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时间 > 正文

碧生源常润茶瘦了20斤 碧生源:用泻药吹出的保健神话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果你每天坐公交,会被公交电视这样一句脑残广告成天轰炸――“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源自“草本养生茶疗专家”碧生源公司。在2011年,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之一,“碧生源常润茶”的销量已突破13.7亿袋。
  遗憾的是,这家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公信力保健品品牌”称号的公司,实际上却是依靠给消费者“洗脑”占据市场,保证其营业额高速增长。
  如果没有目睹10余年来碧生源如何从小作坊逐步成为上市公司的轨迹,恐怕很难相信一家“山寨公司”会获得如此成功。
  碧生源是如何做到的?碧生源的产品又存在哪些问题?由泻药构成:长期使用有致癌可能
  根据碧生源公司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
  碧生源常润茶的主要成份为“绿茶、土茯苓、沙参、淮山药、番泻叶、草决明”。
  碧生源减肥茶的主要成份为“绿茶、金银花、决明子、荷叶、绞股蓝、山楂、番泻叶、蜂蜜”。
  在这两种产品的成份表中,“番泻叶、决明子(草决明)”都是泻药。而最终可以达到所谓“清宿便、排肠毒”的广告效果(也就是拉肚子),主要就是靠这些泻药起作用。
  番泻叶、决明子,都含有蒽醌类成分,这种物质对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肠道黏膜病理性改变,即结肠黑变病,这已经在医学界基本达成共识。
  而结肠黑变病易伴发结肠息肉,此病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引起结肠癌。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5.9%伴有结肠黑变病。国内一些临床观测数据表明,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多数都有“服泻药史”。
  此外,番泻叶还可导致肾脏损害,在临床使用中还有腹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者还会有成瘾性。
  极不靠谱的疗效
  2009年,碧生源委托北京东直门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让120名有排便困难的人喝两周常润茶。结果显示,碧生源常润茶能减轻便秘症状,且并无严重副作用。
  2003年。碧生源让32名轻微肥胖人士连续30天“每天饮用四包碧生源减肥茶”,发现这些人体重均有减轻,亦无出现明显健康损害。碧生源认为临床研究结果充分,无需其它研究。
  根据碧生源官网宣传,碧生源减肥茶是"90天一周期,建议按周期服用”,而常润茶的建议是“应每天定时喝茶、酌情增减”。而以上对两种产品的测试时长,是否站得住脚,令人怀疑。
  实际上,要证明一种产品有疗效,其过程和特征应该是这样的:经验不能决定疗效――必须有明确的药理――一定要经过试管和动物实验――必须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研发耗时耗钱。详情可以参见《云南白药在美国为何不是药》。而且在美国,保健品根本就不被允许标注任何疗效。
  2007年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几名学生,做了一项名为“碧生源减肥茶减肥机理及副作用研究”的试验。试验内容为在7天内,向不同小鼠灌喂蒸馏水和碧生源减肥茶,并分析对比最终结果。
  她们的试验结果是――与灌蒸馏水相比,灌碧生源减肥茶的减肥效果并不显著。服用碧生源减肥茶会造成腹泻,但高低剂量的减肥茶造成的腹泻情况并无显著差异。
  和碧生源之前做的测试一样,中山大学学生的这个试验同样存在着测试时长不够的问题,但其得出的结论却和碧生源的官方测试结果不尽相同。例如,之前的“体重均有减轻”就很有疑问,因为小鼠灌蒸馏水同样“体重减轻”,和灌减肥茶有什么不同呢?
