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苏武传 (2)学生版

高三教材复习——《苏武传》1

【复习目标】

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积累运用课本素材。

【美文欣赏】 永远的苏武(高考满分作文)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每日练习】

1.(安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 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 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2.(广东)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3.(湖北)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C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4.(江苏)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5.(福建)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3分)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3 )14)15)

16、。( )17、。() 18。( )

19、( )20、。() 21、。( )

⑴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⑵修改: 。(2分)

【复习流程】

一、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 ) 且鞮..侯( )( ) 阏氏..( )( )煴.火( 左伊秩訾.( )浞.野侯( ) 丈人行.( ) 缑.王( 置币遗.单于( )弓弩.( )喟.然() 更.嫁( 马畜.弥山( ) 缴.费( ) 收系.( )诡言( 宛.王杀汉使者( )膏.草野() 使牧羝.( ) 汤镬.( 二、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 )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7.头县北阙()

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9.信义安所见乎( 10.孺卿从祠河东后土()11. 请毕今日之驩( 三、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

( ) 2

( )3

4 )5

6 )7

8、惠等哭()9、

。( )10、

。( 11) 12 22 )23 )

24、。()25、。( )26、副有罪, ) 四、特殊句式: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3、何以女为见?

) 4、见犯乃死 )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6、陵尚复何顾乎? 7、虽欲报恩将安归! )8.子卿尚复谁为乎?

) 【高考链接】

)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 故 狂 夫

)之言 圣 人 择 之 刍 荛 之 微 先 民 询 之 舜 以 天 子 而 询 于 匹夫 以 大 )

知 而 察 及 迩 言 非 苟 为 谦 诚 取 善 之 弘 也 三 代 而 下 有 学 而 无 问

朋 友 之 交 至 于 劝 善 规 过 足 矣 其 以 义 理 相 咨 访 孜 孜 焉 唯 进 修

)是 急 未 之 多 见 也 况 流 俗 乎?

)(选自刘开《问说》)

高三教材复习——《苏武传》2

【复习目标】

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积累运用课本素材。

【素材积累】 致敬时代,让历史告诉未来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秉承这一主题,新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胜利日阅兵。今天,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武器装备84%为首次亮相,空中梯队数量创历史之最,领队将军50多人“打头阵”,17国近千人参加……这场盛典,是中国人民抗战记忆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记忆的共鸣。撇开细节处的种种“罕见”不说,这是自1951年国务院设臵“抗战胜利纪念日”以来,第一次在国庆节之外举行以检阅武装力量为主要内容的大型阅兵式。步履铿锵,乐曲雄壮。深邃的蓝,肃穆的黑,胜利的红,和平的绿,……在天蓝如碧的北京,在神清气爽的初秋,70年前属于中国的历史记忆,史诗般壮丽展现。裁军承诺与下面这些“首次”,足以彰显今日阅兵的初心: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首次组织抗战老战士、包括国民党老兵参阅,首次组织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受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参加分列式。

今天,中国需要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纪念。战后秩序的坚守,和平发展的吁求,需要一些庄严的仪式感,让我们记住历史上淋漓的鲜血与伤痛。且不说上世纪遥远的苏联大阅兵、美国大阅兵,即便是此前的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国际活动中的阅兵式,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纳粹德国投降70周年阅兵式,它们一脉相承地深沉表达了人类在和平年代,对那段历史的控诉与警醒。“风在吼,马在叫”。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英雄的功勋光耀千秋。中国是二战主战场,这里发生过什么、留下了什么,那么深刻的镜像并未走远。“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的名言提醒我们,和平进程不容懈怠,公平正义不可淡忘。

今天,中国需要一场与时代对话的纪念。对世界来说,每一次国家级大阅兵,既是明确无误的“秀肌肉”,更是地缘政治地壳式变动的观察窗口。“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不是一个耿耿于怀的民族,但更不是一个善忘冷血的民族。日本社会阴魂不散的军国主义魅影,少数国家心怀鬼胎的放肆挑衅,超级大国冷战思维下的是非不分……需要我们表明一种姿态,亮出一种底线。而对于国内来说,“四个全面”之下,多领域的深改业已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调整更深刻,拍蝇打虎进程更猛烈,秩序稳定压力更空前,我们需要从军备军貌、军荣军心中振奋精神,提振信心。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有艰苦卓绝、愈挫愈勇的军队与人民,就没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的讲话中所言,“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战争是一面镜子,能让人更好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也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对历史的态度,亦是对未来的态度。这一场纪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场致敬历史与人民的纪念。不颠倒黑白,不忘却牺牲。不淡忘信念,不耽于伤痕。在盛大的纪念典礼中,凝聚起和平正义的伟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向时代致敬,让历史告诉未来:从烽火连天到和谐发展,从浴血战斗到严实往前,70年后,摒弃丛林法则,警惕强国霸权,凝心聚神,逐梦逐梦——中国在复兴之路上,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荣光走向荣光。“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每日练习】

1.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愿意)(3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2.(天津)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7分)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___①_ __。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___②___,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

(4) 坐

本课例句: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 ( )

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③坐法去官( )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至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③__。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复习流程】

一、词类活用

(一)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二)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

3.反欲斗两主 4.单于愈益欲降之

5.何久自苦如此! 6.王必欲降武 (三)名词活用

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5.惠等哭,舆归营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四)形容词活用始以强壮出 二、一词多义 (1)安

