护法国大国地位和文化特性的具体行动上。近半个世纪来,法国联合老敌人德国,积极推进欧洲联合,依托欧洲维护外交独立,在大国之间平衡和寻求自己的空间。在经济、外交地位不断上升的基础上法国也同样相当重视文化独特性的维护,例如“纯净法语运动”,保护法国电影等抵制全球化的文化的趋同一系列措施……
  国家的光荣历史、语言、美食、时装……这些都是所有法国人的骄傲。面对任何一个法国人,攀谈的最好开始可能就是这些了。因为一说起这些无论是国家元首、大学教授还是家庭主妇都会神采奕奕,眉毛上扬地滔滔不绝起来。
  一说起他们的语言,他们会说起法语如何的规则严明,不会重复,语调如何动听,词汇变化如何丰富……最后还不忘拿邻居的英语来个正反对比,直至听者心悦诚服的说“法语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溢美之辞法国人一般不会说出口的,而是藏在他们心底,等待我们来赞美的。他们用很多看似客观的例子和观点把你一步步引入正题,看出了法国人的善于思考,而且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服过程本身就很好地证明了法国人出色的驾御语言的能力。
  谈到美食,法国人就很兴奋,如果是大家一边品尝着正宗的法式大餐,一边品评就更是其乐融融了。当然和中国人一起议论这个话题他们似乎有点不那么挥洒自如,毕竟中国也是举世公认的饮食大国。他们会从营养学和口感、美感等各个方面聊起,也会很乐意详细地帮你解释你面前的肉是如何烤成的。接着必然会说起他们的另一项骄傲――法国的红酒。红葡萄搭配牛肉,而吃到鱼和其他海鲜则换上白葡萄酒,餐后还可以来上点香槟……说起红酒,多数法国人都能将几个著名产地的多个知名晶牌如数家珍,从波尔多的“马尔戈城堡”(le chateteau――Margaux)到“阿尔萨斯的香槟”(champagne alsacien)。一次在超市买酒,面对着整整两个货架的品种实在不知如何选择,于是请教旁边一位买酒的老妇人,她立刻很热情地问我是要在什么环境下喝的,搭配什么菜,喜欢怎么样的口感……然后帮我推荐了两种,丝毫不觉得我耽误了她的时间。
  在法国人众多值得骄傲的话题之外,也同样有他们的忌讳。历史上包括普法战争在内的三次与德国的冲突,拿破仑败走滑铁卢,二战的被占领时期……这些都是法国人心中的伤痛,谈话时能避则避。
  去比利时旅游时候,在比法边境见到了这个曾经沧海桑田的古战场――滑铁卢。它只是个不足20户人家的小镇,房屋几乎都保持着上个世纪的风格。来到这里第一眼就会看到高耸的翠绿的“狮子丘”,因为当时是4月,正值新草吐绿,顺着满眼的修剪整齐的绿色,一直将你的视线引向高处的焦点――那个象征着威灵顿将军的气势雄伟的青铜铸造的狮子。这个山丘是比利时人在胜利后一石一沙人造出来的。在导游的指引下才注意到山脚下,就在山丘对面有一尊矮小的塑像,走近而看,从那一身戎装和宽沿的将军帽会慢慢确认这真的是拿破仑,这场战争中同样值得纪念的一个人。这个真的是鼎鼎大名的拿破仑吗?怎么会被塑造在这样一个空旷凄凉的场景中,身材如此矮小,而且连面容都很粗糙丑陋……成王败寇的颠仆不变的道理连这个自诩无所不能的伟人也无法逃避。在矗立在星形广场的凯旋门,旺多姆广场的青铜庆功柱……众多的凯旋纪念外,可能这是他惟一的失败纪念。
  所以一般的法国人都只提及拿破仑全盛时期的光辉历史,而对于滑铁卢则表现出选择性失忆的无辜表情。
  强烈的自尊是每个法国人的权利,不分高低贵贱,身份,肤色人种。法国很少用到乞丐一词,他们的存在被“流浪艺术家”所替代。每天走街穿巷时常常会与风格迥异的音乐不期而遇,印第安人的节奏鲜明,波兰的舒缓,拉美来客的热情……通常他们面前都会有一个不很起眼的堆满硬币的盒子,路人可以尽量以不打扰他们的方式投下自己对于音乐的欣赏与肯定。而演奏者通常也不会因此而停顿下来,只会一边演奏一边绅土地微笑点头以致谢意。人们习惯他们的存在,也甚至视他们为这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街头演绎形式无可厚非,这只是就像你选择做公务员,我选择读书一样,他们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都应当彼此尊重。”法国人的逻辑如是。个人自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国与国彼此理解,法式的相处之道吧。
  
  站在塔尖的平民
  
  抵法的第二天就遇到了这么幸运的事情,让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学生十足兴奋了一阵子。
