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

时间:2018-07-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的范文,欢迎阅读!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篇一

  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课改理念下的学科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审视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虽说在选拔功能上有其公平的一面,对促使学生夯实基础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存在很大的片性面、偏狭性,负面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其弊端尤显突出。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我县从进入课改实验阶段开始,就依据新课标精神及教材的评价要点,从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原则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对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评价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实践。

  一、评价改革的实验过程

  与课程改革实验同步,涿鹿县中、小学在2002年12月份分别制订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试行)》,从实验的每一学期开始,就对学生学业评价进行研究和实践,逐步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测评。

  两年来,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对评价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最近又下发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使评价方案逐步趋于完善。

  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形式:与评价内容相对应,包括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

  各种评价所占的分值是:小学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是:20%、30%、50%;初中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是:20%、10%、70%。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了评价范畴,通过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手册等,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经过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来自家长方面的评价信息实施评价。小学、初中各学科均采取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是评价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依据的标准不统

  一、操作过程不规范、评价内容不具体,就容易造成混乱。两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对过程性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使评价标准逐渐统一,操作过程方法日趋规范,评价内容更加具体。

  目前,我们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1.依据“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手册”: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优秀作品、优秀作业等。

  2.依据阶段性测试:主要包括随堂测试,单元检测。

  3.依据各类评语:主要包括教师评定、学生小组评定、学生自评。教师评定,主要是任课教师根据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学生小组评定,主要由学生小组对学生平时在合作精神、与人为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个人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

  学期末,依据过程性记录,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以等级的形式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二)技能考核

  学科技能是学科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显性评价”。为了有效地测试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学年末我们组织安排了专项技能考核。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等。

  这一评价指标的实现,由县校两级分别组织实施,考核工作于期末书面测试前完成。

  测试形式分一般性(常规)技能测试和特长考查。特长不突出的学生依据一定的常规载体考核,由县学科教研员提供技能测试题,由学科教师组织实施;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自己申报,或任课教师提议,进行针对特长的技能考查(要有证明特长的事实依据),可以不参加一般技能考核。学生技能成绩以两项中的最高等级为准。

  如小学语文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积累、课外积累、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听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中语文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

  初中数学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初中英语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听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科学课和理化生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现这一目标。

  为增强技能考核评价的可信度,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教研室将按学校的参考人数分配A、B、C、D四个等级的指标,并且要求学校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公示后,学校和招生办将结果分别及时存档。

  (三)书面测试

  书面测试是一种“显性评价”,可以采用分数和等级来体现评价结果。为此,我们在每个学期末统一组织“双基”调研测试,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研测试。题型和题目内容较过去有明显变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大主观创新题的比例,引导教学向新的理念转变。

  如小学实验年级语文,测试内容包括识字、写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常见句式的掌握情况、课文的积累及阅读能力等。

  初中各学科期末调研测试,考查的重点已由知识点检测转移到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测。从2002年起,我县初中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就采取了开卷测试的形式,由对学生记忆知识能力的考查转移到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与2003年中考文科综合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相一致。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定方法

  七八九年级各学科均根据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书面测试三部分考核的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认定。用公式表述为:学科学业成绩二过程性评价成绩+技能测试成绩+书面测试成绩。

  最后,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给予评价,将评价结果(包括过程性评价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书面测试成绩)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并通过“家校联系卡”反馈给学生家长。评语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体现激励性和导向性。

  四、对学生中考成绩认定方法的探究

  实验前一阶段,我们计划把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全部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但经过两年的实验,以及对国家课改实验区鹿泉实验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过程性评价虽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把过程性评价记入学生的中考成绩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过程性评价必须由学校和教师个体操作,所以即使评价指标再明细,也会在评价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上引起学生之间、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争论;二是从学校升学率角度考虑,无论上面怎么要求,教师一般都会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创造获取过程性评价高分的有利条件,造成的最终结果仍是考分决定一切,不能准确体现学生的素质差异;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发展性评价指标,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的各环节中,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不宜用分数和等级来体现。从激励角度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一定的默契,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这种评价作为“隐性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们认为过程性评价应注重开发其激励、引导功能,弱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录取不应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避免避实就虚,避免繁琐的折算。从利于学生成长,减轻教师的负担等角度出发,我们考虑不把过程性评价记入学生的中考成绩,只作为平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方面,作为资格考试之一和录取学校的参考分。而技能考核属于“显性评价”,可以采用分数和等级来体现评价结果,所以我县认为把此项分值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中考成绩用公式表示为:

  中考成绩(700分)二各学科卷面测试成绩(600分)十各学科技能考核成绩(100分)

