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狗高考满分作文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一条老狗

一条老狗

我生性爱狗,似乎从小与狗有缘。

然而,我最不能忘却的是那条老狗,它确确实实震撼过我。在我心里,它是如此与众不同。

就在几个星期前吧。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忽然看见了它――那条狗。它的毛是黄色的,远没有其他狗毛的那种光泽。它只是静静地瑟缩在邮局外的一个角落里。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它身上,尘土在它身旁飞扬。很辣的太阳,可是它似乎感觉不到丝毫温暖。它目光迷离。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液体,湿漉漉的,好像只要一闭眼,泪便会被挤出来。

我曾经见过狗流泪。丁丁,纯白色,我曾经最爱的小狗。当我把它带回家那天,它哭了。小小的眼睛眨巴眨巴就滴出几颗珍珠似的泪,小小的眼眶红红的。我紧紧把它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它。它应该是想原来的主人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而眼前,那条黄狗,与当年的丁丁多么相似,同样的另人心疼。

我不禁停下了脚步。只见它艰难地微微动了动身子,我这才注意到它的异样。它的两条后腿软绵绵的,无力地低垂着。我一惊――原来,它的后腿,是残缺的!

也许是车祸吧?我不忍想象,人类司机怎样驾驶着车从它身上呼啸而过。也许它从出生就是这个样子?也许正是为这,它才被主人遗弃的。也许?

我想知道答案,却又害怕答案。

我的目光很难从它身上挪开。其实,它并不老,而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这点,熟悉狗的我一眼便可知道。但是,它却是如此颓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伴愉快地嬉戏,只能怀想着从前。好像除了我,没人愿意去看它一眼。人们都习惯性地不去注意周围,只顾走着自己的路。

而它就静静地卧在那里,与世无争。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它身上。

当我终于从它身边经过时,它抬头,友好地望了我一眼。它湿漉漉的眼睛却是那么迷离。我朝它笑了笑。

中午上学时,它竟然还在那儿。只是换了个位置,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它身上。

它低垂着头,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恐怕只有此刻,它才能得到一点温暖吧,不仅仅是因为阳光。

可是我难以想象,一条后肢残废的狗,究竟是怎样移动自己不算小的身体呢?恐怕是它用唯一强健的前肢拖着身体一点点往前挪的吧。路面并不平整,它这样,不疼么?而且,它哪来的力气呢?

这些,都是我无法想象也是永远也无从知晓的。

下午放学,它已经不在那儿了。当我习惯性地去看角落时,它已不在那儿了!心里一下字有种莫名的失落。它究竟哪儿去了呢?

时隔多日,我始终没有再见到它,那条目光迷离的有着大大的湿漉漉的眼睛的,好像只要一闭眼,泪便会被挤出来的黄狗。每天,我满怀希望地走到那个角落里,尘土依旧飞扬。可我再也没能看到那熟悉的身影。

或许有好心人帮助了它?或许它已经去到另一个地方了?用它的前肢一点点拖着身子伴随疼痛地去的。亦或许,它已经默默地死去了。

然而,即使它死了,又会有多少人在乎呢?除了我,谁又会去想它?我经常会想起它那湿漉漉的大眼睛和友善的迷离的眼神。我知道,它是留恋着这个世界的,哪怕没有人愿意去多看它一眼。作为一个生命,它有权去关注,去留恋这个即使充斥着许多阴暗面却总是阳光明媚的世界。这是谁都无法剥夺的赋予生命的特权,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它现在已经不在那儿了,可我时常牵挂它,像粱实秋先生对骆驼情有独钟一样,我希望我能永远记着它。因此,当人们匆匆走过,只顾眼前时,我会在角落旁驻足,誊出时间来想它。

我不敢有任何奢望。只是,愿它平安吧!

篇二:2013届高考语文阶段性测试八)

阶段性测试八

散文类文本阅读

一、(2012·山东青岛第三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映,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久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冠冕上,放着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

青岛所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漫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惟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注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林两林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

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波鲁瓦、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为的是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臵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渑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倚靠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寥廓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的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说有几林树,也是黄萎葳蕤,索无生意,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林。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

(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1.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

2.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1)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排比句,由视觉写到嗅觉,再到感受,突出了青岛的树茂密繁盛以及它所带给作者的那种感受与惊喜。

(2)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菩提林的幽雅,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3.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老狗高考满分作文

__________

【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遮天盖地),多人工栽植,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

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②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

二、(2012·江西省红色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横过十字街口

林清玄

(1)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我坐在车里等红绿灯,希望能在黑夜来临前赶回家。

(2)在匆忙的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更不用说能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3)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影,打破了一整个匆忙的画面。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脸部五官通通变形,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一种病。

(4)那个妇人的不同是,她病得更重,她全身扭成很多褶,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丢在垃圾桶、捡起来再拉平的那个样子。她抖得非常厉害,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5)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6)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她走的每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

篇三:2015年金华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1)

2014学年九年级(下)语文独立作业

考试说明:全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繁衍(yǎn) 诓骗(kuāng)狡黠(jié) 心无旁骛(wù) ....