  “山寨公司”碧生源的崛起之路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碧生源的运营实体,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正是这个公司,当年曾经出产过名噪一时的“藏秘排油”茶。
  1998年时,中国食品工业信息咨询中心在药监局注册“百草减肥茶”成功。随后,在2005年时,该中心将“百草减肥茶”转让给了北京澳特舒尔公司。
  2006年,澳特舒尔与北京七彩集团签订合同,澳特舒尔负责生产,七彩集团代理销售。
  为了将这个原本销量不佳的产品卖出去,他们将包装上“百草减肥茶”的字体缩小,而突显“藏秘排油”字样,同时注册空壳机构做“第三方”推荐,又精心炮制媒体轰炸,还请了郭德纲代言。,
  最终,主要成份为“茶叶、决明子、焦麦芽、制何首乌、制大黄、灵芝、枳实、菊花”的藏秘排油销售额达到了近1亿元。
  “决明子、制大黄”等都是泻药,这种低成本的“保健品”凭借虚假广告横行一时,可谓奇观。
  最终,“藏秘排油”倒在了2007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之下。
  碧生源发展模式摘要――
  1.不用研发产品,买来的产品能“吃”许多年
  2001年,常润茶产品以一次性50万元的价格购自淮阴华医,2004年,减肥茶产品以1万元购自北京瑞普乐。而直到2011年年中,这两款产品一直是碧生源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业额的99%以上。
  看着这些主要成份雷同的“保健茶”,就容易理解碧生源公司为何毫无研发也可以发展壮大――自2007~2010年,碧生源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占营业额均不足0.5%。其中2007年时,碧生源公司全年的研发成本是“0”。
  直到2010年需要上市时,碧生源公司才使用收购其它公司及团队的方式,增强研发能力。至今,其高管团队中只有一个负责研发的成员,还是2010年时才挖过来的。
  2.不足5%的原材料成本与30%的广告成本
  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2010年是3.4%,2011上半年为1.8%。
  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2010年是28.6%,2011上半年为32.3%。
  据透露,2007年之后,碧生源广告费出现井喷,而恰是从2007年起,碧生源的销售热潮才开始到来。在之前的2006年,澳特舒尔公司刚刚开始结束多年亏损的局面,逐渐盈利。
  3.作坊式家族企业
  直到2007年时,碧生源才可以自行完成产品生产流程,之前都需要外包给第三方生产。其中一名生产商的股东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的亲属,另一位生产商的法人是碧生源的董事。
  “碧生源”这个品牌是由北京瑞隆祥公司先行注册,后又转给澳特舒尔公司。而碧生源减肥茶产品亦是购自北京瑞普乐公司。这个瑞隆祥和瑞普乐,都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控制的。
  碧生源的董事长是赵一弘,副董事长是其妻高雁。而高雁的表兄弟崔山多次参与碧生源集团架构重组,多次进入股权转换角色。
  此外,在2007年时,碧生源的最大供货商亦为赵一弘控制的公司“北京百草长青科技”。
  虚假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上,碧生源列了长达25页的风险因素分析,其中着重讲了多次广告违规、产品经 常被消费者投诉等诸多不利因素。
  诸如――“市场营销活动是本集团产品成功的关键”、“业务能否成功相当依赖本集团能否维持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结合之前提到碧生源公司高额的广告成本,不难看出这家公司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在上市前的三年中,碧生源的广告就违规了23次。在2007至2010年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辽宁、江苏、内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销批文,经销商也有多次违规。
  直到现在,此类广告依然随处可见――“碧生源:赶走‘春困’”、“对受损的肠道进行滋润修复”、“碧生源常润茶断根体内垃圾,切断毒气来源,粉刺痘痘没有了”
  笔者在网上查询得知碧生源常润茶曾多次被北京、上海等地药监部门以“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夸大保健功能;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等原因作为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处理。然而笔者在走访北京各大药房时却发现,28元一盒、买二赠一的碧生源常润茶,几乎每家都有销售,而且销售量每月都在三甲之列。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黄金搭档”。但自从2006年“黄金搭档”因其广告误导消费者而在全国被禁播,人们才知道原来大家都被骗了,而且这一骗就是好几年。
  目前,很多保健品都打广告、树品牌,但是有一部分厂家却吹嘘自己产品是全能产品。究竟谁该为这些“登峰造极”的虚假广告负责?为什么有些虚假广告,消费者都能识破真伪,监管部门却视而不见?“病因”究竟在哪里?