  其中,技能考核的计算方法为:语文(10分)、数学(10分)、外语(10分)、文科综合(20分)、理化生实验操作能力(30分)、信息技术(10分)、体育(10分),总计100分。

  总之,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现代的教育评价,应全面发挥其功能,旨在通过教育评价“激活”长期以来被冷落的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大的变革,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篇二

  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一评价方法对中学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通过素质综合评价,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传统的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独有的个性特点;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标准,忽视质的评价。它将教育教学活动禁锢于思想的樊笼之中,没有将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并且有序列的动态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综合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综合评价体系。使评价即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助于挖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初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素质综合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就是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素质综合评价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强化。素质综合评价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传统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师的培养思路也以考试的指挥棒为向导,不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综合评价的实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使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即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也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即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素质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4学校整体工作优化,发挥学校特色的需要

  以往的评价方式下,校际间的比较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的多少,其实也是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恶果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综合评价要求学校从整体的办学思路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即对学生整体培养方式从应试教育转为重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测定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科成绩当作惟一目标的状况。对学生实行多元的全面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综合。还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初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评价,形成和发挥学校独有特色,从整体上优化办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校际间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客观公正的对中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

  1 建立素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4]。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素质综合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2 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素质综合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素质综合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3 完善素质综合的评价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素质综合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篇三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评价工作是顺利进行课改的导向,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只有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

  我作为一名课改年级的教师对此问题深有感触。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改变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以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局限于那一张考卷。考好了,成绩高了,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那就是一个差生。现在想来,这样的评价是何其的单一,何其的不足。几年来,我一直奋战在课程改革的前线,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对学生更全面地评价方式。终于在一番实践之后尝到了甜头。

  ·注重过程评价——发挥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作用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行为,作品或思考等描述的内容,而不仅是一个分数,它能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

  “成长记录袋”主要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再有,“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能够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评价的效果。

  在我校,每个学生从初一入学开始,就建立了一个“成长记录袋”,来整合各学科内容。有选择的把收集到的作品、材料进行分类;把自己在各个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收藏;把自己认为最棒的作品,最喜欢的作品收入其中;把学生个人学习计划、阶段性的自我总结、课堂及生活随笔、学习心得以及自我评价等保管起来。

  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不是目的,如何发挥它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改进和发展才是目标。当然,在“成长记录袋”建立过程中就已发挥了它的作用,它记录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结果。本着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我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改变评价理念——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运用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教师恰当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波澜,萌生顿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奋进、知难而上的心理,及时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持久的激励效应。在教学中,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那些心理压力重的学困生,更需要老师赞许的语言和目光去帮助他们减轻学习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自信。

  记得在那堂《智取生辰纲》课上,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生辰纲究竟属于谁?你由何判断的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争相举手,抢着回答。这时我环视了一下,看见我们班的学困生小强同学似举手,还非举手,低着头,我就看着他,他也感觉到了,便把头抬了起来,正好我俩的目光碰撞到一起,他的脸红了,明显是缺乏信心。于是我轻轻的点了点头,他站起来,我马上鼓励他“老师相信你能行,试试吧!”他大胆的站了起来。回答的非常正确,只是声音小了点。我再次鼓励他“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同学们也不约而同的为他鼓起了掌,在掌声中他的脸再次红了。可是这一次是成功的脸红、自信的脸红、喜悦的脸红。从此,他每次上课都能主动的回答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的评价,他们都有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哪怕是一句“你说的真不错、你很聪明、勇敢点、试试吧 „„ ”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建立自己的信心,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真诚、准确、适时、适度,讲究评价艺术,不失时机地激发使学生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动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

  突出定性评价——发挥多指标评价的作用

  改变评价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不只是看学生成绩的高低,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呢,何况是由不同的孩子组成的集体。

  首先我对每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情况进行肯定,然后在不失时机的强调课改的意义,不只要培养 100 分的学生,更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像肖亚,张福才虽然学习上很吃力,尤其是英语,但一到比赛时就一股劲地争第一。像刘宝来虽然有时违反纪律,但在劳动中每次都非常认真,给班级争光。我时常对他们进行观念的引导:为班级争光,得第一固然光彩,但得第一的人竟同样也是给班级纪律扣分抹黑的人是不是听起来更让人不能理解和接受呢?

  通过反复思考,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我提议评出了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运动之星,让人人都看到“我能行”在各方面表现的成就。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是毋庸质疑的。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发展日臻完善的同时,是否也应重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呢?又该怎么做呢?这是我在课改中要重视的现实问题,要用实际行动去不断探索的问题。

标签: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综合素质家长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