B.倒坍(tān) 诘难(jí)睿智(ruì) 狂妄自大(wàng) ....

C.蜷伏(quán)笃信(dǔ)陨落(yǔn) 叱咤风云(zhà) ....

D.佝偻(lǒu) 阴霾(mái) 媲美(pì)强聒不舍(guā)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锐不可当 瘁然长逝 险象叠生 相形见绌

B.鳞次栉比 抑扬顿挫 广袤无垠 正襟危坐

C.德高望众 坚韧不拨 如坐针毡 因地制宜

D.前赴后继 根深蒂固 不可明状 玲珑剔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1)“创建文明城市”过后,许多人都养成了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但 有一部分

人公共卫生意识淡薄,随地吐痰现象还屡见不鲜。

(2)许多老一辈革命家 低微,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奉献了一生。

(3)一辆面包车不慎坠入河中,闻讯赶来的消防官兵正全力以赴 落水者。

A.始终 出生抢救B.仍然 出身 营救

C.始终 出身营救D.仍然 出生 抢救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勤奋思考,锲而不舍,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不迷

信,敢质疑,才能真正地学有所得。

B.我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勾起对许多往事的回忆。

D.“电动汽车”的推广和诞生,预示着一种新的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5.名著阅读。(下面5题中任选4题做) (4分)

【甲】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

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

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

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丙】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着。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

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

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

【丁】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

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

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戊】且说 A 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

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A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A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

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

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1)【甲】段文字的“我”是_________(写出人名)。

(2)【乙】段文字写了_________(概括情节)的故事。

(3)【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

(4)【丁】段文字的作者是(写出人名)。

(5)【戊】段文字的A是_________(人名)。

6.古诗文默写。(6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②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无限山河泪, 。(明·夏完淳《别云间》)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补漏趁天晴, 。

7.综合性学习:(6分)

关于“中国式马路”有这么一句调侃的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

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在金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也经常出现。从3月份

开始金华而不实全面实施城市道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将加大对重点路

段行人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材料一:八一南街与宾虹路上的交叉路口,一位市民一路小跑过了红灯,记者追

上前问为什么要闯红灯。市民回答:“看没车嘛,红灯刚开始要等很久的。”双龙大

桥与双溪西路的交叉路口,一位妇女趁着绿灯变红灯的一霎那,冲过了马路。“您这

样很危险,现在这样会被处罚您知道吗?”对方说,“我想快点嘛,我赶着办事。”

材料二: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其他人都走了,自己在那边等着,感觉有点傻乎乎

的。“别人能走,跟着走不会有事。”记者调查了20个闯红灯的行人,有13个人就

明确表示,前面的人走了,他才跟着走的,而还有两个市民则等到记者提问时,他才

恍然大悟,“刚才是红灯啊?我看见别人走的,还以为是绿灯呢!”

材料三:采访中,也有行人表示了对“中国式过马路”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闯

红灯也不全都是行人的错,有的红灯时间太长,超过了等待的极限。”“斑马线前是

绿灯也没用,你能过去吗?右转的车辆会让你过去吗?他们会一路狂按喇叭,让你让

开。”

(1)根据所给材料概括“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行为拟一则警示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8—11题。(11分)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11分)

【汉字危机】在这手不离键盘的时代,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在这信息靠“刷”的时代,

你有多久没有仔仔细细地看过一篇好文章?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你会为一个汉字“较

真”吗?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

惊呼已“不会写字”,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汉字危

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

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

字的能力下降了。”

【致敬“颤抖体”】《咬文

嚼字》刊物主编郝铭鉴微博寻找

郑州一位老人,他在微博中说:

“收到郑州一位老人的来信,想

问一问‘醎酸而已’中的‘醎’

是个什么字,老人查了五本辞书

也没查到。很想给他回封信,告

诉他‘醎’就是‘鹹’,简化字的写法是‘咸’,指我们熟悉的盐的味道。”但是,老人

的字迹每一个字都在颤抖,写得十分艰难。字迹模糊的信封上只依稀辨认出“郑州市任砦

(zhài)北街3号院”。(如右图)主编经过实地查访,才打听到这封信是一个出了名爱

学习的八十岁老人李振亚写的。因为身体患有疾病,下笔会抖,所以字不清楚。主编问老

人为什么这么较真,他说:“不弄清这个字,就放不下这个事儿。大家都很认真,中国的

文字一定能搞好。”

【汉字盛宴】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科

教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

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了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

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

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域外之音】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并且为抵制英语的文化侵略

与霸权,不惜从立法层面上捍卫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

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

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材料来自互联网,图片来自《咬文嚼字》2013年第9期封3)

8.根据材料一解释“汉字危机”的含义。(3分)

9.李振亚老人的“颤抖体”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几个小时内有200多人评论,600多人转

发。下面是三个网友的帖子,你看了后,请以“左岸右转”的网名跟一个帖子。

安吉拉马静:又看哭了!还有多少人对汉字这么郑重?