  【病因一】处罚力度太小
  《广告法》规定,对虚假广告处以广告费5倍以下的罚款。但据《市场报》记者了解,如果广告费是1万元,那广告主早就把3万元的处罚金准备好了,播出广告得到的赢利又岂只是这4万元?因此很多违法广告虽然被执行多次处罚,仍没能遏止住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病因二】后期监管力度不够
  保健食品监管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每一种保健食品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缺乏后期定期监管的情况下,利用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欺骗坑害消费者自然难以避免。
  【病因三】法律规定不明确
  现行的《广告法》提出了广告必须真实、合法、清楚、明白的要求,但由于对真实性的界定不明确,也没有判定广告真实性的具体标准,所以执法人员凭自己的理解来执法,难以正确执法。另外,如第三十八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什么是虚假?《广告法》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假”是很难以理解和定义的。这些规定的不明确就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规避法律提供了方便。
  【病因四】监管衔接存在障碍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对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职能分工以及协调合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违法广告即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及时查处,查处结果怎样,不得而知。如此一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监测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病因五】媒体见利忘义
  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传媒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是“饥不择食”,在刊播医疗广告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钱,一切照刊照登,使得大量违法广告得以蒙混过关。
  广告公司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先用一个合法版本套用一个广审号,然后准备多个广告方案,用这个版本随时准备偷梁换柱,刊登或者播出另外几个版本的虚假广告,这是业界屡试不爽的“高招”。
  【律师出招】
  北京市双全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邓江华说,如果某广告确实是虚假宣传,不管是否有行政机关履行了监管职责,消费者都可以起诉产品的生产商,也可以同时把电视台当成第二被告要求电视台承担连带责任。在该产品的生产商赔偿不了时,电视台有连带赔偿责任。
  同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各被告(包括但不限于广告主、广告发布人)承担赔偿责任,其中可以要求广告主(产品生产商)或零售商(销售商)双倍返还购货款。
  那些个别最早发现虚假广告宣传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监管部门及时查处虚假广告,处罚有关产品的生产商和广告发布人。如果监管部门不作为,则个别举报的消费者可以就监管部门不作为起诉监管部门,提起行政诉讼来解决。但是监管部门也可能的确正在调查取证中,需要时间来了解和核实消费者投诉的事实是否存在。因此,在监管部门已经处罚了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和发布者之后,此后消费者一般就没有事实依据以“行政机关不作为”为理由再去起诉监管部门。
  【链接】:医学上没有
  “宿便”这个概念
  “排毒”更没有依据
  “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医学上只有“便秘”。
  但在碧生源官网上“肠胃小知识”栏目中,却写到――“(宿便)最多可积存高达6.5公斤左右”。
  6公斤的大便在肠子中,会导致肠壁向大脑报告需要排便,除非是故意憋着,否则早就排泄出去了。即便是便秘患者,也只是排便时困难,不可能在体内积累大量粪便。
  只要大便性状正常(大便成形且水分适中)、排便次数规律、没有不适的症状,每2到3天排便1次至每天排便2次都属正常,既不是腹泻也非便秘,不需要人为干预。乱用“排毒”产品,“毒”不能排出来,反而可能令健康受损。
  常润茶喝多了更便秘
  大黄、番泻叶、决明予、芦荟等都属于蒽醌类药物,能软化大便,并通过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起效迅速,尤其适合于短期便秘的治疗。但如果长期服用,则会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肠壁神经细胞发生变性等改变,肠道甚至可能会变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肠内有足够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可能会导致顽固性便秘,给治疗增加更多的困难。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此类药物时一般不超过两周,而且对用量有严格的控制。
  减肥不能靠腹泻欲速则不达
  长期服用泻药后,肠道蠕动会加速,加快将食物排出体外,导致肠道吸收营养水分的工作无法完成。因此体重肯定会下降,但这种下降是“面黄肌瘦”,与为了健康和美的初衷完全不搭界。
  实际上,一个人的胖瘦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遗传、饮食和运动,此外还有情绪、环境和睡眠等,但都没有前三个那么重要,特别是遗传因素。直至目前,“少吃多运动”还是减肥的不二法门。
  花很多钱,连续90天喝一种成本极低的泻药,怎么想都不是减肥的正当途径。

标签:泻药 生源 吹出 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