  昨天看见公告栏中贴出今天阶梯教室有两场讲座,一场关于法语的区域性问题,另一场则是关于这个小城AIX的古迹历史文化介绍。我们抱着对法语求知若渴的心态,当然很感兴趣,但是还不了解这边讲座的形式是怎么样的,正踌躇,旁边站了个中国大姐,立刻故友重逢般热情得打招呼,攀谈。她却很淡定地说:“这边的讲座一般都是免费的,你们是刚刚来的吧?……”不禁哑然失笑,难道我们真是幼稚到满脸都写着“newarriver”?
  于是决定今天早早来听,第一场关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法语的语音语调,听众中有很多来自法国北部和南部的人乐于当场示范不同的发音使得场面很轻松活跃。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间了,我们听到有点快超负荷的感觉了正议论要不要回去了,这时就见演讲者一边道歉自己结束晚了一边收拾东西。门口早就站着一个50岁左右的穿着绿色套裙的很精干的女士,而门外忽然涌进了很多着装相对正式的人。这时那位久候的女士走上台前拿起麦克风,还未开口观众席中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以为法国人很热情啊。她开始介绍接下来给大家来讲座的是来自哪个大学的历史宗教专家云云,短短的几分钟女士的脸一直在记者的闪光灯的闪烁中度过,这时我们觉得有些纳闷了。最后她说了一句:“我代表AIX市民对于某教授的光临表示感谢!”又是一阵掌声雷动。这会儿我们前面一位先生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反应,告诉说:“这位女士是AIX市的市长。”这时才轮到后知后觉的我们起劲地鼓掌。市长女士毕恭毕敬的把一位花白头发的老教授先生请上台,自己就在一旁静听和微笑。我们都受到震撼,想不到一位本应高高在上的市长却在这里像个普通的司仪或是教师,平平静静地走进来,为资深教授做介绍,站在一旁聆听演讲,大家也没有太多的惊讶之情,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演讲结束后我们前排的那位先生和我们聊起来,他说法国的市长或者其他官员都很平民化,市长的一项很频繁的工作是帮城市里的居民主持婚礼。几天之后的一个星期六,果然在我们学校旁边的政府大楼里热闹非凡,好奇心让我向敞开的大门望进去,一位黑人新娘正穿着白色的婚纱对着帅气的新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来他们很快就会由市长女士亲自来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了。   亲见了市长女士的亲切,忽然对法国市政感兴趣起来,于是翻开书本去大概了解一下法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各级行政单位。在法国,市镇是继国家、大区、省之后的最基层的自治体,我们所见的就应当是最基层的行政长官了――市镇长。市镇长由市镇议会选举产生,而市镇议会则是由选民普选产生的,议员人数根据市镇规模而定。这样的一个程序实质上保证了行政首长的权利来自于市民,“还权于民”的权利下放口号在基层得以实现。一旦选出市镇长,他不需要对议会负责,在其任职期间市镇议会无权罢免他。市镇长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中央在地方的代表,又是基层市镇议会执行机关。他们要接受中央政府和共和国专员的监督。法国市镇的职能是比较单纯的,自治的权限主要体现在地方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我们与其将政府的高级人员看成领导者并不如将其看成公共服务的组织者更为恰当。虽然随着1982年3月,法国《权力下放法案》的实施,中央政府调整了对地方的领导体制,赋予了地方行政单位更为宽广的管理空间,但是这也并未使得行政官员恃权而傲。当然,中央政府是要通过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等三条途径,对市镇政府进行监督。法国每年都有“不听话”的市镇议会被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代表解散的消息在报纸上公布。在法国中央政府积极推选权力下放的背景下,市镇自己又愿意把权力交给市镇联合体去行使,这是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参与式民主不断扩大,建立专门的咨询性的机构。