十一月的雨:老人的信件给这个浮躁的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仅是对学问的严谨,

更因这颤抖的笔迹。致敬!

安初蜜:唉,有这种精神的人不多了。这样认真的老人和认真的文字工作者往往被年

轻人嗤之以鼻,但一个民族的年轻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尊重,还能有什么文

化留存呢?

左岸右转: (3分)

10.请用一句话概括【域外之音】的主要内容。 (2分)

11.2013年10月,北京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方案中将语文分值将上调到180分,英语下

降为100分。此消息引发了网友强烈围观和讨论,支持派和反对派两大阵营各持己见,

以下是网友的观点摘录。

【支持派】“改革方向是对的,英语应该参照雅思托福作为等级考试,强调实用,以后要

用时大家会自学的;更重的是语文教育改革,看看民国小学生的作文令当今的大

学生汗颜,反思近百年来,我们失去了多少优秀传统?”

【反对派】“语文倒是没必要那么重视,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平时说的看的

都是汉语,语文水平就靠平时的积累。喊‘救救汉语’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

你认为我们打一场“母语保卫战”有没有必要?结合阅读材料,陈述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2——15题。(15分)

两条狗刘亮程

①父亲扔掉过一条杂毛黑狗。父亲不喜欢它,嫌它胆小,不凶猛,咬不过别人家的

狗,经常背上少一块毛,滴着血,或瘸着一条腿哭丧着脸从外面跑回来。院子里来了生

人,也不敢扑过去咬,站在狗洞前光吠两声,来人若捡个土块、拿根树条举一下,它便哭

叫着钻进窝里,再不敢出来。

②这样的狗,连自己都保不住咋能看门呢?

③父亲有一次去50公里以外的柳湖地卖皮子,走时把狗装进麻袋,口子扎住扔到车

上。他装了37张皮子,卖了38张的价。狗算了一张,活卖给皮店掌柜了。

④回来后父亲物色了一条小黄狗。我们都很喜欢这条狗,胖乎乎的,却非常机灵活

泼。父亲一抱回来便给它剪了耳朵,剪成三角,像狼耳朵一样直立着。不然它的耳朵长大

了耷下来会影响听觉。

⑤过了一个多月,我们都快把那条黑狗忘了。一天傍晚,我们正吃晚饭,它突然出现

在院门口,瘦得皮包骨头,也不进来,嘴对着院门可怜地哭叫着。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

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汪地叫个不停。叫得人难受。

母亲盛了一碗冷面条,倒在盆里给它吃。它已经饿得站立不稳了。

⑥从此我们家有了两条狗。黄狗稍长大些就开始欺负黑狗,它俩共用一个食盆,吃食

时黑狗一向让着黄狗,到后来黄狗变得霸道,经常咬开黑狗,自己独吞。黑狗只有委琐地

站在一旁,等黄狗走开了,吃点剩食,用舌把食盆添得干干净净。家里只有一个狗窝,被黄狗占了,黑狗夜夜躺在草垛上。进来生人,全是黄狗迎上去咬,没黑狗的份儿。一次院子里来了条野狗,和黄狗咬在一起,黑狗凑上去帮忙,没想到黄狗放开正咬着的野狗,回头反咬了黑狗一口,黑狗哭叫着跑开,黄狗才又和野狗死咬在一起,直到把野狗咬败,逃出院子。

⑦后来我们在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着

另给它吃。从那时起黑狗很少出窝。有时我们都把它忘记了,一连数天想不起它。夜里只

听见黄狗的吠叫声。黑狗已经不再出声。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死在

了窝里。父亲说它老死了。我那时不知道怎样的死是老死。我想它是饿死的,或者寂寞死

的。它常不出来,我们一忙起来有时也忘了给它喂食。

⑧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体味那条黑狗的晚年心境。我对它的死,尤其是临死前那两

年的生活有一种难言的陌生。我想,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慢慢知道老是怎么回事,我会离

一条老狗的生命更近一些,就像它临死前偶尔的一个黄昏,黑狗和我们同在一个墙根晒最

后的太阳,黑狗卧在中间,我们坐在它旁边,背靠着墙。与它享受过同一缕阳光的我们,

最后,也会一个一个地领受到同它一样的衰老与死亡,可是,无论怎样,我可能都不会知

道我真正想知道的——对于它,一条在我们身边长大老死的黑狗,在它的眼睛里我们一家

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就这样活着有没有意思。

12.概括文中两条狗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

汪地叫个不停。(句中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也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画线处细节与黑狗最后的命运有何关联?请简要阐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尾段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4分)

忆江南 【唐】白居易

①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解】:①谙:熟悉②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16. 请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有何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这首词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

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

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

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

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标签: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卷一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