本课例句:信义安所见乎?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 ( )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 ()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 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 ⑦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2) 恨

本课例句: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③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3) 过

本课例句: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②一日,大母过余 ( ) 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5)以 ①少以父任(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 ) ③以货物与常( ) ④何以复加() ⑤前以降及物故( ) (6)因 ①君因我降() ②因厚赂单于( )③欲因此时降武() (8)为 ①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②与君为兄弟()③兄弟并为郎( )

【高考链接】(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题目。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善射,娴将略 娴:熟习B 逐贼危崖危:高峻C 督天下援兵督:督促D 次顺义次:驻扎 ⑵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A ①因 ②且 ③乃 B ①为 ②而 ③以C ①因 ②而 ③以 D ①为 ②且 ③乃 ⑶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高三教材复习——《苏武传》1

1. 答案:D(A项成分残缺,“装备制造”后加上“企业”;B项偷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

“这些”;C项缺少主语,“对??的认识”介宾短语作状语)

2. 答案:C(A 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以”就是强调“要用”;B 成分残缺,“存在??的现

象”;D 搭配不当,“但”改为“不管”,删去“无论”)

3. 答案:D(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

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推进”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4. 答案:C(A项“推行”缺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接受、理解和

掌握”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表达上有歧义,“5月9日”不是“70周年”,将“5月9日”去掉,“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5. 答案:⑴④⑵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二、1.女-汝,你 2.去-弆,收藏 3.旃-毡,毛织的毡毯 4.亡-无,没有 5.决-诀,辞别;衿-襟,衣襟6.宿-夙,早;昔-夕,晚7.畔-叛,背叛 8.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9.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10.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11.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三、1、赞赏2、赠送3、代理4、暗中,暗地里5、拜访 6、被 7、使??受

屈,使??受辱 8、舆:名词做状语,用车子。 9、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10、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1、比划12、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13、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14、通“悬”。15、你 16、雨:名词做动词,下。17、乳:名

词做动词,生子。18、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19、去:通“弆(jǔ)”,收藏。20、台阶21、一定 22、料定23、交出,献出。 24、道歉 25、责备26、畔:通“叛”,背叛。 27、旃:通“毡”,毛织品。 28、见:通“现”,显现。 29、通“无”。 30、老人,长辈。 31、定罪。

四、1、判断句。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3、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被动句。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被动句。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宾语前置。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宾语前置。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宾语前置。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译文】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高三教材复习——《苏武传》2

1.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篇二:苏武作文材料

苏武 作文 运用

永远的苏武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

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

材料加工: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信念

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

材料加工: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 (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话题9:爱国,民族精神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自古以来,中国就为流亡者设定了一种永世垂范的模式--苏武。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因故被扣。苏武拒不归从匈奴,矢志忠于汉室作为流亡者,苏武是忠诚的象征,苏武的使节棒标示着忠君气节的极致,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他与冷月作做伴;他与孤冢为伍;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

《苏武传》读后感

有一种爱,不存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之间,却比血更浓艳,却比海枯石烂更加壮美,这种爱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信仰的热爱,是对一个民族的热爱。

有一种气度,倔强不屈,从骨子里渐渐渗透出来,坚毅刚强,支撑起我们的血肉之躯。

苏武,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从小便知道他的出现就是代表着爱国主义,却从来不深刻具体地明白他有多么爱国,然而到了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他那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面对敌人的诱惑时,他面不改色;在面对朋友的劝说时,他不予理睬。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他一个人孤独地顽强地坚持着,战斗着,手中的旌节是他最大的武器,是他最坚毅的信仰,他默默忍受,静静等待,用无言向敌人展示他最顽强的抵抗。

这样的骨气,这样的爱国,我想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成为流传千古的爱国英雄当之无愧。

当人的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人的一切化为乌有,但苏武不会,他的生命已成为了永恒,他的精神已成为不朽。

苏武的爱国体现在他那悲壮的等待与坚持中,但对于我们,这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或许我们无法像苏武那样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但爱国对于我们也不仅仅是一个只停留在嘴上的口号,只不过对于我们不再那样招摇壮大,它寻觅于生活中,潜伏在你的心底,蠢蠢欲动,但其浓厚的程度却丝毫不减……

在将来,甚至是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爱会越来越深,亦如镁酒越陈越香,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是我们更爱祖国的资本与基础。只有拥有了我们的爱成为不朽,成为永恒,让我们美好的未来成为我们祖国美好未来的一部分。爱,并不是一张空头支票,是需要给予,是需要奉献的,对于祖国的爱更是如此,更需要有骨气去坚持,去保护,去反抗对祖国构成威胁的人。

篇三: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

《苏武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

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

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注: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3、我国史书体例简介:【课件】

(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苏武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

(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背景:【课件地图】

解说: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

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

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五、整体感知

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确:

(1)【课件】传记的一般写法:

①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

②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具体材料1、2、3??)

③最后为作者评说

解说: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材料,即第②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

说什么做什么。

(2)本文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

2、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 缘由: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苏武传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六、分析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1、详略得当

(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

什么?

主人公:苏武

主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单于、汉使者??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

事略写了?

详: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如: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细节描写,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

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

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③小结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武?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3、对比反衬: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明确: 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

◆解说:

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

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

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④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

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

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课件】

标签:永远 高考满分作文 苏武 苏武传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