前总理诺斯潘曾在2001年推动出台了一个“贴近基层法案”,要求 30万人口的市镇实行参与式民主,旨在加强与居民的联系与沟通,帮助政府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拉法兰政府从2002年6月一上任就立即关注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划分问题,将分权进行到底。与过去相比,这次口号响亮,动作也大。拉法兰发表施政纲要演讲时,强调改革要使共和国政权更加接近人民;他在部长理事会上再次强调要建立一个“单一的和权利下放的共和国”,同时“发展地方民主”。此后至2003年1月,法国各地进行激烈讨论。随后,正式向议会提交了改革法案,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许多新的职能,在权利下放的同时,给予地方公众更多的民主和发言权。
  不仅政治圈子里的精英深谙民主、平等的道理,法国的学术界也不例外。我们在学校接角一些博学的教授,他们也是一样的容易接近,喜欢开玩笑,耐心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其实在我们这所法国人所重视和引以为傲的精英学校(IEP)中很多教授师出名门,或巴黎政治学院,或巴黎高等师范等享誉世界的一流名校。但是他们在教学中那么得亲切,亲切得让你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朋友,只是这位朋友几乎可以回答你所学领域涉及到的全部问题,他或者可以背育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法,或者可以对法国大众传媒的各项法律和规定如数家珍,抑或通晓法国各个文化角落……能够有机会聆听他们的课程实在是我们的幸福,这里的气氛是十分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和老师热烈地讨论甚至争论问题。
  法国人喜欢平民化的领导人物,像希拉克总统、拉法兰总理,前总统密特朗……乃至最受法国公民尊敬的戴高乐将军。戴高乐将军一生几起几落,流亡过,政治上失意过,饱受挫折的他在成为第五共和国的首创者后并非整天以救世主自居,戴高乐将军担任了11年的法国总统,所以也留下了不少治理法兰西的经典短句,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句他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政局动荡又被人指责为独裁时发出的感慨:“你们说,我到底怎样才能治理一个有246种不同奶酪的国家?”他既坦言着治理国家决非易事,又巧妙的拉近了他与人民的距离。众所周知,奶酪几乎是每个法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于是至今许多人一见到奶酪还时常想起戴高乐将军的话。
  其实追根溯源,领导人物的普遍平民化不仅和拉丁民族文化有关,更同权利来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法国是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国,国家的元首总统由全民公选产生,由人民直接选出的总统提名总理,总理将大选中获得多数选票的党派组阁。总统不是独裁者,他和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互相监督制约。而国民议会的成员也同样由全民选举产生。这样在中央就形成了权利来自于人民的行政领导机构。相继的大区,省,市镇的行政领导同样以间接或者直接由选民选举。
  因此法国的传统理念则是全部权利属于公民,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早在1789年的《人格宣言》中就已经明确得指出,并且很好得到了历届政府宪法的传承,虽然总统与议会虚虚实实的权力之争几经周折,但是“天赋人权”是无人质疑的。饮水思源的政治领袖们怎么会在他们的权利赋予者面前大摆架子呢。元首级的人物尚且平易近人,其他人又情何以堪呢?“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人用两百多年的共和史写下如此国之格言,法国人民深爱着这片土地,这里有自由的土地,平等的天空,博爱的人民,以及那些站在高高的金字塔尖的特殊的平民们。

标签:奶酪 治理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